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耶魯中國緣圖書
人氣:39

耶魯中國緣

本書講述了耶魯與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首先是 19 世紀耶魯畢業生到中國開辦醫院和學校的情況,接著是容閎的個人經歷,尤其是他成功創辦大清幼童出洋肄業局,為中國的現代化培養各界領軍人物的事跡,再到歷年耶魯大學畢...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文化交流  
  • 作者:(美)[王芳]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3311960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2
  • 印刷時間:2013-12-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耶魯與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首先是 19 世紀耶魯畢業生到中國開辦醫院和學校的情況,接著是容閎的個人經歷,尤其是他成功創辦大清幼童出洋肄業局,為中國的現代化培養各界領軍人物的事跡,再到歷年耶魯大學畢業生在美中關系中發揮的影響力以及今天廣博的教育科研合作。

編輯推薦

1、 耶魯大學校長作序推薦,稱作者為"耶魯的大使"。

2、 耶魯大學助理校務卿、21世紀耶魯與中國雙邊交流的策劃者及有力推動者 王芳 作品

3、 作者曾接受、、三代會見,書中披露了許多相關細節,以及耶魯若干對話交流活動詳情,如:自2004年以來舉辦的不同主題耶魯-中國高層次研討班、2006年主席訪問耶魯活動、2007年耶魯百人團訪華活動、2010年耶魯研究生代表團(五十人團)訪華活動及耶魯大學雷文校長20次訪華活動等。

4、 大量介紹耶魯知名中國校友:容閎、詹天佑、馬寅初、晏陽初、林徽因、孔祥熙、吳敬璉等。

作者簡介

王芳于 2003年擔任耶魯大學助理校務卿, 后又任東亞事務主任。王芳任職助理校務卿的十年間,參與策劃并組織實施了耶魯大學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發展戰略計劃,包括自2004年以來舉辦的不同主題高層次研討班、2006年主席訪問耶魯活動、2007年耶魯百人團訪華活動、2009年劉延東國務委員訪問耶魯活動、2010年耶魯研究生代表團(五十人團)訪華活動及耶魯大學雷文校長20次訪華活動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王芳積極推動耶魯教授及各院系與中國的廣泛交流與合作。她對耶魯大學的貢獻在中國和耶魯獲得廣泛贊譽,雷文校長稱其為"耶魯的大使"。

王芳于1987年1月赴美留學,獲圖書館學與信息科學專業碩士學位。曾負責哈斯金斯圖書館, 后擔任雅禮協會高級主管。

目錄

及時部分緣起

及時章中國歷史上首位留學生:耶魯大學畢業生容閎

第二章留美幼童:耶魯大學的中國財富

第三章耶魯大學與中國高校

第四章影響中國和世界的耶魯大學中國校友和學者

第五章雅禮協會與中國

第二部分有緣千里來相會

第六章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的耶魯大學校友

第七章新時期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

第八章耶魯大學雷文校長訪問中國

第九章主席訪問耶魯大學

第十章耶魯大學百人團訪問中國

第十一章耶魯大學五十人團訪問中國

第十二章耶魯大學音樂學院與北京奧林匹克

第十三章張藝謀與耶魯大學

第三部分耶魯大學的中國元素與合作項目

第十四章耶魯大學的中國研究

第十五章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中心

第十六章耶魯大學出版社與中國

第十七章耶魯大學與中國學術機構的合作

第十八章耶魯大學—中國研討班

第四部分了解耶魯大學

第十九章耶魯大學校徽和吉祥物

第二十章耶魯大學校董事會和校長

第二十一章耶魯大學建筑

第二十二章耶魯大學院系設置

第二十三章骷髏會

耶魯大學組織結構圖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第八章 耶魯大學雷文校長訪問中國

雷文校長(Richard Charles Levin)于1993年開始擔任耶魯校長,至今已經二十年,這使他成為常青藤盟校中擔任校長時間最長的一位。下文第二十章我將具體介紹雷文校長。在雷文任職期間,耶魯為許多著名高校輸送了校長級人才:理查德?布羅德黑德(Richard H. Brodhead),曾任耶魯本科生院院長,后成為杜克大學校長;朱迪絲?羅迪(Judith Rodin),曾任耶魯大學教務長,后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校長;埃里森?理查德(Alison Richard),曾任耶魯大學教務長,后成為劍橋大學校長;蘇珊?霍克菲爾德(Susan Hockfield ),曾任耶魯大學教務長,后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Andrew David Hamilton ),曾任耶魯大學教務長,現任牛津大學校長。僅舉幾例,足見耶魯不僅是培養總統的搖籃,也是大學校長的培養基地。

