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辜鴻銘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圖書
人氣:39

辜鴻銘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辜鴻銘一生著述不下100萬字,主要以英文寫作,并被譯成德、法、日等多種語文。本卷收錄和翻譯了他1883年至1927年間的各類論著40余萬字。除海南出版社《辜鴻銘文集》所收論著之外,又新翻譯并收錄了其《中國人的家...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學者  
  • 作者:[黃興濤]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00209234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5
  • 印刷時間:2015-05-30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辜鴻銘一生著述不下100萬字,主要以英文寫作,并被譯成德、法、日等多種語文。本卷收錄和翻譯了他1883年至1927年間的各類論著40余萬字。除海南出版社《辜鴻銘文集》所收論著之外,又新翻譯并收錄了其《中國人的家庭生活》、《在華外國人》和《未開化的美國人》等多篇論文,以期能較為地反映辜氏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辜鴻銘(1 8 5 7—1 9 2 8),名湯生,福建同安人,近代中國著名的文化怪杰和保守主義者。他出生于馬來亞檳榔嶼,早年留學歐洲十一年,獲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博通歐亞各種語言多達十門。1885年進入兩廣總督張之洞幕府做洋文案,官至外務部左丞。民初時以遺老自居。他一生主要以英文寫作,曾著《中國人的精神》、《尊王篇》和《中國牛津運動故事》等多種,并將《論語》等儒家經典譯成英文,致力于向西方傳播中國文化,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尊嚴。其思想在國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編者簡介

黃興濤,湖北荊州人,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主攻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曾到美國哈佛大學和日本神戶大學等校訪學。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兼院長。著有《文化怪杰辜鴻銘》、《閑話辜鴻銘——一個文化怪人的心靈世界》、《文化史的視野》、《文化史的追尋:以近世中國為視域》、《"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詞的發明與認同研究》等著作,譯編有《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自畫像》、《辜鴻銘文集》等。

目錄

導言

中國學(1883)

中國人的家庭生活(1884)

為吾國吾民爭辯

——現代傳教士與最近騷亂(教案)關系論(1891)

在線預覽

導言

辜鴻銘是近代中國一個以古怪著稱、以西學見長、以保守為特色、并在外部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文化人物。他一生主要以英文寫作,留給今人大量值得品讀的思想論著。但長期以來,他的外文著作多不為一般國人所知,人們只是樂津津樂道他"辮子"的故事、他關于納妾合理的怪論以及他通曉多門外語的神奇。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著作才陸續被整體性地譯成中文出版,人們才得以透過其怪異的表象,深入了解其真正的關切,并品位其思想的滋味,感受其議論的精彩。于是,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想家的形象,在國人心目中逐漸地清晰起來。

這次,《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編委會決定從保守主義思想代表的角度,來收錄辜鴻銘的論著,不妨說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于他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獨特地位的一種承認。與此同時,筆者也希望能夠借這次重編其文集的機會,對辜氏的文化活動和保守思想進行一點新的審視和反思。

辜鴻銘,名湯生,號漢濱讀易者。早年的西文名為Kaw(Koh)Hong Beng,后常用的西文名為Ku Hung Ming。祖籍福建同安,1857年出生于馬來亞檳榔嶼的一個華僑家庭,其曾祖辜禮歡曾出任英屬馬來半島的首任甲必丹,家族從此興盛起來。辜氏與臺灣著名的辜顯榮、辜振甫一家為宗親關系,其祖父一代為親兄弟。辜鴻銘的父親辜紫云,以經商墾殖為業,他幫英人福布斯·布朗(Forbus Scott Brown)經理一個較大的橡膠園,深受布朗信任和器重。辜鴻銘為辜紫云次子,其母為西洋人。他從小聰明伶俐,甚得布朗夫婦喜愛,被收為義子。早年他曾在檳榔嶼的威爾士王子島中心學校(Prince of Wales`s Island Central School)接受三年英式教育。13歲左右也即1870年前后,被布朗夫婦帶往歐洲留學。到英國后,他先是在愛丁堡近郊的英國很古老的利斯學院(Leith Academy)學習了兩年,1873年至1874年之交,考入愛丁堡大學文學院,專攻西方文學。1877年春,他順利通過拉丁文、希臘文、數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自然哲學和修辭學等諸多科目的嚴格考試,以優異成績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時年21歲。此后,辜鴻銘又曾到德國萊比錫某工學院進修,學習土木工程。接著到法國巴黎和意大利等國游學。1880年24歲時方結束留學生涯,回到檳榔嶼。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種西文著作或譯著中,辜鴻銘都鄭重標明自己為"文學碩士",可見他對此一身份的重視程度。而這同時也清楚地表明,關于辜氏在歐洲曾獲得13個博士學位的一類傳說,當是靠不住的。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本人在西方求學期間所獲得的較高學位應是碩士,而不是博士。

