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重訪妮薩(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圖書
人氣:42

重訪妮薩(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

(一位人類學家的非洲重訪之旅,一段關于治愈、希望和理解的故事, 人類學名著《妮薩》姊妹篇)

編輯推薦

一位人類學家的非洲重訪之旅

一段關于治愈、希望和理解的故事

人類學名著《妮薩》姊妹篇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美]瑪喬麗•肖斯塔克,美國女人類學家。自1963年起,美國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家理查德 李和Irven DeVore等人對博茨瓦納西北部多比(Dobe)地區的昆—桑人開始了一項長期的調研計劃。1969年,該項計劃已近尾聲,結婚不久的肖斯塔克與她的研究生丈夫參加該計劃的研究同往多比地區,丈夫研究母嬰關系和嬰幼兒身心成長,而肖斯塔克則關注婦女生活史。肖斯塔克是妮薩生活故事的訪問者、記錄者、轉譯者和整理呈現者。

邱金媛,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澳大利亞研究方向。現任出版社英文編輯,并譯有《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五卷》《可愛設計+》《幻想角色動態造型與解剖》《馬東民》等圖書。

目錄

一、非洲

二、多比村的聲音

三、精神之旅

四、妮薩在里面

五、禮物和酬勞

六、去叢林里

七、夜里的獅子

八、村莊印象

九、妮薩記得

十、深度降靈舞

十一、過去和現在

十二、士兵和間諜

十三、治療師妮薩

十四、的告別

后記

致謝

在線預覽

文摘①

非洲

我和一群昆族女人坐在一起,圍成一個圈。她們身材嬌小,我坐在她們旁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為不習慣盤腿而坐,我不斷扭動著身子。天空中的半輪月亮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線下,星星出來了。耳畔邊回蕩著治愈之舞的旋律。女人們一邊拍著手,一邊唱著歌。拍手的節奏復雜,歌聲時有時無,起伏重疊。她們把頭歪向一側,想讓聲音在耳邊多停留一會兒,以便能聽清自己的歌聲。她們盤腿而坐,膝蓋和雙腿攏成一個松垮的圓圈。不經意間,圈圈相連,就這樣身體和歌聲融為一體。

在人群中央有一堆燃燒的篝火,火焰隨著人群的活動時而跳躍,時而奄奄一息。男人們和幾近成年的大男孩們在女人圍成的大圓圈之外跳舞。他們修長的上半身幾乎與黑夜融為一體,難以辨別。伴隨著舞步,男人們赤腳跺在涼涼的沙地上,發出砰砰的響聲,給歌聲添加了新的旋律。他們的每一腳都跺得那么沉重有力,腳后跟在沙土地上留下一個個深深的圓坑。他們漸漸把我們圍起來,保護著我們,讓我們遠離世俗,遠離未知的危險。

昆人說他們祖先的靈魂也在這里,他們是被舞蹈和歌聲吸引來的。他們就坐在遠處黑漆漆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來搗亂的。一位治療師對著祖先的靈魂大聲叫喊著,警告他們不要過來惹麻煩,不要來害人。治療師在盤腿而坐的女人中間迂回穿梭著,他把手放在病人和其他人身上,為她們治病祛疾。女人們伸出手扶住他顫抖的身體和雙腿,當他靠近火堆時,她們又伸手護住他的腳以免被炭火燙到。

我因為拍了太久,手有些乏了,便停了下來。我把手放在盤在一起的大腿上休息,釋放跟著她們不停地拍手所積聚的壓力。昆人傳統歌曲的旋律在我耳邊回蕩,聽起來既熟悉又舒緩。伴隨著這旋律和治愈之舞,我的思緒飛出這個有著一小片一小片傳統茅草屋以及一些相對現代的泥屋的小村莊,飛出這幾個共用著一口水井的村落,來到了安寧靜謐、廣垠無袤的喀拉哈里沙漠。有一架飛機從這片黑暗神秘的沙地上空飛過,飛機上的人絲毫覺察不到下面的沙土地舞臺正上演著激烈的人生戲劇。

歌聲暫時停了下來,周圍傳來閑談聲,遠處拴在驢身上的鈴鐺也叮當作響。聲音隨風而來,我的思緒又被帶回到現實中。人們又慢慢跳起了治愈之舞,他們的歌聲和舞蹈讓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一陣強烈的幸福安寧感也隨之而來,在歷經漫長而又艱辛的旅途后,我終于得以放松下來。

1989年6月,我離開亞特蘭大的家,在博茨瓦納西北部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喀拉哈里沙漠的最北邊待了一個月的時間。我曾經兩次來到這個地方生活和工作,但這一次來,已經是14年后了。

