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阿拉伯通史(第十版,全二冊)圖書
人氣:76

阿拉伯通史(第十版,全二冊)

《古蘭經》譯者馬堅教授如椽譯筆!美籍阿拉伯裔學者菲利普·希提扛鼎之作,呈現阿拉伯歷史的全景縱深。問世七十年,已更新至第十版。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世界史>亞洲史  
  • 作者:(美)[希提]著,[馬堅]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0453267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5
  • 印刷時間:2015-05-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阿拉伯通史》以其洋洋灑灑達700多頁的文字篇幅,完成了一個扎實的基礎性工程,是了解阿拉伯世界的首要讀物。

作者簡介

作者菲利浦 希提(1886~1978),阿拉伯裔美籍學者。出生在黎巴嫩,畢業于貝魯特的美國大學,后赴美國深造,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任教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任該校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希提畢生從事中東地區的語言、歷史、政治等方面的研究,著述頗豐。

譯者馬堅(1906—1978 ),字子實,回族。中國現代伊斯蘭學者,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其獨立漢譯的《古蘭經》在海內外享有極高聲譽。

目錄

目錄

及時編伊斯蘭教以前的時代

及時章 作為閃族的阿拉伯人:閃族的搖籃阿拉比亞

第二章 阿拉伯半島

第三章 貝杜因人的生活

第四章 早期的國際關系

第五章 賽伯伊和南阿拉比亞其他的國家

第六章 奈伯特王國和阿拉比亞北部、中部其他小王國

第七章 伊斯蘭教興起前夕的希賈茲

第二編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哈里發政府

第八章 先知穆罕默德

第九章 《古蘭經》

第十章 伊斯蘭教——服從真主的意志的宗教

第十一章 征服、擴張和殖民的時期

第十二章 敘利亞的征服

第十三章 伊拉克和波斯的征服

第十四章 埃及、的黎波里和伯爾克的征服

第十五章 新領土的管理

第十六章 阿里和穆阿威葉爭奪哈里發的職位

第三編伍麥葉帝國和阿拔斯帝國

第十七章 伍麥葉哈里發帝國:穆阿威葉建立王朝

第十八章 與拜占廷的敵對關系

第十九章 伍麥葉王朝勢力的頂點

第二十章 伍麥葉王朝的行政和社會情況

第二十一章 伍麥葉人時代的文化生活

第二十二章 伍麥葉王朝的傾覆

第二十三章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

第二十四章 阿拔斯王朝的全盛時代

第二十五章 阿拔斯政府

第二十六章 阿拔斯王朝的社會

第二十七章 科學和文學的進步

第二十八章 教育

第二十九章 美術的發展

第三十章 穆斯林的各教派

第三十一章 哈里發帝國的分割:西方小國的出現

第三十二章 各式各樣的東方小王朝

第三十三章 阿拔斯哈里發帝國的崩潰

第四編阿拉伯人在歐洲:西班牙和西西里島

第三十四章 西班牙的征服

第三十五章 伍麥葉王朝在西班牙的王國

第三十六章 內亂

第三十七章 科爾多瓦的伍麥葉哈里發王國

第三十八章 政治的、經濟的、教育的制度

第三十九章 小國的出現和格拉納達的陷落

第四十章 智力的貢獻

第四十一章 藝術和建筑學

第四十二章 在西西里島

第五編中世紀時期的穆斯林國家

第四十三章 埃及的十葉派哈里發王朝:法帖梅王朝

第四十四章 法帖梅王朝時代埃及的生活

第四十五章 東方和西方的軍事接觸:十字軍戰役

第四十六章 文化上的接觸

第四十七章 麥木魯克王朝——阿拉伯世界中世紀的王朝

第四十八章 智力的和藝術的活動

第四十九章 麥木魯克王朝的終

在線預覽

及時章 作為閃族的阿拉伯人:閃族的搖籃阿拉比亞

阿拉比亞地域遼闊,阿拉伯人在歷史上具有極大的意義和重要性,但是現代的人卻忽視阿拉比亞和阿拉伯人,很少加以研究。這種忽視,是與阿拉比亞同樣廣大的任何地方以及與阿拉伯人同等重要的任何民族所未遭遇過的。

