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人民法院刑事審判至五庭主辦的刑事審判業務指導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審判參考》的合訂分解集成本。本次出版的增訂第3版在2012年出版的《中國刑事審判指導案例》(增補版)的基礎上,進行全新編排,根據案例所涉的核心法律問題,按照刑法總則、刑法分則各章罪名和刑事訴訟法體系重新分類編排;增補了《刑事審判參考》2011年至2016年卷刊載的指導案例、審判業務研討文章;此外,收錄了截至2016年底的相關刑事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性文件及其理解與適用。本冊是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分冊,收錄刑法分則第六章相關指導案例、司法解釋及其理解與適用、相關業務指導文章等內容。
在各卷冊中設有以下欄目:
指導案例
一、擾亂公共秩序罪
江世田等妨害公務案[第205號]——聚眾以暴力手段搶回被依法查扣的制假設備應如何定罪
朱榮根、朱梅華等妨害公務案[第302號]——以暴力、威脅方法妨害或者抗拒人民法院執行判決、裁定的應如何定罪
周洪寶妨害公務案[第731號]——以投擲點燃汽油瓶的方式阻礙城管隊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如何定罪處罰
李志遠招搖撞騙、詐騙案[第162號]——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騙取財物的同時又騙取其他非法利益的如何定罪處罰
梁其珍招搖撞騙案[第264號]——法條競合及其法律適用原則,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的區分
王一民、石香娥偽造國家機關證件案[第107號]——對1997年刑法施行前偽造醫院證明的行為應如何適用法律
楊聰慧、馬文明盜竊機動車號牌案[第582號]——以勒索錢財為目的盜竊機動車號牌的如何定罪處罰
呂薛文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第68號]——如何認定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童莉、蔡少英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第783號]——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協管員非法侵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管理系統,清除車輛違章信息,收取違章人員錢財的行為如何定性
孫小虎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第784號]——如何認定和適用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中的“經濟損失”和“違法所得”情節
余勝利、尤慶波聚眾擾亂交通秩序案[第932號]——如何認定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中的“首要分子”和“情節嚴重”
楊國棟投放虛假危險物質案[第206號]——在公共場所用錐子扎人造成恐怖氣氛的能否構成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
金建平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第207號]——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的法律適用
袁才彥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第372號]——以編造爆炸威脅等恐怖信息的方式向有關單位進行敲詐勒索的,如何定罪處罰
黃旭、李雁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第398號]——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的認定和處罰
賈志攀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案[第559號]——虛假地震信息能否認定為虛假恐怖信息
熊毅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第881號]——如何把握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造成嚴重后果”的認定
倪以剛等聚眾斗毆案[第350號]——如何把握聚眾斗毆罪的犯罪構成及轉化要件
王乾坤故意殺人案[第521號]——聚眾斗毆既致人死亡又致人輕傷的,如何定罪處罰
張化故意傷害案[第568號]——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應如何定罪
李天龍、高政聚眾斗毆案[第882號]——聚眾斗毆并駕車撞擊對方的行為是否認定為持械聚眾斗毆,以及如何認定相關幫助行為的性質
楊安等故意傷害案[第225號]——尋釁滋事隨意毆打他人致人重傷、死亡的應如何定罪
王立剛等故意傷害案[第507號]——如何區分故意傷害罪與尋釁滋事罪、聚眾斗毆罪
張彪等尋釁滋事案[第517號]——以輕微暴力強索硬要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定性
張畏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故意傷害、貸款詐騙、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非法經營、故意毀壞財物、非法拘禁案[第142號]——“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特征應如何把握
