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國把建筑師一般稱為工程師。 在西方,稱一位建筑師為工程可能引起對方的抗議。歐洲人說:醫師的恢復(人體)秩序,律師維持(社會)秩序,建筑師創造(物質世界)秩序。我國的建筑師職稱已恢復,這是十分必要的。
……
在古代的西方,建筑師就不是獨一門的工程師。古羅馬建筑師兼軍事工程師維曲羅維斯(維特魯威)提出對建筑師的要求,那就是"建筑是由許多種科學產生的一門科學,各門學問的發展豐富了它的內容;建筑科學有助于對其他技術成果的應用做出評價……"
15世紀的大學問家、建筑師和藝術家阿爾培蒂的設計是以人為中心,人的尺度的建筑與城市環境的尺度。他提出了建筑師這樣的要求,首先是建筑師對后代人的責任與本人的榮譽,切莫由于無知、粗率、愚蠢而為后世所不齒。"謹慎、明智和有學問的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應當既能得到富裕者的欣賞而同時又不違背勤儉原則。
建筑師需要對專業的歷史與理論做現再評價,需要從綜合環境設計去考慮建筑設計,脫離城市總體環境的個體設計思想不應當再保存下去了。他不再以某一個人為服務對象而是整個社會。
……
在我國,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是建筑師地位的社會承認。直至今天,建筑師還僅僅是為"甲方"委托工程"畫張圖看看"。建筑師接受"甲方"在某一已定基地上的設計任務,只能按此要求進行設計甚至還是去迎合"甲方"領導個人的喜愛。對設計人這樣的制約,建筑創造性活動是很難進行的。
對今天的大多數人來說,陳占祥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
他,留學英倫,隨名師研究都市規劃學。
1949年前,他為南京規劃了"中共政治區建設的計劃大綱"
為上海提出"開發浦東"的建議。
1950年,與梁思成共同提出《關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史稱"梁陳方案"。1957年被錯劃為建筑界的"兩大右派"之一。
……
這里有陳占祥本人的親自講述,有親朋友好友的往事回憶,有不堪回首的"歷史檔案"……
這是一位城市設計(規劃)師、建筑師,懷揣著一顆滾燙中國心,豐富、曲折、多舛的人生故事。
陳占祥先生1916年6月13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奉化縣。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澄衷中學學習;1935年至1937年在上海雷士德工學院建筑構造專業學習;1938年赴英國留學,1944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士、城市設計碩士學位;1944年至1945年攻讀英國倫敦大學都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