阿拉比亞的面積,約等于歐洲的四分之一,美國的三分之一,但是,關于那個地方,我們所知道的卻太少了,不知道的卻太多了。比較起來,我們對于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了解已經開始超過我們對于阿拉比亞大部分地區的了解了。

阿拉伯半島,可能是閃族的搖籃,閃族在這個地方成長之后,遷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區,后來就成為歷史上的巴比倫人、亞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來人。說阿拉伯半島是純粹的閃族文化的發源地,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所以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要素,以及后來發展成為閃族性格的各種特質,必須在這個半島的沙土中尋求其根源。在中世紀時代,阿拉比亞產生了一個民族,那個民族曾征服當時大部分的文明世界;阿拉比亞還產生了一個宗教——伊斯蘭教——這個宗教的信徒四億五千萬人,幾乎遍布于全世界所有民族中和許多不同的地方。現在,全世界的人,每八個人,就有一個是穆罕默德的教徒,24小時二十四小時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有穆斯林叫人去做禮拜的喊聲,這喊聲響徹世界大部分住人的地區。

在阿拉伯人中間出了許多征服世界的英雄豪杰,他們永遠放射著光輝。這個民族興起之后,在百年期間建立了一個大帝國,自大西洋東岸起,至中國邊境止,版圖之大,勝過極盛時代的羅馬帝國。在這個空前擴張的時期里,他們“在教義上、語言上、血統上所同化了的異族人,比他們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民族所同化的還要多些,希臘人、羅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或俄羅斯人都趕不上他們。”

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僅是一個帝國,而且是一種文化。他們繼承了在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上盛極一時的古代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臘-羅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來,他們把其中許多文化影響傳到中世紀的歐洲,遂喚醒了西方世界,而使歐洲走上了近代文藝復興的道路。在中世紀時代,任何民族對于人類進步的貢獻,都比不上阿拉比亞人和說阿拉伯話的各族人民。

阿拉比亞人的宗教,是繼猶太教和基督教之后的第三種一神教,也是的一種一神教。從歷史上來說,這種宗教是那兩種宗教的支派,也是一切宗教中與那兩種宗教最相近的。這三種宗教,是同一種精神生活——閃族生活——的產物。一個忠實的穆斯林,不需要很多躊躇,就能接受基督教大部分的信條。伊斯蘭教一直是而且仍然是自摩洛哥至印度尼西亞的一種有生命的力量,同時又是幾億人的生活方式。

阿拉伯語現在是八千萬人民日常應用的語言。中世紀時期,在好幾百年期間,阿拉伯語曾是整個文明世界學術文化界和進步思想界所使用的語言。在九至十二世紀之間,用阿拉伯語寫成的著作,包括哲學、醫學、歷史、宗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各種著作,比用其他任何語言寫成的還要多些。西歐的語言中有許多借用詞,可以說明阿拉伯語的影響。除拉丁字母外,阿拉伯字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一套字母。使用這套字母的語言,有波斯語、阿富汗語、烏爾都語和一部分突厥語、柏柏爾語和馬來語。

