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適用(修訂版)圖書
人氣:22

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適用(修訂版)

根據《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修訂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刑法>總則  
  • 作者:[戴長林],[羅國良],[劉靜坤]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9712723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9
  • 印刷時間:2017-09-01
  • 版次:2
  • 開本:16開
  • 頁數:391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編輯推薦

作者系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的親歷者以及具體制度設計的參與者。《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原理 案例 適用(修訂版) 》詳細闡述了改革歷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相關問題的理論思索、制度設計的架構考量以及改革走向的遠景展望。同時,從全國各地法院選擇若干典型案例,就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適用的常見問題進行針對性的闡釋,可指導各級司法部門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作者簡介

戴長林,1956年生,江西省浮梁縣人,法學學士,兼職教授。現任較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一級高級法官,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江西省上饒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刑事審判及時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黨組成員,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及時庭副庭長、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副廳級),江西省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較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庭長等職。主編、副主編《刑事審判方法》《網絡犯罪司法實務研究》《刑事案件涉案財物處理程序》《〈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和"兩高三部"〈關于規范量刑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理解與適用》《量刑規范化辦案指南》《量刑規范化案例指導》等著作十余部,數十篇。

羅國良,1969年生,湖南省邵陽縣人,法學博士,兼職教授。現任較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長、高級法官。曾做教師、律師。參編:《刑事證據規則理解和適用》《新刑事訴訟法法官培訓教材》《刑事審判方法》《網絡犯罪司法實務研究》《刑事案件涉案財物處理程序》《量刑規范化實務手冊》《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等。

劉靜坤,1980年生,吉林省四平市人,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后。現為較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法庭上的真相與正義》《美國偵查制度研究》,譯有《犯罪重建》《司法錯誤論》,參編參譯著作十余部,發表文章百余篇。

目錄

上篇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原理

及時章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產生動因及歷史背景

(一)1979年至1996年期間治理刑訊逼供的主要措施

(二)1996年至2010年期間治理刑訊逼供的法律探索

(三)2010年“兩個證據規定”確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發展

(一)2012年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確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二)中央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相關要求

(三)中央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改革及配套制度

第二章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屬性與定位

一、非法證據的界定

(一)現代證據規則的主旨:證據能力規則

(二)非法證據不具有證據能力

(三)非法證據是因取證程序違法并且侵權而喪失證據能力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屬性

(一)傳統證據規則:以證據的真實性為關注點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以正當程序和人權保障為關注點

(三)《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中的一般性證據排除規則

(四)附條件的瑕疵證據排除規則

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定位

(一)有關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定位的主要理論

(二)中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定位

(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刑事程序的影響

第三章非法證據的類型、認定標準與排除方式

一、非法證據的類型與排除方式

(一)非法證據的類型

(二)非法證據的排除方式

二、非法證據的認定標準與排除方式

(一)刑訊逼供的認定標準與排除方式

(二)威脅、引誘、欺騙的認定標準與排除方式

(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認定標準與排除方式

(四)指供的認定標準與排除方式

(五)重復性供述的排除規則

(六)嚴重違反法定程序取得的供述的排除規則

(七)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的排除規則

(八)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規則

(九)非法技術偵查證據的排除規則

(十)毒樹之果的排除規則

第四章非法證據的排除程序

一、偵查階段排除非法證據的程序

(一)偵查階段非法證據的排除

(二)檢察機關在偵查階段依申請排除非法證據

(三)偵查機關履行預審職能的部門依職權排除非法證據

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排除非法證據的程序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定》的原則性規定

