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王陽明全集(隆慶初刻本增補全本,簡體橫排)圖書
人氣:56

王陽明全集(隆慶初刻本增補全本,簡體橫排)

梁啟超:要真正理解“王學”,宜讀《王陽明全集》!王陽明的“心學哲理、文治武功、傳奇人生”全在這套書中。原汁原味初版重現,定本!
  • 所屬分類:圖書 >古籍>經部>總類  
  • 作者:(明)[王陽明]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4913804
  •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0
  • 印刷時間:2015-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陽明先生的門人徐愛、薛侃、南大吉刻印了《傳習錄》。其后錢德洪、鄒守益、歐陽德、王畿等人在明嘉靖年間又陸續刻印了陽明先生的《文錄》《文錄續編》《年譜》等。隆慶六年(1572),御史謝廷杰巡按浙江時,匯集了《傳習錄》《文錄》《別錄》《外集》《續編》《世德紀》,以及《年譜》《奏疏》《祭文》等,整理而成《王文成公全書》,刊行于世。全書共三十八卷,分為《語錄》《文錄》《別錄》《外集》《續編》《附錄》,附錄又包含《年譜》《年譜附錄》《世德紀》《世德紀附錄》。這是及時部陽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種全集,基本都是依據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次出版的簡體版,是以民國《四部叢刊》所影印的明隆慶刊本《王文成公全書》為底本。并參考了《四庫全書》本、中華圖書館本等版本,以及從明朝至今關于王陽明的眾多研究成果。

隆慶本《王文成公全書》總共三十八卷,本書在編校上遵從原版體例和文本。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舊本未刊語錄詩文補編》和第四十卷《舊本未刊祭文傳記序跋補編》,均為編者在前人搜集基礎上整理而成。全套書名改成《王陽明全集》。

編輯推薦

明朝隆慶初刻本,增補全本,簡體橫排!

陽明先生畢生的講學語錄和詩文著作,由其門人陸續整理并刊行。初門人徐愛等刻印了傳習錄;明嘉靖年間,錢德洪、鄒守益、歐陽德、王畿等人又陸續刻印了陽明先生的文錄、文錄續編、年譜;隆慶六年,御史謝廷杰巡按浙江時,終匯集了傳習錄、文錄、別錄、外集、續編、世德紀,以及年譜、奏疏、祭文等,整理而成《王文成公全書》,公三十八卷。這是首版的陽明著作的合集。本次出版的簡體版,就是以這一版《全書》為底本編校的。在編校上遵從了原版體例和文本。

明末至今,王陽明散遺一些詩文和語錄被陸續發現。為盡可能完整的呈現陽明思想,本書將這些內容單獨編輯成兩卷“補編”,附于書尾。這套全集因此可以說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王陽明全集》。

梁啟超:要真正理解王陽明的學問,宜讀《王陽明全集》!

梁啟超在《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中寫道:“讀此(指《傳習錄》)可知王學梗概。欲知其詳,宜讀《王陽明全集》。因陽明以知行合一為教,要合觀學問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經過,具見集中各文,故陽明集之重要,過于朱、陸諸集。”

本套《王陽明全集》不僅收錄了王陽明畢生語錄和文章,還收錄了明代以來關于王陽明的各種傳記、年譜、祭文,以及關于王陽明著作的各種序跋。對于讀者充分了解王陽明,以及理解陽明心學,實在是必不可少。

明代以來的重要歷史人物,全都讀過這套書!

徐階、黃宗羲、劉宗周、張居正、何心隱、張廷玉、曾國藩、左宗棠、章太炎、康有為、嚴復、梁啟超、孫中山、蔡元培、陳獨秀、……

對王陽明很有興趣!

2015年會見日本學者福山和青木昌彥時說:“他講的是心學,我對王陽明很有興趣!這幾年我能抽空堅持讀書,不容易。我腦海里浮現王陽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兩句話。可以說,王陽明心學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融合造就了明治維新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

字伯安,別號陽明,謚文成。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或王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屬浙江省寧波市)人。

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書法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寧王之亂等軍功而封新建伯,隆慶時追封新建侯。是明朝中后期因軍功而封侯的文官。

王守仁精通儒家、道家、佛家,開創了“陽明心學”。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宋儒留下的“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問題,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儒學特有的人文精神。 “陽明心學”不僅風靡中華,而且遠播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影響至今。

目錄

及時冊

王文成公全書序徐階

誥命(原版影印)

新建侯文成王公小像(原版影印)

侄子正愚百拜贊(原版影印)

陽明先生手跡三幅(原版影印)