巴比倫人、迦勒底人、喜特人、腓尼基人,已成為歷史上的民族,現在已不存在了。阿拉比亞人和說阿拉伯話的人,歷史上存在過,現在也還存在。過去和現在,他們都占了一個戰略上最重要的地理位置,跨在世界商業較大動脈中的一條動脈上。他們的國際地位,在東西方冷戰的競爭中,通常成為重要的中間力量。在他們的土壤里,蘊藏著世界上較大的液體能量,即1932年初次發現的石油。自及時次世界大戰以來,這些國家的人民,掀起了民族運動,而且獲得了獨立。自伊斯蘭教興起以來,阿拉伯半島的極大部分,初次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成為沙特阿拉伯王國。在試行君主政體一個時期之后,埃及于1952年宣告成立共和國。埃及在這方面仿效了敘利亞(其首都大馬士革曾經是輝煌的伍麥葉帝國的首都),在七年之前,敘利亞就已從法國托管之下解放了自己。自阿拔斯王朝滅亡后,歷來沒有國王的伊拉克,曾在巴格達擁戴了一位國王,后來又廢除了君主政體宣布成立共和國。黎巴嫩是首先采取共和政體的。外約旦和巴勒斯坦的一部分,于1949年發展成為哈希姆約旦王國。在北非,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分別擺脫了法國和意大利的桎梏。阿拉伯的鳳凰,又重新翱翔于天空了。

古代的歐洲已經知道南部阿拉比亞,因為希羅多德和其他人都曾提及紅海東岸的情形。希臘人和羅馬人所以感興趣,主要是由于南方阿拉比亞人住在出產乳香和香料的地方,而且是歐洲同印度市場和索馬里蘭市場中間的橋梁。但在中世紀末期和現代初期,歐洲人大都把阿拉比亞忘記了。近世的歐洲人,才重新發現了這個地方。首先發現阿拉比亞的人是冒險家、基督教的傳教士、商人、1811年和1836年歷次參加遠征埃及的英法軍官、政治密使和科學考察團。

現代學者當中首先把阿拉比亞的情況加以記載的是尼布爾,他是1761年丹麥國王所派遣的科學考察團的團員。南部阿拉比亞的也門,即古代歐洲人最熟悉的地區,是首先被再發現的。阿拉伯半島的北部,包括希賈茲(漢志)在內,在地理上是距歐洲較近的,卻到才被發現。到今天為止,歐洲人深入北部沙漠地帶探險成功而且有記載的,不過十一二人。

1812年,瑞士人布克哈特為學術界發現了皮特拉,并化名為易卜拉欣,訪問了麥加和麥地那。關于他訪問過的地方,除了他的記載以外,直到現在,還沒有什么新的記錄。布克哈特的遺體按伊斯蘭教的儀式葬在開羅的大墓地里,他的墳墓至今猶在。自1812年至1925年,一百一十三年期間,只有一個歐洲人獲得研究麥加的正常生活的機會,這個人就是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哈爾格龍,他是1885年至1886年住在麥加的。1845年芬蘭籍的瑞典青年學者瓦林曾到納季德去考察語言。1861年拿破侖三世把自己的軍隊從黎巴嫩撤回去以后,打算在中部阿拉比亞尋找一個新的勢力范圍,因此,在兩年之后就派一個英國人帕格賴弗去駐在黎巴嫩的采哈萊城,他屬于猶太人的血統,又是耶穌會的會員。他自稱游歷過納季德南面的許多地方,其實,他所游過的地方有限得很。1853年《天方夜譚》著名的翻譯者伯頓,曾用哈只 阿卜杜拉的化名,以香客的身份游歷了麥加和麥地那。布倫特夫人是深入北部阿拉比亞的兩個歐洲婦女之一,她于1879年到達納季德,負有若干奇特的使命,包括考察阿拉伯馬在內。1875年英國人道蒂以“奈斯拉尼”(Nasrany,基督教徒)和“英格里西”(Engleysy,英國人)的名義游歷北部阿拉比亞。他所著的《阿拉比亞沙漠游記》已成為英國文學的古典作品。勞倫斯所著的《智慧的七根柱子》是關于及時次世界大戰的文獻中具有特別價值的著作,頗受一般讀者的歡迎。最近的考察者,可以提及的有捷克斯洛伐克人穆西爾,他專門考察北部地區。最近的旅行家,有美國籍的黎巴嫩人艾敏 里哈尼,他曾與阿拉伯半島上所有的國王會過面。還有拉特,他曾于1925年至1926年訪問麥加和麥地那。值得特別提到的是英國的年輕東方學家托馬斯的勇敢行為。他在1931年1月問首次越過阿拉比亞南部的魯卜哈利(無人煙地區)沙漠,因而揭露了遺留在世界地圖上較大的空白點之一。在托馬斯探險之后,菲爾比又探險一次,1932年1月7日,他用哈只 阿卜杜拉的化名,從波斯灣附近的胡富夫地方出發,九十天之內,自東至西,越過魯卜哈利沙漠。

