輕松識字的工具書
本書從《說文解字》中選擇1000個常用漢字,一字一圖,一眼就能看懂漢字的本來意義;在旁注明其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字體,揭示漢字的演變過程;精辟圖說,展示漢字在現(xiàn)代社會的使用狀況。
人人動能看懂
本書化簡為繁,為每個漢字配上精美插圖,解說生動,簡單明白。不管是剛識字的學生,還是文化素養(yǎng)較高的學者,都能用來作為日常讀書參考。
趣味性強,隨翻隨讀
本書圖文相諧、互為補充,揭示漢字不曾為人所知的新鮮的一面。每個漢字獨立成段,隨時可讀,隨時可放下。
推薦購買:
漢字樹(套裝,全六冊)
許慎(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區(qū))人,有“五經(jīng)無雙許叔重”之贊賞。他是漢代有名的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有“字圣”之稱)、語言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許慎師從經(jīng)學大師賈逵,歷時21年于公元100年(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著成《說文解字》,歸納出漢字的540個部首,成為中國首部字典。
A
愛
安
按
澳
B
八
拔
把
白
百
柏
擺
敗
拜
班
般
半
邦
包
雹
寶
保
報
抱
豹
暴
卑
北
貝
狽
備
奔
本
笨
逼
匕
比
鄙
必
畢
閉
辟
避
彪
表
賓
冰
兵
并
病
播
脖
駁
搏
卜
捕
不
步
C
才
財
采
菜
參
殘
蠶
倉
曹
草
冊
插
茶
拆
摻
孱
蟬
長
廠
抄
巢
朝
吵
炒
車
徹
塵
臣
辰
稱
成
承
城
乘
齒
赤
蟲
寵
丑
臭
出
初
處
觸
川
傳
床
創(chuàng)
吹
垂
春
此
匆
蔥
從
猝
寸
D
逮
帶
丹
打
大
歹
單
擔
旦
彈
漢字若只如初見
——漢字的發(fā)展與漢字背后的故事
傍晚,西方天空云霞燦爛,暮色中江面一片火紅。一個神情肅穆的大漢低著頭正在沉思。近看,他面目神異,雙眸都有兩個瞳孔,張合之間,神光湛然。他低著頭,右手拿著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忽然一陣狂喜,寫下了一個字——這時,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陰云密布,雷電閃耀,金色大雨滂沱而下,落地后細看卻是金黃的粟米。遠方響起幽咽的鬼哭:“他寫出來了!他寫出來了!”一條金色巨龍自云層中游弋而下,金鱗閃閃繞著這個男人轉(zhuǎn)了一圈,悄然遠去,據(jù)說是隱入深淵中去了。男人自己也難掩喜色:“看來這次是真的成功了。”
自然,這是編者臆想中的一幕。傳說中,這個男人是倉頡,他正為發(fā)明了文字而欣喜,天地神鬼也全都為此事而起了震動,可見文字的誕生是何等重要。事實上,歷史上并沒有這么一個確定的時刻,文字一下子被地創(chuàng)造出來,相反,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前進的過程。
一開始,人類先是進化出了語言,在語言相當豐富的基礎上,需要記錄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后來,人類采用堆放石塊的方式來記事,稱之為“堆石記事”。這樣記事還是很不精準,緊接著“結(jié)繩記事”出現(xiàn)了。用在繩子上打結(jié)的方式來記事,根據(jù)繩結(jié)的大小、先后順序來判斷事情的大小和發(fā)生順序。到了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符號文字”被發(fā)明出來。最初只有“○”、“△”、“米”三個符號,后來出現(xiàn)了數(shù)十種不同的符號,這是我國遠古時代最初的文字。
符號文字大約在歷史上延續(xù)了五千年之久,因為隨意性太強,近乎密碼,所以很難流傳。于是,圖畫文字出現(xiàn)了。所謂圖畫文字也就是畫個山來代表“山”字,畫個彎月來代表“月”字,這樣識別度很高,也有利于傳播。圖畫文字大多轉(zhuǎn)化為后來的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自此出現(xiàn)。自此之后,中國人的歷史開始被記錄下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紀元正式開始。
文字出現(xiàn)后并非是固定不變的,相反,其載體和字體隨著時展一直在不斷演變。古人認為把與疾病、夢境、狩獵、天時相關的問題刻在龜板或獸骨上,然后再用火來烘烤,根據(jù)被烤出的裂縫的形狀和走向就可以占卜吉兇,這就是甲骨文。迄今為止,中國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有五千多個,而被解讀出來的有一千多個。
進入西周,青銅器開始大量出現(xiàn),文字開始更多地被鑄刻在青銅鐘鼎或石鼓上,這種文字稱為“大篆”,或鐘鼎文、石鼓文。在甲骨文和金文時期,很多字的寫法還沒有固定,同一個字的左右結(jié)構可以互換。漢字若只如初見
——漢字的發(fā)展與漢字背后的故事