回到東方后,辜鴻銘先在新加坡海峽殖民地政府任職,兩年后得遇留法歸國的著名維新思想家馬建忠,兩人一見如故,晤談三日,受馬建忠影響,辜鴻銘辭去殖民政府的任職,決定回國服務。隨后轉往香港居留。在香港,辜氏一面補習傳統語文,一面大量瀏覽西方漢學著作。這一時期,他開始在《北華捷報》(The NorthChina Herald)等著名英文報刊發表文章,評點西方漢學,從而揭開了其一生文化活動的序幕。中法戰爭期間,他結識了張之洞的幕僚楊汝樹和趙鳳昌,經二人介紹,得以進入張之洞幕府擔任洋文案,歷時近二十年。除了有關洋務和外事的日常工作之外,他的主要活動,一是對外翻譯出版儒家經典《論語》和《中庸》,直接傳播中國文化,一是以英文撰寫論著,維護大清國的國家利益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尊嚴,譴責西方列強的蠻橫霸道和在華外人的不道德行徑。長江教案、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前后,所著《為吾國吾民爭辯》、《尊王篇:總督衙門論集》和《中國牛津運動故事》(又名《清流傳》)等英文論著,都曾產生過一定的國際影響。1905年出任黃浦浚治局督辦,歷任外務部員外郎、郎中和左丞等職。1910年初,清廷以"游學專門一等"的名義,賞給辜氏文科進士,位在嚴復和伍光建之間,列名第二。他于年底辭官,到南洋公學任教。

在晚清,辜鴻銘政治上基本屬于洋務派,但帶有"清流"特點,他既不贊成戊戌維新和清末新政改革,更是反對辛亥革命,曾撰文屢予攻擊。民國建立后,以遺老自居,詛咒民國,留辮至死不剪,與世抗爭。1915年前后到北京大學任教,主講英詩和拉丁語。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曾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為名,保留其北大教職。1917年張勛復辟,他曾卷入其中,列名為外務部侍郎。及時次世界大戰前后,辜鴻銘的著譯活動十分活躍,曾于1915年出版著名的《中國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義》)一書,鼓吹西方文明破產和中國儒家文明救西論,在歐美和日本曾產生較大影響。正如美國著名漢學家艾愷所指出的:"在戰時和戰后歐洲悲觀與幻滅的氛圍中,與泰戈爾、岡倉等成為東方著名的圣哲者的,是辜鴻銘,而不是梁漱溟或梁啟超。"艾愷:《世界范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論文化守成主義》,153頁,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同年,辜氏還出版了《大學》一書的英譯本。時期,辜鴻銘公開反對新文化運動尤其是新文學運動,成為"新青年"們抨擊和嘲諷的頑固象征。1924年,他曾應日本大東文化協會之邀,赴日講學三年,1927年回國。其講學內容,收入1925年大東文化協會所編的日文本《辜鴻銘講演集》和1941年薩摩雄次編譯出版的日文本《辜鴻銘論集》之中。這期間,他還曾被軍閥聘為顧問,并應其同宗辜顯榮之邀到臺灣演講。1928年,軍閥張宗昌任命他為山東大學校長,但他并未到任。同年4月30日,辜氏在孤寂和抑郁中因病去世,享年72歲。

