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共三冊)圖書
人氣:81

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共三冊)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部有關蘇聯74年興衰歷史的實證性專題研究著作,由22名中國學者合力完成,書中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各個方面,共28個專題,總計約110萬字。本書利用大量俄國解密檔...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世界史>歐洲史  
  • 作者:[沈志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9709269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8
  • 印刷時間:2009-08-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部有關蘇聯74年興衰歷史的實證性專題研究著作,由22名中國學者合力完成,書中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各個方面,共28個專題,總計約110萬字。本書利用大量俄國解密檔案,立足專題或個案分析,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以重構蘇聯74年歷史興衰的主要過程。

編輯推薦

具有93年歷史、執政達74年的超級大黨一瞬間瓦解了!領導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半世紀的超級大國神話般消失了!悠久與短暫,強盛虛弱,歷史的變換究竟說明了什么?

作者簡介

沈志華,1950年4月出生。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冷戰國際史項目高級研究員。研究方向:冷戰史,蘇聯史,特別是中蘇關系史和朝鮮戰爭。代表作:《蘇聯專家在中國(1948-1960)》、《、斯大林與朝鮮

目錄

上冊

緒論寫一部實證性專題蘇聯史

歷史性的轉折:1917年俄國革命

一俄國革命的根源

二自發的二月革命

三布爾什維克革命理論的轉變

四布爾什維克與七月事件

五走向武裝奪權的十月

六蘇維埃政權與立憲會議

政治危機中蘇俄國家功能的轉化——喀瑯施塔得事件始末

1921年春俄國的政治經濟形勢

喀瑯施塔得事件的發生

蘇俄政府對事變的反應

俄共(布)十大的決策

無情的鎮壓與懲罰

在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十字路口——新經濟政策研究(1921~1929)

一新經濟政策的產生

二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三圍繞新經濟政策的爭論和斗爭

四新經濟政策的阻力和終結

蘇聯官冊制度與干部狀況(1923~1929)

一蘇聯“等級官員名冊”制度的創建

二官冊干部制度的運行及干部隊伍的變化

三領導干部的腐敗、懲治與腐敗回潮

四結論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920~1930年代蘇聯領導干部住房問題研究

一住房公社:干部與群眾住房差距初顯

二獨戶住宅:干部與群眾住房差距加大

三別墅:普通百姓難以企及的世外桃源

由對抗到承認:1917~1933年的俄美關系

十月革命后俄美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顛覆紅色政權的武裝干涉

人道主義與政治動機相結合的饑荒援助

世界性經濟危機與峰回路轉的蘇美關系

羅斯福的轉變與美蘇建交談判

蘇聯30年代大清洗——一場震驚世界的政治悲劇內幕

一危機出現和大清洗的序幕

二基洛夫遇刺事件與大清洗的開端

三“叛國案件”審判與大清洗的高潮

四對黨政軍干部的清洗和鎮壓

五大清洗運動的尾聲及其嚴重后果

古拉格:蘇聯強制勞動經濟體系的形成

強制勞動體系建立的理論基

在線預覽

上冊

歷史性的轉折:1917年俄國革命

二 自發的二月革命

1917年2月23日到3月2日(俄歷),沙皇制度在8天之內迅速土崩瓦解。一切都如此突然,如此出人意料,以至于到現在仍被稱為“二月革命之謎”。

自發性與革命進程

自發性是二月革命的主要特征,從1917年2月23日到3月2日,這8天局勢的飛速發展就是這種大規模的自發性爆發的結果。這8天的時間可以分為兩段:2月27日以前基本上是自發的運動,各政黨都未充分認識局勢的性質,也未采取實際措施來組織和引導革命;27日開始各政黨竭力影響革命進程:自由主義政黨及其控制的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在促使沙皇退位、組織臨時政府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在組成蘇維埃、影響群眾運動方面占有主導地位;力量有限的布爾什維克黨雖然在群眾中積極活動,但“無力影響革命自發性蓬勃展開的過程”

