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經癥與人的成長》這本書中,卡倫•霍尼把神經癥患者的人際關系傾向劃分為“親近人”“逃避人”“攻擊人”三種形式,又稱為“自謙型”“脫離型”“夸張型”。常人也會運用這三種模式,但是在神經癥患者身上,這三種傾向都是強迫性的,不由分說的,一旦某一傾向占了優勢,則是而不能自由切換的。另外,不同于一切從童年經驗里挖掘根源的弗洛伊德,霍尼通過大量的臨床經驗的總結指出,神經癥系統乃是一個動態的機制,它自成一體,獨立并且隨時隨地發展變化。例如它會被挫傷,然后不經由當事人的意識發現而能自動重生。恰如出賣靈魂給魔鬼的神話所述,神經癥患者為獲得“永恒”“無限”“偉大”“光榮”,與魔鬼簽約,卻付出了一生囚禁于內心牢獄的慘痛代價。
霍尼把人的核心矛盾分為兩個,每一個都是一場生與死的搏斗。一個是“自謙”與“夸張”傾向間的矛盾,另一個更為根本的也更為隱蔽的,是“理想自我”與“真我”的沖突。在這里,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超我”之克制“本我”,而是大大地向前邁了一步,認為“理想自我”殘酷而瘋狂地打壓“真我”,而“真我”又殊死搏斗、頑強求生才是一切神經癥的根源。《神經癥與人的成長》堪稱作者晚年的集大成作品。
卡倫•霍尼,1885年出生于德國漢堡。1914年師從亞伯拉罕,逐漸成為柏林精神分析運動的中堅。希特勒執政后移居美國。通過自己的臨床實踐,及與阿德勒、沙利文、弗洛姆之間相互影響,逐漸對弗洛伊德學說產生懷疑,并與之決裂。不久,她創辦了美國精神分析促進會,并擔任主席。1952年在紐約逝世。 霍尼是新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主將。她自稱曾應用弗洛伊德理論于臨床實踐達15年之久,后由于不滿意治療效果而產生了重新評價精神分析運動的想法。她強調社會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雙親在對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認為人格結構是真我、實我和理想我的組合;人的發展變化取決于文化環境的影響,而文化是復雜的社會過程的產物。她將精神分析的解釋重心從個體之內轉向個體之外,從生物本能轉向社會文化。她的學說基本內容遠遠超出了弗洛伊德限定的范圍,把精神分析引向了一個更為寬廣的道路。
代序
譯者序
緒論——進化的道德律
及時章探求榮譽
第二章神經癥的要求
第三章“應該”之暴政
第四章神經癥的自負
第五章自恨與自卑
第六章脫離自我
第七章緩解緊張之法
第八章夸張型的解決法——征服一切
第九章自謙型的解決法——愛之渴求
第十章病態的依賴性
第十一章退卻——渴求自由
第十二章人際關系上的神經癥障礙
第十三章工作上的神經癥障礙
第十四章精神分析治療之路
第十五章理論的探討
后記
神經癥的自負
雖然神經癥患者費盡苦心,努力以求,同時對已得到的深具信心,但他們仍未得到自己衷心渴求之物: 自信與自尊。即使在想象中自己如神一般,但他還是缺乏天真的牧羊人所具有的純樸自信。
高貴的地位,滿載的名譽使他感到自傲,卻沒帶給他內心的安全感。他依舊真實地感到自己不為人所需要、易被傷害,而且需要不斷地證實自己的價值。只有他支配了權勢,具有影響力,而且被贊美與敬重時,他才可能會感到堅強而有意義。但這種興奮的感覺,當他在陌生的場合中失去扶持時、在他遭遇失敗時或當他獨處時都甚易崩潰。天國的大門不會為只會表演的人打開。
讓我們觀察在神經癥的發展中,“自信”這一領域內發生了什么。明顯地,為了自信心的發展,小孩需要外界的幫助。他需要溫暖、感到受歡迎、被照顧、被保護,以及有信任氛圍的環境、對他的行為的鼓勵、建設性的紀律。被給予這些因素,則他可發展出對人的“基本信賴”,利用瑪麗•拉塞選的術語而言,這包含了對他人及自我的信賴。