(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排除非法證據的程序

(三)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排除非法證據后案件的處理

三、庭前程序對排除非法證據申請的處理

(一)程序啟動

(二)權利告知及申請時限

(三)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初步舉證責任

(四)對排除非法證據申請的審查及處理

(五)庭前會議對排除非法證據申請的處理

四、庭審階段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調查程序

(一)庭前程序與庭審程序的銜接

(二)對當庭提出的排除非法證據申請的審查及處理

(三)證據收集合法性調查程序的性質和設置

(四)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證明責任和證明方式

(五)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證明標準

(六)法庭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爭議的裁判方式

(七)非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的排除程序

(八)物證、書證等實物證據收集合法性的審查、調查

(九)對證據收集合法性裁決的裁判說理

五、對證據收集合法性裁決的救濟程序

(一)控辯雙方對一審有關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處理結果不服的救濟程序

(二)二審期間首次提出排除非法證據申請的處理

(三)人民檢察院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舉證時限

(四)二審程序中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調查及處理

第五章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審前程序改革

一、偵查訊問程序的改革完善

(一)規范偵查訊問程序的重要意義

(二)偵查訊問程序的改革要求

二、建立完善偵查取證的合法性證明機制

三、建立完善偵查階段的內部審核和統一出口機制

四、完善檢察機關對偵查取證合法性的監督機制

(一)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程序的實質化

(二)對偵查取證合法性的同步監督

五、完善審前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辯護權的保障機制

(一)保障犯罪嫌疑人在審前程序中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權利

(二)保障犯罪嫌疑人獲取有關辦案人員涉嫌非法取證的證據材料的權利

(三)探索完善犯罪嫌疑人不認罪案件的指定辯護制度

第六章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審判程序改革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庭前準備程序改革

(一)庭前準備程序的預期功能

(二)庭前會議的程序設計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庭審證據調查程序改革

(一)證據收集合法性調查程序的重要意義

(二)法庭調查階段對證據的二步式調查程序

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程序性裁判的程序

(一)程序性裁判的重要意義

(二)程序性裁判的基本程序

四、非法證據排除與庭審實質化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實現庭審實質化的重要意義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庭審實質化的助推功能

(三)程序公正觀念虛化對庭審實質化的影響及解決

下篇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案例 適用

王志高販賣案

——如何區分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真實性存疑證據排除規則

王平受賄案

——對存在部分訊問錄音錄像的案件,如何結合訊問錄音錄像審查判斷訊問筆錄的證據能力,以及如何把握疲勞訊問的認定標準

王小華販賣、運輸案

——如何看待訊問錄音錄像的證據屬性,以及被告人提出排除非法證據申請,但公訴機關未能提供訊問錄音錄像的,對有關證據應當如何處理

李松松強奸案

——對未按照法律規定對訊問過程錄音錄像,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應當如何處理,以及對采用誘導方式取得的被害人陳述應當如何處理

馮善順故意傷害案

——偵查機關違反規定將被告人提押到看守所外訊問取得的認罪供述能否作為定案的根據,以及被告人在辦案場所接受媒體采訪時作出的認罪陳述能否作為定案的根據

黃金東受賄、陳玉軍行賄案

——非法限制被告人人身自由期間取得的供述能否作為定案的根據

陳琴琴故意殺人案

——被告方辯稱有罪供述系刑訊逼供和同監室犯人誘供所得時,如何結合辦案單位提供的證據材料審查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以及排除非法證據后如何對案件作出處理

陸武非法持有案

——如何把握被告人審判前重復性供述的排除規則

鄭建昌故意殺人案

——被告方提出排除非法證據申請,但未依照法律規定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的,法庭應當如何處理

胡建榮販賣、容留他人吸毒案

——對被告方在開庭審理前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情形,如何在庭前會議中審查處理證據收集合法性爭議

王龍年販賣,非法持有槍支、彈藥案

——如何在庭前會議中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

王大志等販賣案

——被告人庭前有罪供述被依法排除,但當庭又認罪的,當庭供述能否予以采納,能否直接作為定案的依據

俄木爾各運輸案

——如何依職權啟動證據收集合法性調查程序;公訴機關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導致定罪證據不足時,能否撤回起訴