雷文校長是受到主席、主席和主席會見的西方大學校長。在擔任校長期間(確切講應該是從2001年耶魯大學三百周年校慶開始),雷文校長曾十九次訪問中國。前不久校長偶然談及曾訪華二十次時,我著實不解。 我爭辯說他記錯了, 因為校長的所有中國公務之行,從籌備到落實,包括所有的會見、會議、媒體采訪、報道以及其他活動安排都是由我一手協調、具體操辦的,所有這些我都保存詳細資料。后來我才記起校長曾經和夫人一塊專程去北京看望在北大學習的小女兒,那次的中國之行不是公務,我沒有算進去。

現將幾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訪問介紹如下:

2001年首次訪華

2001年耶魯迎來了建校三百周年。耶魯第二十二任校長雷文教授首次率團訪問中國。回美國后,雷文校長在耶魯三百周年畢業典禮上, 向畢業生、家長、教職員工和校友作了中國的發展和中美交流的演講。校董事會隨后通過了雷文校長提出的耶魯第四個世紀將以國際化為其主要奮斗目標的計劃, 而中國則是耶魯實施國際化的核心(center piece)。

當校長準備率團訪問中國時,我還在雅禮協會任高級主管,而耶魯也還沒有設立國際事務辦公室。雅禮協會的董事長和執行會長主動向耶魯請戰,并把我給"供"了出來。我應該感謝他們的大公無私, 為我提供了一個具有挑戰性卻又極有意義的機會。

代表團除雷文校長夫婦和主管國際事務的羅琳達副校長外,還有校董查理? 埃里斯(Charles Ellis),時任耶魯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克林頓時期任副國務卿的泰博特先生(Strobe Talbott), 當時的護理學院院長凱瑟琳?吉利斯(Catherine L. Gilliss)、法學院的葛維寶教授(Paul Gewirtz),醫學院許田教授(耶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和高等教育顧問)、生物系的鄧興旺教授以及東亞語言文學系的孫康怡教授, 再加上雅禮協會董事長大衛?瓊斯(David Jones)、執行會長賈南希(Nancy Chapman)和我本人。

學校定于5月6日至13日訪問中國。這是校長任職以來及時次率團訪華, 成敗影響到代表團所有成員對中國的直接印象, 也關系到耶魯今后與中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事關重大,我當盡全力做好。3月中旬,我只身前往踩點并做前期安排。除高層會見、在各大學的訪問外,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安排媒體采訪、報道上。這也是耶魯在大陸公關的及時步。后來證實這是非常成功的及時步。

正當雷文校長及耶魯代表團準備訪問中國時,中美之間因為撞機事件在外交上陷入了爭端。大陸民眾更是反美情緒高漲。當時中國的輿論環境使得校領導擔心耶魯作為美國的大學,派出的代表團是否會受到中國方面的抵制, 耶魯代表團訪華是否還受歡迎,在華活動能否按期完成?為此他們征求了我的意見。我十分理解他們的擔心,但我認為耶魯大學與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從容閎、詹天佑到今天的大批留學生,耶魯曾經接納許許多多中國學子;作為一個著名的教育單位, 耶魯大學一直發揮著友好使者的作用。我們不應該知難而退,要在困難中見真情。就這樣,雷文校長及其一行如期訪華。事實證明,耶魯代表團不僅沒有受到抵制,反而被視為促進中美關系改善的積極力量而受到中方熱情友好的接待。