二月革命史的研究者幾乎公認,2月23日(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的罷工是這場革命的開端。這24小時是國際婦女日,在首都的一些企業召開了紀念三八婦女節的小型###或會議,開始了罷工和游行。工人隊伍按習慣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戰爭!”“打倒專制制度!”的口號。這24小時,彼得格勒有12?8萬名工人(占全市工人總數的32%)參加了罷工。

工人上街游行示威的真實原因是彼得格勒糧食供應不足。有一種說法,23日開始的事件就是“面包騷動”。沙皇政權的保安局在2月初的報告中就指出,“如果居民還沒有發動饑餓暴動,那么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在最近的將來不會組織這樣的暴動:憤怒在增長,而且看不到增長的盡頭。而這類饑餓群眾的自發暴動將是走向最可怕的無政府主義革命瘋狂和無情破壞道路的及時或階段,這是毫無疑問的。2月中旬,由于運輸困難,彼得格勒食品供應進一步惡化。排隊買面包的隊伍越來越長,居民中的擔心、不安和不滿在不斷加劇。據二月事件的參與者記載:23日的“罷工很快變成了大街上的騷動。這種騷動是自發的……原因是商店門前排隊的人們買不到面包”當然,彼得格勒的“糧食”問題僅僅是積聚在帝國內部的不滿這一巨大的炸彈和火藥桶的引爆物而已。

罷工開始后,它并沒有被馬上賦予特殊的政治意義,也沒有人想過騷亂會產生什么樣的重大結果。人們對于群眾性的罷工斗爭已不感到陌生了,進入1917年后,大規模的罷工就已發生多次。正因如此,“幾乎誰都沒有把2月23日在彼得堡開始的那件事看作是革命的開端。人們認為,這24小時發生的運動同上星期的運動很少有什么差別”。

但23日開始的事件以極快的速度發展。2月24日,罷工規模越來越大,參加###和游行的人越來越多。人群的行為開始失控,一些面包鋪遭到搶劫,有些地方發生了工人與警察以及后備部隊的沖突。25日,彼得格勒全市幾乎所有企業都停工了,參加示威的工人已達30?6萬人,一些工廠還成立了工人戰斗隊。城市居民的其他一些階層也開始參加到游行示威中來,運動開始有了全社會總罷工的性質。但各個政黨,包括布爾什維克國內組織、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和區聯派等,都還未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嚴重性,只是紛紛表示支持總罷工。但這對事態的性質與進程并無明顯作用,群眾運動的浪潮仍然在自發地滾滾向前。

對于正在發生的一切,沙皇當局也把它視為通常的“騷動”,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擔心。2月22日離開彼得格勒去莫吉廖夫大本營的尼古拉二世在25日獲悉彼得格勒的事態后,給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羅夫發去簡短電報,要求立即制止首都的騷動。當天夜里,有100余名各個革命組織的成員被捕。2月26日是星期日,警察和部隊在城里一些地區向游行者開槍。巴甫洛夫近衛團第四連的士兵拒絕執行鎮壓游行者的命令,帶著30支步槍和不超過100發子彈走上街頭,往涅瓦大街進發。在遇到一隊騎警阻攔后,他們開了槍。彈藥用完后,他們返回兵營并筑起路障。造反遭到鎮壓,19名主謀被關進彼得保羅要塞。到26日傍晚時,很多人都感到,秩序已經恢復了。晚上,大臣會議主席戈利岑宣布了沙皇關于杜馬休會并延期至4月的敕令,并將其送達國家杜馬主席羅將柯。這個行動被認為實際上就是解散杜馬。沙皇政權一向認為,資產階級立憲派的活動是造成革命形勢的重要原因,所以希望通過解散立憲派控制的國家杜馬來除掉騷動的中心。

此時,運動似乎已被壓制下去了。26日晚上,在克倫斯基家中舉行的各左翼政黨聚會上,對局勢的估計是保守的??ㄓ攘_夫回憶說,當時“可以感覺到一點:起義已被消滅了。游行是手無寸鐵的,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用來還擊采取堅決措施的政府”。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區聯派的代表尤烈涅夫認為:“沒有也不會有任何革命,軍隊中的運動正在消失,必須采取長期的應付辦法。”這種觀點很大程度上也是彼得格勒布爾什維克的看法。

至此,由23日自發開始的“面包騷動”似乎結束了。事實很清楚,運動并不是按照某個政黨的既定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也沒有哪個政黨直接準備和發動了它。也正因為如此,有的學者提出疑問:“二月下旬發生的‘面包騷動’可以被認為是自發的,但它難道已經是那個我們所稱的二月革命嗎?”

