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 利弗莫爾被《紐約時報》評為“百年美股及時人”。他從5美元開始,經過四起四落,在1929年一個月凈賺1億美元。他的盈利讓美國總統威爾森害怕,他的揮霍讓股票大師江恩譴責,他用真金白銀換來的交易禁忌,則時時在激勵和警示著后人。在一百多年的股票市場里,杰西 利弗莫爾一做就是半個世紀;在股神輩出的華爾街,他成為三代股神的導師;“百年美股及時人”利弗莫爾的智慧和故事
1. 巴菲特指定股市贏利必讀書全新升級,迄今為止秀的中文譯本
巴菲特盛贊本書說:“讀再多的投資書籍也不見得就真能笑傲股市,但是連這本書都沒有讀過,贏利基本上等于妄談。”
2. 一個影響了三代股神的股票大師、100年股票歷叱咤風云的散戶、 “百年美股人”利弗莫爾的智慧和技術
華爾街成王敗寇,江山代有大師出,但很少有人能成為兩代人的偶像。巴菲特、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老師無一不對杰西 利弗莫爾盛贊有加,公開承認深受他的故事和智慧的影響。
3. 一個從5元本金要月入1億的成長故事
利弗莫爾出生在美國農村,14歲和人湊了5美元進場,38年后一筆凈賺1億美元,而當年全美國的稅收總額為42億美元。
4. 索羅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王亞偉等傾情注解或盛贊!
20世紀的任何一個可以稱得上股神級別的人,無一不對本書盛贊有嘉,他們沒有人沒有讀過這本書,而他們的讀書筆記現在廣為流傳。
5. 1999年,壓倒性地擊敗巴菲特被《紐約時報》評選為“百年美股人”。
杰西 利弗莫爾被《紐約時報》評為“百年美股及時人”。他從5美元開始,經過四起四落,在1929年一個月凈賺1億美元。他的盈利讓美國總統威爾森害怕,他的揮霍讓股票大師江恩譴責,他用真金白銀換來的交易禁忌,則時時在激勵和警示著后人。
馬曉佳(譯者),著名翻譯家、心理學家,著作包括《氣場修習術》《心理暗示與自我暗示之柯爾效應》《蠻王柯南》《所羅門凱恩》《莎樂美自傳》等三十余部。
序 百年美股及時人:他憑什么把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比下去
第1章 不要問為什么,原因總比機會遲到很久
第2章 價格是最淺的表象,對漲跌下注是小孩子的游戲
第3章 所有的錯誤都要一一犯過,每一個經驗都需要真金白銀
第4章 知道什么不該做,比知道什么該做更加重要
第5章 沒人能跟對所有的波動,你笑到即可
第6章 孤獨是投機商的宿命,大勢是的盟友
第7章 作為一個投機商,我從不抄底,也從不逃頂
第8章 在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是最要命的
第9章 先做對的事,賺錢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10章 有人性的人做股票,本身就是個錯誤
第11章 視角不同是專業和業余之間的區別
第12章 穩如泰山即卓爾不凡,堅持獨立思考
第13章 市場并不獎勵忠肝義膽,致命的人情羈絆序 百年美股及時人:他憑什么把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比下去
第1章 不要問為什么,原因總比機會遲到很久
第2章 價格是最淺的表象,對漲跌下注是小孩子的游戲
第3章 所有的錯誤都要一一犯過,每一個經驗都需要真金白銀
第4章 知道什么不該做,比知道什么該做更加重要
第5章 沒人能跟對所有的波動,你笑到即可
第6章 孤獨是投機商的宿命,大勢是的盟友
第7章 作為一個投機商,我從不抄底,也從不逃頂
第8章 在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是最要命的
第9章 先做對的事,賺錢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10章 有人性的人做股票,本身就是個錯誤
第11章 視角不同是專業和業余之間的區別
第12章 穩如泰山即卓爾不凡,堅持獨立思考
第13章 市場并不獎勵忠肝義膽,致命的人情羈絆
第14章 股市中沒有常勝將軍,沒有一個股神沒做過股渣
第15章 股戰不是人與人的爭斗,而是眼光與眼光的抗衡
第16章 投資商和投機商不是一個物種,找到最確切的內幕
第17章 行情第六感:我們知曉的,比我們能說出的多得多
第18章 交易商的勇氣,就是有信心按照既定策略堅持交易
第19章 華爾街是個造神的地方,一代代股神起起落落
第20章 操盤手控盤的細節:如何揉捏價格的漲跌造勢
