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沒那么累!關鍵是要把握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3歲的孩子,到底面臨哪些成長關鍵點——
■凡事對著干,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發展的加速期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動品質的成就期
■從小小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體驗式學習的培養期
■和你想的不一樣,卓然個性的定型期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中國的家長總是最苦情的家長,不怕累,不怕苦,半輩子都在為孩子操心。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關鍵點。3歲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懂得了這一點,父母們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書將3歲關鍵期的幼兒發展進行了詳細而通俗的講述,告訴家長如何在讓孩子在3歲的時候長對了,那么以后就一勞永逸了。
陳素娟,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家教理論專家,兒童心理專欄作家。致力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心理學三元結合的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論和方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曾主持中央教科所眾多課題。
家里有個“小魔頭”
兒童出生時,兒童的意識是混沌的、萬物渾然一體的,要從這樣一個大海中脫離出來,是自我分離和發現自我的過程。分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
我們常聽到年輕的媽媽抱怨,孩子到了兩歲多,越來越不好帶了。自家的孩子就像是“大鬧天宮”的“小魔頭”,孩子只要不睡覺,就會天上地下的又跳又蹦。不是騎個小板凳當火車開,就是爬到沙發底下去找不知什么時候丟進去的玩具,要不就爬到爺爺或爸爸的背上,把他們當馬騎;再有可能就是用彩筆把雪白的墻涂花,拿著CD盤反復地插進CD機里,直到把盤劃花;家里的水池子是他們的最愛,經常弄得滿地是水,渾身透濕;陽臺上爺爺種的花可遭了殃,經常被小家伙揪片葉子、掐朵花,爺爺奶奶一批評,他們還不服氣,反而偷偷地掐得更多。給孩子洗手、洗臉,如果他不想洗,就給他洗不成,如果硬要給洗,他就咬他自己的手;自己做了“壞”事,還不讓別人說,一說要么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滾,要么就大聲說“不”來反抗。
我們經常納悶,孩子到底是怎么啦?
◎是什么讓孩子成了“小魔頭”
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就會發現自己同周圍的世界是分離的,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會悄無聲息地萌發,他們開始脫離父母的掌控,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隨著孩子的自主運用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的范圍也越來越大,他們身心發展的趨勢迅速上升。當他們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后,他們就開始掙脫父母的懷抱,憧憬著獨“闖”天下。他們的好奇心也越隨之越發的強烈,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偏愛和喜好來決定自己的行動,不愿受父母的約束和控制。隨之而來的,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日益增多,他們一刻不停地形成自己,排除他物,大聲地說出“不”,告訴別人“這是我的”,他們堅定不移地堅持著自己的看法。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想法非常多,他們想嘗試很多東西,他們反抗著父母和大人的看管,獨立地去“探索”他未知的、大人認為“幼兒不宜”的角落。在我們大人看來他們就是在搞“破壞”。
◎用愛和寬容對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孩子滿屋亂跑,到處“探索”,我們很多年輕的父母本能的反應就是要保護孩子,限制他們的行為,用好話或好東西誘惑孩子,企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有的甚至大聲地訓斥或用武力“征服”孩子。父母可能不清楚,這樣的做法只會傷害孩子敏感的心靈。我們強行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事,其實這是在“奴役”孩子。孩子可能變乖了、安靜了,但是,我們卻可能親手“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或牛頓。
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在保護孩子的前提下,給予充分的自由,或許孩子在我們的愛和包容之下,就能培養出良好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愛孩子,就是給他們“當家做主”的機會,認同他們的行為,寬容他們的探索活動。比如,孩子要把新買的玩具跑車拆掉,我們一般會疼惜玩具,把玩具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當你看了這本書后,就應該明白,和孩子的探索精神比起來,一個玩具汽車的價值是微乎其微的。
◎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
如果我們家的“小魔頭”的做法是合理的,比如孩子在墻上畫畫,可能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到了,我們就有必要給孩子準備好畫紙和畫筆,或者把畫紙貼到墻上,鼓勵孩子在紙上畫。
如果“小魔頭”的行為預示著他們可能有危險,我們也應該避免當面斥責,因為孩子聽不進反面的話,他們會用反抗或者報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孩子喜歡擺弄刀具一類的東西,我們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打開電視看他喜歡的節目,也可以帶他出去玩兒,給他一個喜歡的玩具,等等。如果孩子非要去摸暖水壺,或者燃氣灶的火,我們可以拿著他的手靠近,當他感到燙時,就會停止這些行為了。
有些“小魔頭”很會搞惡作劇,他會一邊做“壞”事,一邊觀察我們的反應,然后等著大人發作,他就會樂得邊跑邊逗大人。這時候,我們只要當做什么都沒看見,他們就會覺得沒趣,停止這些破壞行為。
當然,必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學會說“不”。當孩子的行為確實存在很大的危險或者會影響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說“不”,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學會遵從。但說“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特別提醒:
中國有句俗話叫“3歲看大”,兩三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也是今后形成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寬容地對待孩子的一些“過分”行為。盡量采用溫和的方法,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發展的機會。一旦我們約束過多,就會限制孩子的正常發展,將來可能會使他形成自卑退縮的人格;如果放任不管,也會讓孩子形成目中無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
很受啟發。就該尊重孩子,而不是只用當大人當家長的權威
三歲孩子的思想意識已經非常獨立了,怎樣正確引導非常關鍵,學習了
孩子馬上就3歲了,好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有時候在教育這方面會有些不知所措,畢竟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性都不一樣,希望能給我帶來一些啟示。
電子書試讀版意猶未盡,最后還是買了紙質書,從字里行間竟然看到了小時候自己的縮影,而現在,已經當了準媽媽,孩子還有2個月就要出生了,趁有時間多看看該類書籍,希望能將積累的用上
買來送人的育兒書,0-3歲非常非常重要,希望更多的家長不要錯過
三歲的孩子有時真的讓我束手無策,希望這本書給我些啟發。
3歲對S了,一輩子就對了(資深兒童心理專家的最省力的家教筆記)的成長過程中,你只是配角 不和其他孩子橫著比,每個孩子
買來看的時候孩子都快4歲了,該早點看,但其實書里講的大多數都懂,最關鍵的時候要控制得了自己的脾氣。
孩子這會3歲多,正處于處處跟我們對著干的時期,這書為媽媽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很實用,推薦
我已經讀過本書的電子書了,感覺不錯,里面的建議可操作性強,對于教育孩子確實很有幫助,尤其對正逢三歲孩子的家長來說,非常實用!經我的介紹,朋友也一起買了,共買了四本!
