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正是從這一目的出發,試圖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通過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追蹤和研究世界性大國興起軌跡,總結大國崛起的個性特征和基本規律,探索新形勢下中國發展的戰略選擇,為中國發展尋找鏡鑒,為民族復興發掘動力。
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有著怎樣的規律和共性?如何從中獲得有益的借鑒?如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尋求中國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如何在全球治理中提高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
朱東來,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有軍事教育學和軍隊政治工作學。曾任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訓練部科研科科長、訓練部副部長,南京政治學院科研部副部長,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教學科研辦公室主任等職。主持或參與完成軍隊(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9項,獲得軍隊(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16項,主編參編著作教材12部,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榮獲全軍教育工作者稱號和軍隊專業技術人才三類崗位津貼,榮立三等功2次。主編參編的主要著作有:《素質教育通論》《與時俱進,繼往開來》《軍隊黨支部建設新論》《改革開放三十年》《軍隊信息化文化研究》《托起中國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培訓教材》《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研究》《深化改革若干問題案例與啟示》等。
"及時章殖民帝國“先鋒”——葡萄牙
葡萄牙是近代世界歷史上首個稱霸全球的海洋帝國。在成為海洋帝國之前,葡萄牙不過是位于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西班牙的一部分。在西歐各封建王國相互吞并和領土爭奪中,葡萄牙率先從西班牙分離出來,于1143年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權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封建王權小國,首開歷史先河,通過海洋探險和殖民擴張,最早地將歐、亞、非三大洲連接在一起。16世紀中葉,葡萄牙幾乎壟斷了東西方海上的主要貿易活動,成為西歐較大的帝國之一。在短短的一個世紀時間里,葡萄牙建立起人類歷史上及時個橫跨美洲、非洲和亞洲的全球性帝國。
一、“再征服運動”與王權的做大
“再征服運動”是指公元8—15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的基督教小王國為收復失地,同伊斯蘭入侵者摩爾人進行的戰爭。6世紀以后,伊比利亞半島的羅馬帝國日趨衰落,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王國逐漸取而代之。8世紀,伊比利亞半島被生機勃勃的阿拉伯帝國侵占。信奉基督教的西歐封建諸王國,不甘心外族統治,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反對伊斯蘭教徒的斗爭,直到把伊斯蘭教徒趕出西班牙,過直布羅陀而終。這場反對伊斯蘭教徒的戰爭和東部的十字軍東侵差不多同時進行,持續數世紀之久,參加者除西班牙封建主外,還有法國和意大利的騎士,并得到了教皇的支持。“再征服運動”同時夾雜著西歐各封建王國相互之間的吞并和擴張活動。在這種相互并吞的斗爭中,葡萄牙在具有雄心大略的阿方索一世的領導下,首先脫離了卡斯提爾王國(西班牙)的統治,于 1143年建立了統一的王權政權,從而為葡萄牙最早進行海外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
(一)摩爾人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及時章殖民帝國“先鋒”——葡萄牙
葡萄牙是近代世界歷史上首個稱霸全球的海洋帝國。在成為海洋帝國之前,葡萄牙不過是位于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西班牙的一部分。在西歐各封建王國相互吞并和領土爭奪中,葡萄牙率先從西班牙分離出來,于1143年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權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封建王權小國,首開歷史先河,通過海洋探險和殖民擴張,最早地將歐、亞、非三大洲連接在一起。16世紀中葉,葡萄牙幾乎壟斷了東西方海上的主要貿易活動,成為西歐較大的帝國之一。在短短的一個世紀時間里,葡萄牙建立起人類歷史上及時個橫跨美洲、非洲和亞洲的全球性帝國。