隨后發生的事情又是出人意料的。局勢在2月27日發生了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沃倫團教導隊士兵為解救被關押的戰友而發動了游行,隨后駐扎在彼得格勒各處的幾個近衛團的后備營士兵開始上街,同###游行的工人站到了一起。

當天傍晚,起義士兵已達66700人,幾乎占了彼得格勒衛戍部隊的1/3。一些本來受命要驅散人群、恢復秩序的部隊散掉了。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羅夫將軍直接指揮的約1000人的一支部隊起先集中在海軍部大廈等待前線部隊到達,然后又到冬宮廣場準備保衛冬宮。28日黎明時分,沙皇的兄弟米哈伊爾大公來到了冬宮,在同將軍們談話之后,他指示哈巴羅夫的部隊離開冬宮,他不想讓人說羅曼諾夫家族又像1905年1月那樣在冬宮廣場上向群眾開槍。于是哈巴羅夫的部隊回到了海軍部大廈。28日白天,人群包圍了海軍部大廈。在得到消息說起義者已經占領了彼得保羅要塞以及沒有前線部隊到達彼得格勒之后,哈巴羅夫命令部隊有組織地不帶武器撤出海軍部大廈。就這樣,彼得格勒已不存在有組織的保衛現政權的力量了。

28日,起義士兵已逾12萬人。到3月1日,除了兩個軍事學校的士官生外,彼得格勒的部隊轉到了革命方面。士兵們同工廠工人一起,占領了兵工廠、海軍部,奪取了彼得保羅要塞并放出了剛被逮捕的沃倫斯基團士兵,然后又釋放了被囚禁的###。內務部和保安局被搗毀。沙皇政權的高級官員被逮捕。彼得格勒的大街上到處是歡欣鼓舞的人群,到處是“打倒賣國賊”、“打到壓迫者”、“自由萬歲”的口號。塔夫利達宮正門前的臺階成了無休止的群眾大會的講臺,登臺發言的人一個緊接一個。沒有人懷疑專制制度已被推翻,連沙皇的堂兄弟基里爾 弗拉基米羅維奇也率領他指揮的近衛軍部隊站到了勝利者一邊。專制政權土崩瓦解。

士兵的造反改變了局面,但彼得格勒衛戍部隊倒戈的原因值得探討。彼得格勒衛戍部隊基本上是由在前線作戰的近衛團的后備營組成的,而這些后備部隊的人員組成則主要是那些因負傷而送到后方現在傷愈的士兵和剛被征召入伍的農民。從軍事角度說,這是一支渙散的、沒有紀律性的、沒有戰斗力的軍隊。彼得格勒衛戍部隊的構成使其比較容易受到革命宣傳的影響,但在二月事件中,他們的發動主要不是出于政治的原因,而是因為不愿離開“溫暖的營房”、被整編成戰斗部隊并派往前線。他們隨時準備抓住有可能使他們呆在首都安全的兵營里而避免上前線的任何機會。而且,根據同臨時政府和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協議,作為對他們在二月事件中態度的報答,他們將由于其特殊的“革命功勛”而不被調往前線。在舊制度垮臺之后,圍繞著調動衛戍部隊到前線的問題,仍進行著激烈的政治斗爭。臨時政府還是試圖把哪怕一部分“革命衛戍部隊”調離首都,但布爾什維克把衛戍部隊士兵視為自己最主要的支柱,捍衛他們留在彼得格勒的權利,而彼得格勒衛戍部隊也確實迅速地布爾什維克化了。但在前線部隊甚至在親布爾什維克的部隊中,對于首都衛戍部隊極為鄙視和敵視。在陣地上流傳著這樣的威脅:“我們要用刺刀把彼得格勒那幫家伙押進戰壕!”從政權安全的角度來說,沙皇政權把大量的后備部隊放在首都是干了一件蠢事。因為無論如何,正是彼得格勒士兵的暴動成為二月事態轉折的標志。