耶魯訪華團于5月6日抵達北京,入住釣魚臺國賓館的。那時正值春暖花開之際,釣魚臺國賓館內十分幽靜、美麗。當天下午代表團參觀故宮, 通過北大的精心安排,我們還參觀了一些故宮內不對外開放的地方和館內"寶貝"。5月7號是重頭戲 : 代表團一行訪問北大。雷文校長向北大師生作了有關大學全球化的演講。雷文校長在演講中強調了北京大學和耶魯大學在各自國家里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學源自中的京師大學堂,自那時以來,北大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培養了無數的人才;耶魯大學在2001年這一年迎來了建校三百周年校慶,在最近的六位總統里耶魯畢業生就占了四位,有五十五名耶魯畢業生進入了總統的內閣,多達五百三十三名耶魯畢業生擔任過美國國會議員。耶魯的校友還成了商界知名人物,可口可樂、時代周刊、聯邦快遞、高盛集團、JP摩根、IBM等公司的總裁都是耶魯校友。除此之外,歷史上耶魯的畢業生還擔任了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芝加哥大學、佐治亞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加州大學等學校的首任校長。在論述耶魯的"世界大學"理念時,雷文校長特別提到了耶魯在重視文化多樣性方面做出的努力:耶魯開設了五十種語言課程和六百多門跟國際事務相關的課程。耶魯重視國際與區域研究的傳統好的證明就是耶魯的麥克米倫國際與區域研究中心(MacMill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在該中心之下,耶魯集中全球最頂尖的學者,投入充足的資金和資源,保障耶魯的國際與區域研究能走在世界學術界的前列。為了更加深入地進行國際研究,麥克米倫國際與區域研究中心開設了各種解決全球迫切問題的專門項目,比如秩序、沖突和暴力研究,全球公正研究,全球衛生研究,女性、宗教和全球化研究等等。雷文校長還強調說,耶魯的研究生教育尤其體現了國際化特點。比如耶魯的博士中有超過百分之三十是國際學生,他們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從愛沙尼亞到肯尼亞,從日本到葡萄牙,從烏拉圭到蒙古,在耶魯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主要國家的留學生。此外,雷文校長還借"世界大學"這一觀念闡述了耶魯如何利用新興科技擴大自身影響力。

在提問時,有一個北大學生問到網絡教育是否會取代課堂教育。這是一個普遍受到關注的問題。雷文校長回答不會的,因為教授和學生面對面的互動是非常重要。

演講結束后,校長為剛成立的北京大學—耶魯大學植物分子遺傳學及農業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掛牌剪彩。午宴后我們前往頤和園參觀。北大國際部的朋友在參觀時介紹了頤和園的歷史,給代表團成員上了很好的中國近代史課。

隨后,我們前往中南海接受主席的會見。雖然從北大到頤和園很方便,但頤和園離中南海卻不近。加上北京的交通情況不甚理想,我們不得不安排警車開道, 這也讓代表團成員大開眼界。

4點30分我們準時來到中南海。在會見主席的時候,他開門見山地講到他很羨慕名大學校長,并說自己也很想當個校長,但是已經不可能了。雷文校長介紹耶魯大學此次來訪的情況并和北大合作成立北京大學—耶魯大學植物生物研究中心以及中國法律中心(The China Law Center)的情況。會見期間,主席還引用了"人生何處不相逢" 的詩句。 他提到名留學生容閎,還提出希望中美兩國能夠通過加強高等教育的雙邊交流增進中美兩國之間的互信。他同時也講到了美國的文化,還特別提到當時正在放映的電影《泰坦尼克號》是部好電影。雷文校長則特別提到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對中國教育產生了深刻影響,尤其是鄧小平推動的留學生出國學習計劃,不僅讓許多的留學生自身獲得了巨大個人成就,也讓中國能迅速了解世界的先進動向、越來越主動積極地融入國際社會。雷文校長還提到中國的經濟和貿易發展不僅對中國本身,對全世界都有好處。 雷文校長很贊成提到的人民對人民的接觸和相互學習。他還就上午北大學生關于網絡授課取代課堂教學的提問進一步闡明觀點,并希望美中兩國的教育、學術交流能夠繼續并擴展。

會見結束后與會人員在紫光閣門前合影留念。代表團告別時,雷文校長邀請主席訪問耶魯,并再次強調自由學術交流的重要性。當我們準備離開時,微風吹起潔白如棉的柳絮, 主席問起柳絮的英文,把我們幾個懂雙語的難住了。交頭接耳議論后翻譯員的翻譯成"the willow catkins floating in the air" 。