希木葉爾的各種銘文,先后發現之后,我們才及時次有機會看到南阿拉伯人關于自己的記載。法國籍的猶太人阿萊維(他曾化裝成耶路撒冷的一個猶太乞丐),1869年至1870年初次發現這些銘文,1882年至1894年,奧地利籍猶太人、考古學家格勒澤爾,又發現了一部分(參閱本書第51頁)。我們研究古代的阿拉比亞,主要的參考資料是用阿拉伯語寫作的伊斯蘭教的文獻,那些文獻內容很豐富,但年代不很古,也不大;其次是散在各處的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記載;再其次是為數不多的用象形文字寫作的埃及帝王史和用楔形文字寫作的亞述、巴比倫帝王史。近年辨認出的希木葉爾銘文、現代游歷家和探險家的報告,可以作為補充資料。

現在還有兩種生存著的民族,可以代表閃族,一種是阿拉比亞人,另一種是猶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亞人所保存的閃族特征,比猶太人要豐富得多。阿拉比亞人的語言,就文獻的觀點來說,固然是閃族語系中最年輕的,但它所保存的母語——閃族語——的特征(包括語尾的變化),比希伯來語和同系的其他語言還多。因此,阿拉伯語供給我們研究閃族語言好的鑰匙。初期的伊斯蘭教,也是閃族宗教在邏輯上的完善形態。閃族這個名詞,在歐美兩洲,向來主要是指猶太人說的,那是由于猶太人散居于歐美兩洲的緣故。所謂閃族的相貌,連凸出的鼻子在內,全然不是閃族的特征。這種相貌,恰恰是使猶太人的臉型與閃族的臉型有所不同的特征;這些特征,顯然是喜特-胡列安人(Hittite-Hurrians)與希伯來人早期通婚的結果。

阿拉比亞的阿拉伯人,特別是游牧的阿拉伯人,在生物學上、心理學上、社會學上和語言學上,最能代表閃族,一則由于他們在地理上與世界隔絕,再則由于他們過的是一種單調的、劃一的沙漠生活。人種上的單純,是中部阿拉比亞那樣最乏味、最與外界隔絕的環境所給予的報酬。阿拉比亞人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叫做阿拉伯島(Jazirat al-‘Arab),那個地方,真是一個島,東西南三面臨海,北面是沙漠。“阿拉伯島”幾乎是一個絕無僅有的關于居民與土地之間保持不變關系的例證。假若真有些民族曾經移入那個地方,因而不斷發生移民之間互相驅逐或同化的現象——如印度、希臘、意大利、英國和美國等國的那種情形——那么,歷史并沒有給我們留下這方面的記載。我們并不知道有任何侵略者突破了阿拉比亞沙漠的壁壘,而在這個孤島上獲得一個長期的立足地。自有史以來,阿拉比亞的人民,差不多始終保持其原狀。

Semite(閃族)這個名詞,是由Shem變來的,可見拉丁文的《圣經》譯本(《創世記》10:1)。據傳統的解釋,閃族是諾亞(Noah)的長子閃(Shem)的后裔,因此,閃族是同源的,但此說已不再為世人所公認了。那么,閃族究竟是怎樣來的呢?