第21章 止贏和止損同樣重要,成功時多走一步就會變成烈士
第22章 沒有永恒的朋友,利益共同體隨時都在發生質變
第23章 內線絕不會向世界宣布任何事實,操盤手成為獵物
第24章 內線只會告訴你何時買,但一定不會告訴你何時賣
第1章 不要問為什么,原因總比機會晚來很久
我小學 剛畢業 就直接工作了,在一家證券公司做雜工,負責更新交易大廳里報價板上的價格。我對數字很敏感,因為我在學校學過一年算術,它本來是一門三年的課程。有個客戶常坐在報價器旁邊,把近期價格大聲讀出來,我尤其擅長心算,所以對我來說,他讀得不算快,我能輕松跟上。我記數字向來很快,一點都不費勁。
公司里還有很多其他同事,當然,我和他們都成了朋友。但我就是干這個的,很忙,市場交易活躍時,我從早上10點一直忙到下午3點,所以也沒多少時間聊天。當然,工作時間我也不喜歡聊天。
但是,交易再忙也沒有妨礙我對它的思考。在我眼里,那些數字并不代表價格,也就是每股多少錢。它們只是數字。當然,它們必然是有某種意義的;它們總是在變。我只對一樣東西感興趣,那就是“變化”。至于它們為什么變,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我只是知道它們在變。這就是我平時5小時、周六2小時在思考的東西:它們不停地在變。
這就是我對股價行為產生興趣的開始。我記憶數字的能力不錯,能回憶起前24小時股價表現的細節,對心算的愛好就這樣幫上了我的忙。
我注意到:在任何漲或跌之前,股價總會出現某些“習慣”,如果可以把它叫“習慣”的話。類似的情況一再重復,沒完沒了,于是成了某種征兆,可以幫我指示其走向。雖然我只有14歲,但已經默默地觀察了幾百次同樣的情況。于是,我發現自己開始不自覺地,比較今天和昨天的股價波動,看自己測的準不準。不久我就開始有意識地預測價格的走向,就像我剛說的,指導我的,就是股價過去的表現。我腦子里裝著“內幕”,眼瞅著價格一路奔向我預測的結果;我還給它“計時”,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比如,你會發現某些點,買進和賣出基本上差別不大。股市就是戰場,而波動線就是你的望遠鏡,靠它你就能有七成的勝算。
我很快就學會了另外一個道理:華爾街沒有新鮮事,不可能有的。投機 像群山一樣古老,亙古長存,從未改變。股市上今天發生的事,過去曾經發生過,將來也會再次發生。一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忘記這一點,我想自己一直在努力記住,某些事是在什么時候怎么發生的,我記住了這些經歷,它們使我在交易中少交學費。
我很癡迷這個預測游戲,由于特別想預測所有活躍股的漲跌,我特意買了一個小本,把我看到的信息都記下來。這可不是所謂的“虛擬交易”;很多人做虛擬交易,賺幾百萬也不狂喜,賠幾百萬也不怕自己會進救濟院。 我只是記下自己測得對不對,也就是動態的方向;其實,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檢查自己測得準不準,也就是我猜對了沒有。
比如吧,在研究了一支活躍股24小時的所有振蕩后,我就可以得出結論:這種波形以前出現過很多次,之后它會突破當前價位8-10個點 。周一,我通常會把股票名稱和價位記下來,參考它之前的表現并預測周二和周三的走勢,到時候我就會拿著報價器打出來的明細做實際驗證。
所以我開始對行情記錄器產生了興趣,在我腦子里,那些波動從頭到尾都暗示它將上揚或下跌。當然,波動總是有原因的,但價格記錄器不會告訴你為什么,它不解釋原因。我14歲時就沒問為什么,現在我40歲,我也不問。今天漲跌的原因,也許兩三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之后才知道。但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不知道又有什么關系呢?你和報價器的關系,就在當時當下,而不是明天。原因可以以后再說,而現在,你要么立刻行動,要么丟掉機會。 我一次次親眼見證這條真理。你應該記得前兩天,市場上所有股票都在猛漲,而空管公司的股票卻跌了3個點。這是事實,是結果。第二個星期一董事會說不分紅了,這就是原因。董事會早就知道公司的決定,所以即使自己沒有賣出,至少也不會買進。內部不買進撐盤,價格沒有理由不跌。
我在自己的小本上記了大概六個月。下班后我并不直接回家,而是記下那些我想要的數字,用來研究變化。我一直在尋找一樣或類似的波動。其實我已經在學習如何讀盤了,盡管當時我沒意識到這一點。
24小時,我正在吃午飯,一個比我大的雜工跑過來,悄悄問我有沒有帶錢。我說:“問這干嗎?”
