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齡前的小孩子來說,家長們其實有很多方法來讓他們開心成長,但外公為什么獨獨選擇用書信和古典詩詞來還原生活場景的方式教育孩子呢?其實,外公用心良苦。 從孩子三歲開始,一直到上小學,外公這一寫竟寫了三年。不要小看這一千來封信,在孩子3歲到6歲這段發蒙期里,這些信不僅教會了孩子學習的方法,還讓孩子親近自然、珍惜親情、懂得孝道,認識了自我價值,學到了很多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孩子知道了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如何感受人生的美好與快樂。這對他正式進入小學及其后的過程中打下了堅實的學習基礎,提供了強大的心理正能量,以至得特別自然。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外公教育孩子真的很“狡猾”!
外公在大學做了幾十年老師,教的是師范專業,可以說是“老師的老師”。他講課時,大人、小孩都能聽得津津有味。如果有親友的小孩子成績不好,經他指點幾次后,升學考試就拿高分。
外公教育孩子其實很“狡猾”,他很懂得兒童心理,總是把自己擺在跟孩子同樣的位置來交流。他不會在一開始就灌輸理念,其教育方式一直都是滲透式的,循循善誘的,如涓涓清泉,讓孩子不自覺地就學到了東西,整個過程孩子還特別高興,認為這些都是自己的成果。
很少有人能像外公一樣把與孩子相處的每一時候自然化為開心課堂,他特別善于抓住教育孩子的時機。比如,要教孩子學習擔當責任,在帶孩子過馬路時,他會在信里寫“外公年紀大了,你要拉著外公的手,保護外公安全過馬路。”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很光榮、很自豪,孩子自然就會說:“外公你眼神不好,我拉著你的手安全。”……慢慢地,孩子學會了怎么處理跟長輩的感情,怎么跟朋友相處……
在當前應試教育壓力大的教育環境下,如果家長能在孩子學前期采用《外公家書》里的“滲透式”“隨緣式”等教育方法,孩子上學后各方面可能就會讓家長極大地省心,驕傲。事實上,書中經過這種“家書式”教育的外孫煊煊,在家里,在上幼兒園和小學期間,一直在同齡孩子中都成長得很開心,得很自然。
煊煊外公
中醫簡易食療推廣及時人陳允斌之父,大學教授。在陪伴、教育外孫煊煊的過程中,用寫信這一方式傳遞給孩子濃濃的愛。
煊煊媽媽
陳允斌,知名飲食養生作家,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致力推廣中華傳統的健康飲食方式,是生活食療養生的倡導者。
孩子三歲
剛開始給孩子寫信主要是讓他開心:先開心,再識字
孩子開心,識字才快 :如何讓三歲左右的孩子主動識字、背書
家里人出遠門之前,為什么要教孩子說“祝您一路平安”
讓孩子開心的事,寫在紙條上給他看,比直接說效果更好
讓孩子知道你是他的好朋友,他就聽話了
“看多長卻遲”:滲透式教育方法最靈
對古詩,只要讀了就行,讀多了,孩子自然就理解了
如果孩子感覺親人們都很愛他,他就會自信滿滿
……
孩子四歲
如何讓孩子明白“你是我們生命的延續”這個道理
如何讓孩子喜歡自己和家人的名字
如何讓小孩子喜歡吃雜糧
如何教孩子孝順長輩
用“戴高帽子”的方法讓孩子吃飯不挑食
如何培養孩子的反應能力
平時老表揚孩子勇敢,遇到打預防針等事時孩子就不害怕
……
孩子五歲
以大好人來介紹雷鋒,這樣對小孩來講就可以了
教孩子知道做什么能讓媽媽很開心
讓孩子知道有些事不值得去在意
尊重孩子的“善變”
如何讓小孩子學會守紀律
如何教孩子學會給長輩驚喜
春天來了,盡量“騙”孩子出門多走點路
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尋找春天”
……
孩子六歲
如何培養孩子勇于嘗新的開放心態
生梨傷脾胃,家長可以把梨煮熟了給孩子吃
大人也會犯錯誤,錯了不要抵賴,認錯就行了,小孩也是一樣
告訴孩子:人都有缺點,改了就好
有時候,孩子犯了小錯誤不能批評,反而應該獎勵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孩子能看信了,是個文化人了
希望就要升為小學生的孩子以后能編更好聽的故事給我聽
……
序一 一張白紙,好畫近期最美的圖畫
給孩子寫信本是無心之舉。我們家里有個信箱,我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去拿信,他每次都問:“這是誰的信呢?”我說是爸爸、媽媽……的信。有24小時,他突然問:“外公,我為什么沒有信?”