趙金彪故意殺人案

——法庭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存在疑問時,如何把握要求偵查人員或者相關人員出庭作證的條件,以及如何把握排除非法證據與案件處理結果的關系

項廷武搶劫、故意殺人案

——如何審查判斷被告人供述和指認現場錄像的合法性,以及關鍵證據的合法性存疑時如何把握案件事實的證明標準

金曉鵬貪污、受賄案

——被告人不服一審法院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爭議的處理結果,在二審期間再次申請排除非法證據并提供新的線索或者材料的,二審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黃志堅等販賣、運輸案

——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判據以定案的證據系非法證據,依法排除有關證據后證據不足的,應當如何處理

楊增龍故意殺人案

——對于被告方提出排除非法證據申請的情形,如何把握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證明責任,以及二審法院如何貫徹疑罪從無原則

方衛、王暉故意傷害案

——將犯罪嫌疑人從看守所提押到公安機關辦公室,在凍、餓情況下長時間固定體位訊問致其死亡的行為如何定性

李佳明過失致人死亡案

——審理涉外刑事案件時,如何把握國外司法機關對證據提出的使用限制?國外司法機關針對證據合法性的裁判結果對我國法院審判案件是否有拘束力

附錄:

較高人民法院、較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2017年4月18日)

在線預覽

中國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是較高人民法院等中央政法部門,根據中央司法改革要求,為維護司法公正,立足司法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并逐步推動發展完善的。盡管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最初發端于外國,但無論是產生路徑、制度定位還是具體設計,中國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都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

實踐表明,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確立與發展,對完善刑事證據制度,提高辦理案件質量,切實防范冤假錯案,發揮了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部署,要進一步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健全落實非法證據排除的法律制度,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作為較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的法官,我們有幸成為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的親歷者,以及具體制度設計的參與者。我們將改革歷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相關問題的理論思索、制度設計的架構考量以及改革走向的遠景展望,借由本書地展現給讀者,供大家深入了解并持續關注中國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這里概要地談談對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的幾點認識。

一、改革的契機與準備

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基礎,是保障辦案質量的關鍵。證據制度不發達,證據的收集審查運用缺乏必要的規則指引,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情形缺失相應的程序后果,勢必導致冤假錯案風險增加,司法公正難以得到制度保障。應當說,改革完善刑事證據制度,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法律界主流是有基本共識的。

由于傳統上對程序公正和人權保障不夠重視,"口供至上"的觀念短期內難以消除,辦案過于倚重口供的做法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一旦實行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將對偵查取證產生較大影響,有關部門對此難免心存顧慮。因此,從1979年刑事訴訟法到1996年刑事訴訟法,盡管始終強調"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但立法并未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鑒于司法實踐中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情形屢禁不止,各種整治刑訊逼供的專項行動難以取得實效,法律界開始呼吁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通過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方式治理刑訊逼供。

基于對多起重大冤錯案件的反思,較高人民法院從2005年著手研究起草刑事證據規則,并積極推動改革完善刑事證據制度。適逢2008年中央部署司法體制改革,明確提出"完善刑事訴訟證據制度,明確證據審查和采信規則以及不同訴訟程序的證明標準;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明確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證明責任,審查程序和救濟途徑等"。在中央直接推動下,較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會同較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出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個證據規定"

即《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兩個證據規定"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理論界和實務界均給予很高的評價。。2012年刑事訴訟法吸收了《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核心內容,在立法層面正式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隨后,2013年中央政法委出臺《關于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規定》。為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較高人民法院同年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防范冤假錯案意見》),對非法證據的范圍作出進一步明確的規定。

盡管該意見并非專門針對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但相關規定涉及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核心問題,其重要性不容低估。此后,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四中全會進一步要求,"健全落實非法證據排除的法律制度,完善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加強對刑訊逼供和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根據中央改革部署,較高人民法院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改革文件。2017年4月18日,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定》),較高人民法院、較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會簽并下發執行。這是繼中央出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文件后,我國刑事司法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沈德詠:《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刑事司法改革的重大突破》,載《光明日報》2017年7月3日,第3版。