他說:“嗯,我有伯靈頓的內幕,如果有人跟我一起干,我就玩一把。”
我問:“玩一把?玩多大?”在我看來,能玩這個游戲的只有那些客戶,有大把大把鈔票的冒險家。為什么我會這么覺得?要玩這個游戲,需要幾百甚至幾千美元 ,那意味著你得有自己的私人馬車,馬車夫都能戴絲綢帽子。
他說:“我的意思就是,玩兒玩兒。你有多少錢?”
“你要多少?”
“嗯,有5塊錢 做本金,我就能買5股。”
“這怎么玩?”
“我會把錢交給投機商行 做保障金,買伯靈頓,能買多少就買多少。一定能賺,就跟撿錢似的,我們的錢馬上就能翻番。”
我對他說:“等一下。”然后掏出了我的小本。
我對錢翻番并不十分感興趣,但他說伯靈頓會漲,如果是真的,我的小本也應該這樣顯示。我查了查,確定無疑,根據我的記錄,伯靈頓會漲,它的表現就像以前上 漲前一樣。當時,我還沒做過任何交易,也從沒和別人一起賭過什么。但我覺得這是個檢驗我的工作兼愛好是否的好機會。我立刻想到,如果我的小本在現實中預測不準的話,那這套理論就沒啥意思了。所以我掏光兜里的錢都給了他,他帶著我們的“基金”跑到附近一家投機商行買了伯靈頓。兩天后我們套現,我賺了3.12美元。
這是我平生及時次交易,之后我開始一個人在投機商行里做,我會在午飯時去買或賣。我覺得買還是賣并不重要,我只是在和一個系統玩游戲。我并不青睞特定的股票,也沒什么特別的理論支撐,我只會初等算術。實際上,我的這種方式是在投機商行做交易的狀態,投機客要做的就是根據價格的波動下注。
交易得來的錢,很快就遠遠超過了我做雜工的工資,所以我辭了職。家人雖然反對,但看到我帶回家的錢也就沒有多說什么。我只是個孩子,雜工工資并不高,可做股票卻掙了不少。
15歲時我賺到了及時筆一千塊,幾個月就賺了這么多。當我把一沓現金(外加之前已經帶回家的)摞在母親面前的時候,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敬畏。她說想讓我把錢存到銀行去,免得我禁不住誘惑;她說她從沒聽說過哪個15歲的孩子能空手賺到這么多錢;她甚至不相信那是真錢;她常為此擔憂、發愁。但對我來說,只要能一直玩,證明自己的預測是對的,別的也就無所謂了。用腦子做正確的預測,這就喜歡做這個。如果買了10股,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么買100股我就10倍正確。對我來說,這就是本金多寡的意義,本金一多我就更對了。買100股比買10股需要更多的勇氣嗎?不,沒什么區別。有10塊就買10塊的,有200萬而買100萬存100萬,前者會需要更多的勇氣。
總之,我15歲時就靠股市過上了小康的生活。一開始我在一些小投機行里做,在這種地方,你一筆做20股就會被當做喬裝打扮的約翰?蓋茨 或微服出行的J.P.摩根 。當年的投機行從不欺騙顧客,他們不必這么做,因為即使顧客猜對了,也有很多方式讓他們把錢吐出來。投機行很賺錢。
即使投機行合法經營(我是說他們不暗地里搗鬼),在投機行里,價格的自然波動會主導一切。價格只要反彈 個點(這很平常),顧客的本金就已經被洗掉了。如果賴賬那就永遠別玩這個游戲了,不能進場了。
我沒有同伴,我自己干自己的事,這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游戲。我只憑自己的腦子賺錢,不是嗎?如果價格朝我押注的方向走,不是因為我有朋友或伙伴幫忙;如果股價反向走,也沒有好心人可以讓它停下來。我不需要把我的交易告訴任何人。我當然有朋友,但工作起來我一直都是獨行俠。這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游戲,所以我一直一個人玩。