由于這是雷文校長任職以來及時次率團訪華,我安排了三十七家媒體采訪并報道此次訪問。雷文校長在多次訪談中談到,美中經濟發展取得了矚目成就,但也都面臨著國內的重大挑戰: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非常迅速,但是其經濟制度和法律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變革;美國雖然已經是發達國家,但是還面臨著改善底層人民生活、為貧困人口提供醫療保障等問題。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大國,需面對共同的全球性挑戰,比如資源問題、環境保護、重大疾病傳播和維護世界和平等。通過加強中美兩國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中美兩國的學生們——也是未來各自國家的領導們,將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迎接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

晚上我安排校長和北大校長許智宏一道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今晚八點半"節目的直播采訪。第二天(5月8日)一早,代表團一行前往八達嶺。我注意到校長及其他成員都很興奮,他們告訴我北大負責接待我們的夏紅衛處長告訴校長,中國人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 所以他們一直期待著上長城,證明自己是好漢。結果,不但每個人都上去了,還走得很快。在長城上,聽著北大歷史系教授講述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眺望萬里長城,所有人都感慨萬千,思索著這"好漢"該如何當下去……

長城歸來,我們直奔社科院, 除了會見社科院領導外,我們還和有關研究員進行了座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泰博特、法學院教授葛維寶等都作了專題發言。討論十分熱烈。下午三時我和校長去中央電視臺接受英文"對話"欄目的專訪,這是我及時次安排雷文校長上央視節目。可以看得出來他坐在演播廳時多少有點新鮮感。"對話"十分順利,播出效果也很好。從那以后,只要校長訪華且時間允許,我一般都安排他上一個央視專訪節目。校長可以說是那里的常客。

晚上則是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舉辦的耶魯大學三百周年校慶宴會。 雖然在踩點時和該飯店就有關具體事項作了溝通, 我也相信他們很有經驗,故沒有多花時間過問。沒想到當羅琳達副校長提前趕到時,對宴會廳的布置、臺布的色調等不滿意。雖然當時所有安排都已就緒,飯店仍按照羅琳達的要求重新作了調整。這一次讓我了解到羅琳達的品位以及耶魯的標準和要求,同時也體會到"事無巨細" 的意義。

5月9日,代表團兵分兩路, 一部分去北大光華學院;校長和我則前往清華大學,和清華校領導會見,并與有關學院舉行座談、交流。正是通過此次訪問,我從王大中校長那里了解到,清華的前五位校長中,有四人早年留學耶魯,可見清華和耶魯緣分甚深。回校后,我立即查閱了耶魯檔案館的歷史資料,證實了此事。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更多的媒體了解、報道耶魯代表團的訪問活動,9號下午,在代表團離京飛往湖南長沙前,我安排校長在釣魚臺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近二十家主流媒體報道了耶魯校長"旋風"之行, 稱其為"rock star(搖滾明星)"。我和北京的許多媒體從此交上了朋友。他們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對耶魯的厚愛在以后的訪問中一直體現出來。

長沙之行主要是為了慶祝雅禮協會百年誕辰。 5月10日,除在雅禮中學舉行隆重的慶祝會以外,校長一行還參觀了一百多年前由耶魯校友和湖南地方政府聯合創辦的湘雅醫學院和醫院,并在醫學院校園種下了象征友誼長存的松樹。十一年后,當我再次訪問湖南湘雅醫學院時,這棵小松樹已茁壯成長為一顆枝葉茂密、不畏風寒的大樹。 看到它, 總使人聯想到雅禮中學那塊刻有"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的石碑……

除湖南長沙外,代表團還訪問了寧波的兩所中學,看望了在那里教英語的耶魯畢業生。并參觀了建于15世紀、至今保存完好的天一閣藏書樓。 它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家藏書樓,于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藏各類古籍近三十萬卷,其中珍槧善本八萬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天一閣古木參天,花草奇特,我和校長夫人在觀賞中都被蚊蟲叮咬多處。記得臨行前,耶魯校醫院打電話讓我去注射蚊蟲叮咬致病的預防針,我當時覺得沒必要,但因代表團其他成員都注射了,我還是很不情愿的去挨了兩針。 沒想到還真的派上了用場。看來醫生的話一定要聽。