傳習錄序徐愛

陽明先生文錄序鄒守益

陽明先生文錄序錢德洪

重刻陽明先生文錄后語王畿

陽明先生文錄續編序徐階

刻文錄敘說錢德洪

卷一語錄一傳習錄上

卷二語錄二傳習錄中

卷三語錄三傳習錄下(附朱子晚年定論)

卷四文錄一書

在線預覽

教條示龍場諸生 (摘自第三冊《續編一》第231頁)

諸生相從,于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學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茍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茍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

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于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將人不信我,且無贖于前過,反懷羞澀凝沮,而甘心于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

責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學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于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于過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

(摘自及時冊《傳習錄上》第32頁)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盡。”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愛曰:“聞先生如此說,愛已覺有省悟處。但舊說纏于胸中,尚有未脫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間溫凊定省之類,有許多節目,不亦須講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講求?只是有個頭腦,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講求。就如講求冬溫,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講求夏凊,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只是講求得此心。此心若無人欲,純是天理,是個誠于孝親的心,冬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個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個凊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出來的條件。卻是須有這誠孝的心,然后有這條件發出來。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禮記》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是有個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摘自及時冊《傳習錄下》第128頁)

先生曰:“‘先天而天弗違’,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時’,良知即天也。” “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個好惡,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又曰:“是非兩字,是個大規矩,巧處則存乎其人。”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賢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陰霾天日,雖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則一。雖昏黑夜里,亦影影見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盡處;困學功夫,亦只從這點明處精察去耳!”

飛報寧王謀反疏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摘自第二冊第87頁)

正德十四年六月初五日,節該欽奉敕:“福州三衛軍人進貴等脅眾謀反,特命爾暫去彼處地方會同查議處置,參奏定奪,欽此。”欽遵,臣于本月初九日,自贛州啟行,至本月十五日行至豐城縣,地名黃土腦。據該縣知縣等官顧佖等稟稱,本月十四日寧府稱亂,將孫都御史、許副使并都司等官殺死;巡按及三司、府、縣大小官員不從者俱被執縛,不知存亡;各衙門印信盡數收去,庫藏搬搶一空;見監重囚俱行釋放;舟楫蔽江而下,聲言直取南京,一面分兵北上。各官皆來沮臣不宜輕進。其時臣尚未信,然逃亂之民果已四散奔潰,人情洶洶,臣亦自顧單旅危途,勢難復進。方爾回程,隨有兵卒千余已夾江并進,前來追臣。偶遇北風大作,臣亦張疑設計,整舟安行;兵不敢逼,幸而獲免。

本月十八日,回至吉安府,據知府伍文定等稟稱,地方無主,乞留暫回區畫。遠近軍民亦皆遮擁呼號。隨據臨江府并新淦、豐城、奉新等縣各差人飛報,寧府遣兵四出攻掠,拘收印信,及拿掌印官員,調取兵快,水兌糧船盡被驅脅而去等因。臣奉前旨,欲遂徑往福建。但天下之事莫急于君父之難,若彼順流東下,萬一南都失備,為彼所襲,彼將乘勝北趨,旬月之間,必且動搖京輔。如此,則勝負之算未有所歸,此誠天下安危之大機。慮念及此,痛心寒骨,義不忍舍之而去。故遂入城撫慰軍民,督同知府等官伍文定等調集兵糧,號召義勇。又約會致仕鄉官右副都御史王懋中、養病評事羅僑等,與之定謀設策,收合渙散之心,作起忠義之氣;相機乘間,務為躡后之圖,共成犄角之勢,牽其舉動,而使進不得前,搗其巢穴,而使退無所據。日望天兵之速至,庶解東南之倒懸。伏望皇上省愆咎己,命將出師。因難興邦,未必非此。

臣以弱劣多病,屢疏乞休,況此地方之責,本亦非臣之任。今茲扶病赴閩,實亦意圖便道歸省。臨發之前,已具哀懇。赍奏之人去才數日,適當君父之急,不忍失此事機,姑復暫留,期紓國難。候區畫少定,各官略可展布,朝廷命師一臨,亦遂遵照前旨,入閩了事,就彼歸看父疾。進不避嫌,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于主,臣之心也。直行其報國之誠而忘其緩命之罪,求伸其哀痛之情而甘冒棄職之誅,臣之罪也。

竊照都御史王懋中,評事羅僑,忠義自許,才識練達;知府伍文定,果捷能斷,忠勇有謀。累立戰功,皆抑而不賞,久淹外郡,實屈而未伸。今江西闔省見無一官,若待他求,緩無所及;乞遂將各官授以緊要職任,庶可責之拯溺救焚。其余若裁革兵備副使羅循,養病副使羅欽德,郎中曾直,御史周魯,同知郭祥鵬,省親進士郭持平,驛丞李中、王思等,雖皆本土之人,咸秉忠貞之節,況亦見在同事,當多難之日,事宜從權,庶克有濟。