啊,投機行很快就開始討厭我,因為我總是賺他們的錢。當我走進去把本金堆在柜臺上時,他們只是看一看而不收錢,他們會告訴我今天不營業。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叫我“少年殺手” 。我被迫不斷更換公司,從一家換到另一家,后來甚至被迫使用假名。我不會著急,而是慢慢來,一開始不多做,只做15-20股。當我被懷疑時,我偶爾會有意先輸些錢,然后才一口咬死。當然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我太能掙錢了,然后叫我走人去別的地方交易,不許我再搶劫他們老板的利潤。
一次我在一家大投機行做,剛做了幾個月他們就不讓我去了,但我決心必須多拿些錢走才甘心。這家公司的分號遍布全城,在市內的酒店大堂中有,在郊區也有。我去了一家酒店大堂分號,問了分號經理幾個問題,開始在這家做。但當我開始用我特有的風格交易一支活躍股時,分號經理收到了總部一連串的電話,問到底是誰在操作那支股票。分號經理按照吩咐問我是誰,我告訴他我是從英國劍橋來的愛德華?羅賓森。他高興地給大老板回話說沒事兒。但電話那頭的人想知道我長得什么樣子。分號經理問我的時候,我告訴他說:“請轉達我是個矮胖子,黑頭發,大胡子。”但他沒聽我的,而是原原本本地描述了我的模樣。他端著聽筒,臉開始漲紅,一掛斷電話就叫我趕緊滾蛋。
我禮貌地問:“他跟你說了什么?”
“他們說:‘你這個白紙一樣的白癡,難道我們沒告訴過你不做拉里?利文斯頓 的生意嗎?你讓他從我們這兒弄走了700塊!你他媽是故意的!’”他沒繼續說下去。
我一一試探了其他分號,但他們都認出了我,不接受我的本金,就連進去看看報價板,營業員們都會對我冷言冷語。,我只能在諸家分號間游走,隔很長時間才去同一個地方,試圖讓他們允許我做,但沒什么結果。只剩下一家可去了,那是世界一家投機行較大、最有錢的分號。
世界一家公司類屬A甲,生意非常大,在新英格蘭的每個工業城市都有分號。他們接受了我的交易,覺得沒事,而我則買進賣出,幾個月有賠有賺。但,他們還是和別家一樣了。他們并沒有像之前那些小公司一樣直接拒絕我,但不是因為他們秉持公平的體育精神,而是擔心,擔心拒絕一個碰巧賺了點小錢的人,會讓他們臉上過不去,萬一讓人知道必然招來非議。但他們更加可惡:他們要我交3個點的保障金;溢價 一上來就是 點 ,接著是1個點,到竟然變成了1 個點。
這是惡意障礙!為什么這么說呢,簡單解釋一下。比如某鋼材股價格是90塊,你買進了,按照一般的溢價,你的交易單上會寫著:“以90 元買進10股某鋼材。”而一個點的保障金,意思就是說,當它跌破89 元,你就自動爆倉了。所以顧客也不必做出艱難的決定告訴經紀人趕緊拋空,能賣多少是多少,因為這時候你的錢已經被洗光了。一般說來,投機行不會強迫顧客多交保障金。
世界一家收這么高的溢價,卻是在耍陰招。如果一支股票市價90塊,我買了,我的交易單上不會寫著“以90 元買進某鋼材”,而是“以91 元買進某鋼材”。啊,買進后,即使在漲了1 塊后平倉,我仍然是虧的。而且,上來就苛求我交三個點的保障金,他們就把我的交易上限額度削減了三分之二。
當然,我時賺時賠,但總體來說穩中有賺。世界一家強加給我的苛刻條件足以壓垮任何人,但他們仍不滿意,他們還給我設套,但他們套不住我,我總能逃掉,就像出自本能一樣。
前面說過,世界一家是我可去的地方了。它是整個新英格蘭最富有的投機行,所以向來不設置單筆交易的上限額。我想我是他們較大的顧客了,我的意思是說,每天都在并每天都交易的顧客。他們的大廳很品質,還有我見過的最、較大的報價板。報價板從大廳這頭一直鋪到另一頭,收錄了你能想到的任何物品的報價。我說真的,它不僅包括紐約和波士頓證交所里所有的股票,還包括棉花、小麥、日常用品和五金等等等等,總之,從紐約、芝加哥到波士頓、利物浦所有地方能夠買賣的所有東西這里都有。
