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解釋了“法學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其中對描述性法學研究與經驗性法學研究的優缺點,進行了詳盡的對比分析。本書的核心在于學界當下討論的“規范法學”與“實證法學”之爭,本質上就是“法學研究當如何進行”的問題。
闡釋教義法學與社科法學論爭的世界維度
揭橥中國法學未來當走向何處的理想路徑
揚•斯密茨(Jan M. Smits),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歐洲私法講習教授。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歐洲私法研究中心(MEPLI)主任,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比較法研究教授。迄今為止業已創作并出版了近30部法律著作,在諸多知名刊物上發表了約180篇學術論文,為當下歐洲私法與比較法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魏磊杰,法學博士,廈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荷蘭蒂爾堡大學(2009~2010)、比利時根特大學(2015~2016)訪問學者,西南政法大學俄羅斯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研究興趣為轉型中國的法律與國家治理、比較私法。迄今在法學、政治學刊物上發表文章約40篇,出版專著1部,譯著10部,代表性作品5部:《新的歐洲法律文化》、《轉型時期的法律變革與法律文化:后蘇聯國家法律移植的審視》、《比較法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法窗夜話》以及《法律東方主義》。
吳雅婷,廈門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曾在《法律書評》、《岳麓法學評論》、《廈大法律評論》等法學刊物上、譯文多篇。
本書英文原版問世于2012年。它所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法學是一種什么樣的學科?對于一個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學術領域而言,提出這樣的問題似乎有些奇怪,然而在本書成書之時,這樣的提問卻有充分的理由。對于法律學者而言,對其工作之目的與方法的追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能夠使得他們認清自己每天究竟做了些什么。法律學科與諸如經濟學和心理學之類的其他學科之間的碰撞是促發此種自我審視的一個具體動因。這一碰撞顯示,法律學者難以向其他學科的同二們解釋他們自身的研究究竟是關于什么的。這在許多歐洲國家引發了關于法律學術研究之目的與方法的廣泛討論。
而自本書出版以來,對法律學術研究之目的與方法相關議題的關注度未曾有過減退。法律適用--法官與其他法律執業者從事的活動--的方法論不同于大多數法律學者所采用的方法論,這在如今已是被普遍接受的觀念?,F今,許多歐洲國家的法學院為其博士研究生甚至普通學生提供了學術方法論方面的課程,使這些學生得以意識到,在傳統的教義式研究之外還存在一個獨立的完整世界。本書對法律學科的這一開放過程貢獻了綿薄之力,本人對此深感欣慰。
雖然本書主要為歐洲的讀者所撰寫,但它也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域的關注。對我而言,與中國同仁們的合作一直都是極端重要且令人受益良多的事情。過去幾年中,在北京、上海以及香港的學術講演經歷讓我清楚地意識到,當下中國法學院校中盛行的法學方法論頗為近似于歐洲法學院校的情況。正因如此,對于魏磊杰博士--我們之間的學術聯系可以追溯到大約十年之前--不辭辛勞、耗費心力將本書譯成中文,本人謹表最由衷之謝忱。我希望此書能夠推進東西法學之間的相互理解。
法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如今卻內外交困,面臨再生的危機。法學研究的目的何在?法學有無獨特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法學在何種程度上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斯密茨教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清晰而深刻,極富啟發性。盡管本書主要是為歐洲讀者撰寫,但是對于中國的讀者來說,書中的論述卻在一種特別的意義上與中國的語境高度契合。
——梁治平(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一團亂麻終于找到了終端線頭,順著它我們可以看清,所謂的法教義學(者)與社科法學(者)之間的爭吵,究竟來自何種動因和動力,眩目的學術風景下隱藏著又是何其簡單的道理,以及堅持法教義學的理由,除了說到底并非太重要的學科獨立性問題,其實就是法律實踐使命托付給法學者的任務。斯密淡教授的這部小書,即便無法為我們這場特色方法論之爭給出為貼切的出路,也至少會幫助我們盡早擺脫低端無謂的語詞游戲。在文字泛濫、信息過剩的時代,這是多么寶貴啊。
——黃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
本書是一位法律學者所寫的關于法學(而不是法律)的反思性作品。它試圖回答一個古老而常新的問題:法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面對主要來自社會科學的外部視角研究方法對法學自主性和獨立性的沖擊,作者主張要“重新發現研究法律的法學方法”。全書辯理清晰,論證嚴謹,對理解和超越社科法學(外部視角)與法教義學(內部視角)之間的方法論之爭頗有助益,值得每一位想要理解自己所從事之事業的性質和方法的法律人一讀。
——鄭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作者就像一名圍棋高手,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局面中發現被大家忽視的盲點,從而使整個局面豁然開朗。這個盲點就是法學不是一門描述性學科,而是一門實證-規范性學科。法學的目的是為一個人在法律上應當做什么和不應當做什么提供論據,因此作為一門論辯性的學科,法學的目的不是探求問題解決的真,而是探求問題解決的好。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將對法學的研究方法、創新程度、評估方法,以及對法學的教育方法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言簡意賅、視角獨特,同時信息量極為豐富,非常值得一讀。
——方新軍(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
作者告訴我們,在遭受了各式各樣狂風暴雨般的攻擊之后,法教義學還是幸存了下來,這絕非偶然。作者揭示了這一事實,堅持為法學的規范性立場進行辯護(路徑不同于傳統的描述性的內部視角),并賜予其超越本國法的一般性。對于正在接受方法論規訓的我輩中國法律人,這本書的翻譯出版正當其時。
——張翔(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
hi好好好好好好好
非常透徹的見解,如醍醐灌頂!
文筆很好,內容扎實!
好評 值得一讀
書非常值得一看??!
200減100是個坑,拒絕入坑了,以后
好好好好好好
圖書節就是好,折扣滿意!
商品質量還是很好的,比較滿意,商家發貨速度也還不錯,服務態度也還可以。
非常好的商品,特別滿意,發貨速度快,服務態度很好!
性價位很高。
感覺很好,下午就開始讀啦
滿分好評,當當網真的太好了!我現在買書全部在當當網買,不僅產品很不錯,這個價格很有性價比,客服人員服務也很好!推薦購買!等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再會來評價!
據說不錯,希望找時間讀一讀
整體感覺不錯
發貨速度很快。
整體感覺不錯。
對研究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非常好,推薦購買閱讀
重新思考法學
相當不錯的書籍,內涵深且有新意
法學方法論的新作 內容似乎一般
書真的不錯
值得購買和閱讀
提升理論思辯能力的一本書,不經意間就會對你有啟發
可讀性很強,不失為一本了解法學研究相關知識的好書!
書略微難懂一些,主要集中在一些法學觀念、方法的梳理以及作者自己對法學研究方法的見解上,語調較為輕松,作為法律類休閑讀物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