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被譽為漢學界的“祖師爺”,又因“劫掠”敦煌藏經洞文獻而被視為“絲綢之路上的外國魔鬼”。他到底是學者、旅行家,還是強盜、軍人、政客、賭徒、特務和殖民者?
作者經過調查和訪談,勾勒出伯希和的傳奇人生和復雜面貌。在這部迄今完整的傳記中,讀者不僅可以看到伯希和的學術態度,在中國西部地區備受爭議的探險活動,還能了解他更多傳奇經歷:早年奉命在越南皇宮清查寫卷和刻本,義和團運動期間表現出“騎士般的好斗性格”,在巴黎與多位學者進行唇槍舌戰,十月革命后為西伯利亞的白俄軍隊籌措資金和武器,以及德國占領期間的抗爭。
著名漢學家伯希和首部完整傳記——伯希和在國際漢學界有極高的聲望,幾乎成為一個神話式的人物,也因帶走敦煌藏經洞的大量寫卷、幡畫受到眾多批評。然而長久以來,他的完整生平并不為人所知,即使是他的學生和家人,對他也沒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法國作家弗朗德蘭調查大量材料,為我們勾勒出一個相對完整的伯希和。
首次披露陸軍上尉伯希和在西伯利亞的軍事生涯——伯希和有兩次軍旅生涯。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作為志愿兵,保衛法國使館,抵御義和團的進攻。在十月革命之后,他又作為陸軍上尉奉派到東西伯利亞與白俄軍隊聯系,為其籌措軍費,出謀劃策,這段歷史此前一直隱沒不彰,極少有人了解,作者通過調查軍事檔案,首次披露了伯希和在這一時期的活動。
巴黎論戰,伯希和經受了輪番轟炸——伯希和將大批敦煌文獻帶回巴黎,被迫卷入了一場論戰。他被視為殖民主義的代表受左派作家攻擊,學術水平遭到質疑,法蘭西學院內部也有人對他頗有微辭。他魯莽回應,引來更多的爭議,甚至被告上法庭。
是享譽世界的學者,還是臭名昭著的強盜?伯希和留下的是一個復雜而模糊的背影——伯希和留給后人的是一連串的矛盾,人們對他的認識也趨于兩端,至今沒有確切的答案:是天才學者還是無恥強盜,是軍人還是教授,是殖民主義的維護者還是強權的抗爭者,是學界警察還是學術軍閥,是賭徒還是政客……他身上匯集了眾多標簽,通過這部傳記,讀者可以更多了解他的人生經歷,進而去思考那些標簽和爭論的意義。
菲利普 弗朗德蘭(Philippe Flandrin),法國作家。曾在巴黎索邦大學學習,師從安德烈 馬爾羅,致力于研究中亞歷史和藝術。曾擔任法國《十字架報》、《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報》和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著有《生死塞加拉——與讓-菲利普 勞爾的對話》(1992)、《偷盜者博物館》(1996)、《金字塔紀事》(2000)、《阿富汗——撒旦的珍寶》(2002)、《洗劫伊拉克》(2004)、《亞歷山大大帝傳》(2005),小說《艾妮格瑪》(2006)、《羅克珊娜》(2008),電影劇本《畢加索》、《吳哥》、《埃及》等。
前言:歸還?道歉? .......... i
及時章順化 .......... 1
第二章北京(一).......... 31
第三章北京(二) .......... 57
第四章吳哥 .......... 87
第五章絲綢之路 .......... 103
第六章圖木舒克 .......... 131
第七章都勒都爾 阿護爾 .......... 149
第八章敦煌 .......... 165
第九章巴黎 .......... 189
第十章東西伯利亞 .......... 217
第十一章福煦大街 .......... 245
譯后記 .......... 301
及時章《順化》節選
伯希和出生于傳統天主教家庭,家境殷實,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伯希和祖上有光榮的歷史,祖先斯蒂芬 伯希和(Stephen Pelliot)來自蘇格蘭,曾追隨圣女貞德抗擊英格蘭人。由于立場親法,伯希和祖上在諾曼底魯昂定居,后遷至巴黎。伯希和的父親在巴黎東訥伊的圣蒙德擁有幾家工廠,而小伯希和是在巴黎瑪萊區長大的。他在圣 保羅教堂領圣體,做禱告。這座教堂由耶穌會會士建造,黎塞留主持的及時次彌撒和博絮埃為國王做的精彩布道都是在這里。他在馬西隆學校司鐸祈禱會教徒的嚴格管教下學習拉丁語、希臘語,以及歷史和地理。他的同學大多出身老牌資產階級家庭,父輩多在位于塞維尼大街、法蘭克—布若瓦大街或沃日廣場的舊行政部門中任職。這樣的家庭博聞廣識,但氣氛嚴肅。馬西隆學校位于塞納河畔,前身是菲耶貝堡,由路易十四的建筑師蒙薩建造。學校周圍花草成茵,氛圍莊重祥和。