再照寧府逆謀既著,彼若北趨不遂,必將還取兩浙,南擾湖、湘,窺留都以斷南北,收閩、廣以益軍資。若不即為控制,急遣重兵,必將噬臍無及。

又照撫州府知府陳槐,臨江府知府戴德孺,贛州府知府邢珣,袁州府知府徐璉,寧都縣知縣王天與,豐城縣知縣顧佖,新淦縣知縣李美,奉新縣知縣劉守緒,泰和縣知縣李楫,南安府同知朱憲,贛州府同知夏克義,龍泉縣知縣陳允諧,及闔省各官今見在者,乞敕吏部就于其中推補本省方面知府兵備等官,庶可速令供職。其有城守之責者,亦各量升職銜,重其權勢,使可展布。

又照南、贛軍餉,惟資鹽商諸稅。近因戶部奏革,顧募之兵無所仰給,悉已散遣。今未兩月,即遇此變,復欲招募,將倚何資?輒復遵依敕旨,便宜事理,仍舊舉行。然亦緩不及濟,必須先于兩廣積儲軍餉數內量借一十余萬,庶幾軍眾可集,地方有賴,國難可平。

緣系飛報地方謀反重情事理,為此具本專差舍人來儀親赍,謹題請旨。

案行各分巡道督編十家牌(摘自第二冊《公移一》第199頁)

照得本院巡撫地方,盜賊充斥;因念御外之策,必以治內為先。顧蒞事未久,尚昧土俗;永惟撫緝之宜,懵然未有所措。訪得所屬軍民之家,多有規圖小利,寄住來歷不明之人,同為狡偽欺竊之事;甚者私通賊,而與之傳遞消息;窩藏奸宄,而為之盤踞夤緣;盜賊不靖,職此其由。合就行令所屬府縣,在城居民,每家各置一牌;備寫門戶籍貫,及人丁多寡之數,有無寄住暫宿之人,揭于各家門首,以憑官府查考。仍編十家為一牌,開列各戶姓名,背寫本院告諭,日輪一家,沿門按牌審察動靜;但有面目生疏之人,蹤跡可疑之事,即行報官究理。或有隱慝,十家連罪,如此庶居民不敢縱惡,而奸偽無所潛形。為此,仰抄案回道,即行各屬府縣,著落各掌印官,照依頒去牌式,沿街逐巷,挨次編排,務在一月之內了事。該道亦要嚴加督察,期于著實施行,毋使虛應故事。仍令各將編置過人戶姓名造冊繳院,以憑查考;非但因事以別勤惰,且將旌罰以示勸懲。

客座私祝丁亥 (摘自第三冊《外集 雜著》第189頁)

但愿溫恭直諒之友來此講學論道,示以孝友謙和之行。德業相勸,過失相規,以教訓我子弟,使毋陷于非僻。不愿狂懆惰慢之徒來此博弈飲酒,長傲飾非,導以驕奢淫蕩之事,誘以貪財黷貨之謀,冥頑無恥,扇惑鼓動,以益我子弟之不肖。嗚呼!由前之說,是謂良士,由后之說,是謂兇人。我子弟茍遠良士而近兇人,是謂逆子,戒之戒之!嘉靖丁亥八月,將有兩廣之行,書此以戒我子弟,并以告夫士友之辱臨于斯者,請一覽教之。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摘自第三冊《外集二》第102頁)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別諸生(摘自第三冊《外集二》第104頁)

綿綿圣學已千年,兩字良知是口傳。欲識渾淪無斧鑿,須從規矩出方圓。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握手臨歧更何語?殷勤莫愧別離筵!

中秋 (摘自第三冊《外集二》第105頁)

去年中秋陰復晴,今年中秋陰復陰。百年好景不多遇,況乃白發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山河大地擁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摘自第四冊《年譜一》第4頁)

十有八年壬寅,先生十一歲,寓京師。

龍山公迎養竹軒翁,因攜先生如京師,先生年才十一。翁過金山寺,與客酒酣,擬賦詩,未成。先生從傍賦曰:“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客大驚異,復命賦蔽月山房詩。先生隨口應曰:“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明年就塾師,先生豪邁不羈,龍山公常懷憂,惟竹軒公知之。一日,與同學生走長安街,遇一相士。異之曰:“吾為爾相,后須憶吾言:須拂領,其時入圣境;須至上丹臺,其時結圣胎;須至下丹田,其時圣果圓。”先生感其言,自后每對書輒靜坐凝思。嘗問塾師曰:“何為及時等事?”塾師曰:“惟讀書登第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為及時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龍山公聞之笑曰:“汝欲做圣賢耶?”