就這樣,我開始給煊煊寫信,然后放在信箱里面,每天讓煊煊打開找,他拿到信時開心得不得了:“我的信哪!”,然后,他會拿著信念給家里其他人聽,家里人也開心,給他豎個大拇指,鼓勵他一下;有時候小朋友來了,煊煊也念給他們聽,那些小朋友家長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很喜歡,也經常夸獎他。這樣一來,孩子的積極性也上來了,識字越來越多,而且每天都有期待。因為他感覺自己跟大人一樣平等了,被人重視了,有人專門寫信給他,還寫“張奕煊小先生收”。
實際上,我并沒有打算為外孫做一個很刻意的教育計劃,當時的想法就是讓孩子開心,不去阻礙他天性的發展,而且還能認字,因為教孩子一個一個地專門認枯燥的字沒意思,還不如讓他認得信里的每句話,認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的點點滴滴。
現在,很多家長成天主張要讓孩子開心,但卻不知道從什么途徑來進行,我覺得給孩子寫信這種方式是促進孩子開心成長的一個方便的辦法,還能開啟孩子的智慧。
比如,如何教孩子學習擔當責任,我就在信里寫“外公年紀大了,你要拉著外公的手,保護外公安全過馬路。”孩子就會感到很光榮、很自豪,他說:“外公你眼神不好,我拉著你的手安全。”……慢慢地,孩子學會了怎么處理跟長輩的關系,怎么跟朋友相處……學到了好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
我認為,在孩子是一篇白紙的時候,學過的東西往往能深深地烙在上面,甚至終生不忘。
還有,怎么讓孩子去了解中國的文化很重要,其實這些文化都凝聚在包羅萬象的詩詞里。詩詞是潤物細無聲的,孩子天天讀這些詩詞,自然知道怎么去孝順家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需要大人再去說教。說教往往是無效的,反而通過詩詞去滲透更好。在教孩子讀詩詞的過程中,我們家長也能學到很多,因為有一些東西我也不見得懂,為了教小孩,我也要去查一下工具書,不能講錯了。
我有個很深的印象,一次在給孩子寫信時,我無意中把“丟三落四”寫成了“丟三拉四”,女兒就趕緊給我糾正。我說:“幸虧你提醒我,萬一就這樣教他,他記住了可就麻煩了!” 孩子的記性很好,你講錯的話,他一輩子都記得。
另外,我覺得孩子就讓他自然地成長,不要一開始就給他很大的壓力,不要求他一定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我曾經和有些家長也談過,位置越高的人不見得越幸福。
我們就是很自然地教孩子,比如教古詩詞,就是從最簡單的開始,先教最簡單好記的,他念得也開心,念了以后還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我們從來沒有規定孩子今天不背出來就要怎么樣。
我認為,興趣比什么都重要,人一輩子就應該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現在回顧那些養育兩個女兒和教外孫的時光,我很開心,更覺得是一種雙贏。
希望看到這本書的家長們也在養育孩子們的過程中雙贏,永遠開開心心!
