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首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亦是一部能讓你快速了解中國史的劃時代巨作。
史學泰斗呂思勉,以通俗通透的解讀,講述上古至民國的政治變革得失、經濟發展規律、文化變遷脈絡、衣食住行特色等方方面面,全書旁征博引、生動有趣、深入淺出,開創白話通史寫作新紀元,問世至今已持續暢銷80多年,被海內外讀者譽為“一本書讓你讀懂五千年中國史”。
呂思勉(1884-1957)史學泰斗,出身于江蘇常州一個書香門第,少時受教于父母師友,系統閱讀各種文史典籍,其后專治史學。24歲時在東吳大學教國文歷史,此后任教于不同學校,專心致力于文史研究與教學。
一生著有兩部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以及在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大量史學札記。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等。
他的通史著作開創了史書撰寫的新體例,是中國新史學思潮的先驅。
第十二章 三國的鼎立
柳宗元說漢代“有叛國而無叛郡”,這是因為郡的區域太小了,其勢不足以反抗中央。到后漢末年,把刺史改成州牧,所據的地方,大過現在的一省,其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當曹操主持中央政府,把漢獻帝遷到許都時,天下正是紛紛割據。舉其較大的,便有:
袁紹 據幽、并、青、冀四州。
袁術 據壽春。
劉表 據荊州。
劉焉 據益州。
劉備 據徐州。
張魯 據漢中。
馬騰、韓遂 據涼州。
公孫度 據遼東。
當時還有個本無根據地的呂布,從長安逃向東方去,投奔劉備。劉備收容了他。呂布卻乘劉備與袁術兵爭之時,襲其后方,而取徐州。劉備投奔曹操,操表備為豫州牧。和他合兵,攻殺呂布。袁術在壽春,站不住了,謀走河北,曹操使劉備邀擊之于山陽,袁術兵敗還走,未幾而死。劉備和外戚董承密謀,推翻曹操,曹操又把他打敗。
這時候,曹操的大敵,實在是袁紹。雄據河北,其聲勢和實力,都在曹操之上。公元二〇〇年,袁、曹之兵,遇于官渡。相持許久,曹操畢竟把袁紹打敗。袁紹因此慚憤而死。其子譚、尚,互相攻擊,都為曹操所滅。二〇八年,操遂南征荊州。
這時候,在北方屢次失敗的劉備,亦在荊州,依托劉表。而長江下流,則為孫權所據。孫權的父親名堅,是漢朝的長沙太守。當山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時,孫堅也發兵北上。后來受袁術的指使,去攻劉表,為表軍所射殺。其子孫策,依托袁術,長大之后,袁術把孫堅的部曲還他,他就渡江而南,把漢朝的揚州打定。孫策死后,傳位于孫權。曹操的兵,還未到荊州,劉表已先死了。劉表的長子劉琦,國避后母之忌,出守在夏。其少子劉琮,以囊陽降操。劉備南走江陵。曹操發輕騎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及之于當陽長坂。劉備敗走江夏。于是諸葛亮建策,求救于孫權。孫權手下,周瑜、魯肅等,也主張結合劉備,以拒曹操。于是孫、劉合兵,大破操兵于赤壁。曹操引兵北還,而南方之形勢始強。
然而當時的劉備,還是并無根據之地。荊州地方,依當時的諸侯法,則當屬于劉琦。而琦不能有,事實上,劉備和孫權,都屯兵其間。孫權一方面,身當前敵的周瑜,要“徙備置吳”,挾著關羽、張飛等去攻戰。劉備一方面,未始不想全吞荊州,而又不敢和孫權翻臉。于是先攻下荊州的南部,就是現在的湖南地方。不久,周瑜死了,繼其任者為魯肅。魯肅是主張以歡好結劉備的。孫、劉兩家的猜忌,暫時和緩。
當諸葛亮未出草廬時,劉備去訪問他,他便主張兼取荊、益二州,以為圖天下之本。這時候,荊州還未能到手;而且“荊土荒殘,人物凋敝”,雖是用兵形勝之地,而實苦于餉源之無所出。于是益州天府之國,劉備就不能不生心了。公元二一四年,劉備乘劉璋的暗弱,取了益州。其明年,曹操亦平定漢中。二一八年,劉備攻漢中,又取之。一時形勢,頗為順利。當劉備西入益州時,孫權便想同他爭荊州。結果,兩家和解,把荊州平分。劉備既定漢中, 命關羽出兵攻拔囊陽,又圍樊城,敗于禁等兵,威聲大振。而孫權使呂蒙襲取江陵。關羽還走,為權所殺。吳、蜀因此失和。這事在二一九年。
其明年,曹操死了。于丕,廢漢獻帝自立,是為魏文帝。又明年,劉備稱帝于蜀,是為蜀漢昭烈帝。二二九年,孫權亦稱帝,自武昌遷都建業,是為吳大帝。
編著中國通史的人,易犯的毛病,是條例史實,缺乏見解,極為枯燥。及呂思勉出,有鑒于此,乃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個新的紀元。
——著名歷史學家 顧頡剛
(呂思勉)先生許多精彩通觀評論,直擊要害,能傳達出常人輕易看不出的歷史意韻,讓讀者享受知性旅行的愉悅,得益的不僅僅是歷史知識的豐富,更是增進了對社會狀態和社會變革的認識。
——歷史學家 王家范
高度的概括,結合具體的分析,是呂先生撰述通史的特點。而與此特點結合在一起的,則是深刻的史實。
——歷史學家 程念祺
從這部敘事心平氣和、解析鞭辟入里的中國通史中,不僅能窺見作者的史德與史識,也可洞悉中國歷代王朝興替的周期律,令后來者鑒之,祈勿使后人復哀后人也。
——歷史學者 章立凡
讀者諸君若肯耐心閱讀、細細體會這部中國史,一定會如入寶山滿載而歸。
——歷史學者 張耕華
簡單翻閱了下,可讀性不是很強的書。作者是1884年生人,1957年謝世,所以整本書的文字、詞句可想而知,在現代漢語語境下進行閱讀,還是有些吃力的。另外,當當的物流現在越來越差,寫著第二天能送達的書,等了一周。到的時候包裝都已經破損。勸各位購買時要謹慎!