(摘自第四冊《年譜一》第10頁)

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歲,在貴陽。春,至龍場。

先生始悟格物致知。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與居夷人舌難語,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舊無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時瑾憾未已,自計得失榮辱皆能超

脫,惟生死一念尚覺未化,乃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灑灑。而從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飼之;又恐其懷抑郁,則與歌詩;又不悅,復調越曲,雜以詼笑,始能忘其為疾病夷狄患難也。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乃以默記《五經》之言證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經臆說》。居久,夷人亦日來親狎。以所居湫濕,乃伐木構龍岡書院及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以居之。思州守遣人至驛侮先生,諸夷不平,共毆辱之。守大怒,言諸當道。毛憲副科令先生請謝,且諭以禍福。先生致書復之,守慚服。水西安宣慰聞先生名,使人饋米肉,給使令,既又重以金帛鞍馬,俱辭不受。始朝廷議設衛于水西,既置城,已而中止,驛傳尚存。安惡據其腹心,欲去之,以問先生。先生遺書析其不可,且申朝廷威信令甲,議遂寢。已而宋氏酋長有阿賈、阿札者叛,宋氏為地方患,先生復以書詆諷之。安悚然,率所部平其難,民賴以寧。

媒體評論

紀曉嵐: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嚴復:夫陽明之學,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為其功夫之節目。獨陽明之學,簡徑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梁啟超:讀此(指《傳習錄》)可知王學梗概。欲知其詳,宜讀《王陽明全集》。因陽明以知行合一為教,要合觀學問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經過,具見集中各文,故陽明集之重要,過于朱、陸諸集。

章太炎:文成以內過非人所證,故付之于良知,以發于事業者或為時位阻,故言“行之明覺精察處即知,知之真切篤實處即行”,于是有知行合一之說。文成之術,非貴其能從政也,貴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錢穆:陽明思想的價值在于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宋儒留下的“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問題。……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與物、知與行統一起來,泯合朱子偏于外、陸子偏于內的片面性,解決宋儒遺留下來的問題。

俞敏洪:要相信每個人的良知,要學王陽明,相信心的力量比什么都大。王陽明說:“致良知,心外無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變成中國教育常用詞,以至于中國有一個很著名的教育家叫陶行知,他的名字就來自于這個成語。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王陽明全集(隆慶初刻本增補全本,簡體橫排)很不錯 很不錯

2016-12-04 23:21:19
來自quanjun**的評論:

王陽明是明代罕見的漢人儒學大家,發揚理學思想,其思想高度備受后人敬仰,以前綱領性看過,這次購套全集,慢慢品讀,印刷精美,物流迅速

2016-09-26 09:31:21
來自山棗花1**的評論:

一直很想買一套王陽明的全集,今天終于如愿以償。不錯的一套書,內容很全面。值得收藏,值得閱讀。

2017-08-02 09:10:04
來自h***g(**的評論:

很早就想買這套王守仁版的《王陽明全集》,價格優惠到極致,正版書,值得購買,感謝商家和當當網,點贊!

2017-06-26 14:26:31
來自快樂美**的評論:

收來慢慢看。知行合一。在樊登讀書會上聽了王陽明的解讀,我的老師也是王陽明迷呀

2017-08-17 12:01: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知行合一王陽明,想了解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他的文章里品味體會,書印刷很好,這個版本要比其他版本收集的更多一些。

2017-04-30 22:02: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套書很好,早想擁有一套王陽明先生的書集,看到別人的評論說這套書全,急忙拍下,大體上翻看了一下,沒有缺頁,少頁,讀后再評。

2017-06-24 14:10:09
來自亭子廳**的評論:

今天收到書,相當不錯,很滿意。看起來出版社做這個版本花了不少心思。對了一下,確實和見過的隆慶本一樣,可貴的是還增補了不少后來發現的材料,不錯。書的裝幀也很合我心意!

2015-10-27 12:05: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套書在守仁大師的各版本書中屬于性價比很高的。我是學哲學的,選了一個多月終于在當當秒殺時買下,很值。希望當當多推出這樣的活動。我第一個買。

2017-04-28 14:50:34
來自wldl822**的評論:

書非常好,慢慢拜讀。 當當的物流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最后的配送員居然頭一天沒有送書,卻私自確認送達簽收了。 太過分了,晚一天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弄虛作假啊? 誠信問題

2016-09-26 20:27:07
來自***(匿**的評論:

梁啟超:要真正理解“王學”,宜讀《王陽明全集》!王陽明的“心學哲理、文治武功、傳奇人生”全在這套書中。原汁原味初版重現,權威定本!

