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生于美國芝加哥,是著名的駐外特派記者、新聞分析員與世界現代史學家。他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擔任戰地記者期間,報道了許多有關納粹德國從柏林興起到滅亡的經過。本書最初于1959年出版,剛一面世就立即轟動了整個世界。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特雷弗·羅珀在《紐約時報》上稱贊他是將"活著的證人能夠與史實結為一體"的非凡杰出的歷史學家。他還著有《柏林日記》(1941年)、《第三共和國的崩潰》(1969年)和關于歐洲政治、期堪的納維亞的書,及三本小說。
致謝
前
第三帝國誕生的前夕,一種病態的緊張氣氛籠罩著柏林。幾乎人人都看得很清楚,魏瑪共和國即將壽終正寢。一年多以來,它一直在迅速崩潰之中。
庫特·馮·施萊徹爾將軍,像他的前任弗朗茲·馮·巴本一樣,一點也不喜歡共和國,更談不上喜歡共和國的民主了,而且他也像他的前任一樣,未經議會授權,是靠總統命令擔任總理一職的。在執政57天之后,他就已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地步。
1933年1 月28日,星期六,年邁的共和國總統馮·興登堡元帥突然免去了他的職務。當時,德國較大的政黨國家社會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要求擔任他原來立誓要加以摧毀的民主共和國的總理一職。
在那個命運攸關的冬天周末,關于未來局勢,首都謠諑紛紜,而照后來情況看來,這些荒誕不經的謠言中最令人吃驚的謠言不是一點沒有根據的。
有的謠言說,施萊徹爾同陸軍總司令庫特·馮·哈麥施坦因將軍相勾結,打算在波茨坦衛戍部隊的支持下舉行政變,逮捕總統,建立軍人獨裁政權。有的謠言說納粹黨人要舉行政變。在警察系統中納粹黨的同情者協助下,柏林沖鋒隊要占領威廉街,那是總統府和大多數政府部門的所在地。也有謠言說要舉行總罷工。1 月29日,星期日,有10萬名工人涌進了柏林市中心的游樂公園舉行示威,反對任命希特勒為總理。他們的領袖之一企圖同馮·哈麥施坦因將軍聯系,如果希特勒被任命來領導新政府,陸軍和有組織的工人就采取聯合行動。以前有過一次,在1920年發生卡普政變時,政府逃出首都以后,曾經發生過總罷工,拯救了共和國。
從星期日到星期一的那一個夜里,希特勒幾乎通宵不寐,在距離總理府不遠的總理廣場上凱撤霍夫飯店房間中來回踱步。他盡管神經緊張,但是極有自信,深知他的時辰已經來到。將近一個月來,他一直在同巴本和其他保守的右派領袖進行秘密談判。他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協。他沒有辦法組織一個清一色的納粹黨政府。不過,他可以擔任一個聯合政府的總理,雖然這個政府的11名成員中有8 名不是納粹黨人,但是他們同意他廢除民主的魏瑪政體。現在似乎只有年邁固執的總統還在作梗。就在1 月26日,即這個命運攸關的周末前兩天,這位老態龍鐘的元帥告訴馮·哈麥施坦因將軍,他"絲毫無意任命那個奧地利下士擔任國防部長或國家總理"。
但是,在他的兒子奧斯卡·馮·興登堡少校、總統國務秘書奧托·馮·梅斯納、巴本和總統府其他親信的影響下,總統終于軟化了。他年達86歲高齡,精力日益衰退。1 月29日,星期日那天下午,希特勒正在同戈培爾和其他助手喝咖啡吃蛋糕,納粹黨內地位僅次于希特勒的德國國會議長赫爾曼·戈林突然沖進來明確地告訴他們,明天就要任命希特勒為總理了。
1933年1 月30日,星期一,午前不久,希特勒驅車前往總理府晉見興登堡,這次晉見對他本人、對德國、對整個世界來說,后來都證明是一件命運攸關的事情。戈培爾、羅姆和納粹黨的其他頭子在凱撒霍夫飯店的窗口,焦急地翹望著總理府的大門,他們的元首不久就要從這扇大門里出來。戈培爾記下了這么一句話:"我們從他臉上可以看出他是否已獲成功。"因為即使到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十分把握。戈培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我們內心的各種情緒此起彼伏,有時感到懷疑,有時感到希望,有時歡欣,有時失望。我們過去失望的次數太多了,這使我們不敢真的相信會發生偉大的奇跡。"
