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zhuǎn),正在發(fā)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原子正朝著它們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jié)出果實奮進。
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不再眷戀人間……
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凡高娓娓述說著自己對藝術(shù)的獨特見解、自己在藝術(shù)探索中的孤獨寂寥,字里行間更滲透著濃濃的兄弟間的手足之情……
他出生。
他畫畫。
他死了。
除了凡高,世間還有誰能夠如此簡潔淬煉自己的一生?
一部催人淚下的天才真音
被全球讀者視為“藝術(shù)圣經(jīng)”
穿越大師生命的孤獨與悲涼
一窺天才內(nèi)心的激情與彷徨
鮮活如初的文字中,駐守著一個真實的天才。
比人想象中還要真實和精彩百倍。
他已去世百年,但他的文字依舊鮮活如初。所謂意外,則是信札里那個異質(zhì)混成的血肉之軀。字里行間始終駐守著一個真實的天才,比人想象中還要真實和精彩百倍。——《紐約時報》
烈士的旗號、殉道者的徽章,從晨曦金黃到晚霞赤橙,轉(zhuǎn)面,扭頭,一頭赤發(fā)的悲哀與懊惱,被同樣的烈焰燒焦……——余光中
推薦購買《渴望生活——梵高傳》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印象畫派巨匠。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蘭布拉邦特。一生屢遭挫折,備嘗艱辛。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美麗的瓦茲結(jié)束了年輕的生命,年僅37歲。
及時部
1873年6月至1881年12月
第二部
1881年12月至1883年9月
第三部
1883年9月至1886年3月
第四部
1886年3月至1890年7月
譯后記
及時部
1873年6月至1881年12月
親愛的提奧:
1873年6月于倫敦
我的好兄弟,要是你能到這里來看一看我的新住所,我會很高興的。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個盼望已久的房間,它不再有傾斜的天花板,也沒有帶綠色邊的藍紙。我與一個十分有趣的家庭住在一起;他們辦了一所給小男孩念書的小學校。
我非常滿意;我常常出去走走,我的住所附近一帶很安靜,空氣清新,使人心情愉快;我能夠找到這個地方,實在是我的好運氣。
我在這里不像在海牙那樣忙碌,我平時從早上九點工作到下午六點,星期六下午四點就停止工作。有一個星期六,我與兩個英國人在泰晤士河上劃船。河上的風景十分美麗。
這所房子不像海牙的那所房子那樣有趣,但我住在這里或許會很好的;特別在以后,當賣畫變得更加重要的時候,對我或許會有一些用處。近來我積累了許多油畫與素描,我賣掉不少;但是仍然還不夠,必須要有更大的耐心與堅強的意志。我相信在英國還是大有可為的。當然,及時件必需的事,就是要有好畫,可這是十分困難的。
我生活得很舒適。研究倫敦,研究英國人與他們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是其樂無窮的;然后我才有精力搞藝術(shù)與詩。要是說這樣還不滿足的話,那么怎樣才算滿足呢?
……
他已去世百年,但他的文字依舊鮮活如初。所謂意外,則是信札里那個異質(zhì)混成的血肉之軀。字里行間始終駐守著一個真實的天才,比人想象中還要真實和精彩百倍。——《紐約時報》
敏銳、洞察、思索——這部書信集揭示了一個非典型意義的凡高,取代世俗印象中的精神失
很喜歡梵高的畫,所以想更多地了解他為什么那么畫。
很喜歡這個封面,和凡高很配。這本書顛覆以往人們對凡高偏執(zhí),神經(jīng)質(zhì)的印象,至少在我看來凡高是一個內(nèi)心注重家庭,熱心,懂得給予他人愛,樂觀的人,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卻一直活在困境中,但卻仍然向著太陽。凡高可以堪稱人生導師了…
很喜歡這本書,梵高也是我從小到大認識的第一個畫家,很喜歡他的畫。
因為是學英語翻譯的,會比較注重翻譯的質(zhì)量。書中有很多地方譯者翻譯得太死板,都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么意思。這本書冗長,又全是書信體,讀完需要耐心。盡管這樣書里還是有些引人啟發(fā)的句子,折射了梵高的生活態(tài)度。
親愛的提奧:凡高自傳(一部催人淚下的天才真音:穿A越大師生命的孤獨與悲涼!)如V初的文字中,駐守著一個真實的天才。 比
內(nèi)容不錯,文筆真摯。梵高一生貧困潦倒,卻非常關(guān)心底層的勞動人民,一個藝術(shù)家,與親哥哥寫信說的最多的卻是生計問題,命運弄人。
梵高寫給弟弟的書信集,從他的文字去理解他的藝術(shù)乃至人生,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感受。看完這本書,我們心里將是滿滿的感動。
是在高三的時候看過歐文斯通寫的《渴望生活》,然后對梵高的興趣越來越濃了。于是就買了這本《親愛的提奧》,滿滿幾百頁都是字,我卻看見了那個棕紅色頭發(fā),伏在桌上,在那微弱燈光下寫字的男人,他說他的心很燙。
趁著滿減活動,收了這本凡高自傳,很厚實,覺得物超所值。還是要抱怨一下,快遞實在太野蠻了,要多使勁才能把這么結(jié)實的紙箱子摔成這樣。
我想看看,梵高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畫了那么多的不朽之作!
