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圖書
人氣:83

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

剖析歷代統一與分裂的經濟根底,把握中國強盛與衰落的歷史大格局
  • 所屬分類:圖書 >經濟>區域經濟  
  • 作者:[冀朝鼎]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3071683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5
  • 印刷時間:2016-05-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創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經濟區”概念,指出無論是哪一集團控制了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的“基本經濟區”即可征服乃至統一全中國。以此概念出發,重新梳理中國經濟史,描繪兩千年來中國經濟格局變遷的內在邏輯。

本書論點立足于經濟、水利、歷史地理等問題,筆鋒所指卻是歷代中國統一與分裂的經濟基礎,更以此來推演中國的國家組織和形態。縱觀世界歷史,那些叱咤一時的大國大多煙消云散,為何中國卻總能大一統?為了對抗游牧民族,中國的組織機制隱藏著什么核心秘密?翻開本書,了解一段別開生面的經濟史,理解我們自己所處的大國的形成機制。

編輯推薦

認識中國經濟史不容錯過的里程碑之作,國內學者首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著。

開創性提出“基本經濟區”概念,大師級推演中國歷史發展的經濟邏輯。

洞悉中國歷史上統一與分裂的根由,回答中華文明的形成機制。

作者身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的高級經濟間諜,傳奇一生鑄就本書精神底色。

李約瑟高度贊賞本書,并多次引用本書觀點;周其仁在各種場合反復推薦大眾閱讀。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冀朝鼎,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在國際上享有頗高聲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赴美留學,后獲取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41年被中共組織派到國民政府從事經濟工作,先后任平準基金會秘書長、國民政府外匯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等職,與孔祥熙、宋子文、翁文灝、胡適、蔣廷黻、陳光甫、貝祖貽、席德懋等人交往甚密,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48年在北平任“華北剿總”經濟處處長,多次動員傅作義起義,后來傅就是在冀家在北平的老宅決定起義的。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副主席兼中國人民銀行副董事長、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創辦并主持貿促會研究室工作,被譽為“中國最干練的經濟學家”。 1963年8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譯者簡介

岳玉慶,四川大學外文系翻譯理論與實踐碩士,現任青島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青島翻譯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已翻譯出版《沉思錄》《林肯傳》《伽利略》《日本帝國的終結》《輕松小魔術》《人性的弱點》《剩余人:反抗》《在咖啡館遇見瑪麗蓮•夢露》《在咖啡館遇見莎士比亞》《流動的權力》等多部譯作。

在線預覽

及時章 基本經濟區的概念及其與水利事業的關系

一、概述

1671年,清朝著名大臣慕天顏在呈送給皇帝的奏折中說道:“興水利,而后有農功;有農功,而后裕國。”這句話概括了治水、農業生產率和中國國庫狀況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這種公共工程的歷史,已經存在于許多世紀以來的記載中,對評價中國歷史上統一和分裂的經濟基礎,具有獨特的價值。

發展“水利”或者修建水利工程,目的是提高農業生產率,便利交通,尤其是方便運輸漕糧,這在古代中國實質上是國家的一項職能。修建的灌溉水渠、陂塘、排水與防洪工程以及人工水道,大部分都是公共工程,因此它們與政治都密不可分,成為歷朝歷代社會和政治斗爭的重要政治杠桿和有力武器。這些公共工程的興建和目的,主要不是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而是取決于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以及統治階級的政治目的。在中國歷史的各個時期,有些地區會比其他地區更受重視。每一個受重視的地區,官方都會以犧牲其他地區的利益為代價,進行重點發展,目的是建立或者維持所謂的“基本經濟區”。

借助基本經濟區這一概念,能夠分析中國經濟基地的作用,這種基地為對附屬經濟區進行政治控制提供了支點。由此,便可以研究中國經濟史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政治權力與地區關系的角度進行研究,根據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加以闡述;生產率的提高,是通過灌溉、防洪和建設主要為政府運送漕糧的人工水道系統實現的。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如此清楚地說明政治權力與中國地理區域之間的關系,解釋一個地區屢屢主導另一個地區的原因,闡述在區域差異明顯的遼闊土地上實現政治統一的方法。在這一點上,需要著重指出,區域經濟地理影響了中國農民起義的歷史(這些起義經常導致改朝換代),因為它既為起義提供了據點,也使起義成功的可能性或增或減。

