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超脫法域眼光觀照中國政法的書
一本對紛紛擾擾的政法現象給出精準詮釋的書
一本繼《批評官員的尺度》后推出的重磅新書
馮象作品王者歸來,中西合璧,文辭與義理齊彰,美文共美圖一冊,修訂增補令經典舊作熠熠生輝。一本超脫法域眼光觀照中國政法的書,一本對紛紛擾擾的政法現象給出精準詮釋的書,親聆睿智者的思考與言辭。
馮象,上海人。少年負笈云南邊疆,從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獲北大英美文學碩士,哈佛中古文學博士(Ph.D),耶魯法律博士(J.D)。現任北京清華大學梅汝璈法學講席教授,兼治法律、宗教、倫理和西方語文。著/譯有《貝奧武甫:古英語史詩》(北京三聯,1992),《中國知識產權》(英文,Sweet & Maxwell, 1997,增訂版2003),《木腿正義》(中山大學,1999;北京大學增訂版,2007),《玻璃島》(北京三聯,2003),《政法筆記》(江蘇人民,2004;北京大學增訂版,2011),《創世記》(江蘇人民,2004;北京三聯修訂版,2011),《摩西五經》(牛津大學/香港,2006),《寬寬信箱與出埃及記》(北京三聯,2007),《智慧書》(牛津大學/香港,2008),《新約》(牛津大學/香港,2010),及法學評論、小說詩歌若干。
獻辭
弁
周海嬰先生為父親肖像權打官司,屢見傳媒報道。學界亦有評論,大都圍繞死者有無肖像權一個問題。這大概是因為案中被告(即被指“以營利為目的”擅自制作/銷售魯迅頭像金卡、金郵票之類者)曾試圖以此否定周先生的訴訟主體資格(訴權)的緣故。對于周先生的實體權利主張,即“魯迅肖像權”中的“財產利益”的性質內容、法理依據等,卻探討不多。我以為,相對業已大致有了答案的訴權(詳見下文),其實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財產利益或產權,才是官司的關鍵。倘若讓它成立,獲得司法保護,則周先生不啻通過訴訟贏得一項用肖像權命名的特權。如果再影響到立法,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把它分析注釋講座主編了,到那時,“法律與制度必同人的思想攜手共進”(杰斐遜總統語);不要說肖像權,就是中國民法的基本原理搞不好都要改寫。這一連串的問題,都系于當前法治改革的“瓶頸”;頭緒紛繁,我還是按照程序從周先生的訴權講起。打官司首先打程序。民事程序上及時個要求,就是公民起訴須有訴權,否則法院不予受理。訴權之有無,以當事人是否確系案件的“權利主體”或與案件有無“直接利害關系”而定。例如請求償還借款,須是債權人;請求離婚,須是配偶,等等(《法學詞典》第三版“訴權”條)。周先生請求法院制止被告使用魯迅肖像牟利,卻面臨一道障礙:死者能不能有肖像權?若能,范圍期限如何劃分?又由誰來主張保護?這些問題,是只要公民享有肖像權,死后肖像留存人間,就一定會發生的。法律本本居然術作規定。我們說過,法律無規定或規定不清,不等于公民無權利(見《腐敗會小會成為權利》)。但中國民事主體制度的一般原則是,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去世(《民法通則》第九條)。死者無民事權利能力,不能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肖像權屬人身權或人格權。傳統的(教科書)民法理論人為,人格權的對象,如生命、姓名、肖像、名譽、隱私、貞操等,均非財產,小能用金錢衡量換算。又因為這類“精神權利”與公民的人身緊密相連(“體現的是公民的精神情操、價值觀念、思想意識”;佟柔編:《中國民法》,第447頁),它們的存在便被看作須以民事主體的存在為前提;即人格權唯主體本人方能享有,不允許分割、轉讓、繼承、拋棄,因而必隨主體的死亡而自動消滅。換言之,公民死后,肖像權即不復存在,旁人(包括配偶子女)也就沒有替死者訴求法律救濟的資格,或“站在他的腳印里”以繼受人的身份充當新的權利主體了。
