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表現出教養的困難和麻煩時,如果父母知道這不是個別行為,而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共有的暫時現象,心里就會踏實很多。同樣,對于大多數父母而言,如果了解孩子在某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就可以減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盲目性。
為了告訴父母孩子在成長各個階段的發展和行為,美國吉賽爾人類發展中心在耶魯大學對數以千計的孩子進行了觀察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匯集在《你的N歲孩子》系列。書中不僅詳細總結了孩子各年齡段在身心發展特質、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情況和人際關系表現,也總結了他們這一階段的成長規律,并列舉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現,在此基礎上給父母提供教養建議、親子共處技巧。
本書特點:
1.全球階梯教養圣經 耶魯大學20年研究成果 2.上千位孩子真實成長跟蹤,兩代父母,3億家長的信賴選擇孩子1歲了,無論是他還是家長,都處在一個尷尬時期。在這個時期,他成長很快,從不會表達到會簡單詞匯,從爬行到可以開始站立行走,從純粹靠吸奶瓶到能夠拿東西吃……在這個時期,家長也面臨教育孩子的開始,也常在艱難抉擇:打還是不打?順其自然還是嚴格管教…… 你想知道的關于1歲孩子的一切,本書都將告訴你!……
弗蘭西斯 伊爾克(1902~1981),美國兒童行為學博士,與路易絲 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為暢銷書。
卡羅爾 哈柏,美國兒童心理學碩士,著有《他先打我的:當孩子爭吵時怎么辦》等。
原作者序:給父母一張關于孩子成長的地圖
編者序:特別科學特別愛
一歲孩子能力發展及教養簡表
及時章從開心果到淘氣包 ——迎接孩子的一歲
1.給父母的提醒
◎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家長要有合理又合時宜的預期。
◎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設想來發展。
◎孩子能力的獲得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
2.父母究竟該做些什么?
◎多陪伴孩子就好
◎根據孩子的舉動給予必要回應
◎接納孩子,不要刻意加速他的成長。
第二章可愛又難纏 —— 一歲孩子的身心發展特質
1.一歲半前:孩子的能力和猩猩差不多,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2.一歲半左右:復雜的過渡期
◎非常固執
◎肢體活動在所有活動中占的比例較高
◎開始喜歡鉆洞
◎要么堅持到底,要么毫無興趣
◎做事堅持要結果
◎情緒不穩定
◎性格孤僻、非常內向
◎遇到困難與挫折大聲尖叫哭鬧
◎常常因新鮮好奇而遇到危險,特別需要細心照顧
◎呈現逆反心理
第三章一歲半前上親子班等于白上 —— 一歲孩子的能力表現
1.一個月到一歲:動作能力發展很快
2.一歲:各方面飛速進步的時期
◎開始學步
◎手很靈巧
◎有表現欲,希望得到夸獎
◎有情感訴求
◎喜歡做的事
◎會簡單詞匯
3.一歲三個月:向刁鉆、調皮轉型的時期
◎學走路,不要摔倒了就去扶
◎聽的能力比說的能力強
◎好奇心強,限制一下活動范圍更能保障安全
◎獨立意識萌芽
4.一歲半:可愛又難纏,最需要你的耐心包容
◎身體動作在挫折中發展
◎手指細部動作日益熟練
◎有視覺能力,專注于看世界
◎喜歡說話,甚至會自言自語
◎協調適應與游戲方面
5.一歲九個月:會辨別歸屬,女孩語言能力發展快
第四章孩子再冷漠,媽媽也不要難過 ——人際關系能力表現
1.一歲到一歲半:只關注自己,不在意別人
◎不喜歡與別人親近、交流,
◎他會和媽媽更親近,爸爸不要有失落感
◎能理解簡單的話,喜歡模仿大人
2.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喜歡獨來獨往、冷漠,自我中心
◎喜歡和大人溝通,把別的小朋友當玩具
◎模仿能力很強
◎他的自私和冷漠讓爺爺奶奶很失望
第五章小習慣,大健康 ——父母必須注意的教養習慣
1.睡眠習慣決定孩子的身體成長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睡眠時間減少
