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宋王朝的重重危機,新即位的年輕皇帝宋神宗打算革除弊政,重振國威。他需要一場革新,更需要一個幫手。才華橫溢的王安石登上了變法舞臺,他網羅改革派人才,成立推動變法的相關機構,一系列新法迅速展開。不料改革愿望雖好,執行起來卻弊端不斷。反對派群起而攻,王安石兩度罷相,堅決要求守護祖宗家法的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理智的蘇東坡新舊兩邊都不討好,幾乎因“烏臺詩案”而喪命。一群聰明正直的政治家,終卻讓變法淪為一場拉鋸混戰,大宋王朝的命運也因此被改變。
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年時間寫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華史》:部《先秦》,第二部《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現代》,現已出版前十八卷。
跟隨《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歷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家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開諸多歷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嗎?先秦諸子都是誰?魏晉風度長什么樣?盛唐之音你聽見過嗎?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么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王安石變法是影響北宋王朝,甚至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一件大事。事件的核心人物,宋神宗、王安石、司馬光等,都是既聰明又正直的政治家,人品無可挑剔,執政的出發點也是為國為民。革除舊政還是維護祖宗家法,推倒重來還是盡廢新法。聲勢浩大的變法終卻淪為一場拉鋸混戰,變什么法?法怎么變?為什么新舊兩派對立如此激烈?這場拉鋸戰又對大宋的命運產生了哪些影響?解答這些疑問,體會那段歷史,請閱讀《易中天中華史 第十八卷:王安石變法》。
中華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歷史。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至于結論,也許會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沒有,探尋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滿樂趣的事情,諸位難道沒有興趣嗎?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長沙,曾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資治通鑒》則是可供統治者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1-18卷)。
及時章 箭在弦上
短命的改革
變法迫在眉睫
韓琦罷相
司馬光待命
王安石進京
不二人選
方案看來不錯
第二章 一意孤行
失敗的開端
風滿御史臺
國家體改委
司馬光出走
化友為敵
積怨爆發
王安石罷相
第三章 乾坤逆轉
破鏡難圓
呂惠卿被誣
鄧綰倒臺
帝王心思
司馬光復辟
了猶未了
第四章 教訓所在
蘇軾下獄
皇權本是鐘擺
改革與道德無關
執政豈能大無畏
目的是個問題
誰主沉浮
及時次見到神宗,王安石就讓皇帝極為振奮。
我們故事的這位主角,是在熙寧元年(1068)四月覲見 皇帝陛下的,當時的官職是翰林學士。神宗問:朕想要實現 天下大治,愛卿認為及時步該怎么辦?
王安石說:選擇道路。
宋神宗問:學習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答:要學就學堯舜,學什么唐太宗!
二十一歲的皇帝大吃一驚,有點熱血沸騰。 后來,神宗與王安石單獨談話,感慨地說:唐太宗一定得有魏徵,劉備也一定得有諸葛亮,才能有所作為。
王安石答:那兩個人,也沒什么了不起。 神宗又吃了一驚。
諸葛亮和魏徵都不放在眼里,這個王安石,究竟有多大 本事,竟敢如此狂妄?
皇帝心里沒底,眾人議論紛紛。
及時個明確反對王安石的,是為韓琦打抱不平并與韓琦 同時罷相的參知政事吳奎,理由也很充分。吳奎說:臣與王 安石曾經是同事,深知此人遇事迂闊,一根筋認死理,從來 不肯自我反省承認錯誤,在開封府“鵪鶉案”中的表現就能 說明問題。因此,如果重用此人,必然紊亂朝綱。
另一位副宰相唐介也說:王安石不堪大任。 神宗問:哪方面不行?才華嗎?學問嗎?能力嗎? 唐介說:都不是,是性格有問題。他這個人,愛好讀書卻鉆牛角尖,志向遠大卻不切實際,一門心思只想改變祖宗 家法。如果用他做宰相,非把天下搞亂不可。
神宗又問侍讀學士孫固:王安石可以做宰相嗎?
孫固說:王安石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擔任翰林學士綽綽 有余,做宰相卻要有度量。此人心胸狹窄剛愎自用,聽不得 不同意見,容不下不同派別,恐怕并不合適。
其實,這也正是韓琦的主張。事實證明,韓琦和孫固等 人所言不虛。后來王安石剛剛成為副宰相,果然就跟同僚們 弄得很僵。每次意見分歧,他不但固執己見,還會金剛怒目 暴跳如雷地吼叫說:你們這些人,錯就錯在不讀書!
另一位名叫趙抃(讀如變)的副宰相忍無可忍,不得不 反唇相譏:不知道堯舜的時候,皋陶都讀什么書?
王安石啞口無言。
這當然是后話。但正如我們在第四章將要細說的,本次 改革不但一敗涂地,而且后患無窮,原因之一就在于王安石 的性格有問題。可惜他自己毫無感覺,這些意見皇帝也聽不 進去。結果直接的損失,是活活氣死了副宰相唐介。
唐介是湖北江陵人,也是仁宗朝就與包拯齊名的清官和 直臣。這樣一個人,當然無法忍受王安石進京不久便以翰林 學士的身份越權干預朝政,而神宗在宰相們請示決策時也總 要先聽王安石的。因此唐介對皇帝說,既然翰林院可以取代 中書省,那就讓王安石主持中央工作好了,他請求辭職。
神宗卻不置可否。 于是很快,這位副宰相便與王安石勢同水火。 唐介質問:你的主張,怎么會有那么多人反對? 王安石答:因為你們結黨營私。 忠心耿耿仗義執言的唐介被指責為朋黨,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背上長出腫瘤不治身亡。神宗前往吊唁,贈送了 藏在宮中的唐介畫像,上面有仁宗皇帝的親筆題字。人們這才知道,這位耿直的三朝元老其實有何等分量。
顯然,反對王安石的,并非小人。
一直盼著這一部分,看中國歷史上最有才學的一幫人在同一時代或激進,或保守,或不可一世,或遭貶謫邊遠,真是個熱鬧的時代。
深入透徹地分析了熙寧變法前后的人物關系、思想,主要從變法派和反對派人物入手分析,了解了很多該時期的人物關系、性格、觀點……值得一看!