容乃勝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149號]——如何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中的“保護傘”問題
陳金豹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18號]——如何認定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中的“參加”行為
鄧偉波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19號]——如何把握和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特征
黃向華等組織、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陳國陽、張偉洲包庇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0號]——如何理解和把握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主觀要件
李軍等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1號]——如何理解和把握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主觀構成要件和積極參加行為
張志超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2號]——如何理解和把握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非法控制特征
劉烈勇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3號]——如何結合具體案情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非法控制特征
區瑞獅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4號]——如何界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和成員個人犯罪
王平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5號]——如何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經濟特征
張寶義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6號]——如何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的罪責
張更生等故意殺人、敲詐勒索、組織案[第627號]——如何區分黑社會性質組織和有違法犯罪行為的單位
喬永生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8號]——如何把握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證據要求和證明標準
王江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29號]——如何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及組織者、領導者對具體犯罪的罪責
范澤忠等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第630號]——在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中如何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
李祥英傳授犯罪方法案[第651號]——強迫他人學習犯罪方法后,脅迫其實施犯罪,應如何定性
馮慶釗傳授犯罪方法案[第688號]——在互聯網上散布關于特定犯罪方法的技術知識,能否構成傳授犯罪方法罪
陳寶林等賭博案[第351號]——網絡賭博中“開設賭場”的行為及相關共犯的認定
黃藝等詐騙案[第451號]——設置圈套誘人參賭,以打假牌的方式“贏取”他人錢財的行為構成賭博罪還是詐騙罪
周幫權等賭博案[第752號]——在內地利用香港“六合彩”開獎信息進行競猜賭博的行為,如何定性
蕭俊偉開設賭場案[第804號]——對明知是賭博網站仍為其提供資金結算便利的行為,如何定性?如果構成開設賭場罪的共犯,其在共犯中的地位如何認定
王紅柳、黃葉峰詐騙案[第836號]——設置圈套控制賭博輸贏并從中獲取錢財的行為,如何定性
史興其詐騙案[第837號]——利用自己準備的特定賭具控制賭博輸贏行為的定性
二、妨害司法罪
金某偽證案[第98號]——被害人在向司法機關報案時故意夸大犯罪事實并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行為如何定罪處刑
劉某辯護人妨害作證案[第62號]——辯護人妨害作證罪是否以發生危害后果為構成要件
張某辯護人妨害作證案[第81號]——辯護人妨害作證罪的主觀故意應如何把握
肖芳泉辯護人妨害作證案[第444號]——辯護人妨害作證罪中的“證人”是否包括被害人
俞耀交通肇事案[第681號]——交通肇事逃逸后以賄買的方式指使他人冒名頂罪、作偽證的行為,如何定性
李剛等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案[第186號]——執行法官能否成為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的主體
吳榮平妨害作證、洪善祥幫助偽造證據案[第838號]——訴訟雙方當事人串通偽造證據實施虛假訴訟行為的定罪與處罰
徐云寶、鄭獻洋幫助偽造證據案[第933號]——民事訴訟中當庭所作的虛假證言是否屬于幫助偽造證據罪中的“證據”以及在庭審過程中對關鍵證據進行虛假陳述是否能夠認定為幫助偽造證據罪中的“情節嚴重”