由于27日運動出現重大轉折,各政黨紛紛采取行動,以各自的方式對革命進程施加影響。27日由民主派政黨和自由派政黨分別發起成立了彼得格勒蘇維埃和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是二月革命中最關鍵的事件。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雨后for**的評論:

蘇聯三十年代“大清洗”的殺人規模,超過了法國大革命雅各賓派專政,超過了我國古代的武則天,超過了,也超過了紅色高棉。但是更殘酷,而紅色高棉的做法比還要“左”。這樣真實的史書應該多寫些,把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殺人魔王都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2012-03-20 16:08: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們利用最新解密檔案,分析了蘇俄歷史上的多個主要問題,對學習了解蘇聯和蘇共歷史很有參考價值。

2015-06-12 22:29:47
來自i***0(**的評論:

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共三冊) 放在購物車很久的書啦,平時價錢比較貴,一直沒舍得下手,這次正好趕上活動,價錢很優惠,趕緊拍下。書挺好的,紙盒包裝,沒有破損,書也有塑封,沒有折,沒有污漬。厚厚的三大本,可以靜下心來慢慢研讀啦。老客戶了,每次活動都要剁手,這次活動又囤了一大堆書,估計N年才能看完了,嘿嘿~~當當的評價上傳圖片有問題,經常性地上傳不了圖,求解……

2017-06-09 10:41:3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研究蘇聯史專著,特別是一個聯邦大國的崛起與崩潰,個中深刻教訓值得當今認真吸取,很不錯,執政者當閱讀...

2017-06-04 10:54:35
來自舍楞將**的評論:

想要研究蘇聯歷史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的確是一部研究整個蘇聯全史的經典之作

2015-11-10 15:29:52
來自五將山**的評論:

蘇聯史的研究,國內首當其沖是沈志華,因為他掌握大量的前蘇聯解禁檔案,對其學術研究有巨大的支撐作用,故而這本專著有高的學術價值,是一部合適的蘇聯史著述

2014-01-20 09:28:24
來自為弼**的評論:

蘇聯解體是一場巨大的歷史災難,給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造成極大的災難并使其陷入低潮,也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人民造成巨大災難,分析蘇聯建立、發展及至解體的原因和經驗教訓,對于我們國家、對于中國共產黨是有深刻的現實的教育意義的。

2014-02-08 11:01: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暢銷多年了,可讀性強,算是國內比較好的蘇聯通史著作……人民出版社的那一套適合專業研究者

2017-11-03 12:40:46
來自偉陀**的評論:

要了解蘇聯怎樣誕生、崛起,又怎樣由巔峰開始漸漸崩潰,以至于日益衰落,最后終于解體、亡黨亡國,不得不看本書。如果能參照國民黨如何喪失大陸政權的史料一起閱讀,則更有刻骨銘心的效果。是什么要了蘇聯黨的命?因素當然很多,但最不能避開的,是脫離群眾,專制貪腐。

2013-02-14 12:06:24
來自采購大**的評論:

具有93年歷史、執政達74年的超級大黨一瞬間瓦解了!領導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半世紀的超級大國神話般消失了!悠久與短暫,強盛虛弱,歷史的變換究竟說明了什么?

