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喝茶的習慣源于中國,但東西方卻由于本身傳統文化的不同、環境的相異而產生不一樣的飲茶文化。飲茶文化既是東方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西方物質文化的表象。在全球化發展的今日,在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下,重新審視茶葉在當時的流通情況及其影響,展現它足以傲視咖啡、可樂等西方飾品的多彩多姿的一面。
早在16世紀,產于東方的茶葉即曾出現在西方人的游記中,他們到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旅行時,發現中國人有飲茶的習慣,經常在空腹時喝一兩杯茶用于治療熱病、頭痛、胃痛等病痛。而拜訪中國的上流家庭時,主人會以飲茶款待貴客。因此,歐洲人對茶葉“初的印象”是:茶是一種藥,是體現待客之道的飲料。隨著時間的流轉,茶葉不僅是一種飲品,更代表著一種文化。中西方因各自傳統文化的不同,產生了迥異的飲茶文化。西方形成了以英國為典型的紅茶文化,紅茶文化飄逸著貴族的氣息,帶著重商主義的色彩,歐洲強權為了滿足對紅茶及其佐料蔗糖的需求,不斷擴大殖民地甚至不惜掠奪和販賣奴隸, 中國茶貿易之開始發展、鼎盛、衰微,也隨之皆受制于外國市場。西方國家為能確實獲得價廉物美之茶,向印度、錫蘭與日本發展茶栽培業與投資制茶工廠,強制亞洲茶葉生產國發生競爭。本書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歷史片段,揭示了中國茶葉在近代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展現它足以傲視咖啡、可樂等西方飲品的多彩多姿的一面。
陳慈玉,日本東京大學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近代中國經濟史,近代日本經濟史。著有《近代中國茶業的發展與世界市場》、《近代中國的機械繅絲工業》、《日本歷史與文化》(合著)、《清代糧食畝產量研究》(合著)、《臺北縣茶業發展史》、《臺灣礦業史上的及時家族――基隆顏家研究》、《日本在華煤業投資四十年》、《近代中國茶業之發展》。
老師在課上推薦的,裝幀設計很好,開本小巧,讓人一拿到就想一口氣讀下去(*?▽?*)開心(●??`●)
非常滿意,很喜歡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送來時外包裝破了。
非常漂亮的小書,等雙11買齊系列書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還不錯。
挺有意思的小書
包裝不錯,看著挺好的
這本書內容非常好,應該認真閱讀理解,謝謝當當!
很不錯的一套叢書,制作精美
這是一本關于茶葉的書,書寫得雖然單薄,但是內容很深刻,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