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突發的強奸殺人案使得一位從無劣跡的男子被定罪入獄。堅信丈夫清白的妻子四處奔走,為其洗刷冤情,卻一再受挫。在一個致力于為無辜者洗冤的公益組織幫助下,他們終于獲得了一份關鍵的DNA樣本,證明真兇另有其人。經過該州檢察總長的親自推動和努力,7年之后,冤案終于得以澄清,而真正的兇手,竟是與蒙冤者同處一獄的牢友……
這不是一部偵探小說,這是美國俄亥俄州前檢察總長吉姆?佩特羅經歷的真實故事。在這一經歷中,他發現,即使身為檢察總長,要糾正一起冤案也如此不易。這促使他在任期屆滿后放棄政途,轉而與夫人南希?佩特羅一起投身于通過DNA技術為無辜者雪冤的"洗冤工程"。
職業的經歷和獨特的視角,促使他系統反思刑事司法體制中的弊端,并最終揭示出導致刑事冤案發生的八大司法迷信:
1. 監獄里的每個囚犯都會聲稱自己無罪。
2. 我們的司法體制很少冤枉好人。
3. 有罪的人才會認罪。
4. 發生冤案是由于合理的人為過失。
5. 目擊證人是好的證據。
6. 錯誤的有罪判決會在上訴程序中得到糾正。
7. 質疑一個有罪判決將會傷害受害者。
8. 如果司法體制存在問題,體制內的職業人士將會改善它們。
誠然,DNA檢測等高科技手段正在日益提高我們發現真相的能力,但本書告訴我們:
迷信而又錯誤的司法觀念,才是導致冤案發生的致命因素。
終生從政的經歷告訴我,作為一個國家,在錯誤觀念沒有得到改變之前就來修正我們的制度是非常艱難的。然而,改變了相關的錯誤觀念后,我們能夠大幅減少冤案,并在這一過程中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的國家。
——吉姆·佩特羅
俄亥俄州檢察總長(2003—2007)
吉姆·佩特羅
美國俄亥俄州前檢察總長,共和黨人。在他長達35年的人生涯中,有28年是作為公眾選舉出的公職人員從事法律工作。在他任職檢察總長期間,俄亥俄州帶頭建立了包含重罪犯和輕罪犯在內的基因庫,為聯邦DNA聯合索引系統貢獻了210 000例DNA基因圖。這一努力不僅使被塵封的疑難案件得到解決,更使監獄中的無辜之人得以釋放。
及時編 錯誤的司法
及時章 真兇逃脫了審判
第二章 縈繞心頭的疑惑
第三章 百折不撓地訴求
第四章 政治基因
第五章 為受害者討回公道
第六章 晉升帶來的機會
第七章 DNA標記
第八章 證明無罪
第九章 洗冤之后的生活
第十章 證明有罪
第十一章 發生刑事冤案的幾率
第十二章 看似令人信服的證人
第十三章 有瑕疵的法庭辯論
第十四章 的陳述
第十五章 持續存在的不公正
第十六章 真相與救贖
第十七章 解析錯誤
第二編 追尋真相
第十八章 監獄與執行
第十九章 死刑的揭露
第二十章 經典的誤解
第二十一章 謊言與其他恥辱
第二十二章 神秘的專家
第二十三章 當好人不再行善
第二十四章 為什么不能相信我們的眼——目擊證人的錯誤證詞
第二十五章 對目擊證人的觀察分析
第三編 踐行公正
第二十六章 沒有DNA的時候
第二十七章 棄政從辯
第二十八章 辨別有罪還是無罪
第二十九章 尋求確定性
第三十章 對方的爭辯理由
第三十一章 上級法院
第三十二章 為15分鐘等待18年
第四編 破除八大司法迷信
結語
后記
致謝
資料來源
自從2003年我當選為俄亥俄州檢察總長,便致力于運用DNA技術來判斷和確認犯罪。然而,我沒有預料到,DNA技術同樣可以發現我們刑事司法體系中那些沒有犯罪卻依然無辜入獄的重罪犯;更沒有想到,我和妻子南希以此為主題寫的書,有24小時會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
中國的學者們對刑事錯判這一主題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這極大地鼓舞了我們。當中國政法大學的顧永忠教授提出要將這本書介紹給中國讀者時,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因為他深信這本書將會為這一話題在中國的討論提供一些引導。另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是,他組織翻譯的作品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我對冤假錯案的研究從克拉倫斯·埃爾金斯案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隨著本書在中國的出版,更多新的課題浮出水面。