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印文化交流史圖書
人氣:32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中印兩國都是文明古國。中印兩大文化圈之間,自古以來是如何相互學習、彼此影響的,從而促進了中印兩國文化的發展,對此季羨林先生長期以來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考證。 本書以時間為序,研究了中印兩國在精神文明和物...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文化交流  
  • 作者:[季羨林]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0465089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1
  • 印刷時間:2008-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中印兩國都是文明古國。中印兩大文化圈之間,自古以來是如何相互學習、彼此影響的,從而促進了中印兩國文化的發展,對此季羨林先生長期以來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考證。

本書以時間為序,研究了中印兩國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方面的交流情況,范圍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科學、技術以及蠶、絲、茶、火藥、印刷術、糖,等等。

書中對于交流是"單向流動還是雙向交流問題",季羨林先生做了大量研究和考證,糾正了中印兩國社會上一些不的看法和說法,產生了積極影響。書中還附錄了一些與中印文化交流有關并受讀者歡迎的論文和圖片。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國東方學奠基人"、"東亞杰出的學者之一"季羨林先生的力作。本書以時間為序,研究了中印兩國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方面的交流情況,范圍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科學、技術以及蠶、絲、茶、火藥、印刷術、糖等等。

作者簡介

季羨林:我國著名學者,生于1911年8月2日,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大教授,并創辦東語系。195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后任北京

在線預覽

六 復蘇(明 1368-1644年)

(一)復蘇的內容與含義

在講宋元時代時,我用了"衰微"這個詞兒。我的想法是以精神文化的交流,也就是通過佛教的交流,為衡量標準。既然佛教在印度到了與中國宋元相當的時代——已基本上消逝,既然傳播精神文化主要載體已不復存在,所以我就把此后中印文化交流稱之為"衰微"時期。

除了精神文化的交流以外,還有物質文化的交流,主要表現形式是通商貿易和外交活動。外交活動基本上也是通商貿易活動,只不過披上一件"外交"的外衣罷了。當然,不可否認,少量的真正外交活動也是有的,如果拿通商貿易和外交活動來做標準,那么"衰微"時期就不能包括元代在內。因為,正如我在上面所講的那樣,元代中印在貿易方面的活動是相當頻繁的。

在這里,我們就有了兩個衡量標準。我現在這樣的劃分,是采用了及時個標準,這不是的,因為二者必取其一,我取了前者,說它是一個權宜之計,也未嘗不可。反正自從印度佛教失去了交流載體的作用以后,中印文化交流就主要表現在通商貿易與外交活動上了。

專從通商貿易和外交活動來講,明代遠遠超過元代:一是時間長,二是地域廣。元代活動的時間幾乎集中在世祖至元年間,前后31年;而明代則自鄭和、侯顯起,一直延續了下去,雖然不都像鄭和時代那樣集中,那樣頻繁,但可以說是連續未斷。至于地域,元代幾乎只限于印度西海岸一帶,而明代則除了西海岸以外,還延長到了瀕臨孟加拉灣的孟加拉地區。這一地區同明代中國交通之頻繁,實在值得注意。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季老的書,值得看看

2015-07-07 22:18: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輝哥推薦,值得一看

2017-11-20 12:59:44
來自9150804**的評論:

印刷不錯,開本稍大

2011-11-26 13:05:37
來自yifando**的評論:

大家

2011-12-01 14:59:36
來自Psychef**的評論:

RT

2011-12-25 13:37: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 質量挺好 速度也挺快

2013-09-05 11:49:37
來自yifando**的評論:

名家之作,很有價值,贊一個

2014-01-11 13:57:59
來自冬天de**的評論:

2015-06-23 19:35:22
來自燕子123**的評論:

整體不錯,還沒來得及看

2015-11-08 13:51:20
來自5老爺**的評論:

一直想買。終于買了

2016-01-09 22:14:23
來自mano200**的評論:

好書,值得擁有

2016-04-15 12:43:15
來自j***g(**的評論: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哦哦哦

2017-03-10 10:08: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沒有外包裝,哎,會好好好讀的

2017-04-25 13:10:42
來自樂韻**的評論:

很好很喜歡!

2017-06-05 15:41:20
來自水中云**的評論:

通俗易懂,觀點獨特,簡單實用,閱讀體驗不錯,快遞很速度

2017-10-10 21:24:24
來自白鴿豆**的評論:

書還是不錯的,只是內容有一點點悶,注解不太夠

2013-11-17 22:08:06
來自蒿草之**的評論:

很長時間想拜讀這部佳作了,國學大師的治學風范令人敬佩。

2012-01-29 16:25:42
來自xiaoxia**的評論:

與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史進行比較研讀。

2013-06-19 20:06: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愛屋及烏,季老的著作,我是很喜歡。還沒有來得及學習,收藏之用。

2015-08-23 11:59: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季羨林老師的書考證詳細,絕對的收藏品,好好鉆研才行。

2017-08-29 09:52: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此書簡約而宏觀把握了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值得細讀和收藏。

2017-06-14 09:32:0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