倘若我們參考一下西亞語言分布圖,我們就能看出,目前居住于敘利亞、巴勒斯坦、阿拉比亞本部和伊拉克的人,都是說阿拉伯話的民族。倘若我們溫習一下古代史,我們就會想起公元前3500年前后巴比倫人(最初叫阿卡底人,因首都阿卡德而得名)、亞述人、迦勒底人先后占據了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后,阿摩爾人和迦南人——包括腓尼基人——居住于敘利亞;公元前1500年前后,阿拉馬人定居于敘利亞,希伯來人定居于巴勒斯坦。在十九世紀以前,中世紀的人固然不知道,連現代的人也不知道,這些民族之間有密切的親屬關系。十九世紀中葉,人們認識了楔形文字的奧妙,后來又把亞述一巴比倫語、希伯來語、阿拉馬語、阿拉伯語和埃塞俄比亞語加以比較研究,才知道這些語言之間有顯著的類似之點,因此,是同源的語言。這些語言中的每一種語言,其動詞的主干,都是三個子音;論時間只有兩個形式,一個過去式,一個現在式;動詞的變化是依照同樣的格式的。詞匯的要素,包括人稱代名詞,表示血族的名詞、數詞和某些肢體的名稱,幾乎是相同的。只要把說這些語言的各民族的社會制度和宗教信仰考察一下,再把他們的相貌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他們之間有極相似的地方。語言的同源,只不過是他們在類型上具有顯著的一般共同性的一種表現。這一類型的特征,是深厚的宗教本能、活潑的想象、顯著的個性和異常的剽悍。由此可見,這些不同的民族——巴比倫人、亞述人、迦勒底人、阿摩爾人、阿拉馬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阿拉比亞人和阿比西尼亞人——他們的祖先,在演變成不同的民族前,在某個時期,必然居住在同一地方,構成一個民族。

這個民族原來的故鄉究竟在哪里呢?一般學者對于這個問題,曾作出各種不同的假說。有些學者注意到閃族與含族(Hamites)之間人種上一般的關系,認為東非洲是這個民族原來的故鄉;有些學者因受《舊約》中各種傳說的影響,主張美索不達米亞是這個民族的發源地;但也有人認為阿拉伯半島是這個民族的故鄉,把后一假說的各種理由合在一起來看,這一假說似乎是更可信的。發源于美索不達米亞之說,是不能成立的,因為我們如果說他們先在一條河的兩岸發展到農業時代,然后進到游牧時代,那就顛倒了歷史各時期中社會發展的規律。發源于東非之說,也引起許多不易解答的問題。

阿拉比亞的地面,多半是沙漠,周圍有狹隘的邊緣地帶,適于居住。這些邊緣地帶都是被海水環繞著的。人口增加到土地不能容納的時候,必須尋找活動的范圍。這些多余的人口,不能向島內擴張,因為內部全是沙漠,更不能向島外發展,因為在那個時代海洋幾乎是不能通過的障礙。過剩的人口只能在半島的西岸找出路,向北方發展,經西奈半島的叉路而移入肥沃的尼羅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前后,閃族的移居,就是沿著這條道路,或是取道于東非,向北遷移,然后與埃及原來的含族居民相混合,這次混合就產生了歷史上的埃及人。我們的文明,有許多基本的要素,就是這些埃及人所發明的。首先以石料建筑房屋、發明太陽歷法的,就是他們。大約在同一時期中,發生了朝著同一方向的遷移,取道于半島的東岸,向北發展,移入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蘇美爾人早已居住在那里,他們是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閃族人以野蠻人的身份移入這個流域,他們跟幼發拉底文明的創始者蘇美爾人學習怎樣建筑房屋,怎樣灌溉田地,特別重要的是學習怎樣寫字。蘇美爾人不是閃族。這兩種民族在這里混合,便構成巴比倫人;巴比倫人和埃及人共同打下我們的文化遺產的基礎。巴比倫人遺留給我們許多東西,其中有拱門和拱頂(這兩件東西,可能是蘇美爾人發明的),有輪的車子和度量衡的制度。

媒體評論

希提教授此書的品質與突出價值在于占有原始資料基礎上的旁征博引,以及浸潤于字里行間的濃郁的歷史氛圍。

——《紐約時報》

在西方世界,此前從未有過如此之大的精神需求——渴望閱讀一本介紹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民族情況的性學術專著,且要求作者不帶任何情緒或偏見,而只要如實地講述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歷史。在我能夠想到的那些自己所熟知的眾多相關著作中,沒有其他哪本書比希提的這部書更堪當此任了。