我及時次來昆桑部落,或者說布須曼部落

他們稱自己為“尊瓦人”(Zhun/twasi),意為“真正的人”。舊時也被稱為松夸斯人(Sonquas),在博茨瓦納被稱為巴薩爾瓦人(Basarwa),他們也被稱為昆族布須曼人、昆桑人或者簡稱為昆人。——原注

是在1969年。那個時候雖然昆桑人或布須曼人部分時間還在進行狩獵活動,但是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嘗試并效仿他們講班圖語的鄰居——赫雷羅人和茨瓦納人的游牧和農業生活方式。

那一次我在這里待了大概兩年的時間,學習昆桑部落的語言。昆語里有很多塞音、閃音、喉塞音、緊氣式元音以及不同的音調等。我當時所掌握的語言足夠我完成對昆桑婦女個人生活的研究。我的研究采用了訪談和生活經歷講述相結合的模式,研究話題涉及她們的孩童時代、婚姻、性生活、友誼和夢想。她們講完之后,我會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進一步深究她們的經歷和感受。

在我所采訪的8位昆族婦女中有一位顯得與眾不同。與其他7位相比,她更開放,更愿意和我講述她的私生活。她當時50歲左右,在言語表達方面具有天賦。在及時次的田野調查中,我們進行了15次訪談。1975年,我第二次來到這里的時候又進行了6次訪談。在這21次訪談中我和她的對話錄音長達25個小時。她知道我想寫關于她的事情,為了保護她的隱私,我們兩個商量著選用了“妮薩”這個化名。我翻譯并編輯整理了我和妮薩的訪談錄音,1981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妮薩:一名昆族女人的生活與心聲》一書,這本書按照時間順序詳細描述了妮薩的生活。

我上次來昆桑部落已經是14年前的事了。如今,我又一次踏上了來這里的路,只是這次來的時候內心有一種特別的緊迫感。妮薩如今已經68歲了,她的年齡已經遠遠超出了昆人55歲的平均壽命。我自己年紀輕輕,卻也在鬼門關轉了一圈——一年前我被診斷出了乳腺癌。雖然我活下來的概率還算高,而且很多乳腺癌患者也活了下來,但一想到最終有很多人因為這個病而不治身亡,我還是有些膽戰心驚。我的未來被這個死亡陰影深深地包裹著,每24小時我都在飽受這個殘忍事實的摧殘,現實也因此而變得不可捉摸。

我做完乳房切除手術后的一周,一位朋友來看我。她看起來很開心,臉上還明顯帶著一種“你這些我都經歷過”的神態,這讓我心里有些不舒服。我當時42歲,她看起來比我年輕一些。五年前,她做了乳房切除術,到現在還沒有復發過,如今她也幸運地成為統計范疇內的癌癥幸存者之一。她滔滔不絕地和我講她生活中發生的變化。她說她一直都想去護理學校學習,但是一直都未能如愿以償。當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癥以后,覺得去護理學校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后來,她一邊撫養著兩個年幼的兒子,一邊成功地完成了護理學校的所有課程,如今,她驕傲地說自己即將從護理學校畢業了。

我平時就有些反感那些講嚴肅話題時還能一臉輕松、毫無壓力的人,這個女人更是證明了這一點。當她講到她的患癌經歷時,她幾乎沒有露出一絲痛苦——或者夸張一點說,她講這件事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私底下我已經給她起了“喜鵲小姐”這個外號。但是,她的到來最終還是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里,我不斷地看醫生,驗血,做化療,做胸透、骨掃描,內心充滿了沮喪和恐懼。有時候我就問自己“喜鵲小姐”曾經問自己的那個問題:“有什么事情是我現在必須要做的?”我腦子里只有一個聲音:“去非洲!”

1989年6月22日,一個星期四的晚上,我即將登上從亞特蘭大飛往倫敦的航班,然后轉機去博茨瓦納。我的離開讓大家有些不知所措。我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有一個擔心我的丈夫,而我即將離開他們,離開他們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這是我苦苦掙扎了幾周后才做出的決定。

我們在機場的對話聽起來有些不真實:除了離別之詞外,我們叮囑彼此如何應對接下來的生活。一些話是講給家人聽的,也是講給我自己聽的。每辦完一個登機手續,我就離孩子們更遠了一步。他們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是我靈魂的一部分,在我精神萎靡的時候,是他們給我打氣加油。我也即將離開我的丈夫,他是我同甘共苦的伴侶和朋友。

孩子們顯得局促不安,他們知道生活即將發生變化,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和我說再見。辦理完的登機手續后,還有半個小時的相聚時間:我們繼續聊天,和彼此溝通,然后準備告別。我想先讓我最小的女兒薩拉接受我要離開的事實,但是才兩歲半大的她又怎么能理解“非洲”或者是一個月看不到媽媽的事實?我們吃了些點心,照了幾張相片,然后讀了寫給彼此的再見卡片。