你知道人們怎么在投機行里交易吧?當然很簡單,你把錢交給一個營業員,告訴他你想買或賣什么,他會看一眼報價器或報價板,把近期價格記下來。他還會寫下時間,這樣,它看起來就像一張真正的交易報告了,仿佛他們真的在某天的某個時間點在某一個價位給你交易了多少股的某支股票,收了你多少錢。當你想平倉時,你就走向同一個或另一個營業員(這得看你待的公司里有多少營業員)并告訴他。他就會記下近期的價格,如果價格不活躍,他就等報價器顯示近期的數字后再記。他會在交易單上記下時間和價格,蓋個章,把單子還給你,你就可以去收銀臺收錢了,該收多少收多少。當然,當市場形勢不利,價格突破了你保障金能承受的范圍,你就會自動爆倉,交易單就成了廢紙一張。
在較小的投機行里,交易量可以小到5股,交易單只是張小紙條,不同顏色代表買和賣。有時,比如在狂牛市里,投機行會受到重創,因為所有顧客都在做多而且碰巧都做對了。這時投機行就會加收買賣手續費,也就是,如果你買了一支20美元的股票,交易單上就會寫著“20 美元”,你賺一塊就只能得 點了。
但世界一家是新英格蘭較高大上的投機行。它有數千“恩主”,而我確實覺得我是他們害怕的人。摧毀性的高溢價和三個點的保障金也沒有太過影響我的交易量。我持續按照較大限額買進賣出,有時會有一連串5000股的交易記錄。
我要告訴你一件事,啊,當天我放空 了3500股美國制糖,手里拿著七大張500股的粉色交易單。世界一家用的是大紙條,有很大的邊空可以追加保障金。當然,他們從不要求顧客追加保障金。你掌控力越小,對他們越有利,因為他們最賺錢的模式就是把你洗掉。在小投機行里,如果你想追加保障金,他們就會重開一張票,這樣他們就可以收取買進傭金了,而且賣出時也當新交易一樣收取傭金,這樣你贏的每個點的跌幅就只剩 點了。
好了,我記得那天我有一萬多塊的保障金。我賺到一萬塊現金時只有20歲,如果你還記得我母親的話,也許會認同,一萬塊現金實在太多了,不宜隨身攜帶,除非是老約翰?洛克菲勒。她以前常告誡我要滿足,該做一些正常營生了。我費了很大力氣才說服她說我不是在賭博,而是靠預測能力賺錢。在她眼里,一萬塊是一筆巨款;但在我眼里,那只代表更多的保障金。
我在105 塊的價位放空了3500股美國制糖。大廳里還有一個人放空了2500股,他叫亨利?威廉姆斯。我常坐在報價器旁邊,為小雜工大聲念出報價來。就像我預料到的一樣,價格是這樣波動的:急跌幾個點,停一下,仿佛是另一次猛跌前的盤整。市場整體非常疲軟,各種征兆都說明做空很有前途。但是突然,它的猶豫不決讓我感到異常不快。我開始覺得不舒服,覺得自己想要平倉離場。這時的價位是103點,今天的低點。我本該信心滿滿的,但我卻覺得非常不安。我覺得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事出了什么錯,但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問題。如果要發生什么,但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就無法保護自己。如果真有暗涌,我好還是趕快平倉。
你知道,我從不盲目行事。我不喜歡盲目,也從不盲目。從小我就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做。 但這次我給不出明確的理由,但我就是不舒服,我受不了了。我叫過來一個熟人大衛?威曼,對他說:“大衛,你坐在我這兒。幫我個忙,在報美國制糖新價之前,稍微頓一下好嗎?”