刑事錯判存在于不同國家和不同司法體系之中。盡管世界各國在文化和刑事司法程序上有諸多不同,但導致刑事錯判的大部分原因是共通的。時任州檢察總長的我,當接到俄亥俄州洗冤工程[俄亥俄州洗冤工程:俄亥俄州免費法律診所,以紐約洗冤工程為模型建立,后者率先采用DNA技術來發現錯誤判決中的無辜者。——作者注。]主任馬克·戈德森的來電時,便已種下了尋找錯誤判決真相的種子。戈德森描述了克拉倫斯·埃爾金斯,一名沒有任何犯罪紀錄的居家男人,卻被指控犯有謀殺和強奸罪而被判處終身監禁。戈德森堅信埃爾金斯是無辜的,并且,他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點。事實上,我和南希耗費了數年去研究克拉倫斯·埃爾金斯案中讓人不能釋懷的問題:錯誤判決發生的概率是多少?它是如何發生的?致使錯誤發生的人是否在重復同樣的錯誤?我們可以從DNA證明錯誤判決中學到什么?我們的刑事司法體系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發現這些疑問大多已經被終生致力于此項工作的人解決,然而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卻并未廣為人知。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闡釋錯判原因,更應當提出減少刑事審判程序紕漏的改革建議。
本書旨在分享我們的喚醒與學習之旅,帶著推動刑事司法政策改進的大膽設想。全書通過三個俄亥俄州的錯判案例展現這一設想,它們從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深深觸動了我。
克拉倫斯·埃爾金斯案使我身為一名檢察官的同時兼任洗冤工程無辜者的人,這一決定將我置身于非比尋常的矛盾境地:一名經由選舉而握有司法權、應對罪犯提起控訴的檢察官,同時要糾正錯誤的有罪判決。
在邁克爾·格林案中,檢察長辦公室有責任為一名被錯誤監禁13年的無辜者爭取一份合理的補償。
卸下公職以后,我成為俄亥俄州"洗冤工程"的無償援助律師,并了迪安·吉利斯皮案。他因強奸罪在監獄中已經呆了20年,"洗冤工程"的律師們堅信他并沒有實施這一犯罪。這個案例的挑戰性在于,犯罪現場的生物學證據沒有保存,因此即便有DNA技術也無法證明迪安的無辜。此案再次強調了保存犯罪現場證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已定罪案件中,可供DNA檢測的證據具有保存價值。
我們的探索之旅還包括公共政策更改后面臨的執行挑戰。馬克·戈德森和我甚至參與到俄亥俄州刑事司法改革的具體改善與執行當中。等待通過的綜合性刑事司法改革法案同樣需要的執行方案,現在全美國的立法機關都在仔細探討這一法案,因為它們是普適的,即使放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如此。
比如說,證人的錯誤證言和嫌疑人的虛假供述是導致錯誤判決的兩大主因。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司法創制者們要尋求對證人實行列隊辨認,連續性的讓證人進行照片或真人辨認,并對羈押下的訊問錄音錄像。本書中展示的其他一些做法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正如書名所示,本書揭示了人們對于犯罪、罪犯、證據形式和刑事審判程序普遍具有的八個司法迷信,它們正是導致錯誤判決的關鍵。同時,這些錯誤理念,并不因國家與司法體系的不同而相異。
在過去的十年,我們親眼看見人們對錯誤判決的觀念轉變:由最初將冤假錯案描述為"不可避免的人為過失",到認為對無辜者定罪是對世界上所有人人權的戕害。謝天謝地,DNA技術告訴我們,更多人的覺醒和更好的刑事司法政策和程序,可以減少正義的流離失所。
南希和我非常高興看到這本書被介紹到中國。書中提及的內容正逐漸成為中國學術界和法律界討論的重要課題,這極大地鼓舞了我們。我們期待與中國學者、法律工作者以及對此感興趣的人士進行交流并得到反饋;我們也期待借助這個難得的機會,與為完善中國刑事司法體系而努力的有識之士們交流,而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吉姆·佩特羅和南希·佩特羅
俄亥俄州,美國
2012年10月7日
書的內容還不錯。但是總是感覺寫的比較隨意,比較沒有章法。書用久了,脫膠了=_=
寫得不錯,在中國,司法不獨立受政法委牽制的情形下,是對驢彈琴!