◎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午睡和晚上睡覺都很乖
2.防止孩子挑食的重要時期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不好好吃飯
◎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
——食量減少,對食物有喜好,是防止挑食的重要時期
3.怎樣安排孩子的大小便訓練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現在強迫孩子使用馬桶還為時過早
◎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部分孩子可以開始訓練大小便
4.洗澡和穿、脫衣服習慣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喜歡洗澡不愛穿衣
◎一歲到一歲九個月——洗澡時注意培養安全感,喜歡穿衣
第六章時時處處細心看護 ——與一歲孩子相處的技巧
1.一歲三個月到一歲半:以順從孩子為主
◎技巧一:適時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技巧二:善于安排他喜歡的活動
◎技巧三:布置一個合適的活動環境來滿足他的需求
◎技巧四:安排富有彈性的生活起居
◎技巧五:偶爾用不辭而別的方式出門辦事
2.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還是要順從,但有技巧
◎技巧一:掌握他的性格以及對失敗的承受能力
◎技巧二:分散他的注意力
◎技巧三:在孩子疲憊前做好準備
◎技巧四:寬容他以及他的能力
◎技巧五:吸引并抓住他的注意力來達成你的目的
◎技巧六:經常帶他去戶外玩玩
◎技巧七:順從他"保護領地"的行為
◎技巧八:做好各種安全保護工作
◎技巧九:耐心守候他長大
◎技巧十:用簡單直接的語言和他溝通
◎技巧十一:允許他用行為發泄情緒
◎技巧十二:安排生活要配合他的作息
第七章一眼就看透 —— 一歲孩子的心智能力
1.少關注"智商",多關注"成熟度"
2.心智能力
◎時間概念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不要讓你的行為使孩子越來越不好帶
◎一歲半——孩子有了先后因果概念
◎一歲九個月——開始萌發"未來"的概念
3.空間概念
◎九個月到一歲三個月——開始有空間概念
◎一歲半——開始認識方向和空間
◎一歲九個月——增強對空間的認識,可以玩捉迷藏了
4.自我概念
◎一歲——喜歡照鏡子是有自我意識的表現
◎一歲三個月——對一切都感興趣
◎一歲半——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
◎一歲九個月——常用"我的"來表達自我意識
5.幽默感
◎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幽默感的萌芽期
◎一歲半——孩子成了嚴肅的小人
◎一歲九個月——與大人交流成了孩子快樂的源泉
第八章因材施教——根據體型、健康、性別采取不同的教養方法
1.根據孩子的三種不同體型因材施教
◎圓型孩子:隨和踏實,對美食感興趣
◎方型孩子:活潑好動,有拼搏精神
◎長型孩子:靦腆害羞,善于觀察和思考
2.五級健康影響孩子的性格及行為取向
3.不同性別孩子的不同表現
第九章你是否也遇到過這些麻煩? ——源自媽媽們的真實故事
1.孩子不喜歡吃東西,怎么辦?
2.晚上被孩子吵得無法睡覺,怎么辦?
3.孩子特別不愿意洗澡讓我抓狂
4.孩子不斷扔抓到的東西是怎么回事?
5.孩子喜歡咬人、打人,怎么辦?
6.孩子喜歡亂碰東西,我該體罰他嗎?
7.孩子刁鉆難纏又容易受挫折,怎么辦?
8.一歲半的孩子真的不能接受管教嗎?
9.為孩子變動家中擺設,對不對?
10.正面管教一定對嗎?
11.孩子過分好動,怎么辦?
12.兒子不肯用杯子喝牛奶,怎么辦?
13.孩子不肯吃肉和蔬菜,怎么辦?
14.孩子喜歡黏人,怎么辦?
15.孩子半夜哭鬧不停,怎么辦?
16.孩子認床睡覺,怎么辦?
17.孩子喜歡搖晃小床,怎么辦?
18.孩子一歲半了,該不該訓練他大小便?
19.孩子只黏爸爸會不會影響他的性別取向?
20.孩子愛看電視,怎么辦?
21.與難纏的孩子相處,該處處讓步嗎?
22.如果孩子不愿接受大小便訓練,怎么辦?
23.孩子晚上睡不安穩,怎么辦?
24.孩子不肯單獨睡,怎么辦?
25.孩子喜歡咬人,怎么辦?
26.孩子喜歡撞人、推人,怎么辦?
27.孩子喜歡摔東西、打人,怎么辦?
28.孩子精力太旺盛,怎么辦?