他說行,然后我讓出報價器旁邊的位子。他坐在那里,為雜工大聲念出價格。我從兜里拿出那七張美國制糖單,走向柜臺平倉,但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要離場,所以我只是靠著柜臺站著,我把交易單捂在手里免得營業員看到。沒一會,我聽到電報機響,湯姆?本漢姆,那個營業員,立刻把頭轉過去聽。然后我感覺仿佛有什么邪惡的事情正在醞釀,我決定不再等了。就在這時,報價器旁邊的大衛?威曼開始喊:“美國原……”大衛還沒報出來,我就閃電一樣把交易單摔在柜臺上,對營業員吼道:“平掉美國制糖!”這樣,投機行當然必須按上一報價給我平倉。后來我知道,大衛報的價格仍然是103點。
根據我的預測,美國制糖這時應該已經跌破103點了,但這次我的預測機制失靈了。我有一個感覺:周圍有個陷阱。電報機發了瘋似的一個勁地響,我發現湯姆?本漢姆(就是那個營業員),把我的交易單放在一邊遲遲不動手,而是一直在聽電報機的咔嗒聲,就像在等待什么似的。于是我朝他大叫:“嘿!湯姆,你他媽在等什么?快給我平倉,103點!麻利點!”
大廳里所有人都聽到了我的叫聲,開始朝我們倆張望,竊竊地打聽發生了什么事。你懂的,世界一家以前從沒賴過賬,因為沒人傳閑話,但一旦有人傳,大家就會像擠兌銀行一樣擠兌投機行。只要有一個客戶起疑,其他客戶就會紛紛仿效。湯姆繃著臉,轉過來,在我的交易單上記下:“于103點平倉。”然后把那七張交易單扔了過來。他的臉色真的很難看。
從湯姆的柜臺到收銀臺的“籠子”只有兩米遠,我還沒走近出納員去拿錢,報價器旁邊的大衛?威曼就激動地喊出了價格:“天啊!美國制糖,108!”但已經太晚了,所以我遠遠地朝湯姆大笑:“晚了一步,是吧,老弟?”
這當然是個圈套。我和亨利?威廉姆斯共放空了6000股美國制糖。投機行拿著我和亨利的保障金,大廳里應該還有不少別人放空了美國制糖,總共大概有8000-10000股。如果世界一家拿著2萬美金的保障金,就足以讓他們在紐交所拉抬價位,把我們全都洗凈。在那個年代,當投機行發現很多客戶都盯著一支牛股所以壓力超大時,常常會在交易所里找個券商,打壓股價,讓所有做多的客戶爆倉。投機行只需做幾百股,虧幾個點,就能賺幾千美金。
這就是世界一家用來對付我、亨利和其他美國制糖空頭的方法。他們的操盤手在紐約把價格抬高到了108點。當然,價格隨即回跌,但亨利和其他很多客戶就這樣被洗掉了。當時,但凡某支股票猛降又快速反彈,而且無法解釋,媒體就把它叫做“投機行的趕市”。
最搞笑的是,就在世界一家企圖算計我后不到十天,紐約的一個操盤手就讓世界一家損失了七萬多。此人當時如日中天,在市場上是個響的人物。他是紐約證交所的會員,以在1896年的布賴恩金融恐慌中做空一舉成名。為了實施自己的某些計劃,他常不惜犧牲其他會員的利益,所以一直不斷違反證交所的規定。24小時他想,榨取些投機行的錢,證交所和警察局都不會有什么意見的,因為投機行的錢本身就不干凈。于是,他派了35個人扮成客戶去了世界一家的總部和較大的分號。在同24小時的同一時間,這35個人以較大限額做多同一支股票,并按照指示在特定的利潤點全部出清。當然,他需要做的就是,在朋友圈散播利多消息,然后煽動證交所的場內交易員抬高股價,外加很多信任他的廣大股民。他又精心挑選了最合適的股票,所以拉抬三四個點簡直易如反掌,而此時他派去投機行的人們就按計劃套現了。
一個老兄告訴我,除去給那35個人的開銷和報酬,這個操盤手凈賺7萬美金。他在全國多次上演了同樣的把戲,狠狠地教訓了紐約、波士頓、費城、芝加哥、辛辛那提和圣路易斯的大投機行們。西部聯合鐵路公司是他最寵愛的股票之一,因為它一直半死不活,所以讓它振蕩幾個點非常容易。他的手下會先在一個價位買入,漲2個點就平倉,然后轉手做空,再賺3個點。