2017-08-03 10:12: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此書的內容豐富,就是一套書,有三本(上、中、下),比較厚,書里面的字不是很大的,作者對蘇聯的歷史講解的很詳細,注釋多為俄文,因為他曾經在蘇聯解體的時候買了許多蘇方的檔案,所以有研究的資料。

2011-11-26 15:49:08
來自liuyeee**的評論:

這套書帶著專注與厚重,根據解密后的大量蘇聯歷史檔案撰寫,讓這套書充滿了權威性,而如今研究蘇聯歷史,已褪去太多敏感性,也就讓這套書更多客觀性。我對蘇聯歷史一直充滿興趣

2012-11-11 19:01: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分裂,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任何一個國家最主要責任的不是發展經濟,也不是強大的軍事,而是要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確保弱勢群體不被社會遺忘和歧視,這才是國家的根本責任!

2012-04-07 21:05: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一套專題研究形式的書,就蘇聯的某些問題和事件單獨研究的集匯,并不是像書的題目那樣陳述從蘇俄的蘇維埃政權建立到蘇聯解體的通論。雖然有一定的時間線索,單個專題研究也很深入,但是我覺得缺失像題目那樣的通史性。當然本人還是很喜歡

2012-06-12 10:13: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等這套書參加活動很久了,沈志華教授是研究蘇聯史的大牛,當年買了大量蘇聯檔案,值得一讀。毛熊直到死也在為兔子做貢獻。

2016-11-29 10:25:49
來自mufu013**的評論:

沈志華先生主編的一套專題史性的論文集,對蘇聯整體歷史還是有較為全面的論述,好書。就是紙質很讓人懷疑,同時買的沈志華主編的同為社科文獻出版社的《中蘇關系史綱》,紙質明顯的完全不一樣。

2016-03-15 17:27:51
來自李張葉**的評論:

買這套書主要是支持沈志華老師,國內恰缺少沈老師這樣的有心人。本書不是蘇聯的編年史,是通過眾多的歷史事件的檔案來解讀蘇聯歷史,視角很新穎。我以前很少能讀到蘇聯的歷史,這次終于可以補上這一課了。感謝沈老師!

2012-08-09 19:17:33
來自江南老**的評論:

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的論述,在意識形態上是作為對于資本主義的反動而出現的,它客觀的,犀利的,有效的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剖析和批判,有著其歷史的先進性。但是作為社會形態的社會主義,卻無一例外的走向異化,它要么回歸資本主義,要么向資本主義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而存在。要么干脆如同某些小國一樣走向個人獨裁和家族統治。這是否是社會主義理論的本身缺陷所導致呢。因為社會主義理論本身只是作為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而產生和存在,只能歸結于資本主義諸多理論思潮中的一種,與資本主義有著一定的共生性,它沒有獨立建立一種社會形態的建構,它只具有破壞性,不…

2010-01-15 10:04:25
來自蘅黛**的評論:

老大哥對30后,40后,甚至50后來說并不陌生,他曾經是新中國心目中的大哥,是國際共產主義同盟的風向標,是社會主義的一面不倒的紅旗,是人民心中共產主義的楷模,那時候“學習蘇聯老大哥”是全國人民的口號,中國和蘇聯的關系,從近代以來應該是三起三落的關系,從1920年代,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也正是內憂外患,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是蘇俄老大哥伸出了溫暖的手,他掌控的共產國際派遣了相關人員指導處于幼年時期的中國***,在蘇聯的領導下,有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雖然壯大了***的規模,但是也引起了執政的國民黨高層的不滿,孫中山死后,國共立馬從蜜月期過渡到劍…

2009-12-25 11:03:53
來自響當當0**的評論:

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是指哪一個大國呢?對于30,40,50后的人們來說這個國家的名字不會陌生的,可能會比較熟悉,也在熟悉的同時會參雜著很多復雜矛盾的感情。這個大國就是蘇聯。蘇聯這個名字如今早己成為歷史。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時常能聽到我的姥爺說起蘇聯,能聽到媽媽提到蘇聯,從他們的話語中,知道蘇聯對中國的友誼與交惡。也許受他們的影響,對于蘇聯我也有一些關注。當然不及我的爺爺及父輩那么深刻。因為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的抗美援朝會更艱苦;如果沒有蘇聯的交惡,或許,三年自然災害,我們不會雪上加霜。 許是受了這些話語熏陶,當蘇聯前總書記戈爾…

2010-01-06 16:52:4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