幾分鐘之后,他們親眼看到了這個奇跡。那個年方43、留著查理·卓別林式的胡子的人,那個年輕時候在維也納做過一事無成的流浪漢、及時次世界大戰中當過無名小卒的人,那個在戰后最初那些黯淡的日子里在慕尼黑無人聞問的倒霉蛋,那個啤酒館政變中有點滑稽的領袖,那個根本不是德國人而是奧地利人的煽動家,已經宣誓就任德國總理了。
他驅車到數百碼以外的凱撒霍夫飯店,馬上就回到他的老伙伴戈培爾、戈林、羅姆以及在這條取得政權的崎嶇的、多事的道路上幫助過他的其他褐衫隊員中間。戈培爾的日記上寫著:"他一言不發,我們也一言不發,可是他的眼中滿含著淚水。"
那天晚上,從黃昏直到午夜過后很久,樂極忘形的納粹沖鋒隊員在街頭舉行盛大的火炬游行,慶祝勝利。他們成千上萬的人,排成整齊的隊形,從動物園出來,經過勃蘭登堡凱旋門,到威廉街,他們的樂隊在震天的鼓聲伴奏下吹奏著軍樂,他們的嘴里高唱著新編的《霍爾斯特·威塞爾之歌》和其他一些同德國一樣古老的歌曲,他們的長統皮靴在馬路上喀嚓喀嚓踩出了有力的節奏,他們的火炬高舉著,成了一片火海,照亮了夜空,使聚集在人行道上觀看的人們的歡呼聲變得分外熱烈。興登堡站在他的府邸的一個窗臺前,看著下面游行的人群過去,他的手杖隨著軍事進行曲的拍子擊著地板,他顯然很高興,終于選了一個能夠按德國傳統方式喚起人民的總理。這位老人,在年老昏憒之中,對于他在那24小時放出了什么樣的兇神惡煞是否有一絲一毫的感覺,這一點是頗可懷疑的。柏林不久就流傳一種很可能是靠不住的傳說,說在游行進行的中途,他回過頭來對一位老將軍說,"我沒有想到我們逮住了這么多的俄國俘虜"。
在威廉街另一頭只有一箭之遙的地方,阿道夫·希特勒站在總理府一扇打開的窗戶前,樂極忘形,手舞足蹈,不斷地舉起手臂致納粹黨的敬禮,他時而微笑,時而大笑,高興得眼睛里又充滿了淚水。
有一位外國觀察家那天晚上懷著另一種感情觀看游行,安德烈·弗朗索瓦一龐賽大使寫道:"火海流過了法國大使館,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和不祥的預感看著它過去。"
戈培爾那天晚上回家已是3 點鐘了,雖然很疲勞,但是很快活。他在就寢前在日記中寫道:"這幾乎如同夢境一般??如同童話故事一般??新帝國誕生了。
14年的辛勤工作終于得到了勝利的結果。德國革命已經開始了!"希特勒吹噓說,1933年1 月30日誕生的第三帝國將歷經千年而不衰,在納粹黨的語言中,它常常被稱為"千秋帝國"。它一共存在了12年零4 個月,但是在這歷史的一瞬之中,它在地球上造成了震撼一切的火山爆發,其強烈程度為前所未有;把德國人民送上權力的頂峰,那是他們1 千多年以來從來沒有達到過的;使他們一度成為從大西洋到伏爾加河,從北角到地中海的歐洲的主人;接著又在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把他們投入毀滅和破壞的深淵。這場世界大戰是他們國家殘酷無情地挑起來的,在這場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國家對被征服的各國人民實行了一種恐怖統治,蓄意屠殺生命和摧殘心靈,其程度超過了以前歷代所有的野蠻壓迫。
創建第三帝國的那個人、無情地而且有時常常是以一種異乎尋常的精明狡猾手段統治第三帝國的那個人、把它送上這樣令人目眩的高度后又把它投入這樣可悲的下場的那個人,肯定是個有天才的人,哪怕這種天才是邪惡的天才。不錯,他在德國人民——神秘的天意和千年的經歷把他們陶冶成當時那個樣子——身上找到了一種自然的工具,他能夠把它用來實現自己的邪惡目的。然而,如果沒有阿道夫·希特勒,那就幾乎可以肯定決不會有第三帝國。因為阿道夫·希特勒有著惡魔般的性格、花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議的本能、無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馳騁的奇想以及驚人的判斷人和局勢的本領。只有到由于權力和勝利沖昏了頭腦,他才做出了不自量力的事情。