綜觀辜鴻銘一生,其政治生涯實不足措意,他主要是一個思想文化人物,而且是一個曾被學界長期輕視和忽略的文化思想家。20年前,筆者鄭重以"文化怪杰"來定位辜鴻銘,就是試圖以此定位為契機,為糾正國人心目中長期形成的僅視其為"文化丑角"的思想成見,做出一點切實的努力。當然,辜氏極端片面的"文化丑角"形象之改變,根本上尚有賴于對其外文著作進行廣泛搜集、系統整理和翻譯出版。這次,筆者欣然接受《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辜鴻銘卷》的選編任務,這其實仍然是直接的動機之一。

在筆者看來,辜鴻銘的思想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特征,值得引起今日讀者的格外關注和認真思考。

首先,他是一個通曉古今多種語言、能用歐洲語文熟練表達思想情感、真正具有跨民族的國際文化視野和思想資源、其思想也真正產生過國際影響的中國思想家。這不僅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在當時的中外文化思想交流史上,也是值得格外關注的現象。

辜氏乃語言天才,通曉英、德、法、意、希臘、拉丁、馬來等多種語言,還略懂日語和俄語。其論著除中文外,主要以英文發表,夾雜歐美古今文字,并被譯成德、法、日、俄等多種語言。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與辜氏通信,討論文化出路和人類前途問題,有的信還曾公開發表,向他表示敬意。英國大作家毛姆訪問中國時,特地去拜訪過辜氏,并撰寫訪問記《哲學家》一文,生動地刻畫了他獨特的哲學家形象,承認他"在關心抽象方面的東西的人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丹麥享譽世界的文評大家勃蘭兌斯曾著《辜鴻銘論》,稱辜氏是一位"的中國學者",認定"對于歐戰及對于東西文化關系的思想,比之通常歐洲人士所僅識得之多半作家,辜氏值得更大的注意而不可同日而語"。有關評價的具體內容及其分析,參見黃興濤:《文化怪杰辜鴻銘》,第1、7、8章,北京,中華書局,1995。也可參看黃興濤、宋小慶合譯的《中國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后所附的《托爾斯泰與辜鴻銘書》、毛姆的《哲學家》以及勃蘭兌斯的《辜鴻銘論》等文的漢譯。在法國,羅曼·羅蘭也承認"辜鴻銘在歐洲是很著名的"。更有一位法國學者弗蘭西斯·波里(Francis Borrey),曾與辜氏合作將《論語》譯成法文,他在辜氏去世后以法文出版《中國圣人辜鴻銘》一書,極力贊美辜氏擁有一顆"及時流的、甚至是舉世無雙的、具有概括能力的頭腦,這頭腦充滿智慧——科學進入物質領域以前的那種智慧";認為辜氏不僅具有關于中國的"知識",而且具有關于世界的"知識","從這個角度說,他是通曉東學和西學的中國人"。波里甚至還毫不掩飾對辜鴻銘的極端崇拜:"有時候,我覺得看到了辜氏的腦袋放射出東西方一切智慧的光芒。我承認我欣賞他,我承認我愛他——除此之外,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嗎?"Francis Borrey, Un Sage Chinois,Paris,1930.參見桂裕芳、蔡方君合譯:《中國圣人辜鴻銘》,見黃興濤:《閑話辜鴻銘》,252頁,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辜鴻銘在西方影響較大的時期,是及時次世界大戰前后,而影響較大的國家又是德國。德國許多哲學家和學者,如凱瑟琳、新康德主義學派的信奉者奈爾遜、漢學大家衛禮賢等,都非常推崇辜氏,并承認其思想受到他的影響。一戰時期的德國,還成立過"辜鴻銘俱樂部"和"辜鴻銘研究會"一類的組織,專門研討他的思想學說。此外,晚年的辜鴻銘還被日本學界聘去講學長達三年,可以說是近代中國應邀赴日講學時間最長的學者之一。當然,究竟何以至此,另有其具體成因,但辜氏思想學說本身確有值得重視和研究之處,當是毫無疑問的。