離開寧波,耶魯一行前往本次訪問的一站:上海。由于我們是乘巴士去上海,途經杭州時,在西湖邊上休息用晚餐。西湖的夜景十分迷人,湖邊的餐廳更是別具一格。晚飯后我們所有人都戀戀不舍。2013年大學校長研討班要在中國舉行,教育部希望耶魯提出舉辦地點的建議。當我問校長時,他不假思索的提到浙江大學所在地杭州。 看來西湖的回味從來沒有在他腦海里消除……

5月12號耶魯代表團訪問了復旦大學。我前面已提到,復旦大學自其創始人李登輝時代就和耶魯結下了不解之緣。 復旦在辦學理念上和耶魯亦有相似之處。 校長一行在王生洪校長的陪同下參觀了校園。 王校長指著一處空地告訴我們, 復旦大學要在那里建一片學生宿舍樓, 解決宿舍擁擠問題。 沒想到兩年之后我們再次訪問復旦大學時,那片空地上數幢宿舍樓拔地而起。 從大樓窗外掛曬的五顏六色的衣服和床單來看,里面已住滿學生。直至今日,每每談到中國的發展和建設時,羅琳達副校長總要提到那片空地和以驚人速度建造的學生宿舍。

返回美國前的活動是當時的上海市長徐匡迪的晚宴,之后乘船游黃浦江。這一個星期折騰下來,我已筋疲力盡。公務活動基本完成我也就放松了,因此,吃晚飯時我的眼皮直打架,到游黃浦江時,我一坐下就睡著了,錯過了欣賞黃浦江美麗夜景的機會。數年后我在北京中國工程院見到徐匡迪先生時談及那次的會見,他善解人意地說:"我并沒注意到你在打瞌睡,但我相信你是代表團中最辛苦的一個。"

及時次訪華獲得巨大成功,也為以后耶魯與中國的廣泛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003年訪華

2003年11月8日至15日,雷文校長率領以教授為主的耶魯代表團訪問中國,先后到復旦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機構訪問,受到國務委員、前教育部長陳至立女士的接見。這次中國之行,我除了安排上海、北京的大報跟蹤報道外,還安排了東方衛視、《大學生》雜志、由王志主持的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面對面"節目的專訪,反響很熱烈。

在上海,雷文校長應邀參加了在復旦大學舉辦的"中美教育交流:聯結太平洋兩岸的橋梁——中美教育交流25周年學術研討會", 并就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教育改革和中美教育交流方面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此后,雷文校長和時任復旦校長的王生洪簽署了 "復旦大學—耶魯大學教育合作中心"和"復旦大學—耶魯大學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備忘錄, 以共同拓展教育資源、共享學術合作。通過這些合作,復旦和耶魯兩校能夠通過遠程視頻連接起來,使復旦師生能夠接收到耶魯的實況教學課程。此外,耶魯和復旦的研究人員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開展網上學術交流。

抵達北京后,耶魯一行訪問了國家行政學院。雷文校長與當時在行政學院學習的三百多名中國大學領導人會見,結下了廣泛的友誼,并發表題為"創建全球性大學:從學生交流到合作(Creating Global Universities: From Students Exchanges to Collaboration)"的演講。次日,代表團與耶魯大學在中國的百余名校友舉行早餐會。接著在下榻的飯店同時舉行兩個圓桌討論會,分別以學術(acdemic)和 企業(business)為主題,由耶魯代表團的教授主持,中方應邀參會的多是這兩方面的專家和博學人士。

11月13日耶魯一行訪問了清華大學。 由于時間緊,雷文校長和羅琳達副校長兵分兩路:我和校長一道拜會了顧秉林校長及其他清華校領導,主要就兩校宏觀規劃交換意見;羅琳達副校長則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及有關院系的負責人就具體合作意向交談。

第二天是"北大耶魯日"。耶魯大學歷史系的史景遷教授、法學院的葛維寶教授、管理學院的蓋茨曼教授(William N Goetzmann)等同時舉辦講座,并與北大的同行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雷文校長接受了北京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并就北大和耶魯如何開展更廣泛的合作進行協商并達成共識。 進一步合作涉及到教學、科研、圖書館等領域,并將建立兩校間頻繁的師生交流等。