冉國成、冉儒超、冉鴻雁故意殺人、包庇案[第254號]——如何理解和認定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
陳家鳴等盜竊、銷贓案[第140號]——如何認定事前通謀的盜竊共犯
嚴靜收購贓物案[第265號]——推定規則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兩罪存疑”案件的處理
馬俊、陳小靈等盜竊、隱瞞犯罪所得案[第483號]——在盜竊實行犯不知情的情況下,與銷贓人事先約定、事后出資收購贓物的行為是否構成盜竊共犯
馬素英、楊保全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第478號]——如何理解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的“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
陸惠忠、劉敏非法處置扣押的財產案[第404號]——竊取本人被司法機關扣押財物的行為如何處理
羅揚非法處置查封的財產案[第428號]——明知房產被依法查封而隱瞞事實將房產賣與他人并收取預付款的行為如何定性
魏榮香、王招貴、鄭建德故意殺人、搶劫、脫逃、窩藏案[第76號]——單人劫獄的行為如何定罪
陳維仁等脫逃案[第93號]——無罪被錯捕羈押的人伙同他人共同脫逃是否構成脫逃罪
三、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顧國均、王建忠組織他人偷越國境案[第304號]——以旅游名義騙取出境證件,非法組織他人出境勞務的應如何定性
農海興組織他人偷越國境案[第883號]——被組織者在偷越國境線過程中被抓獲的,能否認定組織者組織他人偷越國境犯罪未遂
四、妨害文物管理罪
李生躍盜掘古文化遺址案[第266號]——盜割石窟寺內壁刻頭像的行為應如何定罪
孫立平等盜掘古墓葬案[第485號]——如何認定盜掘古墓葬罪中的既遂和多次盜掘
卞長軍等盜掘古墓葬案[第560號]——盜掘古墓葬罪中主觀認知的內容和“盜竊珍貴文物”加重處罰情節的適用
五、危害公共衛生罪
孟廣超醫療事故案[第429號]——具有執業資格的醫生根據民間驗方、偏方制成藥物診療,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行為如何定性
王之蘭過失致人死亡案[第262號]——在未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鄉村衛生室工作的鄉村醫生行醫致人死亡的應如何定性
周兆鈞被控非法行醫案[第283號]——如何正確把握非法行醫罪的主體要件
周某某非法行醫案[第316號]——患者自愿求醫的,能否阻卻非法行醫罪的成立
賀淑華非法行醫案[第421號]——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并發癥死亡,非法行醫人對其死亡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徐如涵非法進行節育手術案[第732號]——如何認定非法進行節育手術罪中的“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
六、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吳自柱、王啟、姜翠蘭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案[第99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如何掌握
嚴葉成、周建偉等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案[第215號]——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的核定價值高于實際交易價格的如何認定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的價值
達瓦加甫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案[第518號]——出售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前已持有的雪豹皮如何定罪處罰
曾鞏義、陳月容非法狩獵案[第603號]——私拉電網非法狩獵并危及公共安全的,應當如何處理
廖渭良等非法占用農用地、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案[第445號]——非法占用園地、改變園地用途的能否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定罪處罰
李波盜伐林木案[第785號]——以出售為目的,盜挖價值數額較大的行道樹的行為,如何定性
七、走私、販賣、運輸、制造罪
黃賞等走私案[第11號]——對走私大麻的犯罪如何適用刑罰
唐友珍運輸案[第12號]——犯罪數量不是決定判處死刑的標準
金鐵萬、李光石販賣案[第27號]——對于有立功表現的犯罪分子應如何適用刑罰
馬俊海運輸案[第28號]——被告人在受人雇傭運輸過程中才意識到運輸的是的案件應如何適用刑罰
李伊斯麻販賣案[第54號]——被告人拒不認罪的如何運用證據定罪處刑
張敏販賣案[第108號]——如何正確認定非法持有罪
鄭大昌走私案[第163號]——吸毒者實施犯罪的應如何定罪量刑
劉軍等販賣、運輸、非法買賣槍支、彈藥案[第164號]——有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是否必然存在特情引誘
蘇永清販賣案[第208號]——為販賣向公安特情人員購買的應如何處理
馬盛堅等販賣案[第248號]——販賣犯罪中的居間介紹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
李惠元販賣案[第364號]——販賣數量較大,但含量極低的,應當如何量刑