但如果有多種傷害性的因素同時出現時,必然就會阻止小孩個性的發展,這些因素及其一般的影響吾人已于及時章中討論過,此地我想進一步說明使他特別難于獲得適當的“自我評價”的理由何在。盲目的溺愛也許會使他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他會因此而感到為人所需要、
被人喜歡及賞識,但這并非由于他自己,而只是由于他滿足了他父母親對崇拜、特權或權力的需要所致。一種力求的生硬紀律,或許會使他因無法達成這些需求而產生自卑感。譬如,在學校的惡劣行為或壞成績會使他遭受到嚴厲的懲戒,而善行與良好成績則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趨于自主與獨立的行動可能被嘲弄。所有這些因素,再加上普遍缺乏真正的溫暖與關心,帶給他一種無價值與不被愛的感覺——或始終讓他覺得除非改造自己,否則他一文不值。
此外,因早期眾多不恰當的因素而形成的神經癥發展會削弱他的生存重心。他會因此變得與自我疏遠(脫離)而且感到分裂,他的“自我理想化”乃是一種企圖,想通過提升心目中的自我,以超越有關他自己或別人的殘酷現實來補救這一切所造成的損害。于是就如“魔鬼協定”此一故事中所述的,他在想象中(有時是在事實上)獲得了所有的榮譽,但他所得到的并非自信,而是其價值頗受懷疑的一項輝煌禮物: 神經癥的自負。
這兩樣,感覺上和看起來極其相像,以致大部分人對它們的差異常有著理解上的混淆。例如在韋伯斯特(Webster)舊著中的定義是: 自負乃是一種自尊,基于真實或想象中的自我價值而產生的。區別就在于真實的與想象的優點之間,但它們卻都被稱為“自我尊重”,仿佛此種差異乃是無關緊要的。
這種混淆也是因大部分病人將“自信”認為雖無來源,但卻最為大家所渴求的一種神秘特質而產生的。如此一來,他們會期望分析師利用某些方法將它緩緩灌輸到他們心中,就非常符合邏輯了。這使我們想起了一部卡通,其中有一只兔子和一只老鼠都打了勇氣之針;而后它們長成平常體形的五倍大,勇敢而充滿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病人所不知道(以及因焦慮而變成真的不了解)的乃是個人所具有的優點與自信感間的嚴密因果關系,這種關系比下面所述者更為明確,即一個人的金融狀況乃取決于他的財產、他的積蓄或他的謀生能力,如果這些因素都滿足了,那這個人將會獲得經濟上的安全感。或者,另舉一例,漁夫的自信乃基于下列這些實質性的因素: 擁有形態良好的船只,擁有改良的漁網,具有有關天氣與水性的知識以及強壯的體力。
個人的優點多少因我們生活的文化背景而有差異。如西方文化中,個人優勢包含有下列這些性質或特點: 有自主的信念且依此行事,有因開發我們的潛能而生的自恃與自我負責,對自我的資產、負債與局限能予以真實的評價,有強大的力氣以及坦率的情感,有建立與培養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這些因素完善作用的結果可以主觀地表現出自信的感覺,若它們無法健全地作用,則自信必會因之動搖。
同樣地,正常的驕傲也以堅實的品行為基礎,它可以基于一種特殊成就;就如,以有正義感的勇敢行為為傲或以做好一件工作為傲;或者,它也許是我們對于自身價值的一種普遍感覺,或對尊嚴的一種靜默的體察。就“神經癥的自負”對于“傷害”的極端敏感性而論,我們易于認為這乃是正常的驕傲的極端發展。但它們的差異乃在于質的差異,而非量的差異上。
神經癥的自負較為空幻,且以不同的因素為根據,這些因素都屬于或支持個人自我榮譽化。它們可以是外來的東西——如威望——或者也可由個人所自稱具有的品行與能力組成。
在“神經癥的自負”的種類中,“威望”的自負似乎是最接近正常的。譬如在我們的傳統中,一般人都因擁有迷人的女友、來自有聲望的家庭、生于本地、身為南方人或新英格蘭人、來自有威望的政治或專業團體、謁見過顯要人物、人見人愛、擁有好的汽車或住在好的社區而引以為傲。