一、“再征服運動”與王權的做大
“再征服運動”是指公元8—15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的基督教小王國為收復失地,同伊斯蘭入侵者摩爾人進行的戰爭。6世紀以后,伊比利亞半島的羅馬帝國日趨衰落,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王國逐漸取而代之。8世紀,伊比利亞半島被生機勃勃的阿拉伯帝國侵占。信奉基督教的西歐封建諸王國,不甘心外族統治,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反對伊斯蘭教徒的斗爭,直到把伊斯蘭教徒趕出西班牙,過直布羅陀而終。這場反對伊斯蘭教徒的戰爭和東部的十字軍東侵差不多同時進行,持續數世紀之久,參加者除西班牙封建主外,還有法國和意大利的騎士,并得到了教皇的支持。“再征服運動”同時夾雜著西歐各封建王國相互之間的吞并和擴張活動。在這種相互并吞的斗爭中,葡萄牙在具有雄心大略的阿方索一世的領導下,首先脫離了卡斯提爾王國(西班牙)的統治,于 1143年建立了統一的王權政權,從而為葡萄牙最早進行海外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
(一)摩爾人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
伊比利亞半島位于歐洲西南角,是歐洲面向大西洋的窗口,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望。半島東部、東南部瀕臨地中海,北臨比斯開灣。位于半島東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成為半島與歐洲大陸的天然界限。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分別來自北非和中歐的伊比利亞人和凱爾特人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原住民。此后,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先后在沿海地區建立了商業據點和城市,但沒有深入內地。公元前201年,羅馬人戰勝了迦太基人。此后的600年間,羅馬人成為伊比利亞半島的主宰者。公元5世紀初,由于羅馬軍事力量開始衰弱,日耳曼人侵入了伊比利亞半島。5世紀后半期,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西哥特人統治了半島絕大部分地區。當時,西哥特王國正處于封建化的過程中,由于實行采邑制,封地內的各領主擁有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司法權和自己的武裝。根據當時的法律,國王有權要求貴族提供服務,宣誓效忠,但國王也有義務保障貴族的合法權利。這就意味著國王對全國土地的所有權實際上被分解為無數貴族的土地實際占有權,國家分解為無數個獨立的地方政治實體。由于國王地位不是世襲而是由貴族選舉產生,這導致各國爭奪王位的斗爭異常激烈。因此,公元7世紀末8世紀初,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特王國處于分散、動蕩和混亂的狀態。這種狀況為與隔地中海相望的北非伊斯蘭教徒,也就是摩爾人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機。
歷史上的摩爾人主要指在歐洲的伊斯蘭教征服者,大多由埃塞俄比亞人、西非黑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組成。伊斯蘭教發源于西亞,公元8世紀初的時候傳入北非,相對先進的阿拉伯文明開始在北非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受阿拉伯文明的影響,北非各部族多種文化也開始漸漸融合到一起。由于北非隔地中海與西歐相望,具有擴張野心的阿拉伯人又把目光拋向了海峽對面的伊比利亞半島。為弄清對方力量的虛實,公元711年,阿拉伯大帝國轄下的北非部族中有人試探性地跑到海對面的伊比利亞半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派去的500人居然就打敗了西哥特王朝的邊防官兵,占領了整個塔里法半島。隨后,阿拉伯駐北非的統治者穆薩派遣塔里格率12000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登陸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國王羅得里克以25000人迎戰,但西哥特國王的政敵倒向阿拉伯一方,向國王進攻,國王軍隊一觸即潰,國王本人也失蹤了。[唐晉主編:《大國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頁。
]最初,阿拉伯人將統治的中心設在托萊多。公元714至716年,他們的勢力已經達到了埃武拉、圣塔倫和科因布拉。從那時起,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人從哈里發帝國中分離出來。半年工夫,絕大部分的伊比利亞半島就納入了阿拉伯帝國的版圖。往東,阿拉伯勢力的入侵受到了查理曼大帝的阻擋。732年查里曼擊退了阿拉伯人對法蘭克的進攻,迫使阿拉伯帝國的勢力止步于比利牛斯山脈。