然而,學生時期的伯希和并非家長們喜愛的乖孩子,而是個倔強任性、蠻橫無理的好斗分子。伯希和在班里擔任班長,卻給全班起了壞的帶頭作用,學校自然無法容忍。四年級1 期末,他被迫從馬西隆學校退學。家長將他轉至另一個大資產階級創辦的天主教學校斯坦尼斯拉斯中學。這個孩子性格狂妄乖張,總喜歡給自己樹敵。在新學校里,他不僅因性格好斗出名,也因為有過人的天賦而為人所知。他在玩耍間輕松取得優異成績,同時也因為性格頑劣被老師處罰。十六歲時,他順利通過中學畢業會考。
伯希和的理想是成為外交官,所以報考了巴黎自由政治和東方語言學院,該學院以擅長培養外交官聞名。與此同時,伯希和還在文學院學習英語。老師們發現他記憶力驚人。大學時期的伯希和只讀一遍就能記住整本書內容。他用了兩年時間,而不是三年,就拿到漢語專業文憑。
三位大學者、大旅行家在這位天才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他的漢語老師沙畹,此人生于1865 年,擁有哲學教師資格,1889—1893 年在法國駐華使館工作五年,其間翻譯了司馬遷的《史記》(成書于公元前2 世紀)。沙畹認為司馬遷是歷史之父,是中國的希羅多德。沙畹也研究大旅行家、高僧義凈的著作。義凈曾在8 世紀游歷錫蘭和印度,搜集佛經,研究佛法。沙畹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伯希和還師從列維—梵文專家和法國毫無爭議的印度學大師,熟知漢語和藏語,泰戈爾的朋友,被學生們戲稱為“教主”。列維遍訪亞洲的印度、中國和日本各地,癡迷于佛教 研究。
伯希和還是考狄(Henri Cordier)的學生,他向伯希和教授亞洲歷史和地理。考狄是大學者、精明的商人,十分了解中國,對亞洲情有獨鐘,但卻像皇帝對妃子那樣對亞洲充滿戒心。1890 年,考狄創辦學術季刊《通報》(T’oung Pao ),該刊同時刊登用法語、英語、德語還有漢語撰寫的論文,在荷蘭萊頓發行。這份刊物敢于突破禁忌,發表各種文獻、碑刻、法律文書和文學作品,其中包括對遠東地區形勢的分析和評論。考狄會用務實又略帶興奮的筆調向讀者提出建議,以防盧梭的作品對他們影響太深:
說到中國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除了和歐洲人打交道以獲得經濟利益的商人外,所有中國人都對外國人懷有戒心,有的甚至發自內心地厭惡外國人。中國文人尤其對外國人抱有敵意,因為他們知道,西方文明的傳入將導致中華帝國政治體制的崩潰,而這觸動了他們飛黃騰達的根基。來西方國家學習法律和軍事的中國人(我可以列舉出一些重要人物),往往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當今中國眼界最開闊的兩個人—兩廣總督李鴻章和湖廣總督張之洞雖老于世故,避免公開與外國人發生沖突,但內心的想法卻和其他中國人沒有區別……但凡相信中國人的花言巧語,隨之而來的就是災難性后果,這足見中國人的虛偽性。蒲安臣1 曾代表中國出使美國和歐洲,并發表精彩演講,但中國人做出的回應卻是在天津屠殺外國人。
考狄心中并不抱有幻想,他知道殖民者不可能贏得愛戴, 而只能引發仇恨,因此應該樹立,讓被殖民者產生敬畏。殖民者對此應始終保持清醒。年輕的伯希和牢牢記住了這一點:不能有個人感情!他才華出眾,但導師們推薦給他的研究方向卻并非他的最初選擇:漢語和東方學。1898 年,伯希和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東方學大會。會議決定參照羅馬法國學校和開羅法國東方考古學院的模式,在遠東地區也成立一所法國學校,其目的是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研究而更好地指導未來。這項任務需要由年輕人來完成,因為他們的職業生涯可以持續到20 世紀中期。伯希和顯然很符合要求。他不僅擁有學識,還擅長騎馬和擊劍,身體條件也無可挑剔。他不僅能成為學者, 還將成為行動家,成為世間少有的杰出人物。此外,他還像外交官一樣善于交際。總之,他前途遠大,這一點可以肯定。在“大洋洲人”號郵輪上,伯希和廣交朋友,紳士們很欣賞他的談吐。他留著時下在年輕人中流行的細細的小胡子,而不是絡腮胡,魅力十足。他知道如何討女人歡心,女士們也覺得他很有吸引力。
伯希和擅長打橋牌。不打牌時,他就回到自己的單間里學習漢語。沿途經過的地方,如蘇伊士、馬六甲、新加坡等,在他看來都不值得記錄。他在“大洋洲人”號郵輪上度過了五周的旅行時間,但只寫下這么幾句話:
1899 年10 月22 日,在馬賽登上“大洋洲人”號,船長是史密茲(Schmitz)上尉。1899 年11 月17 日,抵達西貢。
讓過往的回憶和沿途的風景都見鬼去吧!伯希和的注意力都在一門語言上。他研究的這門語言并非自己的母語法語, 而是另一種自成體系的語言:漢語。
伯希和是西洋治中國學者的泰斗,成績,影響廣。
——胡適日記(1926年8月24日)
此君(伯希和)固中國以外全世界治漢學者奉為祭酒者也。
——傅斯年《論伯希和》
伯希和不單是法國的流漢學家,而且也是所有西方的中國學專家的祖師爺。他的一位法國同事寫道:“沒有他,漢學將像一個失去父母的孤兒。”
——彼得 霍普科克《絲綢之路上的外國魔鬼》
伯希和是一個很的東方學家,可能任何人都不曾達到這一程度……敦煌可能是其一生中閃爍出的決定性的火花。……他以一種曲折多變的興趣和一種地獄般的速度書寫,人們很難去追蹤這種始終準備走入新軌道的思想,而且時刻都準備順便排除那些會使人聯想到其他問題的內容。……如果說“天才”一詞尚保持了某種意義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把它用到伯希和身上。
——路易 勒努《伯希和的傳奇學術生涯》
由于對任何宣稱能夠解釋世界如何運行的理論有著正確的不信任,他從未能夠下決心去寫一部綜合性專著。……有一次我鼓起全部的勇氣向他提出這個問題:“大師(Maître),為什么您要浪費您的時間,為什么您把您那令人難以置信的知識,用于澄清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呢?”我正擔心天空會撕裂,閃電會將我擊倒,我會被拋進永恒的黑暗之中,可是什么也沒有發生,伯希和看著我,愉快地回答說:“ça m’amuse, Sinor, ça m’amuse!”(那讓我覺得好玩啊,塞諾,那讓我覺得好玩!)
——丹尼斯 塞諾《懷念伯希和(1878—1945)》
看到有優惠就買了
必須了解的
了解伯希和
更全面的認識與評價伯希和其人
著名漢學大師伯希和乃的傳記,不錯。
他是法國人,著名的漢學家,他把我們燦爛的文化遺產——敦煌經書作精挑細選后偷運了幾千冊回法國,但也因他才讓中國考古界注意到了敦煌。
見面不如聞名,寫作水準不如預期
上午剛看完《伯希和傳》才來評價的,法國人寫的,很客觀公允,按照地點來介紹他的一生,不同的地點其身份也在不斷發生轉換,學者、探險家、漢學家、法軍上尉、法蘭西公學院士等,肯定了他對法國漢學研究的杰出貢獻,也沒有回避對他在中國等地非法收購文物等行為的探討,全書夾雜有伯希和本人以及其友人的日記與回憶錄,并且大量引入了其所研究中國古籍中的內容,作為一本傳記,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單位買的書,不錯。
所購圖書包裝完好無缺,到貨及時。客服服務態度好。總體而言,信價比高,網購圖書,首選當當。
拓展知識,挺好
最近愛上傳記
還不錯吧,資料不新
幫哥哥買的
本人購書已上千冊,所購買的基本上都是人文經典或是學術經典,都是非常棒的書。一直在當當放心購物。每次買書都是一次滿意的網購,書絕對是正版,關鍵是價格絕對實惠,物流真的很快速,高效,一般第一天下單,第五天就能收到,到貨很快!!!用當當以來就沒有再去過實體書店了,因為對當當情有獨鐘。以后會更加支持當當,希望活動力度能夠更大!我這以前從來都不去評價,也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的積分,自從知道當當積分可以抵用現金的時候,才知道評價的重要性,一直堅持評價,幾乎沒什么不滿意的。希望多多搞活動,多多地優惠! 到貨很快!!!
大開眼界!
性價比超高
這是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
立論精道,證據充實,文筆美而暢
傳奇的一生
非常不錯!
好書,當當老客戶了,快遞小哥也給力!
好友推薦,內容不錯,值得購買,品閱收藏兩相宜!
很好,特別滿意
書很好!!
這次快遞太差
富有啟發的經典
目前為止國內第一本也是唯一一部關于伯希和的傳記,值得細讀。
內容和翻譯都還行,但行文有點散漫的法國人風格。
對敦煌感興趣才找到這本書的。伯希和是掠奪者,但也是發掘敦煌價值的先行者。或許在他那個時代,發掘有價值的藝術珍品,比獲得罵名更具吸引力。現代人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不應該從上帝視角先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