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婚姻家庭糾紛案例與實務(法律專家案例與實務指導叢書)圖書
人氣:24

婚姻家庭糾紛案例與實務(法律專家案例與實務指導叢書)

專家剖析真實法院判例,指點解決婚姻家庭糾紛的婚姻關系的締結、離婚、婚姻財產的分割、離婚損害賠償問題、訴訟相關知識

編輯推薦

一線法律專家團隊編寫 精選全新真實判例加以解析 高校法律教育與民眾法律咨詢實用手冊 法律從業人員必備法律參考書 依法治國、全民普法實用圖書

目錄

及時章婚約及其效力

一、婚約解除后訂婚期間贈予的財物應否歸還

二、關于彩禮款的定性處理

三、戀人在分手時能索要家產嗎

四、戀愛終止,婚前購房款如何處理

五、婚約財產糾紛中,女方父母是否系適格當事人

本章小結

第二章婚姻成立的實質要件

一、傻女的婚姻

二、閃婚新娘突發精神病,新郎起訴離婚遭駁回

三、譚某緣何主張雙方婚姻不合法

四、一方患有慢性病,婚姻還能走多遠

五、表兄妹在做了節育手術后能結婚嗎

本章小結

第三章婚姻成立的程序要件——結婚登記

一、婚姻期間因欺詐行為引起的賠償糾紛

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三、用虛假身份證騙取結婚登記的法律性質及效力

本章小結

第四章事實婚姻、非法同居和重婚

一、非法同居財產分割如何處理

二、分身丈夫

三、如何處理事實婚姻與法律婚姻的矛盾

四、是無效婚姻還是重婚

五、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另一方可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六、誰是合法的妻子

七、事實婚姻產生的糾紛該如何處理

本章小結

第五章離婚的途徑

一、夫妻協議離婚后能否對遺漏處理的財產提出訴訟

二、夫妻之間的辱罵、冷遇等精神傷害是否構成家庭暴力

三、家庭暴力能不能按虐待罪處理

四、如何對待家庭暴力

五、婚后一方患有精神病久治不愈,另一方可以提出離婚嗎

六、因交通事故而喪失行為能力,人可否申請離婚

七、如何把握婚姻家庭矛盾引發故意殺人案件死刑的適用

八、誰動了我的“忠誠協議”

九、夫妻忠誠協議是否受法律保護

十、魏某某與葉某某離婚糾紛案

十一、新婚姻法下朱某離婚案的法律救濟

十二、一方無經濟能力是否能離婚

十三、與現役軍人離婚,是否要得到軍人的同意

十四、丈夫出軌,女方訴請離婚可要求賠償嗎

十五、他們的離婚協議有效嗎

十六、妻子分娩一年后,丈夫能提出離婚嗎

十七、妻子通奸懷孕期間,丈夫可否起訴離婚

本章小結

第六章離婚時與財產有關的案例

一、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財產,是否有效

二、婚后父母贈與財產如何分割

三、婚前按揭貸款買房婚后共同還貸,離婚如何分割

四、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能否界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五、離婚財產糾紛

六、離婚時未取得產權證的房屋是否屬夫妻共同財產

七、劉某某訴鄭某某離婚及財產分割案

八、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

九、嫁妝是否為夫妻共同財產

十、千萬家產,胡某某為何兩手空空

十一、蘇某某訴李某離婚及分割財產糾紛案

十二、丈夫出軌,妻子離婚恐失房產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離婚時子女撫養事務的處理

一、非婚生女由誰撫養

二、撫養費糾紛

三、父母離婚,人工授精子女誰來撫養

四、收養關系該如何解除

五、父母離婚,孩子撫養權歸誰

六、離婚后,撫養子女的一方能否私自變更子女的姓氏

七、離婚后見孩子為何這么難

八、離婚后能否返還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

九、親生子女患絕癥,其父是否需為成年子女付醫藥費

本章小結

附錄1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附錄2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一、 婚約解除后訂婚期間贈予的財物應否歸還