順便提一下,前兩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他死了,死得一貧如洗,默默無聞。如果他改在1896年去世,紐約所有報紙的頭版都會給他留至少一個專欄的位置,但他沒有,所以只在第五版留了兩行。
第2章 價格是最淺的表象,對漲跌下注是小孩子的游戲
世界一家用3個點的本金和1 個點的溢價都沒干掉我,據說他們將采用更加卑鄙的手段來對付我,而且他們已經暗示無論如何都不愿再做我的生意了。所以我決定去紐約了。這樣我就可以在紐約證交所的貴賓單間里真真正正地
在對當代30位最杰出的證券交易員的采訪中,我向他們提出了同樣一個問題:哪一本書對證券交易員最有啟發?迄今為止,獨占這一名單榜首的是70年前出版的偉大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
——杰克 施瓦格
一百多年的股票史中,他在股市待了半個世紀。他的去世為一個時代劃上了句號,他的功過任由后人評說。
——《紐約時報》
讀再多的投資書籍也不見得就真能笑傲股市,但是連這本書都沒有讀過,贏利基本上等于妄談。——巴菲特
在我所認識的成功的操盤手中,幾乎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有一本精裝版《股票作手回憶錄》。——索羅斯
每當困惑便時時翻閱,竟能事事獲解,以至破卷。——天王比爾格羅斯
還不錯 不過個人喜歡海南版的 那版標題完全是名言警句準備再買版 這版也不錯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即使已經過去一個多世紀了,但是里面的 內容與現在一模一樣
恨沒有早點讀,也為livemore自殺惋惜
雙十一購買的,下一本閱讀的書就是他了。不過當當的包裝要吐槽下,買了這么多年的書,怎么感覺包裝越來越爛?
經典之作,買來學習一下。非常好的內容,這個版本很值得購買
新書,包裝不錯,但是感覺當當網沒有淘寶的快遞速度快
翻譯的不錯,比較精準。彼得林奇確實說過,五年級畢業就可以進場,而我翻了一下別的版本,也確實都把第一句譯成了“中學”,那顯然是不準確的,就憑這點,我給五分。
有封膜,但是賀卡很爛,直接找了一張紙片,打上字,字都模糊不清,真是爛的紙片賀卡。
書到了就急著看起來,值得購買,紙質書看起來還是比電子的舒服
價格便宜,但不是正版,包裝太簡陋,收到時包裝袋已破,書有折角
這個是在網上看見推薦,特意選的,看了一下,內容對炒股感覺助益不大
書還不錯,其實買這本就是想學學他的思想,加上大師們的注解,更能理清思路,真心不錯。
股票作手回憶錄大師注解全譯版,花了一天時間看完,有兩個感覺,第一,杰西·利弗莫爾不愧為史上最牛的散戶,他數次大起大落,在期貨和股票市場都賺過大錢,其經歷的豐富性讓人不禁肅然敬仰。第二,這個譯本著實不錯。多年前我曾讀過一次這本書,但是磕磕絆絆的,但是這本書卻沒有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文本,不僅是《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甚至在所有的翻譯書中,也算是上乘之作了。很好。
完全從個人經歷和個人體會出發 與小散的角度一致 純從個人角度出發理解和分析問題 對兩個大牛的點評可以不看 因為小散和他們沒有可比性 書的指導更有價值
美國一百年前的股市和今天中國差不多,是技術市,大戶吃散戶的地方。書中對主力、散戶的描寫和分析很值得中國現階段廣大散戶參考。翻譯得非常不錯,相當不賴。
書的質量不錯,印刷效果也比較好,總的來說,性價比很高!