2003年耶魯的中國學生和訪問學者差不多已有三百人,是耶魯較大的外國學生群體。雷文校長在訪問中國期間特別提到,中國留學生是耶魯的寶貴財富之一。雷文校長表示,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在世界經濟中占據非同一般的地位,中國的大學要成為大學,其實路程并不十分遙遠,但需要在兩個方面有所改變:一是可以效仿美國的教育科研制度,擴大研究項目的自主權,對項目的立項采取學者建議、專家評審的手續,盡量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擾;二是中國的大學應當和國際大學增加合作和交流。

雷文校長尤其向中國的教育界介紹了他希望把耶魯建成"國際化大學"的目標。他在演講和采訪中中說道,所謂的"國際化大學"至少包括四個特點:及時,國際學生在全校人數中的比例應該增加;第二,教學和研究中增加國際的內容;第三,同世界其他大學合作,形成廣泛的合作關系;第四,通過日新月異的通訊技術同全世界的受眾溝通。雷文校長特別強調了學生交換項目的重要性和跨國學術教育機構交流的重要性:隨著不同國家的學生到其他國家去交流,自然會推動各國教育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在耶魯,中國學生自容閎以來就是校園重要的組成部分,耶魯為中國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時,耶魯也向自己的學生提供大量去其他國家交流學習的機會,幾乎每個耶魯學生都有機會在學校資助下前往其他國家訪學。雷文校長特別強調了中國對于耶魯來說之所以重要不僅僅是因為中國龐大的人口、日益重要的國際角色和巨大的經濟發展潛能,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長達幾千年的連續文明為耶魯的師生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文化和知識寶庫,耶魯的師生們從中國文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和美好的普世價值。

2004 年訪華

2004年7月30日 至 8月6日,為紀念容閎從耶魯大學畢業150周年, 耶魯大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并同時召開雷文校長所著《大學工作》的中文版新書會。 此書由我主譯,由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外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出席這次活動的中國國家領導包括國務委員陳至立女士、時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的趙啟正、時任教育部部長的周濟以及近百名大學領導和各界人士、政府官員。

這次中國之行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訪問國家行政學院,并和行政學院的領導就舉辦每年一期的中國—耶魯高級公務員研討班進行具體協商。我們還參觀了行政學院的培訓大樓及生活設施,羅琳達副校長對行政學院配套齊全設施十分贊賞。那時耶魯還沒有自己的培訓中心,耶魯大學所有的研討班就只能利用暑期學校設施空閑時舉辦。 兩年后耶魯大學籌建葛林伯格國際會議/培訓中心(Greenberg Conference Center), 該中心于2009年落成使用。雷文校長還應邀參加了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并就"大學校長的領導力"議題向100多位中國大學校長作了演講。

在這一周的訪問期間,除安排了《中國日報》、《人民日報》、《大學生雜志》采訪雷文校長外,我還請由水均益主持的央視"高端訪問"欄目、容閎故鄉珠海電視臺、央視第九頻道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分別對校長進行專訪和報道。后來很多來耶魯上學的中國留學生都說曾在央視一套看過水均益對雷文校長的采訪。

同年9月下旬,以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為主要成員的代表團訪問了北京和上海。代表團成員中包括后來擔任牛津大學校長的耶魯副教務長漢密爾頓先生,耶魯大學副校長、大學總法律顧問羅賓森女士(Dorothy K. Robinson),醫學院副院長斯萊曼女士(Carolyn Slayman)以及七位耶魯醫學院教授/系主任, 再加上我和我的同事庫克女士(Sheila Cook)。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代表團。我們首先抵達上海訪問了復旦大學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正如前面提到,復旦大學和其所屬醫學院的創始人李登輝和顏福慶均為耶魯大學校友。因此到這兩個地方訪問大家倍感親切,紛紛在顏福慶的銅象前留影紀念。耶魯醫學院的教授門還和自己的同行們就有關癌癥研究、病理分析、細胞生物學、內分泌以及兒童心理學等座談討論,并參觀訪問了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華山醫院以及有關研究所和實驗室。在上海期間復旦大學還安排我們訪問了朱家角水鄉。我的同事庫克女士對朱家角非常有好感,提出要在朱家角買房退休后來住。很可惜她那時沒有付諸行動,否則她的房產到今天很可能房價翻了四五倍!在朱家角的那頓午餐也十分豐盛,其中一道是炒牛蛙。我看到后急忙告訴陪我們前往的復旦大學副校長"美國人不吃這東西",請將此道菜換下。坐我旁邊的漢密爾頓先生堅決不讓換,說已經做好了就嘗嘗吧。 結果這盤菜差不多被吃光。大家一致反映說"吃起來和雞肉差不多"。