其次,辜鴻銘是一個熱愛祖國、醉心儒家文化、勇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尊嚴的思想家,其思想帶有某種民族主義的外在色彩,尤其是在晚清,他與西方列強及來華教會和特權西人積極抗爭的思想特點,顯得分外突出。他一登上思想舞臺,就以鋒利之筆,批評西方漢學的淺薄、漢學家的自大及其對中國文化的誤解和輕視;抨擊西方在華傳教的虛偽、危害,以及傳教士的傲慢無禮、蠻橫無恥等行徑;他還犀利地抗議、譴責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多方欺壓、武力侵略和內政干涉,呼吁西方改變對中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際交往的態度",奉勸西人不要歧視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不要侵奪中國國家主權;進而奮起進行文野之辯,乃至鼓吹中國文化救西論,等等。盡管在這一過程中,辜氏曾不適當地為清朝的落后統治進行了辯護,也存在不惜為中國文化護短的毛病,有時還傳揚了文化糟粕,但在那個中國備受欺凌的時代,他有關這方面的思想活動總體說來還是難能可貴、機智深刻、充滿道義力量的。前文提到的法國學者弗蘭西斯·波里,在國民黨元老李石曾拒絕為《中國圣人辜鴻銘》一書作序時,便曾這樣提醒李氏:

辜氏在某些方面滯留在陳舊過時的年代,他未能分析形勢,未能在復興中國的事業中保持先鋒地位,而是在思想運動、實際的運動中落伍。這一切,我承認,并為之惋惜。然而辜氏畢竟是復興中國的奮勇先驅,早在我們這一代人以前,他就指出并譴責了"不平等條約"、治外法權,以及其他對中華祖國領土完整的侵犯。這非常好,非常好!青年們應牢記,不是嗎?波里:《中國圣人辜鴻銘》,自序《致好友李君》,見黃興濤:《閑話辜鴻銘》,231頁。

旁觀者清。波里的評價無不道理。

在清末民初中國這樣一個古老文明實現現代轉型的關鍵時刻,如何保持可貴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實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辜鴻銘以自己特有的文化眼界,意識到并呼吁國人自尊自重,無疑顯示出一種非凡的清醒和見識。晚年在日本講學時,他曾這樣語重心長地告誡世人:

現代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有著貶低中國文明而言過其實地夸大西方文明的傾向……實際上,中日兩國的青年都是通過望遠鏡來觀察西方文明的,因而使得歐洲的一切都變得比實體偉大、。而他們在觀察自身時,卻將望遠鏡倒過來,這當然就把一切都看小了。見本書所收《辜鴻銘論集》中的《什么是民主》。

今天,當我們重讀這一痛心疾首的告誡時,不能不對那個時代國人文化心態的缺失,做出深刻反省,也不能不對辜氏那顆火熱的"中國心",表示由衷的敬意。

不過,談及辜鴻銘思想的這一特點,有幾個相關問題需要略做辨析。一是辜氏的"中國人"身份問題。近些年,有些在美國研究辜鴻銘的學者,喜歡強調辜氏國籍身份的模糊或不確定,有的甚至還故意將其終生視為馬來亞"華僑"。這是很錯誤的。辜氏的確出生在已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馬來半島之檳榔嶼,但其出生和早年生活時代,其祖父輩并無近代國籍意識,只有強烈的認祖歸宗觀念,其父辜紫云在他到動身到歐洲留學時告誡其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要剪辮和加入基督教,可謂明證。南洋華僑出現國籍問題,已到1907年。這年《荷蘭新訂爪哇殖民籍新律》頒布,規定凡生于荷蘭屬地的華僑皆為荷屬殖民地籍,從而引起南洋華僑之不滿。1909年,中國制定《大清國籍條例》,就是對這一問題的因應。但辜鴻銘早在1885年就已正式回到祖國效力,且終其一生,都以一個"中國人"為榮,且從不曾以"華僑"自稱,更不曾自稱為馬來亞人。也就是說,無論是在事實上還是主觀認同上,辜鴻銘的"中國人"身份都確定無疑。