29.孩子的成長讓我喜悅和感恩
1. 一歲半前:孩子的能力和猩猩差不多,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剛剛出生的小孩子和一只剛剛出生的小猩猩放在相同的環境下撫養。在一歲半之前,小猩猩和小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基本上是一樣的,但從一歲半開始,小孩子的發育和表現便逐漸超過了小猩猩。這個實驗說明,孩子要到一歲半之后,才會開始表現出區別于動物的"人"所特有的特性。當然,從一出生起,孩子就已經是個完整的人了,只是他需要時間來完成自己從一個類似于小動物的東西到"人"的過渡。因此,多理解并尊重自己的孩子在這段時期諸多不成熟的表現吧,不要在他還是個小孩子時就抱有太高的期望。
這個一歲半的小家伙,往往會做出許多非常理的事情出來。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調整好心態,試著以一個外人的眼光來欣賞他。這樣一來,你便會發現,他的行為在你眼里會突然間變得可愛了。
這個時候的小孩子是多么招人喜歡呀!看著他那天真無邪的眼神和他那滑稽而又可愛的小動作,你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摟他、抱他、舉他,隨意地跟他說話、逗他。好好地珍惜這段時光吧,因為等到他兩三歲時甚至更大之后,他會有自己的思想,不再愿意任由你去玩耍,到那個時候,你會發現曾經的這段時光是非常值得懷念的。
2.一歲半左右:復雜的過渡期
◎非常固執
孩子在"一歲半"這個過渡期間,經常會表現得非常固執。他雖然不會很好地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想法,但是會通過肢體動作和表情向你傳達出非要按他的意思來做事情的信息。他對一些東西的占有欲也會表現得非常強烈,誰都不許拿走。但這種占有欲與兩歲半左右的孩子比起來是不一樣的,兩歲半左右的孩子如果要搶東西,那是他真的想要那個東西,而一歲半左右的孩子,他的想法是什么東西都要歸他所有,他看不了別人手里拿著他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看著孩子的這種"小自私"的表現,真的會讓你忍不住笑出聲來。
一歲左右的小孩子喜歡一個人自得其樂地玩著。他常常抬起頭,漫無目的地四下張望,如果有人(尤其是同齡的孩子)打擾到他,他很可能會突然生起氣來,小脾氣一旦爆發,父母們就要好好地費些力氣去把他哄開心,這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小頑固。
◎肢體活動在所有活動中占的比例較高
孩子處在這個年齡階段,他的肢體活動在所有活動中占的比例較高。簡單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上就是靠四肢活動來表達自己意愿的。有句話叫:"小孩子都是用腳來思考的",他做事沒有計劃,一般都是走到哪里,才想到哪里,等撞到某種東西后,他才會去觀察這個東西。而再大一些的孩子,則通常會經過觀察判斷之后,才會選擇是否靠近那個東西。
孩子的人際交往也基本上是這樣的。當他在身體上接觸到另外一個小孩子時,他才會對對方產生注意。他經常會伸出手去摸摸對方,他認為通過這樣的肢體接觸,就可以滿足他對對方的好奇心了。
◎開始喜歡鉆洞
孩子再稍微大些之后,你會發現他開始喜歡鉆洞了。只要讓他發現哪里有洞一樣的東西,比如家具間有縫隙時,或者是桌椅的下面有空間,他都會很有興趣。他會用玩具或自己的身體去測試一下,看能不能進得去。這是多么可愛的行為??!
