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約爾(Samuel Dyer, 1804—1843),馬禮遜的學生,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的岳父。《圣經》“啟示錄12:11”有言:“弟兄勝過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于死,也不愛惜性命。”臺約爾為這句話所震撼,1827年與妻子譚瑪莉(Maria Tarn Dyer, 1803—1846)去到南洋,向華僑傳教,至1843年去世。二十年間取得重大成就:以西方正統的造活字方法,造出漢字長期性字范;以簡易淺白之中文重譯《圣經》;由于他對《圣經》原文的深入研究,也因他在傳教上直接的經驗,他的意見為倫敦會所采納,而有“委辦譯本翻譯委員會”之組成與委辦譯本出版。本書對臺約爾一生的事跡做了翔實記錄和研究。
1.這是一個家庭、兩個世代、五個人的故事
2.臺約爾祖孫三代,立志為中國人而活,為中國人而死,正應了圣經里面的一句話:“他們雖至于死,也不愛惜性命。”
3.任何不能為中國舍身的意念,都會令我萬分沮喪。——臺約爾
戴紹曾(James Hudson Taylor III,1929 -2009),生于中國河南省開封市,戴德生第四代子孫,父親是戴永冕牧師。1946年在美國進修哲學及宗教,1954年在艾斯伯利神學院取得神學道學士畢業, 同年與Leone Tjepkema結婚,并育有一子二女。1955年以宣教士身份進入臺灣,并于1960年擔任圣光神學院院長一職。1970年成為中華福音神學院創校院長。1980年成為海外基督使團第七任總主任。1991年與太太移居香港。1993年在中國內地創辦“國際專業服務機構”(MSI)。2007年獲四川省昭覺縣政府頒發“榮譽市民”稱號。2008年于“四川賑災?全港基督徒禱告與行動”聚會激勵港人救災。2009年因肝癌于香港去世,終年79歲。
前言文/戴紹曾
及時章欣然就道(1804—1827,英國
第二章艱辛備嘗(1827—1831,檳城
第三章破繭而出(1831—1835,檳城
第四章流金歲月(1835—1839,馬六甲
第五章情系華民(1839—1841,英國
第六章喜樂潮涌(1842—1843,新加坡
第七章邊界瞭望(1843,香港
第八章終入中國(1843,澳門
第九章前仆后繼
第十章雖至于死
跋文/張陳一萍
附錄一A.SamuelDyer中文名字考
B.臺約爾家譜
附錄二A.臺約爾與譚瑪莉家譜
B.譚瑪莉生年考
C.馬禮遜中文班三女士考 1827
附錄四臺約爾生平地圖(二)檳城時期(1827—1835
附錄五臺約爾生平地圖(三)馬六甲時期(1835—1839
附錄六臺約爾生平地圖(四)返英述職時期(1839—1841
附錄七臺約爾生平地圖(五)新加坡時期(1842—1843
A.傳教站與住家圖
B.書信往來一覽表
附錄八臺約爾生平地圖(六)香港時期(1843年7月31日—10月24日
A.所行路徑圖
B.廣州十三行圖
C.的日子
附錄九A.臺約爾與中文活字印刷
B.臺約爾鑄字估算之比較一覽表(部分
附錄十A.倫敦會對華傳教士一覽表(1807—1843
B.基督教對華傳教士一覽表(1807—1843
C.倫敦會職員表(1824—1845
D.英國海峽殖民地官員表(1807—1843
附錄十一臺約爾著作一覽表(1824—1843
縮寫對照表
注釋
臺約爾生平年表
人物小傳
致謝
參考資料
人名索引
專有名詞索引
傳教士的傳記。我很喜歡。
非常棒的書,質量非常好,值得擁有,活動時更便宜
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籍。
好
買來這本書好沒看,先珍藏著
hao
非常不錯的書,值得推薦!
挺好的書
了解歷史,更能看清未來。臺約爾傳
非常好,就是有點貴
書籍裝幀精美,排版清晰,簡潔舒適,當當活動,價格優惠,推薦購買!
東西不錯,比超市里的便宜229199
臺約爾(Samuel Dyer, 1804—1843),馬禮遜的學生,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的岳父。
活動價買的,發到上海,東西和快遞都挺好。
我們的生活會是否有人說好了。我們自己也是一個月餅禮物的話說話了,我們的生活會是否是正確對待歷史性地,我們的
來華基督教傳教士傳記叢書 雖至于死——臺約爾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