原告: 張某,男

被告: 杜某,女

杜某(23歲)于2002年8月由某大學分配到某市財政局工作,并與同在該單位工作的張某(25歲)相識,于當年12月建立了戀愛關系。杜某與張某在春節期間舉行了訂婚儀式。訂婚時,張某的父母給予杜某現金3000元、祖傳的綠玉手鐲一副。張某為杜某購買了訂婚戒指和名貴服裝3套,價值人民幣4380元。訂婚后,在雙方的交往中,杜某發現張某脾氣暴躁,并有賭博的惡習,遂提出解除婚約。張某同意解除婚約,但要求杜某歸還訂婚期間贈與的財物。杜某認為,上述財物是張某及其父母無償贈與的,張某無權索回。張某多次索要未果,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案的焦點是張某在訂婚期間贈與杜某的財物,在婚約解除后,杜某是否應當返還。對此,在審理中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訂婚后,男女雙方或者一方自愿贈送財物并且已經將財物實際交付給對方的,應當按照較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處理,視該贈送財物的行為為無償贈與。贈與行為具有法律效力,所贈與的財物歸受贈人所有。在婚約解除后,贈與方要求返還的,不予支持。另一種意見認為,婚約在我國不受法律保護,當事人訂立婚約后可以自行解除,不需經對方當事人同意。但男女雙方訂立婚約后單方贈送或者相互贈送的財物不同于一般的贈與,而是贈與中一種比較特殊的形式——附條件的贈與。婚約解除后,男女雙方不能結婚,贈與行為所附解除條件成立,贈與的法律效力解除,贈送的財物應當返還。我國法律對婚約問題未作明確規定,既未明文禁止,也未明確規定其法律效力。

通常認為,根據“婚姻自由”原則和《婚姻法》“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規定,可以得出“婚約不受法律保護”的結論。但鑒于婚約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婚約的內涵日益豐富,在實踐中與婚約有關的財產和社會糾紛絕非“婚約不受法律保護”這一簡單命題所能概括。

在現實生活中,伴隨著婚約的訂立,一般情況下還會有財產的轉移,即婚約的當事人會向對方贈送一定的財物,俗稱“彩禮”。因婚約的解除而產生的財產糾紛多數情況下就是對婚約訂立時和訂婚之后,當事人單方贈送的財物或者互贈的財物的歸屬發生的爭議。

上述案例即是因婚約解除而產生的財產糾紛中的一例。為正確處理因婚約解除而產生的財產糾紛,就必須認真研究婚約的性質、內容及基于婚約的訂立而贈與的財產的法律效力。

因訂婚而贈送的財物,即“彩禮”,是“為證明婚約成立并以將來應成立的婚姻為前提而敦厚其因親屬關系所發生的相互間的情誼為目的的一種贈予。”這種贈與財物的行為不要求對方給付對價,具有無償性;即使對方也給付一定的財物,同樣也表現出其單務性,所以是一種純粹的贈與行為。但這種贈與行為不是單純地以無償轉移財產為目的,是一種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指的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贈與行為,在當事人約定的條件不成就時仍保持其原有的效力(贈與行為合法有效存在),當條件成就時,其效力便消滅,解除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贈與行為失去法律效力。

贈送彩禮的行為是男女雙方訂立婚約后,在預想到將來會結婚的基礎上所為的贈與,以婚約的解除為解除條件。在婚約繼續存在或者得到履行——即男女雙方正式結婚的情況下,贈與行為合法、有效,彩禮歸受贈人所有,贈與人不能索回;如果婚約解除,男女雙方不能結婚,該贈與行為所附條件成就,贈與行為喪失法律效力,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解除,贈與財產應當恢復到訂立婚約前的狀態,贈與財產應當返還給贈與人。

贈送彩禮的行為作為一種附條件的贈與不同于民法上規定的附義務的贈與。在附義務的贈與的情況下,受贈人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履行所附義務,根據這種理解,接受彩禮的一方應當履行婚約,與對方結婚,顯然是錯誤的。婚約解除后,作為彩禮而贈送的財物的歸屬問題可以依照民法上的不當得利制度處理。所謂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損害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由于不當得利沒有合法根據,所以不受法律保護,不當得利人應將所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害的人。這種不當利益返還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

贈送彩禮的行為是在男女雙方訂立婚約的基礎上,基于對雙方當事人將來能夠結婚的預期而為的贈與。發生贈與的原因是由于婚約的存在,隨著婚約的解除,贈與彩禮的原因歸于消滅,受贈人在婚約解除后喪失了繼續占有彩禮的法律上的原因。由于婚約解除后,彩禮繼續由受贈人占有的法律根據消失,根據民法的公平原則,應當將財產恢復到訂立婚約前的狀態。所以,受贈人應當將彩禮返還給贈與人,如果受贈人繼續占有贈與物,即構成不當得利。按照法律的規定,贈與人有權要求受贈人返還受贈的財產,受贈人負有返還自己基于婚約而獲得的不當得利的義務。