該書涉及的問題和知識都相當廣泛,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涉及到當代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問題,不僅有中國的,而且有外國的,不僅有當代的,還有古代的:從魯迅的肖像權到西歐的像章學,從憲法到反腐,從《圣經》故事到2000年美國大選。作者從容不迫,娓娓道來,舉重若輕,天馬行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不逾矩。廣博的知識面和學術視野,對中國政治法律的獨到觀察,都迫使讀者必須“認真對待”。 作者在寫作中融入的自己獨到的觀察、分析、發現和思考,使這本書成為中國法學的一本無可替代的著作。
——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馮先生當初在《讀書》開“政法筆記”專欄,以英美中古文學博士的筆意,言說國內法治領域的大小故事,真正稱得上“驚艷”二字。現在這本書是這個專欄的結集。這本書中的《所多瑪的末日》、《正義的蒙眼布》等篇幅,就文章而言,都稱得上漢語法學隨筆寫作的之作。法學界哪怕再多找一個馮象,都是找不出來的。
——王怡,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筆會\獨立中文筆會(CIPC)理事、副秘書長,北京京鼎律師事務所顧問,成都大學管理學院教師
馮象先生的《政法筆記》,內容精彩、觀點獨到,處處透露著智者的洞見與學人的思辨。該書收錄了馮先生的25篇法學隨筆,借助英美中古神話、寓言來講述西方法治的流變,結合個案透視中國的法治建設。文章通俗易懂、厚積薄發。涉及的內容與知識相當廣泛,貫穿于始終的形散而神聚的主線是當前我國法學界的熱門話題憲政重建。
——霍振宇,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法官
裝訂的沒有問題,內容也不錯。還沒有系統地學習法學,談不上有多深的見解,看了大師的著作深受啟發。
還沒細看,隨意翻了一下,質量沒問題,但是內容上標注的小括號太多了,所謂增訂版就是這樣嗎,看起來好煩
買了一大疊關于法律的書,也就只有在當當能夠找到種類那么多的相關專業書籍。
一直想回到法院工作,所以鬼使神差的買了一堆法學類圖書
馮象老師的名作,以社會生活中的典型話題為媒介,將法律理論娓娓道來,清楚明了,簡單高明。
當當網的書質量一直都非常好,每次都不會失望。所有的書都是從當當網買的,希望未來能有一個自己的書墻。
還沒有看呢,但是包裝很完整,看到馮象就心安了~
馮象先生的政法隨筆是非常好的一本書,讓人們了解政法的含義。
送過來包裝箱破了,但是書本完好,很喜歡,要認真讀書,在當當買書很多年了,總是忍不住買很多,就是有些想要的都缺貨了不開心
很多內容感覺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理解的 比如說關于腐敗會不會成為權利 中舉的褚時健案 看起來有些枯燥 不過這本書還沒看完
之前有人推薦過。可能我是學渣,讀起來有些地方比較晦澀,但是喜歡這樣坦白的表述。值得推薦!
本書為作者在《讀書》雜志上開設的專欄“政法筆記”文章結集(少數刊載在其他報刊上)。作者開設專欄的用意在為中國的普通讀者寫一本書,談談新舊政法體制銜接轉型中的一些法律問題。因此,在該書中,讀者不感興趣的專業性太強的話題沒有涉及,作者關注的是普通讀者感興趣的與自己現實生活相關的一些法律問題,如名譽權、肖像權、版權、官司為什么難打等等,作者結合有關案例,深入淺出,給讀者上了一堂生動的普法課。
喜歡這本隨筆,用案例的方式很透徹的點出了很多法學精神。
馮象老師的這本書兩年之前就看過了,床頭,每天一篇。見解深刻,但總覺得他是站在美國看中國。他對于程序的繁瑣,對于律師的嘲諷,讓我總隱隱覺得有一些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這一代,受毛爺爺的影響太深。
政法筆記可謂馮象先生的力作之一,雖然先生在序言里說是為了法盲了解新舊政法體制銜接轉型中的一些法律問題而寫的,但書的內容繁雜,內在邏輯性很強,沒有法學基礎的人看起來會很費力,也顛覆了“普法”文本的一貫寫法。時隔幾年,因為個人原因,重新開始學習,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獲,確實值得收藏。
非常值得好好讀 老師推薦的 一向不喜歡寫評價 書和別的商品不同 一般過來買的都是對書有一定了解的 所以只要不是質量問題一般都不寫的。 聽說寫了有積分 夠了啵??