正如著名德國歷史學家弗雷德里希·梅因克所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在歷史生活中,個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計的力量"。
在有些德國人看來,而且無疑地,在大多數外國人看來,當時情況似乎是,一個江湖騙子在柏林取得了政權。但是對大多數德國人來說,希特勒具有或者不久就會具有一個真正天生的領袖的氣質。在以后的暴風雨般的12年中,他們要盲目地追隨他,一似他具有出自天授的英明睿斷。
阿道夫·希特勒的出世
這個與眾不同的奧地利農民后裔于1889年4 月20日晚上6 點半出生于巴伐利亞邊境對面、茵河畔的勃勞瑙小鎮一家名叫波麥客店的小客棧里。考慮到他的出身和早年的生涯,很難想象有比他更不相稱的人來承繼俾斯麥、霍亨佐倫家族皇帝和興登堡總統的衣缽了。
誕生的地點是在德奧邊境,這一點后來證明是有重要意義的,因為希特勒早在青年的時候就懷有這樣的思想:這兩個德語民族之間不應當有邊界隔開,他們應該屬于一個國家。他的這種感覺非常強烈而且經久不衰,到他35歲蹲在德國一所監牢里口授那本日后要成為第三帝國的藍圖的著作時,他的頭幾句話就同他的出生地的象征性意義有關。《我的奮斗》是以這幾句話開始的:今天在我看來,命運竟然選擇茵河畔的勃勞瑙作為我的出生地,似乎是一種天意。因為這個小小的城鎮坐落在兩個日耳曼國家的邊境上,而我們年輕一代的人至少已把竭盡全力統一兩國作為我們畢生的工作??在我看來,這個邊境上的小城市成了一項偉大使命的象征。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個奧地利海關小職員的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個孩子。這個奧地利海關小職員是個私生子,39歲以前一直襲用他母親的姓氏施克爾格魯勃。希特勒這個姓在母系和父系祖先方面都出現過。希特勒的外祖母和祖父都姓希特勒,或者音同字不同,因為這個姓的拼法常常不同,有時拼成希德勒(Hiedler)、有時是休特勒(Huetler,Huettler)、有時是希特勒(Hitler)。阿道夫的母親是他父親的堂甥女,近親結婚,當時還得征求教會的許可。
這位德國未來元首的父系和母系祖先都是祖祖輩輩住在瓦爾德維爾特爾的,這是位于多瑙河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邊界之間下奧地利的一個縣。在我逗留在維也納的那些歲月里,我有時路過那里到布拉格或德國去。這是一個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區,有不少農家村莊和小塊的農田。雖然距離維也納只有50英里左右,它有著一種窮鄉僻壤的景象,就像奧地利生活的主流沒有經過這里一樣。這里的居民性格都很執拗,頗像北邊的捷克農民。近親通婚很普遍,希特勒的父母就是,私生子也很多。
在母系祖先方面,情況比較穩定。克拉拉·波爾茲爾一家四代都在希皮塔耳村莊第37號那塊農田上務農為生。而希特勒父系祖先方面的情況卻頗為不同了。我們已經知道,這一家姓氏的拼法經常變化,居處也不固定。希特勒這一家人有一種不能安定下來的氣質,總是要想從這個村莊搬到另外一個村莊,從這個行業改做另外一個行業,不愿有緊密的親屬關系,而在同女人的關系上喜歡過一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