◎要么堅持到底,要么毫無興趣
這時的孩子對外界環境是非常敏感的,任何一樣東西都可能會讓他有所注意甚至產生興趣,但這種興趣常常是毫無理由和動機的,但一旦他真正地喜歡上了,或是壓根就沒有興趣,那你就很難讓他改變主意了。一旦他喜歡上某件東西,他會堅持地玩下去,幾頭牛都拉不回來,而他壓根沒有興趣的東西,你就是再用什么方法來吸引他,也很難引起他的注意。這也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行為上的一大特點:要么就堅持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要么就毫無興趣,說什么也不會改變。
◎做事堅持要結果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還不懂事,但有一樣特征,就是他們做事堅持要結果。比如說他必須要堅持把某個屋子的門關上,堅持把放在餐桌上的盤子或杯子交到你手里,等等。有時候,他也會無意識地去做一些與你的運動或指令相反的事情。比如你剛剛把廢紙丟到垃圾桶里,他可能會跑過去把廢紙倒出來;你好不容易給他穿上衣服,他可能會努力地想要脫掉;你讓他走到跟前,他偏偏跑得遠遠的;有的時候,他喜歡倒退著走路,或者倒退著推嬰兒車。但請你相信,這不是他有意為之的,而是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一種表現行為罷了。
◎情緒不穩定
這個階段,雖然他已經開始有表現或發泄自己情緒的行為能力,但他在情緒方面的表現還不穩定,有時候會突然大發脾氣,甚至走極端。當遇到他認為不開心的事情時,他不會僅僅滿足于皺下眉頭、撅下嘴巴這樣的小兒科,他很可能會極力地放大自己的情緒,用大聲地哭鬧去宣泄。其實,這很可能并非他的本意,只是在這個年齡階段,他自己都無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時候,你更要給他足夠的理解和耐心,千萬不要因為你眼中的他亂發脾氣而郁悶或生氣。
◎性格孤僻、非常內向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性格孤僻、非常內向。他們大多數時間會專心致志地享受著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而不屑與外界交流。只有在他有心情的時候,他或許才會想起來與你溝通。正因為如此,即使是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孩子,有時候在我們眼里看上去也好像滿臉愁容一樣;一個長得不那么可愛的孩子,有時候更會像一個抑郁的、猶如被遺棄般可憐的孩子。
◎ 遇到困難與挫折大聲尖叫哭鬧
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處理方式是大聲尖叫,或是到大人那里去哭鬧,而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他自己能夠想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最多是當他覺得椅子或玩具"不聽話"時,去把這些東西踢倒罷了。
◎常常因新鮮好奇而遇到危險,特別需要細心照顧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在一歲半左右孩子眼里看來都是新鮮的,但他不懂得這些東西的危險與好壞,我們對這些孩子在各個方面都要給予細心的關照。當他看到新鮮事情而沖動時,比如在散步的時候,他可能會因為突然看到可愛的汽車而沖到馬路上去,你要在他身邊隨時準備拉他一下,防備未知風險的發生,因為這個時候的小孩子對危險是沒有任何概念的。
◎呈現逆反心理
孩子在一周歲之前,還不太會表達自己的不愿意,基本上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到達一歲半左右這個階段后,逆反心理開始明顯地呈現出來,他的"不愿意"開始比"愿意"多了起來。你會發現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比以前多出來許多困難。但不要為此而苦惱或煩躁,孩子的變化正標志著他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在慢慢地長大,你反而應該為此而感到欣慰和快樂。
對于父母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時候就像是個玩具娃娃一樣,讓你喜歡到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要摟摟他、抱抱他,看著他在你懷里撒嬌,跟你親熱,那種快樂與享受是不言而喻的。盡管有時候他會不懷好意地耍耍壞,抑或是控制不住情緒而發脾氣,但他始終是個24小時天在長大的小寶貝,他在慢慢地學著懂事,當突然有24小時他會幫你打個下手、做些簡單家務的時候,你就會對他更加欣喜與疼愛。
……
這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杰作,是這個地球上很少能接觸的的東西。
——美國好萊塢明星 強尼 德普
內容覺得不適用,大多是空話,就是告訴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表現,而解決方法大多就是理解,放開心,別揪著某些問題不放。個人看完后沒多大幫助。
一些自己不了解的孩子每個階段的行為特點,這里有提到,看后對孩子的行為就理解了,如果不看書,可能覺得就自己的孩子這樣,看后就知道了這是小孩發展的普遍特點。
我建議廣大父母、祖父母、醫師、和其它關注嬰幼兒成長的專業人員都來學習這本書的育兒理念,相信任何一個關心孩子的人,只要運用了正確的引導,都能給孩子們的生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里面有一些1歲孩子的發展特征和注意事項,適合給新手父母閱讀
很好,讓我理解了孩子的行為,加深了對孩子的了解
看完了,詳細介紹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讓父母不再因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而擔心,焦慮。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環境。