公元前3世紀古典封建主義結束后,中國迎來了一個領土擴張、經濟中心轉移和政治控制不斷更迭的漫長時期,但是實際上,無論是社會性質還是政治上層建筑,都沒有發生改變。直到19世紀中期中國的閉關鎖國狀態被打破之后,這一時期才宣告結束。因此,這個時期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國歷史,從帝國或者王朝統一,一直到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在此時期,可以觀察到兩個明顯的動向。一個是統一和分裂的交替更迭,這種現象是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結構都幾乎毫無變化的條件下發生的,這也就是的所謂的停滯不前。另一個是中華文明由北向南發生了轉移,從黃河流域中部轉向長江流域中部,這明顯是一種發展現象。在從黃河流域中部向長江流域中部推進的過程中,各個地區的相對力量和政治重要性都逐漸發生了變化,作為區域控制中心問題的基本經濟區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如果不考慮這一現象中的侵略、農民起義、商業發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那么領土擴張以及經濟與政治重心變化(但是社會或經濟形式都未發生結構變化)的問題,就成為基本經濟區轉移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便成為了解中國歷史的關鍵所在。

二、 基本經濟區的定義

在本書所涉及的漫長時期內,中國經濟體系主要是由幾十萬個村莊構成,這些村莊或多或少都能自給自足,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或者軍事行動,它們被編為更大的單位。與現代的“省”相當的更大政治管理單位,在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1年)就已經存在了。這一名稱隨著朝代更替有所改變,各個省的邊界也經常發生變化;但是,這一省級單位,從古至今幾乎沒有改變。然而,根據主要地形劃分和經濟因素,這些省級單位又被編為地理區域。這種地理區域的輪廓,在動蕩和分裂時期便尤為重要。例如,把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和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1年)之際、隋朝(589—618年)和唐朝之際(618—907年)動蕩時期的地圖,與三國(221—264年)、南北朝(420—589年)和五代(907—960年)動蕩時期的地圖進行比較,這一事實便顯而易見。中國商業的發展,從未達到能到克服農業經濟的地方性和狹隘的排他性的水平。這些區域高度

自給自足,彼此獨立;在沒有機械工業、現代交通通訊設施和先進經濟組織的背景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集權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的統一或者國家權力的集中,只能意味著控制一個經濟區的問題;在此經濟區內,農業生產率和運輸設施使繳納漕糧成為可能,而且要遠遠勝過其他地區,因此任何一個團體,只要控制這一經濟區,就掌握了征服和統一全中國的關鍵。因此,這種地區被定義為“基本經濟區”。

三、漕糧的功能

在中國歷史上,稅賦主要是以實物繳納的,由此可見漕糧的重要性。漕糧是皇族、中央官僚和衛戍部隊的主要糧食來源。清朝高官董恂在關于大運河一書的作者序中,清楚地描述了漕糧的功能。原文如下:

京師控天下上游。朝祭之需,官之祿,主之廩,兵之餉,咸于漕平取給,而餉為最。綜材官、技擊、廝養、羨卒,名載餉冊者,十七萬人。家以八口計,則食餉者百有三十有六萬;即家五口,食餉者亦宜八十有五萬。此斷非糴數十百鄉鎮,鄉鎮糴數千百斛,所克濟。……微漕東南粟,蔑由職是故也。

董恂說的是清朝的具體情況,但是其中的一般道理卻幾乎適用于秦朝以后的每個朝代。

除了滿足首都的需要,漕糧也是進行必要儲備積累的來源,尤其是用于防止可能發生的叛亂,或者說供給一支集結起來的龐大軍隊,在預防無效時鎮壓叛亂,或者跟入侵的外國軍隊打仗。早在漢朝,漢文帝的博士賈誼(公元前200—前168年)就認識到了這種儲備的政治和軍事意義。他提醒皇帝說:“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他還問了一個勸告性的問題:“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對任何軍隊而言,足夠的糧食供應總是至關重要,在現代戰爭邁出及時步之前,毫不夸張地說,糧食就是軍隊的生命,而充足的糧食儲備則是最重要的武器。

宋朝的一位學者于1013年寫成名著《冊府元龜》,關于漕糧運輸一章的序言很好地總結了漕糧的兩種功能。序言明確寫道:

若乃京師大眾之所聚,萬旅百官之仰給,邦畿之賦,豈足充用?逮于奉辭伐叛,調兵乘鄣,或約赍以深入,以嬴糧而景從,曷嘗不漕引而致羨儲,飛挽而資宿飽。

在上述情況下,漕糧及其生產、征收和運輸總是統治家族和官僚們主要關心的問題。

四、統一與分裂的經濟基

媒體評論

中國每一個強盛的朝代都形成了新的經濟區,經濟區越來越往南走,后來逐漸分離。國家靠基本經濟區生存,誰控制了基本經濟區,就控制了天下。掌控現有基本經濟區,開辟新的基本經濟區,成為歷代經濟政策的根本方針。

——周其仁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這些見解我們容或可以閉目揣想出來,但經作者這樣一證明,便使人特別確信了,用新的統計方法研究歷史,得到這樣好結果的恐怕還沒有,作者謂其研究為前人所未試過,實在不算夸張。

——楊聯陞 國際知名漢學大師、經濟史家

迄今為止,所有西文書籍中有關中國歷史發展方面最的著作。

——李約瑟 中國科技史大師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文sss**的評論:

書比較薄,但勝在書中的思想。很滿意。

2017-03-05 20:41:06
來自**(匿名**的評論:

很好。值得閱讀和推薦。

2017-11-11 17:04: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6-06-01 20:46:24
來自風里**的評論:

性價比高

2016-06-02 22:30: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觀念有突波。

2016-06-05 10:12:06
來自zhengji**的評論:

下次還來買

2016-07-15 12:07: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不錯,包裝很完整,非常喜歡!

2016-07-25 14:16:15
來自水河**的評論:

?? ??,? #892008

2016-09-08 22:59: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6-09-14 15:11: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速度很快

2016-09-20 06:41:31
來自vitalym**的評論:

有見地,很有啟發

2016-11-06 22:17:59
來自純純真**的評論:

2016-11-08 15:13:17
來自蚍蜉撼**的評論:

不錯

2016-11-14 14:02:28
來自紫***笑**的評論:

名作 仔細讀

2017-01-01 21:31:35
來自李***3(**的評論:

商品十分好

2017-02-27 14:27:40
來自g***a(**的評論:

當當的書不錯,就是郵寄外箱感覺不結實,書的份量很重的,每次收到的外箱幾乎都是裂開的,還好書沒受影響,但這個問題得引起重視,不會每次都這么僥幸的。

2017-03-11 20:06:44
來自zhangka**的評論:

好!!

2017-03-12 16:05:5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有了問題能很好的處理,可以信賴的好店家,以后有機會我們再合作。

2017-03-24 13:43: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完這本書,我長呼一口氣,輕輕的合上書本,撫弄著光滑的封面.柔和的日光溫柔的灑照在我的頭頂,形成一個光圈,我迎著燦爛的陽光,閉上眼,再次回到書里的各種情節,似是一陣縹緲的霧氣,引領著我走向時空的前方.

2017-04-27 18:48: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是最想看的

2017-05-03 16:28:0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此書值得一讀。

2017-05-07 09:03:16
來自***(匿**的評論:

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 書買的很劃算

2017-06-07 21:28: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打折時購入,很不錯

2017-07-28 18:02: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大師之作,值得一看。

2017-08-29 10:27:47
來自**(匿名**的評論:

質量很好哦!

2017-09-24 12:01:01
來自y***3(**的評論:

值得閱讀,借鑒

2017-10-09 23:33:0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經濟區的劃分,對研究經濟史的人有很大的作用。

2017-02-24 17:24:40
來自bianlim**的評論:

本文以在農業經濟為主的社會為著眼點,圍繞農業生產格局、農業產品運輸所構建的經濟基本區格局的變遷、發展,分析歷史發展脈絡,有一定啟迪。值得一讀!

2016-11-11 10:48: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認識中國經濟史不容錯過的作品。作者提出“基本經濟區”的概念,推演中國歷史發展的經濟邏輯,洞悉中國歷史上統一與分裂的根由,回答中華文明的形成機制。同時,作者本人所經歷的故事,令本書增加了更多傳奇色彩。

2016-05-08 17:04:2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