2017-04-24 17:31: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總體來說還可以就是4本會偏貴的,但是內容還不錯,王陽明的傳習錄弄得一般,要研究傳習錄的還是單買就好,這個對王陽明簡單了解很不錯

2016-07-15 17:55:3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紙質還好,就是這個包裝實在太次,就一層塑料袋包著,已經坑坑洼洼的了,書外皮也是劃痕,這當當就不能包兩層氣泡膜嗎,多包兩層能把你們窮死呀,摳,一點也不愛護書籍。

2017-05-23 12:54: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的,大概看了前兩本。致良知,知行合一確實很牛逼。對人很有借鑒意義。王陽明本身是儒釋道結合的一個人物,又擅長領兵打仗。確實超過了成功學的作用。只是需要深入的學習。

2017-02-07 09:37:35
來自5***(匿**的評論:

心學是中國儒家內修的集大成,雖然王陽明從來沒有獨立形成一步論語、大學、中庸那樣的經典之作,但是在其畢生著述的字里行間都在圍繞這一主題,堪稱明代儒學的巔峰了

2017-05-13 20:29: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王陽明全集(隆慶初刻本增補全本,簡體橫排) 陽明思想足具傳世之功,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了心與物,知與行的辯證統一關系,解決了宋儒遺留下來的“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問題。大家傳世之作,應廣做推薦,長時熏修。

2017-06-25 10:50:53
來自舟杰緣**的評論:

以前買過《傳習錄》,《王陽明正傳》,王陽明的心說很實用,如果我們都可以做到知行合一,整個社會會更加和諧,繁榮。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時候只是知而沒有行。這套全集還沒有看,得花時間精力功夫來領會。

2016-01-10 19:43:21
來自大家抱**的評論:

隆慶初刻本是極有價值的版本,陽明先生同朝代的學生們精心編校而成,自然是比較能貼切的傳達王陽明的思想精髓。尤其可嘉的是,這套簡體版將后來所發現的王陽明散遺一些詩文和語錄單獨編輯成兩卷“補編”,附在最后。即不影響隆慶本的原貌,又補全了所有內容。是很好的一套王陽明全集,物超所值,慢慢細看.

2015-10-28 14:03:50
來自江海李**的評論:

王陽明的書我已經有兩套,這次是因為太便宜,才59元又買了一套。貨到時,發現扉頁破損。把目錄翻了一下,發現這套書值得買,真正把王陽明的詩文全收了,而且,還有年譜。雖然有重復,但是畢竟是全集。

2016-06-24 15:54:30
來自隨緣不**的評論:

王陽明的心學仰慕已久,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里,網絡已構成了一個虛擬的世界,超越了國界,超越了種族,如何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行走,端賴一顆淡定的內心,而王陽明的心學無疑是強大內心的來源。我會認真拜讀,汲取書中的營養,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2016-04-22 16:58:57
來自忠實小**的評論:

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題,受到后人的廣泛推崇。嚴復、梁啟超、孫中山、等都是“陽明心學”的追隨者。其學術思想在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響。讀陽明先生作品,僅僅是看傳習錄是不夠的。全集才重要。

2016-02-27 14:30: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套《王陽明全集》不僅收錄了王陽明畢生語錄和文章,還收錄了明代以來關于王陽明的各種傳記、年譜、祭文,以及關于王陽明著作的各種序跋。對于讀者充分了解王陽明,以及理解陽明心學,實在是必不可少。

2016-09-20 14:13:06
來自kentyin**的評論:

非常喜歡和仰慕陽明先生,拿到書后翻了下欣喜若狂,書的質量不錯,性價比很高,可能我有點主觀。但相信,喜歡陽明先生的,這套書絕對值!張不錯,字跡雖小,卻很清晰。剩下的只有自己好好拜讀此書了,莫辜負陽明先生及眾助者的辛勞。發貨挺快。

2016-04-22 23:02:32
來自偽文藝**的評論:

書還很好。值得購買,還是推薦大家看一下王陽明全集。

2017-08-11 12:57:18
來自w***9(**的評論:

王陽明全集(隆慶初刻本增補全本,簡體橫排) 紙質,排版都還可以,讀陽明先生的書,卻是需要良好的文言文基礎的,即便是略有些文言文基礎的窩,想要讀懂,也不太容易,我覺得想要更好的理解,應該先讀孔孟之道,因為陽明先生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所以才開創了陽明心學。值得深讀!

2017-08-30 17:22:1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