9月30日,代表團結束上海訪問之后來到北京,與北京大學的領導以及醫學院院、系負責人座談有關醫學教學和交叉學科的科研,討論了雙方感興趣并且今后有可能開展合作的領域和項目,之后 代表團一行訪問了北大附屬醫院。

第二天,大家來到了期盼已久的長城。9月底的山間,已能感到寒氣逼人,長城上風非常大,我們大都穿上了保暖的外套,而我們隨行的莫羅教授卻穿的是短褲。他說他經常鍛煉身體, 不怕冷。大家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而我們稱贊莫羅教授是"非常好漢"!代表團登上長城照集體照前,庫克女士還給每個人買了一頂中國軍帽,既幫助我們抵御寒風,又讓照片里多了一點中國味。

從長城回來,代表團的成員在北京選購紀念品。除了我之外,其他成員都不懂中文。然而令我驚訝的是,所有人買到的紀念品價格都低得出乎我的意料。問了他們我才知道,原來他們來中國之前都看過一本叫Let`s Go China的旅游書,其中專門講到在中國買東西怎么砍價,所以他們不用說中文,而是在計算器上打出自己愿意付的價碼,交給店主,然后店主再把可以接受的要價輸入交回來,就這樣幾次來回往返后,終于在雙方都滿意的價格上成交。這種方法買方賣方都不需要多說廢話,非常有效率,又不傷感情,很容易就能達到各自的目的,有時候比語言更加有效。

臨回美國前24小時晚上,我們整個代表團一起吃晚飯,高興地回憶這次中國之行的種種經歷。回到各自房間后不幾分鐘,我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兒童研究中心的倫布洛索教授(Paul Lombroso)的太太突然發現護照找不到了。倫布洛索太太是另一所大學的教授,這次隨同我們一起訪問中國。我和我的同事庫克一起到倫布洛索太太的房間里尋找,我們鉆到床下找,甚至把床都掀起來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她的護照。第二天,我們來到當地派出所,雖然這天是周末,但我們欣喜地發現派出所還在正常工作。我們向民警說明了情況后,他們幫我們聯系了我們去過的各個旅游景點的派出所,但是都沒有找到護照的下落。我們得知這種情況下倫布洛索太太必須臨時補辦護照,便讓派出所的民警給我們出具了證明,然后直奔美國大使館。由于是周末,美國大使館一開始不讓我們進門,后來門衛只讓需要補辦護照的倫布洛索太太一人進入,而我和庫克則被留在了外面。兩個小時過去了,倫布洛索太太還沒出來, 而庫克女士急著要上廁所,但周圍沒有公廁,旁邊小店的廁所又不讓用,大使館我們也進不去,她只能憋著坐在馬路牙子上。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大使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唐納德正好出來,我以前曾見過唐納德先生,忙上去打招呼。唐納德先生得知我們的窘境后,馬上回頭責問門衛,既然庫克有美國護照,為什么不讓進大使館?這下我們才終于得以跑進大使館方便。回來以后我們和庫克女士還經常拿這件事說笑,而其他成員則交流起在北京砍價的心得體會,分享每個人的有趣回憶。

回到美國后,漢密爾頓教授升任教務長,以接替即將赴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校長的原教務長霍克菲爾德(Susan Hockfield)教授。不久后我們在教務長的官邸舉行了非常美好的聚會, 大家都戴上了在長城腳下買的軍帽

媒體評論

" 自2001年耶魯大學300年校慶時將中國確立為本校國際化戰略的核心以來,本書作者王芳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 ——理查德·雷文(耶魯大學校長)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7-18 10:16: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次買的書都很喜歡、物超所值

2016-11-02 15:57: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下次再來光顧,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產品,合作愉快!

2016-11-28 18:00: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下次再來光顧,也會推介朋友來光顧。合作愉快!

2016-12-03 15:07:22
來自zcfsz15**的評論:

Satisfied

2017-11-06 14:27:1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