自認為此書對于初為人父母的家長是一本很好的讀物。對我們在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方面會有很大幫助,我自己很喜歡這本書。之間朋友送了一本《你的2歲孩子》,我覺得很好,但是我家寶寶才剛剛一周歲,于是我就趕快購買了這本《你的1歲孩子》,我還計劃每當孩子在一定的年齡段分別購買其他剩余的幾冊。
剛剛看了這一本,不知道是翻譯的原因還是書本身有問題,邏輯性很差。例如:“孩子一歲大的時候,行動起來特別有趣。你會發現他們的話特別多,總是問東問西的,而且還一定要你回答才行。”鬧得我都沒信心看下了。書里面對不上的地方還有很多,真不知道編輯干什么吃的
簡單明了的一本指南,每個階段都詳細指導,很有有目標性和計劃性。書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實用的經驗之談更讓我這個新手媽媽慚愧。很多方面我都沒有好好的為孩子設想。但現在還不晚。接下來一定要努力,結合這本好書,合理的為孩子計劃好,身心健康都是。
現在的早教其實越來越早。不同的途徑和科研表明,一個人嬰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其實至關重要。在這個時間段中,他們的接受新知能力超乎我們成人的想象。相信任何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領先于他人,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你的n歲孩子》無疑是我們父母的福音。
你的1歲孩子人,怎8么辦? 孩子半夜哭鬧不停,怎么辦? 孩子認床睡覺,怎么辦?K 孩子喜歡搖晃小床,怎么辦? 孩子一么毫
把孩子那個階段會出現問題都說了,當你覺得孩子怎么這么不可思議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哦,原來全世界孩子都一個樣兒
難得的一本國外人寫的比較符合中國孩子的父母看的書。畢竟是實證之后的經驗總結書,而不是某一個家庭或者父母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成長經驗寫出來的書,國外的大部分都不太適合中國的國情和孩子。但這本書比較特別,那么多孩子實證觀察后總結出來的事實說明,還是很滿意的。
非常建議家里有1歲甚至更小寶寶的看看,很實用的育兒工具書,能為家長們詮釋很多跟孩子相處過程中的困惑,甚至很多家長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也能在其中找到不同的見解,讓家長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
可以很好的緩解有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可以幫你更好的了解孩子的行為,有些確實是生理性的,不用太焦慮,了解了也就放心了。
你的N歲孩子寫的非常棒,每次我遇到孩子問題,就來翻書,然后就覺得這些都不是事,其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出現的。
帶孩子最累,也最頭疼.特別是他不會很明確的用言語給你表達的時候.現在看過這些書之后,懂得了很多孩子的心理.做父母的都要認真對待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你愛自已的孩子,一定要多看看這些書.很實用.
看看各類育兒的書,這本書描繪了一歲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的各種行為,以便于進行對照,可惜的是沒有解決辦法,也許是因為孩子各異,很難找到共同的解決辦法吧,亦或是孩子必經的階段和必經的事情,是大人所無法改變的,只能順其自然。
書中的很多觀點都值得學習如: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家長要有合理又合時宜的預期;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設想來發展;孩子能力的獲得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多陪伴孩子就好;根據孩子的舉動給予必要回應;接納孩子,不要刻意加速他的成長等等
書很不錯,內容簡明扼要不繁瑣,這本書值得推薦。開始就買了第一本先看看,打算在買二三歲的了,配送速度快,這本書有利于更好的和寶寶相處。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藝術,因此生疏的我作為指導自己的書來學習實踐。
不用多說了,育兒必備,這套書的優點在于客觀,它是建立在對大量兒童的觀察基礎上寫出來的,而不是有些專家憑空臆測的,雖然不一定會給你多中肯的建議,但至少讓你明白,哦,每個孩子都有這個階段,讓你從容面對孩子出現的各種情況,知道他不是個案,不用緊張。
我家寶寶一歲9個月,買了你的2歲孩子后,覺得寫的很好,又買來這本一歲孩子,讀了這本書知道自己孩子的很多問題其實是這個年齡孩子的共性特點,能更坦然的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我的孩子一歲了。正如書上所說,一歲孩子又可愛又難纏的年齡。是啊,對于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很少時間陪孩子,又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所以買了這本書來閱讀。希望從中受益匪淺,懂得如何照顧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就這么一個一歲,這本書,是不可或缺的……
幫助我了解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發育發展過程,然后能更有目的性的帶孩子,而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吃飽穿暖。不足就是內容稍微少了一點,有的東西感覺說是說了,但沒有說得很清楚。不過個人覺得還是適合有1歲左右孩子的媽媽看的。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想應該對孩子有用,就買了一本,結果,認為好,推薦給了我的朋友,而且又再次購買了2-5歲的,我想我會把這全套購買的。里面講述了很多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避免家長用自己的世界判斷孩子,更多的是走進孩子的心靈。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