阿道夫的祖父約翰·格奧爾格·希德勒是個到處打短工的磨坊工人,在下奧地利的各個村子里串來串去。在1824年,及時次結婚后5 個月就有了個兒子,不過母子都在產后死了。18年后,他在杜倫紹爾工作的時候,娶了一個47歲的農婦,名叫瑪麗亞·安娜·施克爾格魯勃,她是施特羅尼斯村子的人。在結婚前5 年,1837年6月7日,瑪麗亞就生了一個私生子,名叫阿洛伊斯,后來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父親。極有可能,阿洛伊斯的父親是約翰·希德勒,雖然我們弄不到確鑿的證據。無論如何,約翰在后來娶了這個女人,但是同當時這種情況下的通常習慣相反,他沒有想到在結婚后把這個兒子正式登記。這個孩子一直到長大都叫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
安娜在1847年去世,此后30年約翰·希德勒銷聲匿跡,不知到哪里去了。后來到84歲那一年,他才在瓦爾德維爾特爾的威特臘鎮出現,這時他的姓氏已改為希特勒,他在3 個旁證面前,向一位公證人宣誓,他就是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的父親。從可以弄到的記錄來看,這個老人為什么隔了這么多年才采取這個步驟,他為什么終于采取了這個步驟,這一點是不清楚的。
根據海登的說法,阿洛伊斯后來告訴他的一個朋友說,這樣做是為了幫助他能夠從他的一個叔父、那個磨坊工人的弟弟那里弄到一份繼承權,他就是由那個叔父撫養長大的。總而言之,在1876年6 月6 日這么晚才承認了這個兒子以后,在11月23日那天,多勒斯海姆教區牧師在接到了有公證人證明的聲明后,就在洗禮登記冊上劃去了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的姓名而改為阿洛伊斯·希特勒。
從此以后,阿道夫父親的合法姓名就叫阿洛伊斯·希特勒,這個姓氏也就自然地傳給了他的兒子,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有維也納的好奇的記者查閱了教區的檔案,發現了關于希特勒祖先的事實,不去理會老約翰·格奧爾格·希德勒過遲承認私生子這一點,而想要把阿道夫·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姓名加在納粹黨領袖的頭上。
阿道夫·希特勒奇怪的一生之中,有過許多次命運的奇怪的轉折,然而卻沒有比他出生前13年那一次更加奇怪的了。如果這個84歲流浪的磨坊工人在他妻子去世快30年以后沒有突然出現,承認自己是他年已39歲的兒子的父親的話,阿道夫,希特勒的姓名就成了阿道夫·施克爾格魯勃。當然,區區姓名是不至于有多大作用的,但是我也聽到一些德國人在猜測,要是希特勒以施克爾格魯勃聞名于世的話,他是不是還會成為德國的統治者呢。這個姓氏由德國南部人讀起來,聲音是有點滑稽可笑的。我們能夠想象狂熱的德國群眾對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名字高呼"萬歲"嗎?"施克爾格魯勃萬歲!"?
要知道"希特勒萬歲!"不僅在納粹黨人盛大的群眾大會上已成為群眾齊聲呼喊的瓦格納式、偶像崇拜的口號,而且已成為第三帝國時代德國人之間相互打招呼時必須采用的形式,甚至在電話中也是這樣,用來代替過去的"哈羅"。"施克爾格魯勃萬歲!"?這可真有點難以想象了。"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特雷弗羅珀在《紐約時報》上稱贊他是將"活著的證人能夠與史實結為一體"的非凡杰出的歷史學家。
買回來第一印象就是好厚,不過內容真的很詳實,對于想了解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人,不是為一套全面的好書。
這本書是最黑暗之夜中的光明,是希特勒納粹德國令人戰栗的故事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蠻喜歡威廉,夏伊勒的這本第三帝國的興旺,早年在軍政機關混了一套上下冊內部發行的書,直到看得書身散了架,成了發黃的散頁,好不容易又買了一套,放在家里被朋友看見,一定要借閱,于是,又是一個一去永不回的老故事,今天看到新版《第三帝國的興亡》,忍不住手癢,又買一套,很喜歡內封的色彩設計,看到鮮紅的封面,納粹的黨徽,把我帶到了時代,感到這就是瘋狂的代價!謝謝當當的速度與折扣!
