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揚格(B.K.S.Iyengar)1966年出版的《瑜伽之光》深受廣大瑜伽愛好者的喜愛,堪稱現代瑜伽圣經。他的這本《瑜伽之樹》也是大師小書的經典。《瑜伽之樹》是B.K.S.艾揚格在歐洲各國的演講結集,《瑜伽之樹》中介紹了瑜伽的基本知識,能讓人較快地了解印度瑜伽修行的梗概,感受這位瑜伽大師的學思歷程,體會作者一生練習與教學的心得。不論你是瑜伽的門外漢,還是已有瑜伽基礎,想再深一層地探索這門整體學問,這本小書都能起到指導作用。
艾揚格(B.K.S.Iyengar),現代瑜伽泰斗級大師,同時也被稱為20世紀現代瑜伽的頭號推手,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影響力一百人,《瑜伽之樹》是瑜伽大師B.K.S.艾揚格的經典小書。這次再版內容上修訂完善了版中的梵文和一些其他失誤。對版式進行了細節調整,紙張換成白凈的,頁面更美觀了。
B.K.S.艾揚格(B.K.S. Iyengar)印度人,1918年出生,2014年去世。艾揚格瑜伽的創始人,享有國際盛譽的瑜伽導師。艾揚格少年時為強身健體學習瑜伽,18歲開始瑜伽教學生涯。70多年的教學足跡遍布20多個國家,在他不遺余力的推廣之下,瑜伽成為風靡全球的運動。他所創立的艾揚格瑜伽也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練習的瑜伽體系。主要著作有:《瑜伽之光》《瑜伽之樹》《調息之光》《瑜伽的藝術》等。美國著名的《瑜伽》雜志在介紹艾揚格時寫道: “如果沒有艾揚格的貢獻,尤其是他對每一個瑜伽體式細節而系統的要求,我們現在的瑜伽世界將難以想象。”《牛津英語詞典》將“Iyengar”作為辭條正式收錄。2004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 “世界具影響力的100人”。
目錄
譯序用身體淬煉靈魂的人╱余麗娜
翻譯緣起
及時部分 瑜伽與人生
瑜伽是
瑜伽之樹
種一棵樹,你得先掘土,清掉石頭、雜草,翻松土壤,然后小心翼翼埋下種子,四周掩上松土,這樣種子裂開時才不會讓泥土的重量壓傷。接著細心灌溉,等待發芽、成長。一兩天后種子裂開,長出子苗,子苗一分為二,很快冒出枝葉。小苗穩定成長,終于枝繁葉茂。
同樣的,真我(the self)這棵樹也需要細心照顧。體驗過照見靈魂的古圣先哲在瑜伽里發現了它的種子,這種子含有八部分,將來長大成樹后,就形成瑜伽修行的八個分支。樹根是持戒,戒有五種:不傷害、真實、不偷盜、節制、不貪婪。持戒是守住身體的五種行動器官——手、腳、口、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我們的心和知覺器官自然受到行動器官左右,例如某人有害人之心,若行動器官不行動,就害不成人。因此瑜伽修行者以控制行動器官為修行之始,所以持戒可說是瑜伽之樹的根。其次是樹干,與之相應的是內修的原則,也就是純凈、知足、如火的欲望、自我研習、敬奉神。這五種內修的原則控制我們的知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樹干上有分枝,或長或短、或橫或豎、或側生或交錯,這些枝枝椏椏就是體式,這些不同的動作使身體的生理功能和瑜伽修行的心理模式產生和諧。枝椏上長滿了行呼吸作用的葉片,提供能量給整棵樹。樹葉吸取外面的空氣,使之與樹的內在部分聯結,因此樹葉對應于呼吸法。呼吸法是一門呼吸科學,它聯結大宇宙和小宇宙,反之亦然。請留意,當我們的肺倒轉時,就代表樹。呼吸法能促進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和諧。熟練體式和呼吸法有助于修習者的心不執著于身體的接觸,這自然而然導致心靈集中與禪定的狀態。所有的枝椏都有樹皮包覆,沒有樹皮保護,就會被蟲蛀蝕。那層皮保護流動于葉與根之間的能量,所以樹皮對應于收攝,它是感官由皮膚往存在核心的內在之旅。在這內在之旅中,攜帶能源的樹液就是“心靈集中”。心靈集中是專注,把注意集中于存在核心。樹液從樹頂葉端連接到樹根。在禪定時,就體驗到這種從外圍到核心的統一感,這時覺察者和被覺察者合而為一。當一棵樹健康、能量充沛時,自然會開花,因此禪定即為瑜伽之樹的花。最終,花轉變為果實,這就是三摩地。樹的精華在果實,瑜伽修行的精華在三摩地之自由、寧靜、平和、幸福,這時身、心、靈統一,并融入宇宙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