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學大家吳晗,專研數十載,細說大明三百年。
2.明史研究人吳晗先生集大成之作,揭秘漢家一個封建王朝的歷史風貌。
3.真實、完整再現大明王朝的歷史脈絡。
吳晗(1909-1969),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金華義烏人。畢業于清華大學,后任云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北京市副市長,為及時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及時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吳晗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尤精于明史。大學期間,他寫下四十多篇文章,其中《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民》等文,頗受當時史界名流青睞。后出版《朱元璋傳》而知名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后,吳晗主持了改繪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以及標點《資治通鑒》的工作。隨后又主持了明十三陵中定陵的發掘。他十分重視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親自主編了《中國歷史小叢書》和《外國歷史小叢書》。其代表作有《朱元璋傳》、《讀史札記》、《論明史》等,俱為明史研究的經典之作。
及時編 政治大勢
明太祖的建國
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代靖難之役與國都北遷
胡惟庸黨案考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
北“虜”南倭問題
東林黨之爭
論晚明“流寇”
建州女真問題
第二編 制度變遷
明代的軍兵
明初的學校
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明教與大明帝國
明代的科舉情況和紳士特權
明代的殉葬制度
明初衛所制度之崩潰
第三編 世情百態
明初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鄭和下西洋
明代之農民
明代的奴隸和奴變
明代的新仕宦階級,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關系及其生活
記大明通行寶鈔
《明史》小評
《明史》中的小說
《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
第四編 風云人物
明代民族英雄于謙
海瑞的故事
論海瑞
況鐘和周忱
戚繼光練兵
衍圣公和張天師
獻身于祖國地理調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談遷和《國榷》
關于魏忠賢
“社會賢達”錢牧齋
阮圓海
愛國學者顧炎武
及時編 政治大勢 明太祖的建國首先,我們應該弄清國家的含義。近幾年來的學術討論中,有人往往把我們這個時代關于國家的含義等同于歷史上的國家的含義。這是錯誤的、不科學的。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家,包括政府、土地、人民、主權各個方面。由于政權性質的不同,國家可以分為好幾類,有人民民主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民族主義國家,等等。歷史上國家的含義就跟這不一樣。簡單地說:歷史上的國家只能是某一個家族的政權,不能把它等同于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曹操的兒子曹丕臨死前寫了一篇遺囑,說:自古無不亡之國。這里所說的“國”是什么呢?就是指某個家族的政權,是指劉家的、趙家的、李家的或者朱家的政權。這些政權經常更替,一個滅亡了,另一個起來。所以曹丕說自古無不亡之國。但是一個政權滅亡了,當時的國家是不是也滅亡了呢?沒有。譬如漢朝劉家的政權被推翻了,曹操的兒子做了皇帝,還是有三國,我們的歷史并沒有中斷。曹家的政權被推翻了,司馬氏做了皇帝,國家也沒有滅亡。所以,歷史上的所謂亡國,就是指某一個家族的政權被推翻,國家還是存在的,人民還是存在的。因此我們所說的明太祖建國,也是指他建立的朱家的政權。這個國跟我們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本質的不同,它只代表一個家族、一個集團的利益,而不代表整個民族的共同的利益。把這個含義弄清楚,我們才可以講下面的問題,就是朱元璋的政權依靠的是什么。一、土地關系問題要講土地關系問題,不能不概括地講講當時的基本情況。在十四世紀中葉,大致是從1348年到1368年的二十年中間,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規模之大,幾乎遍及全國,從東北到西南,從西北到中南,到處都有農民戰爭發生。不單是有漢族農民參加,各地的少數民族也參加了,如東北的女真族(就是后來的建州族)、西南的回族都參加了斗爭的行列。時間之久,前后達二十年。戰爭激烈的情況,在整個歷史上都是少有的。在二十年的戰爭中,反對元朝的軍事力量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體系:一支是紅軍。因為參加起義的人都在頭上包一塊紅布作為標志,在當時政府的文書上稱為“紅軍”,也有個別的叫作“紅巾軍”。這是反對元朝的主要力量。現在有些歷史學家不大愿用“紅軍”這個名稱,大都稱為“紅巾軍”。