綜上可以看出,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從確立到發展,每個關鍵節點都與中央司法改革緊密關聯。這意味著,中央高度重視遏制刑訊逼供、防范冤假錯案,對建立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已有明確要求。同時也表明,刑事證據制度改革牽涉面廣,在現有司法體制下容易產生爭議,沒有中央層面的積極推動,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改革效果。當然,任何改革都不是臨時抱佛腳,只有平時重視結合司法實踐開展調查研究,做好改革智識儲備,推動形成改革共識,才能抓住中央改革契機積極推進相關制度改革。

二、改革的原則與方法

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定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空談理想的改革難以落到實處,面對改革故步自封也不是理性選擇。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歷程表明,改革的原則與方法至關重要。

首先,改革要"參考古今,博稽中外",并以司法實踐為導向。改革前期,要廣泛收集國內外研究成果,系統梳理域外制度和經驗,這些工作并不是為了照搬照抄域外制度,而是從比較法的知識倉庫中汲取營養,夯實改革理論基礎。改革只是單純實行"拿來主義",不僅于事無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同時,要加強對司法實踐的調查研究,利用各種機會聽取基層意見建議,立足中國實際探尋合理的改革方案。就證據制度改革而言,不了解已有的理論成果和域外制度,改革就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不了解中國司法的實際狀況和現實問題,改革方案就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改革歷程,也是對已有理論成果、域外制度和中國實際進行系統梳理和消化吸收的過程。

其次,改革要求同存異,凝聚司法共識,形成貨真價實的改革成果。與其他僅涉及單一部門的內部改革不同,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牽涉刑事訴訟各個階段和偵查、起訴、審判和辯護等各項訴訟職能,有些改革舉措還可能觸及深層次的司法體制機制問題,有關部門基于相關考慮,可能對改革方案存在不同意見。中國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也不同于域外通過立法機關或者專門委員會推進的改革,或者司法機關通過判例推進的改革,而是由相關政法部門共同參與推進的改革。這意味著,只要有關部門對改革方案存在嚴重分歧意見,改革就很難順利推進。因此,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的進程,是政法部門之間不斷協調、溝通、磋商、磨合而達成共識的過程。為促成有關政法部門對改革方案達成共識,我們主要關注以下三點:一是改革舉措要立足司法實際,有的放矢,體現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核心問題是非法證據的范圍和排除程序,這兩個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亟待進一步明確。我們始終緊扣這兩個主題,力爭形成切實可行并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二是改革舉措要以維護司法公正為著眼點,堅持司法規律和法律原則,體現改革的正當性和合法性。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始終以懲罰犯罪,維護司法公正為目標,著眼于落實已有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該條規定是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總的立法根據。,有效遏制刑訊逼供,切實防范冤假錯案,這是改革得到法律界普遍認可和支持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有關部門認同和接受改革舉措的根本因素。對于有關部門持反對意見但于法有據且為解決實踐問題所必需的改革舉措,要詳細闡明法理,積極促成共識。三是改革舉措要充分吸納有關部門提出的合理建議,既于法有據又兼顧司法實際,體現改革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盡管中國的協商式司法改革在推進時難度較大,但改革成果一旦確定下來,有關部門就應當一體遵循,共同執行,這有助于在實踐中避免"政出多門"。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改革進程,屢遇挫折,但因其艱難,更能體現出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要循序漸進,抓關鍵問題,保持改革的開放性。在2010年"兩高三部"研究制定"兩個證據規定"過程中,由于當時對一些問題存在不同認識,基于求同存異、抓大放小的考慮,有些規定較為原則(如非法實物證據排除規則),有些爭議較大的問題沒有作出規定(如以威脅、引誘、欺騙方法獲取供述的排除規則,重復性供述的排除規則等)。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此前擱置的一些關鍵問題,有必要作出進一步明確的規定。2013年《防范冤假錯案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非法證據的范圍(將凍、餓、曬、烤和疲勞審訊界定為非法方法)。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改革,進一步推動明確非法證據的范圍和認定標準,完善非法證據的排除程序。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改革難度較大,很難一步到位地解決所有爭議問題,只有通過不斷深入推進改革,逐漸對爭議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循序漸進地完善相關制度。