——利德 卡里迪(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員、原哈佛大學中東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人員)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miwyow**的評論:

《阿拉伯通史》(上卷)以較多的篇幅闡述阿拉伯民族從游牧部落發展到強大的民族國家,建立了東起中國邊外、西迄大西洋、橫跨三大洲的阿拉伯-伊斯蘭大帝國的全過程。除介紹歷史的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文化……的發展外,以較大的篇幅闡述了一般阿拉伯史書涉及不多的許多重大課題。重點放在古代和中代(從公元前后到1517年),近現代部分僅從阿拉伯歷史的連續性和統一性的角度簡略敘述。《阿拉伯通史》(上卷)最后一部分,扼要介紹了16世紀以后的400余年內,阿拉伯各國在土耳其帝國和西方殖民主義輪番統治以及阿拉伯人艱苦斗爭的錯綜復雜的過程,最后終于贏得了獨立,進…

2015-08-27 17:40: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阿拉伯世界是古文明的另一重鎮,在國內受重視程度似乎不及希臘、羅馬等地區,但要獲得客觀的世界史,阿拉伯這一塊必須補上!

2016-11-03 08:13:37
來自繁星下**的評論:

阿拉伯通史,是了解穆斯林世界之外的首選,這話,一點都不假。書中詳細的介紹了阿拉伯世界的來源,及成因……

2016-05-25 13:14: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阿拉伯是一個神秘的民族,猶如該民族的人披著頭巾,讓你看不透。讀本書可以對阿拉伯有所了解!

2017-04-24 20:29:48
來自波派198**的評論:

阿拉伯通史,是了解穆斯林世界之外的首選,這話,一點都不假。書中詳細的介紹了阿拉伯世界的來源,及成因…當當書真不錯,還會繼續購買

2016-06-01 10:52:15
來自sysksm**的評論:

近期對阿拉伯文化、以色列歷史及西亞地區的歷史和現狀比較感興趣,買了一系列書,這本書應該是做這方面學習、研究的入門必讀吧!排版印刷中規中矩,沒毛病!活動入手,4折多一點,價格也能接受

2016-06-07 16:29: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直對阿拉伯史感興趣,前段時間讀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更是激發了我的興趣。選來選去,還是感覺這本書最通俗易懂,包裝很好,沒有破損,書的手感非常好

2017-02-14 08:28:50
來自書蟲102**的評論:

絕對的經典之作!從1937年的第一版出版,到1970年的第十版出版,作者不斷更新著作內容,基本全面的述說了阿拉伯世界的歷史,但在蒙古族入侵中東的歷史描寫中,寫的過于簡單了點。

2016-11-25 22:50:56
來自知行合**的評論:

現代世界總是喜歡劃分兩極三極,但總把阿拉伯世界忘掉,這應該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后阿拉伯世界分崩離析有關。其實阿拉伯地區是古文明的發源地,至今有其影響力。

2016-07-29 15:47:05
來自于是道**的評論:

難得有這么一本全面介紹阿拉伯歷史的書,印象中對阿拉伯除了一千零一夜,就是神秘和不解了,有這本書正好。

2017-10-17 21:38:55
來自海***8(**的評論:

書收到了質量很好非常滿意物流一流第一次在當當網上買書這次買的比較多對當當網的評價是物美價廉物流一流服務周到下次再來看官放心購買吧當當言出必行敢做敢當給5分好評非常滿意喜歡下次購書首選當當網。

2016-12-31 18:51: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希提長期任教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任該校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畢生從事中東地區的語言、歷史、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扎實的基礎性工程,是了解阿拉伯世界的首要讀物

2017-05-06 16:33:23
來自浴***飛**的評論:

突然之間對阿拉伯文化感興趣,真的很好奇為什么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終被成為阿拉伯數字,希望通過閱讀本書了解阿拉伯世界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變成現在的面貌。

2017-05-23 15:38: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希提版的阿拉伯通史內容豐富,是了解阿拉伯歷史和伊斯蘭教發源很好的科普讀物,讀懂了它就能洞悉今日中東之亂的根源了。

2017-06-05 15:53:41
來自dorawit**的評論:

最近對阿拉伯帝國和文明非常感興趣,查看有關書籍時,忽然看到了這本由我國著名阿拉伯語教育家,翻譯家和伊斯蘭教學者馬堅先生翻譯的阿拉伯通史,而且趕上特價,很滿意!

2016-04-23 22:51:24
來自alainsu**的評論:

書不錯,嶄新鐺亮,雖然有些蜷角,不過總體還滿意,客服及時、熱心,比前次大有進步,物流速度尚可能夠送貨上門,書還沒有拆,以后慢慢看,作為歷史愛好者,了解阿拉伯沉重的歷史,是有必要的,雖然不喜歡穆斯林文化。這次購物還不錯,全滿分好評!

2015-10-09 20:43:10
來自當年歲**的評論:

阿拉伯通史類圖書中的NO.1,了解阿拉伯歷史的首選參考。

2017-09-20 15:18:06
來自此***(**的評論:

中國三大宗教,道家佛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發源阿拉伯,所以要了解伊斯蘭教就要了解發源的土壤,所以這次買來看,先前有買《中國回民史》,詳細了解下,書回來好,書很好,紙質印刷都很好,最近在看,看完后再來詳評,

2017-05-27 00:23:27
來自夜空星**的評論:

這書終于重印了,08版到現在已蹤跡難覓,幾成絕版。希提版阿拉伯通史內容豐富,是阿拉伯歷史很好的科普讀物。了解這段歷史,有助于認識如今中東地區動亂的歷史根源。讀完此書,無論對這種宗教是支持還是反對,都將不會是無理性的。

2015-07-23 13:16:22
來自孤***(**的評論:

阿拉伯通史,對了解研究阿拉伯地區歷史特別有幫助,業余時間提高一下自己

2017-04-27 15:19:48
來自舍楞將**的評論:

想了解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形成,這是一部非常深入的描寫阿拉伯世界的歷史百科全書,非常值得擁有,書的質量很好,開本也很大,印刷也挺精美,總體來說是一部非常值得收藏的書籍

2015-09-16 13:18:48
來自***(匿**的評論:

最近在迷一帶一路國家的風情歷史,突然對阿拉伯國家特別的有興趣想去了解,早就想買一套關于阿拉伯伊斯蘭教國家歷史的書了,這次終于下手,準備好好讀讀。

2017-03-09 18:41:42
來自青朵愛**的評論:

一本介紹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民族情況的權威性學術專著,作者不帶任何情緒或偏見,而只要如實地講述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歷史。在我能夠想到的那些自己所熟知的眾多相關著作中,沒有其他哪本書比希提的這部書更堪當此任了。好書值得閱讀!

2016-11-16 15:29:5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第一次對阿拉伯的相關的書籍下手啊,好好了解下阿拉伯這個多事之地

2017-03-16 19:05: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于想要了解阿拉伯歷史的人來說,這本《阿拉伯通史》是一本不錯的選擇,其對阿拉伯地區國家的歷史的描述,粗中有細,既能從宏觀角度觀察阿拉伯歷史的大概,又能從微觀上讀到歷史的細節,可以說,這是一個阿拉伯史愛好者的福利

2016-12-03 11:43:08
來自大家的**的評論:

說老實話,引起我對阿拉伯世界的興趣,還是因為新疆暴恐,我到南疆維族人居之地旅行,也明顯感到他們與我們的隔閡,于是我買了古蘭經,買了這本阿拉伯通史,仔細看到了一個民族,一種信仰是如何成長壯大的,有點心驚膽顫!不談教派,只論風月。

2016-11-11 17:47:0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