大概有這樣一個顧慮:怕把歷史上的紅軍同我們黨建立的紅軍等同起來。在我的記憶里有這樣一件事:大約二十年前,國民黨政府的一個什么館,要我寫明史。書寫好之后交給他們看,他們什么意見也提不出來,說:你這上面寫的“紅軍”改不改?要改就出版,不改就不出版。我說:不出版拉倒!(這本書現在沒有出版)他們怕紅軍,不但怕今天的紅軍,也怕歷史上元朝的紅軍,因此他們要我改掉。我不改,因為根據歷史記載,這支起義軍本來就是紅軍,不是白軍。這不說明什么政治內容,而只是說他們頭上包了一塊紅布而已。紅軍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東邊活動,一部分在西邊活動。具體說,東邊是指今天的安徽、河南、河北一帶,西邊是指江漢流域(長江、漢水流域)。江漢地區的紅軍很多,包括“北鎖紅軍”和“南鎖紅軍”。反對元朝的另一支軍事力量是非紅軍系統:在浙江有方國珍,在元末的反元斗爭中,他起兵最早;在江蘇有張士誠;在福建有陳友定。這幾支軍隊都不屬于紅軍系統。當時為什么能爆發這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呢?我想在講元朝歷史的時候已提到了,這里就不再重復。下面講講紅軍提出了些什么問題。紅軍當中的一些領導者,他們在反元斗爭展開之后了一個宣言(當時叫檄文),里面有這么兩句話:“貧極江南,富稱塞北。”(文件的全文已看不到了,只留下這么兩句)這說明什么呢?說明紅軍反對元朝的統治,要推翻元朝的統治。這是一個有各族人民參加的階級斗爭。當時元朝的政治中心,一個在大都(今北京),一個在上都。元朝政府經常派出很多官吏和軍隊到南方去搜刮物資,把這些物資運到北方去供少數人享受。元朝的皇帝在剛上臺時,為了取得軍事首領、部族酋長的支持,對他們大加賞賜,按照不同的地位給他們金、銀、綢緞一類的物資。遇到政治上有困難時,為了獲得支持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也采取這種辦法。每次賞賜的數目都很大,往往要用掉一年或者半年的收入,國家財政收支的一半甚至全部都給了他們。這些物資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從全國人民身上搜刮來的。幾十年光景,造成了“貧極江南,富稱塞北”的局面。這樣的統治使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他們就起來斗爭,改變這個局面,所以提出了這樣鮮明的口號。紅軍初期的主要領導人韓山童,是傳布白蓮教起家的(他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傳布白蓮教的)。由于通過宣傳白蓮教,通過宗教迷信活動可以組織一部分力量,于是他就提出“明王出世”、“彌勒佛降生”的口號。明王是明教的神,也叫“明尊”或“明使”。明王出世的意思是光明必然到來,光明一到,黑暗就給消滅了,人類必然走上光明極樂的世界。彌勒佛是佛教里的著名人物。傳說在釋迦牟尼滅度后,世界就變壞了,種種壞事全部出現,人的生活苦到不能再苦。幸得釋迦牟尼在滅度前留下一句話,說再過若干年,會有彌勒佛出世。這佛爺一出世,世界立刻又變得好起來:自然界變好了;人心也變慈善了,搶著做好事,太太平平過日子;種的五谷,用不著拔草翻土,自己會長大,而且下一次種有七次的收成。這種宗教宣傳,對當時受盡苦難的農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們希望有人來解救他們。所以,在廣大農民中間,白蓮教就用“明王出世”、“彌勒佛降生”這樣的口號作為號召來組織斗爭力量。這種宗教宣傳對農民能夠發生作用,可是對知識分子就不能夠發生作用了,特別是一些念四書五經的儒生不相信這一套。因此,對他們必須有另外一種口號。紅軍的領袖們就利用一些知識分子對元朝統治的不滿,對宋朝懷念的心情,提出了“復宋”的口號。他們假托自己是趙家的子孫。韓山童是河北人,起兵之后被元朝政府殺害,他的兒子韓林兒跑掉了。以后劉福通就利用元朝政府治理黃河的機會組織反元斗爭。當時黃河泛濫成災,元朝政府用很大力量調了很多民夫、軍隊來做黃河改道的工作。民夫和軍隊都集中在一起,劉福通就乘機組織民工發動反元斗爭。軍事行動開始之后,他們就假托韓林兒是宋徽宗的第九代子孫,劉福通是南宋大將劉光世的后代。他們以恢復宋朝的口號來團結一部分知識分子。所以紅軍有兩套口號:一方面宣傳“明王出世”、“彌勒佛降生”來團結和組織農民;另一方面以恢復宋朝政權相號召,團結社會上有威信的知識分子。而中心則是階級斗爭,推翻剝削階級。劉福通起兵之后,聲勢很大,得到了各個地方的響應。在江蘇蕭縣有芝麻李起兵響應;安徽鳳陽有郭子興起兵響應,一下子就發展到幾十萬軍隊。他們從山里把韓林兒找出來,讓他做了皇帝,建立了統治機構。同時分路出兵攻打元朝:一支由華北打到內蒙,以后東占遼陽,轉入高麗;另一支打到西北;還有一支打到四川。以上講的是東部紅軍的情況。
蔣先生(蔣廷黻)期望你治明史,這是一個好的勸告。……晚代歷史,材料較多,初看去似甚難,其實較易整理,因為處處腳踏實地,但肯勤勞,自然有功。凡立一說,進一解,皆容易證實,可以訓練方法。……已讀得一代全史之后,可以試作“專題研究”之小論文,題目越小越好,要在“小題大做”,可以得訓練。千萬不可做大題目。……請你記得: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訓練自己做一個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學者。——胡適于1931年9月12日寫給吳晗的信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現在要找能夠與那個時代的明史學者如吳晗、鄭天挺、孟森并駕齊驅的人很難。 ——樊樹志
吳晗寫的書,沒有大問題,看了兩章,觀點還是不錯。之前看了《明朝那些事兒》,買這本書當是正史看。
《吳晗論明史》是明史研究第一人吳晗集大成之作,細說大明三百年,探究明史真相的很好讀本。
吳晗,治明史的大家,他的論明史怎可以錯過?果斷收藏!