一直在關注這套書,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又溫習了一次中華歷史,順帶學點外國史。
易中天中華史一直都在讀,寫的不錯就是出的真慢
當當正品書沒得說,特別贊一下快遞,很有服務意識和效率,比當當在當地其它幾家配送合作方要好!
這本書質量不錯,易中天的文筆不錯,內容很有可讀性。
買的一套,后續兩本繼續跟上。希望快點出下一本。
不知不覺,已經成了易中天的“鐵桿粉絲”了,每次新書一出就迫不及待,渴望先睹為快。好書,你值得擁有。
我一直在跟進易老師的中華史,這本更精彩,以古鑒今,易老師其有意也。
王安石變法是影響北宋王朝,甚至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一件大事。事件的核心人物,宋神宗、王安石、司馬光等,都是既聰明又正直的政治家,人品無可挑剔,執政的出發點也是為國為民。革除舊政還是維護祖宗家法,推倒重來還是盡廢新法。聲勢浩大的變法終卻淪為一場拉鋸混戰,變什么法?法怎么變?為什么新舊兩派對立如此激烈?這場拉鋸戰又對大宋的命運產生了哪些影響?
易老的中華史一直在追,寫的通俗易懂,但是也有深度與自己的視角,很不錯。這本出的略慢 希望下本早點出來。
一般!一天就讀完。雖然觀點有些新穎,但是分析過于簡單,缺乏深度,有些失望。只能當做茶余飯后的消遣
從去年開始買的,剛開始買16本,看到又出了兩本新的就買了
改革者的命運向來是令人嗟嘆的,盡管王安石的本意是為了富國強兵,怎奈所用非人,加之操之過急,終以失敗告終。
開始的時候買的第一本邊被踏裂了,估計是物流問題,但是換了新貨,而且很快,第一天提交的申請,第二天就到貨了,好評
前17集已拜讀了多遍,后面的沒有前面的帶來的沖擊大,可能是對宋元明清多少有些了解吧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學者的興趣,端在他的經濟思想和我們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謂“新法”,要不外將財政稅收大規模的商業化。他與司馬光爭論時,提出“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理論,其方針乃是先用官僚資本刺激商品的生產與流通。如果經濟的額量擴大,則稅率不變,國庫的總收入仍可以增加。這也是現代國家理財者所共信的原則,只是執行于11世紀的北宋,則不合實際。
還是很詼諧幽默的講史風格,通俗易懂,很不錯。原來人無完人,通過這個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我們以前課本上了解的名人。。
前面政治斗爭沒太大興趣,重點看了下后面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感覺易老師總體還是對王安石變法持偏批判態度的。。。
當當的包裝比以前有改進,而且到貨速度很快。內容還沒看,書的印刷質量很好,一直很信賴當當。前17卷都買完了。后續還會買。
易中天中華史 第十八卷: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一群聰明正直的政治家,為何卻讓變法成為一場拉鋸混戰?)
這是易中天中華史的其中之一,因為對北宋比較感興趣,所以特地買來看看,書的具體內容還沒有看。但覺得印刷的非常好,很舒服。
沖著易教授的名氣買的,完整的一套18本湊齊了,已經讀了8本。易教授視角獨特,但是感覺沒有百家講壇的內容精彩。等18本完全讀完再評價。稍后上圖。
當當的書一如既往的好,提個意見既然是滿150減50,為什么同一出版社,同一系列的書不減,會讓客戶覺得有點不誠心。會有人給我答復嗎?呵呵
易老的書基本上是全了,將近兩年時間讀的也都是他的書。他的文筆和觀點也不用多說,喜歡他或者他作品的朋友,等到做活動的時候入手吧,保證有驚喜,哈哈。
我是一個體制內的改革者,我最怕的是改革有所成而不得好的結果。王安石,好心辦壞事!好好讀一讀,感悟人生啊,真的好書,讀進心里。
內容不錯,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都是北宋政壇上的大佬,都是當時的名人,變法是體現他們的思想在一定時期的碰撞與交匯。
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看起來通俗易懂,每次買到新書都有一種一口氣看完的沖動。通過對中華史的閱讀使自己對歷史事件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套書一直在追,很佩服易中天老師,寫的非常好,書不錯。但非常遺憾的是,有沒有覺得出版社有點浪費紙張,是為了湊頁數嗎?
因為是一塊買的書,所以評論就一樣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對張居正有偏見,三本張居正一本是沒有外包裝的,一本外面包的塑料是破損的,沒包裝的封皮看起來有點舊,內里是挺新的,總體來說都還不錯吧,其他的包裝都很好。
有點小時候等《三國演義》小人書的感覺,每來一本就迫不及待地收入。物流一如既往的快,極贊!建議當當加強非自營商家管理,不要被某些不負責任的奸商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