在普通法熏陶多年的馮老師,沒有落入俗套的開啟精英模式對國內司法橫加批評,而是深刻的對國內司法現狀予以了“辯護”。不僅是充滿了對中國現下司法實踐的同情,亦是對一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學者的駁斥,僅從這一點而言強烈推薦此書。
政法筆記馮象作品,馮老師本身學文學,所以寫學術小品也很有趣很有文采!
本書是經過自己的相互對比而買,這個行業不是只需要專業的技能和知識就能立足于未來。有關書籍都能在閑暇時帶給你激情和向往的憧憬,也希望感受不同人所經歷的不同故事!當當快遞的包裝很好,用紙盒裝的,沒有破損,很感動這樣的服務!請繼續加油!
馮先生的文章立意不錯,雖然沒有什么犀利的新鮮觀點,也算是為中國人民的法學基礎教育開蒙了,雖然盛名之下,不過文筆生澀確實是事實,流暢勉強達到,達意過于生澀,對于這樣的法學雜文來說當做休閑小品實在是有點累人,當做理論著作來讀深度不夠
政法筆記(增訂版)政法筆記(增訂版)政法筆記(增訂版)政法筆記(增訂版)政法筆記(增訂版)政法筆記(增訂版)政法筆記(增訂版)4政D法筆記(增訂版2)法案子為什么難辦公證婚前財產、標價拾金不昧之類J法盲與版權魯迅4肖像權問題從卡拉與人體寫10真想到的性賄賂為10腐,從《圣經B》故事到年大選。作I者從容不迫8I,娓娓道來,舉重若輕,天馬行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不逾矩材,獲北大英美文學碩士,哈佛中古文學博8N士(),耶6魯法律博士()。現任北京清華大學梅汝璈法學講席教授,什么不6算賄賂送法下鄉與教魚游泳所多瑪的末日正義的蒙眼布好律師能不能也是…
在該書中,專業性不太強的話題關注的都是普通讀者感興趣的與自己現實生活相關的一些法律問題,如名譽權、肖像權、版權、官司為什么難打等等,深入淺出,是普法書本。
不愧為哈佛中古文和耶魯法律雙料博士,感受作者娓娓而談,既像在拉家常,又像在授課,不知不覺一篇文章讀完,堪稱典范佳作。唯一的遺憾就是這些文章大多是10年前左右寫的,若收錄的都是近3年寫的文章的話,那就極為完美了。
屯書屯書屯書!好久沒能靜心閱讀,琳瑯滿目的書籍讓人無從下手。最近都是看各種公告推送,再依據個人喜好,還考慮到剛剛到來的寶寶,所選之書都很喜歡。當當上買書已成習慣,好評也是信手拈來。無論怎樣的活動較之書城書店都是省錢之舉。法律專業的人說是干貨,所以買來學習學習,慢慢看起來。
書確實不錯,已經聽大家推薦過n多次!!!終于自己覺悟買了一本,可是包裝什么的真是令人堪憂,第一次在當當網買東西,買了兩本,另一本有破損(不是褶皺!!!)真的覺得發貨的時候認真點好嗎…真的收到書發現這個樣子很難過…
包裝真不走心呢?塑料包裝變得這么差?破的地方比完整的地方還多?真心投訴當當的包裝啊。請不要欺騙每一位顧客,因為我第一次在當當買書的包裝還留著呢,比這起碼厚許多好不好。
此書終于在磨磨蹭蹭中給讀完了,寫的很好。只是有些地方法律邏輯比較詭異,或許是我的理解的問題,本書的理論討論和法律思維都是很深的,作為一般法律讀品有點難,就是對法律人也是生澀的,但確實是好書。
內有彩色插圖。作者說這是給非法律從業人員看的,但我這個實習律師看著也不輕松。剛看了幾十頁。有些文章是2000年寫的。有些法律已經更新。適合建立一種思維,但不適合學習里面的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