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于6N享R受孩子給予你6的感動和驚喜,培養孩子的生活熱情 孩子應擔的責任要讓他去承擔,讓
孩子小的時候他還沒有反抗能力所以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做決定,但是當孩子會走路了,會說話了,有思想了就不在是聽話乖乖小孩了,其實孩子不斷地在長大所以行為思想都有變化,家長千萬不要過多的制止,
孩子利用合作而非沖突解決問題 孩S子之間的矛盾由他們U自己去解決 注意孩子有了最初6的性別區分感 你的
一直很認同“3歲看大,7歲看老”此古語。所以一看書名很符合自已的教子思維,便立即囤積。并且從中可以了解到自已在教育上有什么不足,借此來改善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因為了解到更多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發展及變化的過程。
孩子正好3歲,人家都說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的童年非常重要,一定要下功夫培養好的習慣
這本書描述很詳細,把孩子在生活中會出現的一些情況都展現出來,真的是一些實際的活生生的例子具有可操作性,終于找到教育3歲寶寶的良藥,對教育那么小的孩子真的有效。
書到了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看了幾頁,特別值得推薦!特別是家中有老人帶孩子的家庭,讀幾頁給老人聽,有助于你們共同合力教育孩子,否則你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收到種種的阻礙,孩子便從此有了依靠,對你的管教視而不見甚至變本加厲!大家都來看看這本書吧,甚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已經看了一部分,書里面的內容真的非常好,說的很有道理,看了后感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了,而且脾氣也沒那么大,書里面寫的教育方式確實對孩子有效,非常棒
剛剛收到,還沒看完,全書印刷清晰,無錯字。語言通俗易懂,實例較有代表性,對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析透徹。比較貼近尋常百姓實際,很不錯。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價錢實惠!好評!差點兒忘了,快遞神速,前日買,次日到手,驚喜!
必要的幫助 百聞不如一見Q,創造機會增加孩子的見識 及時發現孩子的4獨特J潛能或興趣,并予以特別關注 和你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
3歲的小朋友有哪些關鍵期呢?又該怎么去引導呢?這本書詳細敘述了我們該怎么面對3歲孩子的關鍵期,既有講道理的部分,又有案例的部分,還有特別提醒,很貼心,也很容易懂,有空下來我會細細閱讀~
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說的非常實在。3歲是一個孩子發展的關鍵時刻,如果懂得了在此階段給予正確的教育,家長省心了,孩子也放心了。真是覺得很好的一本書,建議大家購買。內容豐富,知識性強。
最近孩子正好處于接近3歲的第一逆反期,出現很多問題,吃飯時好時壞,挑食,愛哭鬧,愛說不行,這本書從兒童心理分析兒童的行為,讓媽媽整整理解孩子的想法,為媽媽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我覺得這本書很實用。
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只是6配角 不和其他孩子橫著比,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 O讓孩子不要給
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想的不一樣,卓然個性的6定型期 每個孩子都是T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附屬品 別以你的想法衡K量孩
本書以測查家長在普通生活過程中是否會引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為切入點,讓家長通過對自己生活過程的回顧,反思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提醒家長及時地改正自己的行為,更好地在生活中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成為真正"懂"自己孩子的"育兒專家"。
常聽別人說,“三歲定性”,正好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朋友在推薦這本書,同事的小孩也正處在1-3歲這個年紀,買來送她,翻了下內容,感覺挺實用的,里面會舉很多實際的例子來敘述??梢再I來看看,應該不錯。
我家孩子正處于處處跟我對著干的時期,這本書真是及時雨,里面案例的描述和處理方法值得借鑒。對于孩子的種種不合理行為,粗暴的處理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難搞,只有運用恰當的方法才會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會繼續跟著書來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