滿滿老師推薦了好多次吳晗的明史,這次遇上就買了,暑假看
很厚一大本,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因為這次買的書比較多,所以還沒來得及細看,不過可想而知是不錯的,吳晗畢竟是近代有名的史學家嘛,作為老百姓而非學者,借此增進學識,已是很好的選擇了。
沖著吳晗這位史學大師的名氣買的,而且也比較喜歡明史。趁著尾品匯買了一本,物美價廉。平裝,很大很厚的一本書,里面包含了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很經典,但可能因為作者生活年代離我們有些年頭了,語言習慣、敘事風格、史學專業術語以及觀點等讀起來稍有點不大習慣。印刷也可以。還沒仔細閱讀。
尾品匯里淘的,2.9折,超劃算,大師對明史的研究精湛、深厚,而且還能讓人感覺到不少方法論的思想。覆膜包裝很好,運輸沒有磕碰,很好。紙張白,沒有殘缺、水漬、污漬,贊。
非常厚,內容純干貨,從各個角度解析明朝歷史,不愧是明史大家。
這本書讓我又一次的沉醉于明史,感動于明史,游弋于明史。感謝吳晗先生,感謝這位明史大家。
1.史學大家吳晗,專研數十載,細說大明三百年。 2.明史研究第一人吳晗先生集大成之作,揭秘漢家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歷史風貌。3.真實、完整再現大明王朝的歷史脈絡。
吳晗,明史大家。對明王朝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解讀。
書是壞的就的,明顯被看過的,當時處理說給個禮卷,后來就啥都沒有了,一看書就是盜版的,當當就是這騙子。
吳晗對明史的權威解讀,目前滿屏的電影電視被清劇,尤其清宮劇霸屏,對明史的了解讓我有動力去讀一讀最后一個漢人王朝的歷史
吳晗先生對于明史的貢獻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看過先生的《朱元璋傳》,非常好。這本書也很好,對于明史感興趣的人可以拜讀。另外,書除了些地方有點粘連,其他的都很好,這個價錢能買到這種書,很值了。
吳晗是明史的專家,對于明史的論述,很有獨到見解
吳晗在明史上的造詣是有目共睹,即便這本書充斥著階級對抗的觀點,依然不失是一本值得閱讀的高質量文章。讀者可以將其與孟*的《明史講義》對照起來閱讀。
這本書是比較專業的,主要對明朝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考證的書籍,并非單純的史書,所以要看歷史的最好不要選這此書,如果對明史異常感興趣,想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明朝,無疑這本書會讓你對明朝的認識提升心新的高度,然而并不不適合我們這種一般的,只是想看明史的人。
分四個篇章:政治大勢,制度變遷,世情百態,風云人物來講明史,是了解明史很好的一本書,厚厚的一本,講的很多也很細致,紙質好,印刷也精致,有塑封包裝,很滿意!
吳晗乃明史大家,其對明史之研究可謂鞭辟入里。如果少些意識型態在里面,那將更加奪目。
吳晗的明史很好,很客觀,書的價格實惠,史學論述嚴謹,喜歡明朝歷史研究的史學愛好者建議購買,一本書全方位了解明朝歷史。
了解明朝歷史自然需要從明史大家吳晗的作品讀起,此集大成之作。
讀明史必讀吳晗,近來對明史有了點興趣,想從大家筆下對明史有個正確的觀點。
還買了《明朝那些事兒》,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明朝,了解明史。
明朝歷史,書分四部分講:政治、制度、世情、人物。很厚!
吳晗的書是沒的說的,嚴謹認真。不是通俗類型的,閱讀進度有點慢,但是很漲知識。我是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才對明朝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還不錯吧,其中分類明確,從各個角度詳細分析了明朝的歷史狀況。但就政治制度評判的內容中,仍是有大量的時代意見。缺點,第一:沒有出處;第二:錯字太多;第三:把《明史簡述》給拆散了,毫無必要。
吳晗是研究明史專家,本書學術性較強,對了解明史很有幫助。好評
明史專家吳晗的書,絕對的經典,性價比極高,我喜歡看正史。
沒看完,書里每篇文章都像是學術論文,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顯得很嚴謹,講了明朝的制度人物,歷史的局限和歷史的發展,很客觀,很全面,能感受到治學嚴謹,能從歷史中得到很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