宋國華販賣案[第365號]——對購買數量巨大的且被告人本人系吸毒成癮者的應當如何定性
黃德全、韋武全、韋紅堅販賣案[第366號]——犯罪中如何認定從犯和適用刑罰
張玉梅、劉玉堂、李永生販賣案[第367號]——在犯罪死刑復核案件中,對于大量摻假的情況,在量刑時是否應該考慮
梁國雄、周觀杰等販賣案[第373號]——為販賣者交接行為的定性及自首、立功的認定問題
呂衛軍、曾鵬龍運輸案[第374號]——如何區分共犯與同時犯
李靖販賣、運輸案[第392號]——因犯罪被判處的刑罰尚未執行完畢又犯販賣、運輸罪的,是否適用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宋光軍運輸案[第405號]——因同案犯在逃致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地位、作用不明的應慎用死刑
王某販賣案[第430號]——對以非常規形式存在的應如何定性及對涉及多種類的犯罪案件如何量刑
張建國販賣案[第453號]——如何理解和把握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關于“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的規定
莊木根、劉平平、鄭斌非法買賣槍支、販賣案[第463號]——非法買賣槍支時以沖抵部分價款行為如何定性
朱海斌等制造、販賣案[第486號]——制造失敗的行為能否認定為犯罪未遂
趙廷貴販賣案[第500號]——販賣含量極低的海洛因針劑,如何認定數量并適用刑罰
高國亮、李永望等販賣、制造案[第501號]——加工、生產混合型“麻古”的行為能否認定為制造罪
武漢同濟藥業有限公司等四單位及孫偉民等人販賣、運輸、制造、轉移案[第528號]——不明知他人購買咖啡因是用于販賣給吸毒人員的情況下,違規大量出售咖啡因的行為不構成販賣罪
吳杰、常佳平、信沅明等販賣案[第529號]——如何區分販毒網絡中主要被告人的罪責
侯占齊、李文書、侯金山等人走私、販賣案[第530號]——對家族式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對較小地位相對較低的主犯,可酌情從輕判處刑罰
趙揚運輸案[第531號]——如何把握運輸罪適用死刑的一般標準
吉火木子扎運輸案[第532號]——如何把握運輸案件中數量與死刑適用的關系
李補都運輸案[第533號]——被告人運輸數量大,但不排除受人雇傭的,如何量刑
王丹俊販賣、制造案[第534號]——如何把握新型案件的法律適用標準
李昭均運輸案[第535號]——如何把握運輸氯胺酮犯罪的死刑適用標準
趙敏波販賣、運輸案[第536號]——未進行含量鑒定的新類型案件應如何量刑
王佳友、劉澤敏販賣案[第537號]——對有特情介入因素的案件如何量刑
申時雄、汪宗智販賣案[第538號]——如何認定犯罪案件中的數量引誘
張樹林等走私、販賣、運輸案[第540號]——對有重大立功表現但罪行極其嚴重的被告人如何量刑
吳乃親販賣案[第541號]——罪行極其嚴重,雖有重大立功,但功不抵罪,不予從輕處罰
賀建軍販賣、運輸案[第542號]——保外就醫期間再犯犯罪的應當認定為再犯
龍從斌販賣案[第543號]——對犯罪數量接近實際掌握的死刑適用標準,又系再犯的,如何體現從重處罰
呷布金莫販賣案[第544號]——對販賣數量剛達到死刑適用標準,但系慣犯的,如何量刑
王會陸、李明等人販賣、運輸案[第546號]——共同犯罪中罪責相對較小但系再犯的,亦應從嚴懲處
馮忠義、艾當生販賣、運輸案[第547號]——對同時為自己和他人運輸的被告人,應如何量刑
李良順運輸案[第548號]——被告人以高度隱蔽的方式運輸,但否認明知的,如何認定
龍正明運輸案[第549號]——被告人到案后否認明知是而運輸的,如何認定其主觀明知
周桂花運輸案[第550號]——被告人以托運方式運輸的,如何認定其主觀明知
閔光輝、馬占霖、帕麗旦木•買森木販賣案[第551號]——如何確定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轄
胡元忠運輸案[第552號]——人“貨”分離且被告人拒不認罪的,如何運用間接證據定案
李陵、王君亞等販賣、運輸,非法買賣、運輸槍支、彈藥案[第553號]——被告人到案后不認罪的,如何認定其犯罪事實
許實義販賣、運輸案[第592號]——犯罪被告人主觀明知的認定
彭佳升販賣、運輸案[第593號]——因運輸被抓獲后又如實供述司法機關未掌握的販賣罪行不構成自首
謝懷清等販賣、運輸案[第605號]——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先后翻供的,如何認定案件事實
傅偉光走私案[第638號]——在犯罪案件中,如何認定行為人的主觀明知?對走私美沙酮片劑的犯罪行為如何適用量刑情節
包占龍販賣案[第639號]——在犯罪案件中,如何區別偵查機關的“犯意引誘”和“數量引誘”?對不能排除“數量引誘”的犯罪案件能否適用死刑立即執行
古麗波斯坦•巴吐爾汗販賣案[第742號]——司法機關查獲部分后,被告人主動交代了實際販毒數量,并達到死刑數量標準的,如何量刑
夏志軍制造、非法持有槍支案[第743號]——如何認定制造犯罪的“幕后老板”
魏光強等走私、運輸案[第753號]——提供線索并協助查獲大量案外,但無法查明持有人的,是否構成立功
蔣泵源販賣案[第767號]——明知他人從事販賣活動而代為保管甲基苯丙胺的行為如何定性
王平運輸案[第782號]——拒不供認來源,又不能證明系受人指使、雇用運輸的,如何處理
凌萬春、劉光普販賣、制造案[第800號]——如何認定共犯的地位、作用以及“制造”行為
胡俊波走私、販賣、運輸,走私武器、彈藥案[第801號]——犯罪案件中如何具體認定立功情節以及如何把握基于立功情節對被告人從輕處罰的界限
李某販賣案[第821號]——對被告人辯稱受人雇用販賣的案件,如何把握死刑政策和證據標準
易大元運輸案[第822號]——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過程中暴力抗拒檢查、抓捕,造成執法人員重傷、
滿分推薦,值得擁有
不錯的實務書
快遞速度很快
非常好,很滿意。每次購買都很愉快。
很好!還會光顧
搞活動買的價格很劃算,書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