傍晚,西方天空云霞燦爛,暮色中江面一片火紅。一個神情肅穆的大漢低著頭正在沉思。近看,他面目神異,雙眸都有兩個瞳孔,張合之間,神光湛然。他低著頭,右手拿著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忽然一陣狂喜,寫下了一個字——這時,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陰云密布,雷電閃耀,金色大雨滂沱而下,落地后細看卻是金黃的粟米。遠方響起幽咽的鬼哭:“他寫出來了!他寫出來了!”一條金色巨龍自云層中游弋而下,金鱗閃閃繞著這個男人轉(zhuǎn)了一圈,悄然遠去,據(jù)說是隱入深淵中去了。男人自己也難掩喜色:“看來這次是真的成功了。”
自然,這是編者臆想中的一幕。傳說中,這個男人是倉頡,他正為發(fā)明了文字而欣喜,天地神鬼也全都為此事而起了震動,可見文字的誕生是何等重要。事實上,歷史上并沒有這么一個確定的時刻,文字一下子被地創(chuàng)造出來,相反,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前進的過程。
一開始,人類先是進化出了語言,在語言相當豐富的基礎上,需要記錄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后來,人類采用堆放石塊的方式來記事,稱之為“堆石記事”。這樣記事還是很不精準,緊接著“結(jié)繩記事”出現(xiàn)了。用在繩子上打結(jié)的方式來記事,根據(jù)繩結(jié)的大小、先后順序來判斷事情的大小和發(fā)生順序。到了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符號文字”被發(fā)明出來。最初只有“○”、“△”、“米”三個符號,后來出現(xiàn)了數(shù)十種不同的符號,這是我國遠古時代最初的文字。
符號文字大約在歷史上延續(xù)了五千年之久,因為隨意性太強,近乎密碼,所以很難流傳。于是,圖畫文字出現(xiàn)了。所謂圖畫文字也就是畫個山來代表“山”字,畫個彎月來代表“月”字,這樣識別度很高,也有利于傳播。圖畫文字大多轉(zhuǎn)化為后來的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自此出現(xiàn)。自此之后,中國人的歷史開始被記錄下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紀元正式開始。
文字出現(xiàn)后并非是固定不變的,相反,其載體和字體隨著時展一直在不斷演變。古人認為把與疾病、夢境、狩獵、天時相關的問題刻在龜板或獸骨上,然后再用火來烘烤,根據(jù)被烤出的裂縫的形狀和走向就可以占卜吉兇,這就是甲骨文。迄今為止,中國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有五千多個,而被解讀出來的有一千多個。
進入西周,青銅器開始大量出現(xiàn),文字開始更多地被鑄刻在青銅鐘鼎或石鼓上,這種文字稱為“大篆”,或鐘鼎文、石鼓文。在甲骨文和金文時期,很多字的寫法還沒有固定,同一個字的左右結(jié)構可以互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tǒng)一六國,次出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政權。因為戰(zhàn)國時代諸侯割據(jù),各地文字不統(tǒng)一的局面還在持續(xù)。秦始皇的詔書抵達桂林一帶后,已經(jīng)沒有人認識了。這時,統(tǒng)一文字必須進入議事日程了。于是,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和趙高等人一起,以小篆為標準,統(tǒng)一了文字。同時,最早的隸書“秦隸”也已出現(xiàn),它比小篆書寫起來更為簡便,成為漢字從古體向今體轉(zhuǎn)變的里程碑。到了這個時候,每個字的書寫方式基本上已經(jīng)確定,也就是說,“羊”字只能寫成“羊”,而不能寫成另外的字了。此后,隨著社會發(fā)展,又出現(xiàn)了諸多字體,直至現(xiàn)在的簡體漢字。
在漫長的文字轉(zhuǎn)化過程中,大部分的字已經(jīng)喪失了畫面性。如果不是專業(yè)人士指導,我們即使認識了這個字,會寫這個字,卻很難知道它的原始意義。誰能想到,“虹”的原意是一條橫貫天空的雙頭蛇,“身”的原意是腹中有孕的女子呢?當我們拂去古老漢字身上厚重的歷史塵埃,用一顆重新認識世界、發(fā)現(xiàn)美的心來審讀,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每一個漢字背后,都有一個或充滿想象,或血腥殘忍,或溫馨有趣的專屬故事。這些每天被我們使用,好像已經(jīng)喪失了新鮮感的文字,其實有著我們從未發(fā)現(xiàn)的新鮮一面。重新發(fā)現(xiàn)這些字,更多的時候是發(fā)現(xiàn)古人的生活,他們的悲喜歌哭,他們的生死離合,他們的愛恨喜惡,透過漢字,一絲一縷與現(xiàn)在的我們產(chǎn)生連接,讓人覺得,時間并未逝去,一切曾存在的,依然存在。
我家小朋友讀五年級,語文正學習文字的演變,我一直困惑于難以把文字演變這個抽象的過程講明白,這本書用圖解的方式講述文字演變的歷程,非常直觀生動,小朋友也很有興趣,幫了大忙。
對漢字的發(fā)源、演變做了極好的詮釋詮釋,讓人對漢字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解釋比較牽強,不適合大人讀,可能適合小學生看看吧
很好,和孩子一起學習,對一些漢字的造字過程有了更深的認識,還有些是填補了空白,漢字太神了!