提出了一個從來都古老但每次都超前的問題,并且試圖給出自己的答案。很不錯的一本書。
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但是書的紙張貌似不是很好。
幫導師買的,書的質量還好,內容能符合課題要求&;hellip;&;hellip;
外國人寫作方式和我們不同,讀起來就費力。但內容不錯,可以了解美國法治情況
冤案背后的總結分析,很好,很有啟發性和借鑒意義。
應該不錯,我實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的,看了一下決定購入一本
這本書體現了英美法系的一點,信任機制的作用
培訓時法官學院的老師推薦的,據說他們也是他們院長推薦的。。
抗菌素發紅色抵抗力警方哈薩克六句話鋒大后方薩拉恢復
剛收到,應該挺好看的吧,明天就開始讀,不過書角有點壞,望注意
這本書介紹了,導致裁判者或者司法實踐中會產生的錯誤,也表現了制度的完善需要業內每一個職業人員的努力。
最近浙江叔侄冤案關注了下,偶然看到有這本書,就買來看下!
書不錯,就是買得比較多,分了好幾次拍。下次最好庫存能顯示清楚。
冤案的發生是一種失職,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更多的是一種利益捆綁
通過朋友的介紹買的,很不錯的設計,有時書面的設計也能影響人對書的閱讀的興趣,起碼對本人就是這樣。還沒來得及看,但相信會好看,不錯的設計!滿分!
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缺一不可,主觀定罪或者純粹的口供證據也要有合理懷疑,證據鏈的完整不可或缺,嚴肅的對待每一起刑事案件。
關注這本書很久了,非常不錯,了解美國刑事司法領域的一本好書!
遠沒有書名給人的感覺那么好。第一部分案例有特殊性,與檢官罔顧證據的態度有關,第二部分有自傳性質,與法意義不大,第三部分最讓人期待,卻篇幅有限,語焉不詳。
只要有法院就會有冤案。誰來守護公正,誰來保護你我?要考司法技術的進步,要考公正理念的深化,要考你我自己的自覺行動。不要試圖把一切責任和希望都交給法院。
這是美國的理念和體制下的冤案。對我們也是驚醒,更多的是鞭策。翻譯過來的書籍很是難得,這樣的書非常值得一看。首先,作者把案例與理論相穿插,體例新穎,通俗易懂,趣味生動;其次,書中提到了八種錯誤的司法迷信,或者說是根深蒂固的錯誤理念,并且一一進行剖析;最后,美國先進的體制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本書的翻譯有點生硬,讀起來有點吃力,算是遺憾之處。
圖大,字多,思想深刻。好讀,不難,趣味盎然。買一本,居家旅行,交友聊天都能用的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好書好好書。
作為一名檢察官,首要任務是公正,而非定罪 或許日復一日的忙碌,不由自主的讓我們習慣于“流水線”式的審查、起訴、開庭 但有時,真的該停一停,想一想,看一看 然后,捫心自問,自己辦的每一個案子,都能經的起時間的檢閱么? 由于本書的作者也曾是一位檢察官,讀起來確有高山流水之音,愿共分享
《冤案何以發生:導致冤假錯案的八大司法迷信》首先講述了作者在擔任俄亥俄州檢察總長時親自經歷的一起冤案平反,這起冤案經過了7年的艱辛歷程才得以澄清,這讓作者發現平反一起冤案如此不易。這促使他在任期屆滿后,放棄了政途,轉而加入到一個名叫“洗冤工程”的公益組織中,全心投入對冤案的系統研究。本書大部分內容都以講述故事的形式來呈現刑事司法體系中的問題,最后一部分總結出司法體制中存在八個錯誤的司法迷信,它們是導致冤假錯案發生的關鍵因素。作者并認為冤假錯案的產生原因,在全世界范圍內大都是共通的。
對于大多數的我們來說,錯誤總是難免的,但如何對單錯誤后的態度則尤為重要。本書引用了很多經典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在司法活動中導致存案發生的原因,警醒我們在司法活動中應該做到客觀公正,盡量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