二是辜氏思想中政治、文化和民族意識的矛盾問題。在晚清時,辜鴻銘反對變法和革命的落后政治立場和文化選擇是基本統一的,但進入民國后,他以遺老自居,不認同共和制的民國,又因視日本文明與中國傳統儒家文明為一體,甚至認為日本保留了中國儒家文明的"真傳",故其晚年把復興真正的中國儒家文明的希望錯誤地寄托在日本身上,甚至呼吁日本"必須把復興真正的中國文明引為自己的天職"見本書所收《中國文明的復興與日本》。。這24小時真幼稚的文化幻想,太過于缺乏政治常識,最終不免被日本侵華時期所謂"大東亞文化"建設運動所利用,從而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這是需要說明的。

與上述問題相關,辜鴻銘思想中的"民族主義"色彩也值得分辨。多年前,當人們熱烈稱揚辜鴻銘的愛國情懷時,就有學者敏銳地指出,辜鴻銘其實不能算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媒體評論

平心而論,辜氏于中國之道德文化,具堅深之信仰,是其卓見;于西方之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帝國主義痛斥不遺余力,且能以流暢犀利之英文文筆表達之,是其特長,對國家世界,其功自不可沒。然辜氏初非淵博通達、深思明辨之學者,于中國之文化學術及西方之思想精神,均不能深窺底蘊,故其立論多武斷而偏激。……其人之品性及行事亦多缺失。……是故吾人之于辜氏,毀之固屬無當,而尊之亦不宜太過。

——吳宓:《悼辜鴻銘先生》(1928)

辜作洋文,講儒道,聳動一世,辜亦一怪杰矣。其曠達自喜,睥睨中外,誠近于狂。然能言顧其行,潦倒以終世,較之奴顏婢膝以事權貴者,不亦有人畜之別乎!

——林語堂:《辜鴻銘》(1934)

善于運用中國的觀點來批評西洋的社會和文化,能夠搔著人家的癢處,這是辜(鴻銘)先生能夠得到西洋文藝界贊美佩服的一個理由。

——羅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1956)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的評論:

挺好的,那慢慢看。

2017-11-15 14:53:18
來自taiboss**的評論:

書很好,很棒,非常滿意。

2015-07-17 16:13: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喜歡

2016-01-18 16:23: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爺子水平很高啊

2016-03-16 23:07:56
來自李錦峰**的評論:

作者的文筆是極好的,很喜歡,讀此書,無論從作者還是傳主,是可以兼得的。另本書非常嚴重的宜小酌微醺之后躺椅之上讀,但是否有涼風習習,端看讀者造化。

2016-11-16 23:53: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評

2017-01-13 13:26: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收到了,紙質也不錯,準備慢慢讀下去

2017-04-22 22:30: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不錯的書

2017-04-29 18:53: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值得購買

2017-04-30 15:55:22
來自漢***(**的評論:

好書,值得收藏與閱讀。

2017-06-20 16:05:3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怪人奇人異人,現在也不會再有了

2017-07-01 10:01:18
來自一***2(**的評論:

很好,慢慢看,內容很豐富

2017-11-02 22:53: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版書的翻譯似乎比上海三聯書店的更耐讀些

2017-09-14 23:37:19
來自一點茉**的評論:

大師已去再無大師,一代怪才。通曉九國語言卻唯獨鐘愛方塊字,他是東方文化的代言人是翻譯《論語》《中庸》《大學》到西方的第一人,列夫·托爾斯泰曾向他討教學問。游歷于歐洲卻要托辮子復辟他的怪體現在多方面,可謂國學大師。

2015-12-15 10:17: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些書都非常喜歡,尤其是《史集》,關注很久了,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買。這一次恰到好處,一下子買全了,好好閱讀,提升自己。其它的書也很值得讀,尤其是歷史學方面的。這次發貨速度非常快,快遞小哥的服務業非常好,考慮很周到。書的質量非常不錯~沒有發現有瑕疵~值得大贊一個!!!!~

2017-06-07 12:03:0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