阿拉伯人對葡萄牙這塊土地及其人民的影響比西哥特人要大得多。與西哥特人的統治相比,阿拉伯人為半島帶來了更多的活力。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大興水利工程,變荒野為良田,精耕細作,許多東方作物,如水稻、甘蔗、桑樹、棕櫚等,相繼被引入半島種植。養羊業獲得長足發展,其品質羊毛蜚聲西歐各地。采礦、冶金、金屬加工制造、玻璃、造紙、紡織業等工業相當發達,數百個城鎮拔地而起。首都科爾多瓦,戶11萬,人口50萬,是當時歐洲較大的都市,與君士坦丁堡、巴格達、長安并稱當時世界的四大名都。
在此期間,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發展了燦爛的文化。這種文化在很多方面使基督教的歐洲文化大為遜色。在文學、教學、醫學和藝術方面,盎格魯—撒克遜人、法蘭克人、日耳曼人甚至意大利人,似乎都相形見絀。這時,葡萄牙處在一個盛極一時的伊斯蘭文化地區的邊緣,因此也分享到一定的好處。[顧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義”——早期葡萄牙海洋擴張的歷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頁。
]
(二)葡萄牙擺脫摩爾人統治的斗爭
盡管阿拉伯人對伊比利亞的統治帶來了本地區的發展和繁榮,但這終究改變不了穆斯林是外來征服者的事實。事實上,基督徒反對外來征服者的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大規模入侵伊比利亞半島。面對大規模的軍事征服,基督徒無力抵抗,為保存力量,他們逐漸退居到自然條件惡劣的半島北部邊陲的荒涼山區,逐漸形成了阿斯特亞、那瓦爾等獨立的小封建政權。這些小的封建政權互相競爭兼并,到10世紀時形成卡斯提爾、萊昂等封建國家。公元11世紀,卡斯提爾兼并萊昂,建立卡斯提爾王國,這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前身。到公元12世紀,在半島的東北地區,形成了由查理帝國“西班牙邊區”發展而來的阿拉貢王國。正是這幾個逐漸發展起來的基督教封建王國,利用阿拉伯人的倭馬爾王朝分崩離析的有利時機,向穆斯林展開反攻,成為反對摩爾人的中堅力量。他們反對摩爾人的斗爭,史稱“收復失地運動”,開始于8世紀,結束于1492年,前后持續了700余年。
在反對摩爾人的統治中,宗教的力量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面對伊斯蘭教徒,歐洲的基督教徒顯示出了強大的凝聚力。在基督教這面旗幟下,匯聚了歐洲各封建王國的力量,共同反對伊斯蘭教的統治。所以,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既包括歐洲大陸基督教國家,又包括十字軍和騎士團。基督教的國王們用來鼓動基督徒投入戰斗只需兩句話:“為了上帝”和“搶來的土地和財富一半歸你們”。在榮譽和財富的刺激下,基督教國王的軍隊迅速壯大。而當時摩爾人的帝國內部爭權奪利,紛爭不斷,在強大而團結的基督教力量面前各自為戰,分崩離析。摩爾人在比利牛斯半島建立的安達盧斯大區,漸漸被蠶食。
作為反對摩爾人的主力軍,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兩個封建王國在斗爭中節節勝利。1085年,卡斯提爾國王阿方索六世攻占原西哥特王國故都托萊多;1212年,在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的組織下,由法國、葡萄牙、阿拉貢、卡斯提爾等西歐各國騎士組成的十字軍,在卡斯提爾國王阿方索八世統率下,同阿爾摩哈德王朝哈里發的數十萬大軍,在托羅薩會戰,取得輝煌戰果,取得了“再征服運動”的決定性勝利;1236年,卡斯提爾攻占科爾多瓦,1248年再陷塞維利亞。在此前后,阿拉貢王國也占領了巴倫西亞和巴利阿利群島。13世紀末,摩爾人只剩下半島南端一隅的格拉那達王國。但該王國也沒能支撐多久。1492年,在卡斯提爾王國的進攻面前,摩爾人在半島的領地格拉納達陷落,摩爾人被迫退回非洲。“再征服運動”取得勝利。
(三)葡萄牙王權統治的確立
現代葡萄牙人認為,他們國家的歷史是從阿方索 恩里克斯開始的。阿方索統治持續達60年,為這個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阿方索生活在公元12世紀,與一些有名的君主是同時代的人。如果說,他的名望由于這些名人而顯得遜色,那是因為他統治的地區處在歐洲的一個偏僻的角落。阿方索同時代的名人們擁有比較豐富的資源,而他的情況則與此相反,他幾乎是白手起家。可是,他卻比他們中任何一個人把國家建設得更扎實、更持久。[顧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義”——早期葡萄牙海洋擴張的歷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頁。
]
1093年,西班牙尚處于卡斯提爾王國的統治之下。在卡斯提爾王國內部,一個名叫亨利的人獲得了葡萄牙伯爵的稱號,并得到了蒙德戈河與杜羅河河間地帶作為封地。亨利是法國的封建主,因為與卡斯提爾和萊昂國王阿方索六世的私生女特里薩結婚而獲得伯爵稱號。1112年,亨利去世。他極為年幼的兒子阿方索 恩里克斯繼承了伯爵的封號,并被宣布為這塊領地的領主。恩里克斯成年之后,迫使自己的母親離開葡萄牙。這樣,他就獲得了對這塊領地的無可爭議的統治權。在領地內的城市和教會、騎士的支持下,恩里克斯開始為擺脫對萊昂的臣屬地位而斗爭。