上述及時種意見將贈送彩禮的行為認定為無償贈與,主張贈與行為具有法律效力,所贈與的財物歸受贈人所有。在婚約解除后,贈與方要求返還的,不予支持。這種觀點沒有考慮到當事人基于婚約所為的贈與行為的特殊性,實質上侵害了贈與人的合法權利;受贈人基于婚約取得受贈財產,在婚約解除后繼續占有受贈財產,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構成不當得利。判令受贈人在婚約解除后繼續占有受贈物,將不當得利的違法事實合法化,有悖于民法上的公平原則。

在本案中,張某在與杜某訂立婚約后贈送給杜某的現金、首飾、衣物等財物,是基于婚約的訂立而為的贈與。這種贈與是一種附條件的贈與,它一方面是為了證實男女雙方婚約的成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將來正式建立婚姻關系。一旦婚約解除,當事人所期待的法律關系未能發生,男女雙方不能結婚,該贈與所附的解除條件成立,贈與人贈送彩禮的目的不能達到,受贈人繼續占有彩禮沒有法律根據,按照民法上不當得利的規定,張某有權要求杜某返還受贈的財物,杜某負有返還基于婚約而取得的不當得利的義務。

二、 關于彩禮款的定性處理

原告: 畢某,女

被告: 趙某,男

原告畢某,女,1982年4月8日生,漢族,初中文化,住東阿縣大橋鎮畢莊村,農民。

被告趙某,男,1982年12月5日生,漢族,初中文化,住東阿縣大橋鎮雙鳳村,農民。

原告訴稱:由于與被告之間性格差異較大,致夫妻感情破裂,故要求與被告離婚。

被告辯稱:我與原告有較好的感情基礎,只因些許小事發生矛盾糾紛,但并未影響我們之間的夫妻感情,故不同意離婚。即使判決離婚,原告亦應退還我彩禮款19萬元,鉆戒一枚和借款3000元。

法院審理查明:2005年12月原、被告經人介紹相識并訂立婚約,當時原告在家務農,被告在部隊服役。2008年5月14日原、被告自愿于東阿縣民政局登記結婚。2008年11月被告自部隊退役。原告訴稱于2008年5月24日至8月12日、10月1日至10月12日先后去被告所在部隊并與被告共同生活,被告不予認可,僅承認退役后曾在原告家中共同居住二天。2008年古歷11月,在媒人撮合下商量催娶事宜,并擬定于2008年古歷12月6日舉行婚禮。此時原告發現自己懷有身孕,但未告知被告。被告在為原告送結婚所需棉絮時,因原告嫌棄棉絮質量不好雙方發生爭執,同時二人性格倔犟均不予妥協,致使矛盾愈演愈烈,原訂婚禮亦被迫取消。2009年1月5日被告向本院提起離婚訴訟,2009年1月7日送達前原告告知被告懷孕之事并要求被告陪同前去中止妊娠手術,被告未允,原告獨自做了人流之行為,更加激起原告對被告的不信任感,自此雙方未再謀面。2009年1月22日被告自行撤回起訴,期間被告通過媒人和親戚做多次和好工作,但均未奏效。被告稱訂婚時曾給原告見面禮6000元、滿水錢1000元、認家錢1000元,定娶時給予原告催娶錢1萬元、滿水錢1000元,原告父親住院時,其父又給予原告2000元,對上述款項原告認可。被告另辯稱原告之弟結婚時曾給原告1000元、退婚后給付原告鉆戒一枚價值1500元,原告主張該1000元款項系被告給其弟的結婚禮金,不屬借款,并否認收取被告鉆戒。審理中,原告堅持離婚訴求,并以已共同生活為由不退還被告彩禮款,被告自認雙方隔閡太深,無和好希望,亦表示同意與原告離婚,但以符合法律條件為由堅持要求應退還彩禮款。因雙方各持己見,致調解不能達成一致。

合議庭合議時,對下列事實無爭議。

(1) 關于離婚問題:原、被告雖有著良好的婚姻基礎,并自愿登記結婚,但在定娶過程中因細微小事產生矛盾,且互不妥協讓步,終至矛盾升級、事態擴大,繼而造成信任危機,對婚姻的存續失去信心,雖經本院多次調解,終未奏效,現雙方均認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無和好之希望,并一致同意離婚,根據《婚姻法》“結婚自由、離婚自由”的基本原則,應依法準予離婚。

(2) 關于彩禮的范圍問題:一般來說,在定親時說媒人或男女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婚前給付女方的一定數額的金錢或首飾等較為貴重的物品屬于實際意義上的彩禮。它與婚約均有直接關聯,明確是以結婚為目的,帶有濃厚的習俗風味。而在訂立婚約后結婚前互相來往中,男方主動給女方的禮品,如煙酒、食品、衣物、少量現金則不認為是彩禮,而理解為一般的婚前贈與。同時對滿水錢、認家錢系女方在定親過程中因改稱謂或某一行為而獲取,付出了一定代價,具有明顯的道德意義,一般情況下亦不按彩禮對待,均按婚前贈與。