股票作手回憶錄(大師注解 全譯版)走一步就會變成烈10士第章沒有永恒的朋友,利益共同體隨時都在發生質變第章內W線絕
本人是利弗莫爾的忠實粉絲,該書是經典中的經典,股票投資的扛鼎力作,讀個十幾二十篇都不為過,巴菲特說:每次重讀都有新的收獲。
一開始是買給老公的,現在我也喜歡看了,里面的道理很好,贊
弟弟買的,希望他能從里面學習到一些心里方面的知識,投資的一些穩當的心里。
很好的書,傳奇一生,能夠激勵人。同樣書選最便宜的就可以了。
細節:如何揉捏價格的漲跌造勢第章止贏和止損同樣重I要,成功時多走一步就會變成烈士第章沒有永恒的朋友,利P股票作手回憶錄(大師注解 全2譯版)
書到手后,感覺很莊嚴肅穆,紙張很好,排版很舒服。迫不及待地讀了下,翻譯的確很精準到位有趣,比其他版本流暢很多,讀起來不僅不生硬,而且還很順暢,根本就感覺不出是翻譯過來的東西。個人認為是目前最好最精良的版本,值得珍藏和研讀領悟。在我讀過的所有譯本中,我認為這一版非常有收藏的價值。
買來自己學習金融知識順便給正在炒股的爸媽看,很經典的書,值得推薦,不過不會讓你成為股神,但會給你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杰西利弗莫爾是當之無愧的百年投機之王,其股市操作技巧和禁忌為歷代股神所崇敬。本來以為這個是精裝版的,所以略顯失望,不過包裝確實不錯,性價比很高。
《股票作手回憶錄》描述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股票投資人——杰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波瀾起伏的精彩投資生涯。書中的那些真知灼見對投資人深具啟發,影響了數代的投資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發現從書中的受益要比從市場和有多年經驗的投資者們教給的東西要多很多。即使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適用,使得本書成為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投資經典名著。《股票作手回憶錄》和《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出版半個多世紀,經久不衰,并稱“華爾街必讀兩大巨著”。
股票作手回憶錄(大師注解 全H譯版)版)作者美利非L弗,美利弗莫爾著,屠建峰,馬曉佳譯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6出版時間版次印次頁數字數開本
評價遲了,第一次在當當網上買書。感覺很不錯,首先是送貨可以用特快來形容,周日買的周一就收到書了。目前看了快一半,印刷、紙張等都挺不錯。很滿意的一次購書。
讀起來很有意思,但對于投資我是門外漢,談不上有什么深刻的見解。要說有什么感想,那就是股票的輸贏都在于人性的弱點,這個職業只有高手能做得來。我還會再認真讀一遍的,爭取能更好地理解它。
作者寫的回憶錄,不僅僅是從操作手法上去寫更多的是從做股票的哲學和思路去回顧他走過的點點滴滴,只有經歷過的思考過的試驗過的操作方法才值得信賴。我并不信什么股神手冊,我信的是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和親身感受。
資本市場的所有博弈都是人的博弈,即使在現在計算機高度發達的今天,人依舊是主宰市場的交易者,通過利弗莫爾一生的投資經歷和市場沉浮,可以從他身上看到人性的弱點,更多的是看到戰勝人性弱點在市場中的重要性,值得慢慢品味和學習。
巴菲特從來都不隨便說別人的好話,他評論的話也很苛刻,所以我一開始就覺得這本書肯定不錯,但一直沒買。后來跟華夏基金的人聊天,才知道王亞偉最喜歡的就是這本書了。暫且買來看看,是否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