三、改革的成效與展望

2010年"兩個證據規定"出臺以來,隨著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改革完善,偵查取證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情形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防范冤假錯案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法庭更加重視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的審查,依法排除非法證據進而基于疑罪從無原則作出無罪判決的案例屢見于媒體報端,程序公正和人權保障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對刑事程序乃至司法體制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但與此同時,司法實踐中仍然面臨著非法證據申請難、證明難、認定難、排除難等現實問題,亟待通過深化改革予以破解。

任何制度總有改革完善的空間,況且中國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仍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這也決定了改革將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展望今后的改革,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及時,進一步完善非法證據排除的具體規則,提供更加明確的規范根據指引。在目前的司法環境下,對于非法證據的認定和排除,如果更多地由法官基于裁量權作出處理,可能導致法官面臨較大裁判壓力,而相對具體和剛性的規則在實踐中更加便于法官適用,執行阻力也相對較小。鑒于此,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關鍵在于對非法證據的范圍、認定標準和排除程序等問題作出更加細化、明確的規定。

第二,重視培養非法證據排除的指導性案例,強化案例指導。如同其他法律規則一樣,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為抽象規范,總有進一步解釋的余地。為了統一法律適用標準,規范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有必要加強案例指導,就相關具體問題提出明確裁判規則。本書從全國各地法院選擇了若干典型案例,就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適用的常見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闡釋。有必要進一步豐富此類案例資源,從中遴選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性案例。

第三,完善刑事證據規則體系,適用各類證據排除規則。2010年"兩個證據規定"出臺后,對于《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確立的大量證據排除規則,一些人誤以為都屬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實際上,并非所有的證據規則都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只是證據排除規則體系的一部分而已。除此之外,尚有諸如傳聞證據規則、證據規則、意見證據規則、證人特權規則以及品格證據規則等證據排除規則。這些規則所針對的對象顯然無所謂非法與合法之分,只是由于其不符合法律規定而被排除。實踐中之所以混淆各類證據規則,與證據理論和制度的不發達有直接關系。有必要系統地完善刑事證據規則體系,適用各類證據排除規則,避免不當適用。

第四,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完善非法證據排除的配套制度。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助于貫徹證據裁判原則,充分發揮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的決定性作用,進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相應地,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完善非法證據排除的配套制度,特別是明確偵查取證的程序規范,有助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落到實處。

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改革,對證據制度乃至刑事訴訟具有深遠影響。本書作為對改革歷程的階段性總結,希冀對立法修改、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有所裨益。因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曾經是**的評論: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歡,推薦一下吧

2017-09-18 16:51:33
來自choixx**的評論:

很實用的法律書本。

2017-10-03 17:07: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適用(修訂版) 作為當當網的老客戶,這是第一次幫單位購書。當當網優惠階段很多書都要么沒貨,要么不參加優惠活動,對此,有些讓人失望!書保護得比較好,價格貴了點,快遞發貨非常慢,總的來說,還是基本滿意。揀貨時少發了一套書,和客服溝通了,承諾補發,期待中。

2017-10-31 21:37: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籍內容專業

2017-11-02 18:04:14
來自燕山琰**的評論:

詳細闡述了改革歷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相關問題的理論思索、制度設計的架構考量以及改革走向的遠景展望。《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本書根據該規定進行了系統的修訂。

2017-11-06 07:30:1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