(3) 關于彩禮的認定:本案中,被告主張在訂婚、定娶過程中共給付原告彩禮款19萬元(包括滿水錢、認家錢3000元)、鉆戒一枚、借款3000元,原告認可收取彩禮款16萬元、滿水錢和認家錢3000元、借款2000元,主張給其弟1000元系結婚禮金,否認收取鉆戒。雙方爭議并不太大。根據上述界定范圍滿水錢、認家錢應按婚前贈與認定,故本案的彩禮款應局限于16萬元。原告主張借款應由權利人主張相關權利。另給其弟1000元,被告雖予否認不屬禮金,但確因原告之弟結婚時給付,否則便不會出現給付該款的情形,故該款應認定為結婚禮金,應按贈與性質對待。原告否認收取被告鉆戒,被告亦未提交相關證據,故該理由不予采信。

一是贈與關系,如《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解釋》)第十條“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的規定。贈與行為完成,財產所有權發生轉移,再行索要缺乏法律依據。

二是無效民事行為。以給付彩禮以限制婚約違背了《婚姻法》婚姻自主原則,侵害了公民的婚姻自由權,根據《民法通則意見》第七十五條規定:“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如所附條件是違背法律或者不可能發生的,應認定該民事行為無效”,故應認定因訂婚給付或接受財物的行為是一種無效民事行為。《澳門民法典》第1474條作出如下規定:“因婚約之一方當事人無能力或反悔而未能締結婚約時,任一方當事人均有義務按法律行為無效或可撤銷之規定,返還曾獲他方或第三人因訂立婚約及對雙方結婚之期待而贈與之物。”

三是附條件贈與行為。以結婚為成就條件,若雙方最終締結了婚姻關系,贈與目的實現,贈與行為保持原有效力,雙方未能最終締結婚姻關系,所附條件未能成就,贈與行為失去法律效力。雙方權利義務關系解除,贈與財產回復原始狀態。《瑞士民法典》第94條規定,婚約雙方的贈與物,在解除婚約時可請求返還。

四是不當得利。女方因婚約取得的財產是一種事實上的占有行為,并不發生財產所有權轉移,在《物權法》上表現為用益物權,即他主占有,這種占有權根據所有人的意思可以消滅。占有權消滅之后,所有人根據返還占有權請求權可要求占有人返還不當得利,占有人負有返還義務。因雙方未能結婚,當事人期待的法律關系不能成立,故一方取得財物缺乏法律依據,應按不當得利予以返還。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案例很典型。。就是不知道真實性如何

2015-01-19 09:02: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希望會有用。

2015-03-23 16:56: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5-06-05 17:29:59
來自顧臨煙**的評論:

good

2015-06-15 10:47: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5-07-20 07:31: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實用,包裝不錯,對法學有用

2015-09-11 12:22: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5-10-12 07:07:52
來自帥帥帥**的評論:

下次還來買

2015-10-15 13:16:58
來自海濱的**的評論:

很好!又快又好!

2015-10-29 17:19: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你不錯的書,值得購買,速度還快

2015-11-11 17:34:31
來自諾、相**的評論:

很好

2016-03-07 13:56:44
來自偶遇狂**的評論:

?е鷳?

2016-08-12 04:23: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品質量,滿分!

2016-08-31 16:44: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6-10-12 00:54: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10-22 12:42: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評

2016-10-30 20:33:30
來自曼喬**的評論:

哈哈,經常看這容易對婚姻喪失信心啊

2016-11-02 19:55: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類書是案例解釋

2016-11-12 09:33: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6-12-14 11:11:12
來自鎮南將**的評論:

很好

2016-12-15 21:50:5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不錯不錯

2016-12-27 12:35: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不錯,值得閱讀和學習。

2017-02-03 13:43: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哦,速度也快

2017-03-22 11:12:05
來自C***n(**的評論:

書籍很不錯,開拓了視野,增加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2017-04-03 09:18: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觀點不錯 作者是研究生 基本上觀點還是很正

2017-04-04 00:17: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2017-05-14 10:10: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2017-06-13 19:20:45
來自好男人**的評論:

還沒看,先好評了

2017-08-08 11:19:56
來自Nymphae**的評論:

不適合專業人士看。普法宣傳還可以。

2017-09-03 09:44:5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