這本書之前一直想買來著的,現在終于買到了!而且書也沒有完好無損,值得一買!
確實簡單凝練,平時上班忙,沒時間鉆大部頭,這樣的書能夠瞬間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呂思勉的評論也很中允,真的不錯。
書的質量很好,我稍微看了一下,看得懂,買給讀初中的孩子的,希望幫得了他們學習,值得購買,給5分,還送了書簽
這本書的適應層面比較廣,普通中學生,歷史專業的,都可以一讀。雖然一本書體量不大,不過里面的信息量還是很豐富的。
裝幀的確很精美,紙張質量也很不錯。隨便翻了幾頁,有很多注釋,閱讀起來應該不會有很多障礙。趁著暑假好好補一下歷史常識。
大師出品,文言與白話夾雜,讀起來會累一些,就當是復習一下高中知識了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真正的大家提煉的極簡,可見其拳拳之心!民國之后,再無史學大家。內容不錯,可讀性強,印刷很清晰,贊一個!
呂思勉老師的書,強烈推薦,這應該是幾個極簡系列里比較上乘的作品了
剛開始看,雖然是白話版,但是還是偏向于學術性講史,要讀懂還是得花點精力,才能讀透。有時間慢慢讀了,書很厚,封面精美
買的時候看介紹是16開的,收到一看32開的,字小。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的《易中天中華史》也是32開,字的顏色很淺 看著太累了,一套好書就被這坑爹貨給搞砸了!
不知道買哪個版本的通史,選書的時候推薦了這個版本。書的質量不錯,生僻字有拼音標注,注釋在相應章節的末尾。希望能通過此書對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
(呂思勉)先生許多精彩通觀評論,直擊要害,能傳達出常人輕易看不出的歷史意韻,讓讀者享受知性旅行的愉悅,得益的不僅僅是歷史知識的豐富,更是增進了對社會狀態和社會變革的認識。
浮士德是德國著名戲劇家、詩人和文藝理論家歌德的代表作,一直是西方文學的經典之作。取材于德國一個煉金術士向魔鬼出賣靈魂以換取知識和青春的古老傳說,歌德反其意而用之,演示了廣闊、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內容,為人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響徹寰宇的凱歌。
呂思勉老先生的書值得購買。一直想買一本中國史的書好好讀一讀,這次終于入手了。排版清晰,閱讀很順暢。
《前漢的政治》一節,對西漢政治的四期論述得太精辟。
很值得閱讀和中國簡史,就是全是文字,看著有點乏味
以前買了作者論史經典文這次是完整的一本書看
通俗易懂,剛到手就迫不及待的拜讀,圖文結合,很不錯!
看著還行吧,畢竟名家名作,希望孩子能喜歡閱讀這類書,擴展知識面吧
老先生的古文功底和文筆太棒了,生動平和,感覺歷史就剛剛發生
有一些褶皺,包裝一般。但快遞很快,很滿意!但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不錯,紙質不錯,印刷清晰。整體感覺很不錯。希望下次包裝可以更好一些,不要出現折痕!
呂思勉的書應該值得一讀,一直想買一本通史,這次終于入手了。裝幀的確挺不錯,字跡清晰,紙張質量可以。每章有很多注釋,閱讀起來應該不會有很多障礙。
本書語言極其精當,并且忠于史實,對于考據采取謹慎的態度,以前人成說為準,該表述的表述,不該置喙的絕不置喙,這種精簡有力、表達清晰的語言風格,尊重歷史事實的嚴謹態度,可以說是作為史學大師的基本功。呂思勉先生堅持讓史實說話,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29元入手,值得一讀。以前也沒注意,浪費了不少積分,自從當當積分可以抵現和換禮品的時候,才知道積分的重要性。后來不知道哪位大神發明了這段話,很實用,于是我就把這段話復制了,走到哪,復制到哪,既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特別是不用再費腦筋評論了,既健康又快樂,何樂而不為。當你看到此評論了時候,說明我對當當的商品還是比較滿意的。呵呵!
由呂思勉先生在歷年教學講稿和史學研究的基礎上完善而成,詳細地記敘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期間的中國歷史,是一部完全意義上的中國通史。全書按中國歷史社會的變遷劃分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現代五個不同的時期,規模宏大、視野開闊,史識豐富,筆調流暢,是了解中國歷史公認的權威版本。
內容扎實,充滿趣味,再也不會感覺歷史枯燥乏味,適合各個年齡段,適合初中高中,大學生,也適合文科,理科,多讀點歷史,生活才會更有趣,更有情調。
拿到手后藍色閃閃的“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驚艷到我了。書里面有拉頁的插畫,很好看。書的裝幀也很好,紙不透。一直想買一本中國史好好讀一讀,選來選去還是選了呂思勉的這本,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