到了說“再見”的時候。我抱著薩拉,然后擁抱了大女兒蘇珊娜、兒子亞當和丈夫梅爾。雖然不舍,但還是慢慢地將薩拉抱給了梅爾。他們揮手和我告別,我轉身向“寫著”“僅限國際乘客”的安檢口走去。走了幾步之后,我回頭看他們,他們四個人緊緊地依靠在一起,在航站樓那邊變得越來越小。他們也許已經形成了新的聯盟,開始討論當天的晚餐和甜點,面對生活發生的變化,他們也許已經樹立起了重新開始的決心。當他們從我的視線中消失后,我也進了登機口。我是一個人了。我在來非洲的路上了。

去非洲的決定源于我內心的一個需求。我需要重返非洲:去看,去品,去聞,去再次經歷,或者去被治愈。20年前,我及時次來到非洲,那時我還年輕、單純,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我渴望再次回到這片土地的懷抱之中,重見她的寬廣無垠,重新感受她原始、獨立的節奏。除此之外,我需要再次見到妮薩。我用了幾年的時間去思考她的話,去理解她的生活,她的生活觀已經影響了我的生活。我經常聽到她還在世的消息,最近一次聽到她的消息是幾個月前。我要在妮薩去世前見到她。另外,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是我很想告訴妮薩,我的生命受到了威脅。

我內心渴望回到那片荒涼之地。這些年,我生育和撫養孩子,在大學里教書,做研究,寫第二本書,這些占據了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讓我根本無暇認真思考重返非洲。然后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我的生活發生了巨變,我的生活重心也發生了轉移。

呼喚我回非洲的那個聲音曾經被各種顧慮所淹沒,而現在這個聲音又開始回響在我耳畔,而且越來越強烈。我驚喜地發現這個愈來愈大的聲音已經取代了我內心的絕望。這個聲音慢慢地喚醒了我的內心,使我獲得了更強大的力量,這個力量使我有勇氣離開我的家人——我堅實的后盾和前進的動力——開始穿越半個地球的旅行。如果我的生命就這樣早早結束了,至少我曾勇敢面對生活中那些最激烈、最神秘的篇章。

不管付出多大的經濟和情感代價,我都不會改變去非洲的決心。當我得知迪克 卡茨和他的妻子弗娜 圣 丹尼斯兩位人類學家也將去那個地方后,我有些喜出望外。迪克知道我生病了,但他還是支持我去非洲的想法,并主動提出要幫助我。他說我可以在他和弗娜工作的地方安營扎寨。他們會開車把我帶到妮薩住的多比村(Dobe),然后我們可以把妮薩帶回到我們住的營地,或者我也可以住在多比村,他們會在我拜訪結束后來接我。我對這兩個方案都不是很滿意。我希望住在妮薩生活的地方,但是這樣的話我自己需要有一輛車,用來運輸物品或者應對緊急情況,否則會有很多不便。

出發之前,我得到了一筆足以支付我大部分開銷的獎金。一家制藥公司為我買了飛機票,他們計劃研究“人類自然飲食”中維生素E的含量。作為回報,我需要采集、晾曬并且記錄昆人日常飲食中所食用的植物。我任教的埃默里大學的院長肯定了我之前的工作,對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給予了支持,并資助了我大部分的其他開支。,我覺得我的非洲之行就觸手可及了:我會租一輛卡車,雇一位司機,買一些物資,然后住在多比村。

飛機停在跑道上,耳畔響起引擎發動時的嗡嗡聲。幾天以來所積聚的擔心和恐懼全部涌上心頭。我獨自一個人去非洲那片荒涼之地——這會不會是一個錯誤?我會不會死在那么遠的地方?我會不會發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再也見不到我的家人了?他們會不會發生什么事情,然后我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如果真的發生什么事情,我能承擔起我應負的責任嗎?

想到這些,我的內心越來越焦慮。我能見到妮薩嗎?政府的一些繁文縟節、部落間的戰爭、機械技術問題,或者一些再普通不過的實際限制會不會打亂我的行程?我在那里安全嗎?這個想法很奇怪,因為在過去一年里,“安全”這個詞的意思早就發生了變化:沒有什么可以保護我的身體免受傷害,也沒有什么地方讓我覺得安全。

我的手指碰到胳膊肘上的一個痛點,帶來一種難以言狀的疼痛。這和我生病期間所觀察和擔心的疼痛很像,幸運的是,之前的疼痛都已經消失了。這一次會不同嗎?我的身體是不是在醞釀新的致命疾病?我這次離開家人是不是為了將來要永遠離開他們而進行的一次彩排?