恩里克斯掌握領地大權之后,一方面力爭擺脫萊昂國王的約束,使自己的領地獲得獨立;另一方面則向南方進兵,繼續與摩爾人作戰。1139年7月,他率兵在奧里克戰役中擊敗摩爾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恩里克斯威名大震,同時也信心大增,他覺得自己已經強大到足以稱王了。當時,卡斯提爾已經在萊昂之后成為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強大的王國。面對這個咄咄逼人的后起之秀,卡斯提爾王國也無力阻止,只能看著他不斷壯大。經過長期的斗爭,1140年,阿方索一世最終宣布脫離卡斯提爾王國統治,自立“稱王”,成為該國的及時位國王。1143年,阿方索與卡斯提爾王國簽訂《薩莫拉條約》,卡斯提爾正式承認阿方索 恩里克斯為葡萄牙國王,并認同葡萄牙王國的獨立地位。此條約還闡明了卡斯提爾及葡萄牙雙方享有持久的和平。同時,精明的恩里克斯致信教宗英諾森二世,自稱是國王及教會的仆人,并發誓把摩爾人趕出伊比利亞半島。后來,他又向教宗提出申請,把葡萄牙作為教廷管轄之下的一個封建領地,教宗承認他為臣屬。這樣,一個獨立統一的葡萄牙王權正式誕生了。
獨立之后,恩里克斯繼續南進,擴張他的領土。面對包括卡斯提爾的基督徒和摩爾人這些對手,毫不示弱,與他們同時開戰。1147年10月,他聯合十字軍攻占了里斯本,把里斯本永遠地作為葡萄牙的一個城市。同時,為了鞏固對占領區的統治,恩里克斯開始向占領區移民和墾殖,建立城鎮和修道院,鼓勵農業生產和飼養牲畜、修筑道路和橋梁。同時,為了征服更廣大地區,他說服圣殿騎士團參加他的戰爭。[顧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義”——早期葡萄牙海洋擴張的歷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8頁。
]這些騎士團在靠近摩爾人的邊境分得領地和城堡,這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平時,他們是邊防軍;戰時,他們便是擔任攻擊任務的突擊隊。到1185年恩里克斯去世的時候,他已經建立了一個結構上軍事化的強大王國,形成了一個好戰的貴族階級和一個剽悍的農民階級。盡管由于連續不斷的戰爭,該王國相當貧困,但它擁有資源,一旦和平到來,即能初步繁榮起來。[顧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義”——早期葡萄牙海洋擴張的歷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8頁。
]恩里克斯之后,幾位葡萄牙國王大力加強國家建設。1279年,繼承王位的國王迪尼斯,大力加強民族文化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排斥西班牙語,推廣葡萄牙語,并于1290年創立了葡萄牙的及時所大學。隨著葡萄牙的逐漸強大,1297年,葡萄牙真正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與之簽訂了《奧卡尼塞許條約》,明確了兩國國界。葡萄牙成為14世紀歐洲及時個獨立的國家。"
葡萄牙是近代世界歷史上首個稱霸全球的海洋帝國。在成為海洋帝國之前,葡萄牙不過是位于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西班牙的一部分。在西歐各封建王國相互吞并和領土爭奪中,葡萄牙率先從西班牙分離出來,于1143年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權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封建王權小國,首開歷史先河,通過海洋探險和殖民擴張,最早地將歐、亞、非三大洲連接在一起。
9個國家崛起的過程,推薦買個地圖
已經在當當網買好幾年的書了,書的質量一直非常好,是正版,以后會一直在當當網買書和其它東西的!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挺好的
好
不錯的書。
很貼心
好書
在我知道原來評論之后可以有積分,積分可以當錢花的時候我震驚了,因為我不知道錯過了多少錢,所以把這條評論保存下來每一本書都用這條評論~第一當當網的App是我用過所有圖書類App里最差的,第二用當當買了三四千的書,幾乎沒有不好的,錯頁在所難免,可以原諒給五分好評返現就好了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世界幾大國的大衷盡收眼底!
整體很好 下次還來
好
好
收到貨后特意和書店的對比了一下,沒有發現和書店的有什么不同,裝幀印刷都非常好,相信是正版的,還比書店便宜好多。物流也相當的快。全五分,以后買書就找當當了。
包裝不錯哦
書本質量很好,有濃濃的墨香
整體感覺不錯
質量不錯。
內容豐富,有理有據。物有所值。
好書,內容不錯,喜歡,推薦購買,閱讀,性價比高。
一直在當當買書,非常好,價格便宜
內容不錯,孩子愛看,正版圖書值得購買!
給孩子買的。
父子兩代同讀同學習
韓版2017春秋新款尖頭粗跟高跟短靴女磨砂真皮馬丁靴百搭單靴潮
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史,超值一讀
看過唐晉版,看過央視版,這個新版不是太深刻,所謂圖文版配圖也不是很多
還是可以,雖然我是理科生但是也有想看的沖動
很權威,內容充實,并結合當今時代分析了各國歷史。
其實先看了做的紀錄片視頻,但是覺得看書更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