了解中國的漢字很有必要,每次搞活動的時候,入點書還是挺劃算的
即使每天只和孩子一起讀兩個字,也是一種積累啊!了解了漢字的發(fā)展,就更容易記憶和理解含義,漢字-博大精深!五星級推薦的書籍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段200字左右的小故事,然后配以插圖,非常有意思,對于了解現(xiàn)代簡化字的由來十分有幫助!正在給寶寶起名字,買一本作為參考書!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孩子很喜歡這套書,很好
這本書讓你對我們的漢字更有興趣了,每個字原來都是源于生活,是和人們的生活和體驗息息相關的。
孩子很受啟發(fā),雖然偶爾拿出來讀,但是對于剛學漢字的小盆友來說還是很感興趣的,
買給新入學的小朋友,告訴她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很有趣!
特意買了一本成人的和兒童的,感覺是成人的比較好,雖然兒童的貼心的按照種類進行了字的排版,其實反而沒有成人版這樣按拼音排版看得習慣,有時找個字也方便
喜歡里面的內(nèi)容設計,看上去不那么枯燥,每個字的演變過程都配有圖畫,比較生動和直接的展現(xiàn)這個字起初的樣子。中國的文字里有很多故事,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很有意思!
這本書的內(nèi)容非常有可讀性,每個漢字都配了圖,看看圖就能明白漢字的意思,一點都不刻板,而生動有趣。還標注了讀音和解釋,學習起來很方便,還能學到一些歷史文化知識。
朋友推薦的,喜歡。寫了這么多年漢字了,還真不知道每個漢字背后的故事。有點兒厚,要慢慢看。
書很厚,里面的漢字演變圖很精美,每個字還有意義和演變的說明,很豐富的內(nèi)容,孩子很喜歡.買這書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喜歡上語文,同時希望能糾正孩子易寫錯別字的毛病.感覺還是非常有效的.
對漢字很感興趣,這本當然要買來好好讀讀的哦。
讓我們一目了然的看到每個字的走向,這樣就能更好的了解漢字。不錯!
原來我們現(xiàn)在用到的漢字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變化,看看漢字不同字體,仿佛在重新認識漢字一樣,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在看一篇講述漢字研究的文章查資料時買的此書,買回去后作為孩子的識字書。說實話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用,有很多解說有些牽強。
本書對了解漢字歷史很有幫助,說文解字,通俗易懂,可作工具書收藏。值得擁有
內(nèi)容形式很好,便于了解中國漢字起源發(fā)展。原本想著讓剛上學的孩子對漢字產(chǎn)生興趣,后來發(fā)現(xiàn)常用字不多。
很有趣的書,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漢字本義和漢字字形的演變過程
對了解中國文字非常有幫助,是說文解字的輔助工具書,收藏了。
隨手一翻都可以獨立成篇,從甲骨文到金文、隸書、楷體,繁體再到簡體,從這些字的構詞法出發(fā),用六書解釋出來,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讓我每看到一個漢字,便是一幅幅圖畫。漢字本來就是我們的奇葩,而這本書,就是將這朵奇葩展現(xiàn)出來,讓人從中受益匪淺!
給朋友家5歲剛剛開始認識漢字的寶貝買的。書中的解釋和圖形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漢字。他就是根據(jù)書中的解釋,一下子記住了怎樣寫"木,林,森“的。很好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