飛機起飛時引擎突然加大的發動聲把我帶回到了現實。雨點擊打在舷窗的玻璃上。我現在真的是在去非洲的路上了。我到底為什么去那里?到了那里我會不會更加害怕?更抑郁?更失望?但是不管前方會遇到什么,都不能和我過去一年的經歷相比。我掃了一遍機艙內的乘客,有些人和我一樣,在出神地想著什么。當飛機起飛離開地面的時候,我突然興奮起來。我知道等待我的將是一次冒險之旅。

飛機在倫敦降落,我大概有24小時的滯留時間。我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向酒店,想著接下來還要連續坐12個小時的飛機,便希望能在飛機起飛前好好睡上一覺。我在睡夢中被鬧鐘叫醒,到了該給家里打電話的時間了。睡前我定好鬧鐘,想著在兩個孩子出發去露營前和他們通話。我本來以為自己會很激動,渴望聽到他們的聲音,結果卻有些意外,因為我發現自己通話時有些不耐煩,自己遠在異國他鄉,并不能為他們做些什么。我和三個孩子都通了話,但是卻迫不及待地想回床上繼續睡覺,想著這樣就可以及時醒來,利用夜間航班開始前的幾個小時好好地逛一逛倫敦。我和兒子通話的時候,他不小心把熱咖啡灑到了身上,燙到了胳膊。我安慰了他幾句,告訴他該怎么處理,想著有他爸爸在那里幫他,我在這里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那天晚上,在英國航空公司辦理登機手續時,我有些激動地告訴柜員我要去“博茨瓦納,哈博羅內”。我仔細觀察了一遍正在排隊的乘客,其中有黑皮膚的,也有白皮膚的,他們都是去非洲。我想從他們身上找到一些我熟悉的過去,哪怕是非洲人的口音,或者是非洲人的臉龐。在身著商務裝、膚色有些暗的男人和穿著五顏六色裙子的女人中,我看到一位剪著短發、顴骨很高的女人。她看起來很像昆人,我幾乎忍不住想用昆語和她打招呼。雖然三天后我就能到達他們的世界,可是當我看到非洲人的時候,我還是倍感親切。我想擁抱他們,告訴他們我是多么熱愛他們的土地,告訴他們時隔14年之后,我有多么想念他們。

飛機一路向南飛向非洲大陸。我周圍的乘客在座位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還有12個小時飛機才會到達我們的及時站,贊比亞的首都盧薩卡。飛機過道的另一側有一位媽媽在給她四周大的孩子喂奶;孩子一邊吃奶一邊發出“哼哼”聲,輕柔的滿足聲被飛機引擎發出的嗡嗡聲吞噬了,但那聲音卻停留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因為被診斷出了乳腺癌,我不得不在24小時內給15個月大的女兒薩拉斷奶,而我也在24小時之內既經歷了喂奶時的溫柔和滿足,也感受到了女兒被迫斷奶時的痛苦,一想到這些我便心痛不已。

媒體評論

如今,口述史、民族志、互主體性、女性視角等已經成為人文社會科學中倍受青睞的議題或研究手段,人類學作為文化批評的作用也日益引起其他學科專家的重視。在這類新潮作品中,《妮薩》和《重訪妮薩》是十分有趣而又具啟發意義的兩本。

——胡鴻保,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今年正好布置為作業

2017-02-24 01:53: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所購圖書包裝完好無缺,到貨及時。客服服務態度好。總體而言,信價比高,網購圖書,首選當當。

2017-03-09 08:50:16
來自m***i(**的評論:

久負盛名的女性人類學著作,終于見到中譯本啦,非常好。

2017-04-18 12:03:42
來自p***7(**的評論:

學習一下!

2017-04-18 17:49:01
來自堅***l(**的評論:

第一次讀這樣的書 同學推薦的,應該不錯

2017-05-26 09:34: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的喜歡,做話動買的,

2017-05-26 22:06:19
來自j***3(**的評論:

包裝不是一般的差,到貨時書箱都零碎了,有很多書破損或是被雨淋濕了。這次買的比較多,反反復復換貨(換回的基本就一塑料袋包裝,有時換回的也是破損的)就花了大半個月,必須差評。

2017-06-10 13:01:58
來自緣***5(**的評論:

有趣的筆觸探尋深刻的話題

2017-06-17 13:54:11
來自詩***(**的評論:

書本寫得不錯

2017-07-07 14:49: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當當網的配送比較粗暴,包裝也不太結實。

2017-08-09 09:07:57
來自yanyupi**的評論:

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2017-09-01 16:06:37
來自學之大**的評論:

書包裝不錯。

2017-11-05 12:42:57
來自小***鳥**的評論:

重訪妮薩(明德書系·文化譯品園) 這是作者—人類學家肖斯塔克—的個人傳記,講述了她重訪妮薩的感受。

2017-05-22 18:41:2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