在這里“神經癥自負”的特性變得格外明朗化了,神經癥患者并不以他作為人的特質而自傲。當我們知道他對自己的錯誤看法后,我們就不會因他的自負抹殺了他的困難與有限性而感到驚奇了。他甚至于多半不以自己所具有的優點為傲,他或者只模糊地覺察到它們;或者真的否定它們,但即使他真的認出自己的某些優點,這些對他而言也不具重要性。譬如,如果分析師吸引他注意他工作上的優越能力,或他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堅毅性格,或者指出——縱使他具有心理問題——他寫出了一本好書,病人也許會真實地或裝模作樣地聳聳肩,帶著明顯的漠不關心,將贊美輕描淡寫地置之度外。他特別不贊賞一切勞而無獲的奮斗。譬如,他寧愿放棄為求深究煩惱根源的真誠努力,雖然他曾經一次次嚴肅地表示出愿意進行心理分析及自我分析。
文學家易卜生筆下的培爾•金特(Peer Gynt)或許是一個好的實例。他并不特別強調他自己有很多的資產、高超的智慧、冒險精神以及堅強的生命力,他卻以并不存在的一件事——“他是真正的他自己”為傲。事實上,在他的意念中他并非是他自己,而是他“理想化的自我”,它具有無限的“自由”與無限的權力。
更常見的是,自負并非特別附著于想象,而是附著于所有的精神過程: 智力、理性和意志力。神經癥患者認為自己所具有的無限力量,歸根結底,是“心思之力”,所以必然的,他為它著迷而且引以為傲。理想化的形象乃是他想象的產物,但絕非在一夜之間就產生的。智力與想象(大都在潛意識里)不斷地作用,以維持個人的虛構世界,它們經由合理化、正當化、外移作用以及沖突意念間之和解——簡言之,即想方設法以使事物看上去與原來不同。
神經癥患者“自覺有權要求”的能力與特權,也會產生于這種自負。譬如,他會以一種虛幻的“不能被害”為傲,就身體而言,這意味著他從不遭遇任何疾病或身體的損傷;就精神方面而言,意味著從不感到被傷害。還有些人可能會因幸運、“為神所眷顧”而驕傲。又如,在瘧疾區域未曾得病、賭贏了、遠足時天氣宜人等,都是這種人引以為傲之事。
當我們由神經癥的一般觀察進展到對個人特性的觀察時,乍見之下,一切現象顯得讓人迷惑。簡直沒有一事不被自負所包圍,一個人覺得那是自己明顯的優點,在另一人看來卻成了可恥的缺點。一個人以粗暴待人為傲;但另一個人卻以粗暴無禮為恥,而以仁慈待人為傲。一個人以其在生活中一貫的虛張聲勢為傲;而另一個人卻以吹牛為恥。有些人以相信別人為榮,但也有人等量地以猜疑他人為傲——諸如此類。
書很小。小厚
挺不錯的的書。值得!挺不錯的的書。值得!9分
裝幀,印刷,紙張,都是一流的!但感覺翻譯略顯生硬!
總是忍不住在搞活動的時候清理收藏夾,哈哈
學校推薦的,正好當當上有,還有折扣,非常劃算,書的紙張也不錯,印刷精美,值得擁有
不錯不錯不錯
在當當買書,品味高,放心
看完補充
正版,滿意的一次購物。
不錯,很不錯
很棒,值得購買
有些部分的翻譯比較混亂艱澀
感覺不錯,經常看看,開卷有益。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幫朋友買的,很棒!
很精美的書,這是一本美不勝書,色彩柔和別致、畫風詼諧有趣、知識視野廣博,呈現在極富質感的紙張上,書香濃郁,讓人忍不住翻閱下去,從頭至尾充滿審美的愉悅。相信無論是誰都會被它深深吸引,很有特色 。
一口氣買了好多書,當當的品質還是值得信賴的。囤貨,囤貨。學習!學習!
好書,慢慢看。
非常好的一套書,紙張印刷都很好,而且價錢便宜,非常值得收藏
買了太多,還沒來得及看。
很滿意哦。
不錯準備好好看看
給單位買的書,挺不錯的。
很好的圖書,開卷有益,值得購買,強力推薦!
聽說難讀,放后,等知識積累多了,再度
正版圖書 ,包裝不錯 , 整體感覺不錯 ,
很喜歡的一本書。可惜中間內容翻譯的很生硬。
包裝蠻好,還沒有去看,不知道內容咋樣,扔書柜等有時間再看。
這是我第一次買的關于心理學的書,質量很棒~\(≧▽≦)/~
質量很好,紙張摸起來特別舒服,內容也很好,是我在當當上買的最滿意的一次
心理咨詢師成長,離不開對神經癥的了解,這是一本這方面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