非常厚的一本書,全部是梵高寫給弟弟的書信,感覺這本比熱愛生活更能直觀的了解梵高,他不僅是畫家,對文學的感悟也很深。
親愛的提奧:凡高自傳(一部催人淚下的天才真音:穿越大師生命的孤獨與悲涼!)希望人們感覺
一個人在戀愛之前與戀愛之后的區(qū)別,正好像一盞還沒有點著的燈一與一盞點著的燈之間的區(qū)別一樣。現(xiàn)在燈已經(jīng)擺在那里,而且是一盞好燈,而且也發(fā)光了。這是它真正的功能。愛情使人們對待許多事情采取更加沉著的態(tài)度,所以人們對自己的工作就更加滿意了。
從青年到生命終點,透過梵高寫給弟弟提奧的一封封的信件,我們一同感受著梵高的痛苦,執(zhí)著,糾結(jié),與掙扎,正是如此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才鑄造了如此瘋狂的梵高。
親愛的提奧:凡高自傳(一部催人淚下的天才真10音:穿越大師生命的孤獨與悲涼!)希望人Z們能感覺到蘋果里
推薦語★他出生。 他畫畫。 他H死了。 除了凡高,世間還有誰能夠如此簡潔淬煉自己的一生? Z★一部催人親愛的提
親愛的提奧:凡高Z自傳(一部催人淚下的天才真音:穿越大師生命的孤獨與悲涼!)浪。 當我畫一片麥
曾經(jīng)讀過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那時就已經(jīng)為文森特梵高偉大的靈魂所震撼。我本身熱愛油畫,在作畫時也更深切地體會了梵高那種從內(nèi)心深處噴薄而出的激情。梵高,偉大的藝術(shù)家,用金黃麥田般的熱情和對色彩的敏銳感動著我。
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梵高,這本書拿到手上就感覺非常滿足,封面的黃色和向日葵的黃色是一樣的,鮮艷燦爛,有代表性,暫時還沒有仔細閱讀,準備挑一個晴朗的天氣,在陽臺上慢慢翻閱
很難找到比梵高更適合“赤子”這個詞的擔當者。從書信集可以想見一顆赤子的心如何從跳動到瘋狂直至泯滅。向提奧,以及歷史中無數(shù)隱藏在偉人背后溫情脈脈的“看不見的手”致敬。ps:錢是人的膽,不信不行
書挺好的,但不了解是因為梵高,還是譯者,書中許多內(nèi)容我閱讀起來,相當費力。故至今沒有完整看完。喜歡梵高的朋友可以買來慢慢品讀一下吧,因為我正是沖著對梵高的喜愛而購買了該書的。
一直對凡高的人生經(jīng)歷很感興趣,喜歡他的畫,更想了解畫背后的人生。這本書信,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凡高,真誠,熱情,有夢想,同時又無比貧窮潦倒,孤獨,痛苦。在那漂亮的鳶尾花,向日葵背后,是大師永恒的孤寂宣泄。難怪作家蔣勛面對凡高的畫會一次次飽含熱淚。
想了四年多的書,總算買到了。還沒來得及看內(nèi)容,但是大頁大頁滿是字,厚厚的一本。封面上那一段梵高的話,和他的畫一樣明亮激烈,迸發(fā)著力量和火。這個男人的話和他的一生被太多人傳唱,所以更想看看,真正的梵高是什么樣的。
梵高不僅畫好,文字也好,思想深刻,見解獨到,字里行間讓人深深感動。
蠻喜歡梵高的,太陽和太陽花~~~不過這本么,書信體的模式,覺得有可能是我不太了解他的生平,看的時候有點難以接受,挑了幾章看了下~~天才和瘋子之類的小女子實在是膜拜,有時候看著內(nèi)容就在想,這人腦子里面怎么構(gòu)造的,想的好蘑菇啊~~
果然手頭上有這本書才能讓我安心啊,之前的送人了。梵高心理世界所折射出來的文字,大多都是與畫畫有關(guān)的,和自己對生命對藝術(shù)的思考,是增進對梵高理解的必不可少的書目。
想了四年多的書,總算買到了。還沒來得及看內(nèi)容,但是大頁大頁滿是字,厚厚的一本。封面上那一段梵高的話,和他的畫一樣明亮激烈,迸發(fā)著力量和火。這個男人的話和他的一生被太多人傳唱,所以更想看看,真正的梵高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