看完一冊了,表示對名字還是比較混亂……希特勒的煽動性口才真的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了……所以可以說口才是政治家們必備功課嘍
看完一部關于二戰的電影,想要詳細了解關于納粹德國的歷史軌跡,所以買了這本書。
曾一口氣讀完夏伊勒的《的二十世紀之旅》。夏伊勒的著作,史料性非常強,多是一手資料。《第三帝國的興亡》名作。
早就惦記了,學生時代沒錢,有了立馬買來,但是最近要看的書實在太多,還沒來得及看呢,第三帝國總是讓無數崇拜力量的人向往~
喜歡歷史類的圖書,看到這套書必須先拿下,況且這又是講述第三帝國的圖書,先拿下再說。
對于想詳細了解二戰史的讀者,尤其是了解納粹德國的發跡和滅亡的讀者來說,此書絕對是必讀佳品。
第三德意志帝國的歷史真是不忍心看……還是買了。一脈相承,得看。這本書風評很好,所以買了,希望能有所成。
這本書還是很好的,書沒有破損,也沒有折痕。但是我買的其他的書,很多角都已經折了,很多書是光著身子來的,連薄膜都沒有。希望當當以后不只買書,而且能愛書。
包裝非常棒,也很有質感,書籍講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興起和發展,非常棒
包裝不錯,第三帝國作為攪動世界的一方,值得一看。
經典版本的第三帝國記錄,了解第三帝國的來龍去脈。
書的質感很好,本人也對第三帝國和二戰歷史十分感興趣,這本好書不容錯過。
第三帝國的興亡(獨家精裝上下冊)第三帝國2的興亡(10獨家精裝上L下B冊)三帝國F的生活
納粹黨在上個世紀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悲痛。那么它是如何興起,又如何衰亡的呢?這本書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反思納粹運動,對現在的世界而言有益無害。
最暢銷的經典名著,最權威的納粹德國史,傳世名著,名家翻譯。當然這些不能形象這部書,關鍵的是這是當當獨家的精裝版,全網只此一家,超愛當當,贊!!!
公開出版的了解有關希特勒和納粹德國歷史的權威之作!
在1943年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后,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另一方傾斜。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有規律地轟炸,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德軍也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并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
一部第三帝國興起和消亡的歷史,書中對第三帝國的描述站在歷史的角度上進行剖析,觀點鮮明,條理清楚,內容翔實豐富。
希特勒認為,他的第三帝國是繼“神圣羅馬帝國”的“第一帝國”與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創立的“第二帝國”之后的第三帝國。
開始缺貨了,后來又補發,總的來說還是可以的,就是等太久
收到精裝版《第三帝國的興亡》,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可是書角不小心在運送的過程中被撞了一下,擱誰也開心不起來了。配送員是一位四十左右的男的,目測一番,不象是外星人,然后我問了一句:我的書被撞了耶?他卻回道:書,撞幾下又有什么關系?仿佛一本書是沒有生命的,撞了也不會死。我無語了呀。來世就讓他做書好了,擦屁股也沒人會心疼他,切~~
很好的書,印刷相當精美,兩大本精裝大磚。內容與印刷都無可挑剔,值得收藏的一套書。書香節圖書滿200減100優惠。相當售價后再5折,蠻劃算。
這是我第二次購買《第三帝國的興亡》了,好激動的得到了,包裝很完美!我曾買了一套96版的,距今快20年了,但紙和字跡比較模糊,所以我想盼望一套新出版的,今天總算如愿以償!感謝當當網!
包裝真是夠了,一個薄薄的快遞袋直接包書寄出了,我也是從沒見過這么省事的賣家。買金裝版,為的是啥,就是為了收藏啊,結果也是絕倒,到處都是凹陷,要不是免得麻煩,我絕對會退掉
在圖書匱乏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三帝國的興亡》這部“只供一定級別領導參閱”的“內部書”,成為眾多傳看者的精神盛宴。
這本書不再臉譜化德國,更不是像教科書里幾筆帶過。他通過大量的史實及材料,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十分生動形象的德國現狀。從納粹的興起原因,它的發展滅亡。都幾乎有跡可循。二戰的進程早在希特勒的《我的奮斗》里面有所提及。可是那時無人關注。英國的妥協態度也助長了希特勒之風,并沒有使歐洲大陸均衡,還差點讓自己遭受的滅頂之災。這本書對希特勒的刻畫也是十分生動的。他的性格也可以由此窺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