外公
2015年4月16日于北京
序二 工夫在詩外
我的父親在大學做了幾十年老師,教的是師范專業,可以說是“老師的老師”。我年少時就讀的學校,校長也是他的學生。他講課生動有趣,大人、小孩都能聽得津津有味。親友的小孩子成績不好,父親給指點幾次,升學考試就拿高分。
孩子們都愿意聽他的話。他很懂得兒童心理,總是把自己擺在跟他們同樣的位置來交流。煊煊小的時候,也認為自己好的朋友就是外公。
父親一開始給煊煊寫信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只是他們祖孫之間的一個小游戲。孩子每天打開信箱找自己的信,很開心。漸漸地,我感覺這些信越讀越有味道,就開始有意識地把信收集起來保存。從煊煊三歲開始,一直到上小學,我父親這一寫竟寫了三年。每天一封信,一共寫了一千多封。這些信教會了孩子學習的方法,教他親近自然、珍惜親情、懂得孝道,認識自我價值……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人生的美好與快樂。
九年過去了,外公的家書還在繼續,只不過收信人換成了我的小外甥南南——我妹妹的孩子,而外公的信也有了更現代化的形式。我們建了一個小小的微信群,叫作“南南的信箱”。外公每天通過微信給南南寫信,信后附上一首歌曲,有時候還配上自己拍的照片或是小視頻,家里每個人都能看到。這個信箱不僅給南南帶來了每天的期待和快樂,也讓分離三地的一家人可以隨時分享各自的生活,就像依然住在一起……親情更濃了。
記得小時候,母親告訴我一句古人的話:“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讀父親的書信,想起了這句話,越來越懂得他的良苦用心。一千多封信,字字句句,貫穿始終的是“讓孩子快樂”的初心。這正是“工夫在詩外”。我深深地體會到:無論是什么教育,必須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唯其如此,才可以稱之為真正的成功。
陳允斌
2015年5月于北京
“請你說說水的用途,說出五種以上就有獎勵。獎品是一個大蘋果,已經放在圓桌上了”看看外公是多么聰明睿智啊!把蘋果當成任務讓孩子吃,孩子不一定愿意吃。可是如果當成了獎勵,孩子帶著成就感去吃,肯定是又甜又香啊!最重要的是孩子還去思考問題了。這就是真正的寓教于樂啊!《外公家書》是一本家教典范,值得我學習。
以前我只關注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從來也沒想過自己要怎么和孩子好好說話。學著外公的方法給孩子寫了幾封信,沒想到今天他主動問我上班累不累啦!
和孩子的溝通蘊含了外公的處世哲學和生活智慧,很羨慕孩子。值得一看。
看了這本書后,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作為大人真的要好好反省自己了。激烈的競爭環境讓無數的家長選擇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甚至搬出了18般武藝,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多少家長能夠拿出最大的耐心聽孩子說他們內心的感受,或者給他們創造一個沒有壓力地環境。
到貨很快,差不多挑我感興趣的都看了一遍,才上來發評。家里有一個4歲得寶貝蛋,關于他的教育問題,經常和他爺爺奶奶發生沖突,買這本書其實預謀的就是要裝作不小心讓他爺爺奶奶看的。尤其是他奶奶還是陳建斌老師的粉,這下可不用我多說什么了。
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溝通,這是外公的聰明之處。比我們每天給孩子將一堆大道理實用多了。《外公家書》更像寫是給我們家長的家教書。
一直很喜歡陳允斌老師,溫柔文雅,博學多識,對生活有一種淡定的從容,想向她學習,靠攏,所以買了好多她的書,果然沒失望。正在學習中,想自己也擁有這種對生活的游刃有余。對生活的熱愛,才是愛一切的前提。
一直是陳老師的忠實粉絲,在這本書上市的時候我還挺吃驚的,沒想到陳老師在家教育兒這方面也有研究啊!等拿到書一看,就明白了,原來這本書是陳老師的父親寫給孩子的信,看了這本書,我也就明白了為什么陳老師的文化底蘊和個人涵養如此之好。
這本書很有意思。看到書名,我以為是普通書信。翻開一看既有信又有詩,還有教育理論和方法。每頁的標題就是一個科學的教育方法。語言溫馨、幽默。道理淺顯易懂。不光孩子會喜歡讀外公的信,連我都覺得很喜歡。我可以拿這本書當范本,教育我自己的孩子了。從明天起,我也要給寶貝寫信啦!
外公家書,給了我很多育兒上的啟發。很有借鑒意義。只要你用心,用愛來對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就能很快很樂意的吸收知識。且不逆反。方法重要,愛更重要。不錯的書。
看到這本書,很自然就想到了龍應臺的《目送》,字里行間都是作為家長的真情流露。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家長需要做的不僅僅是保護孩子,更要學會引導和支持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成長成大人想要的模樣。
本來是被這本書名所吸引,因為我小的時候是和外公外婆一起長大,基本上我的學前識字都是外公教的,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不自覺地在想我的外公也說過類似的話,甚至他也是給我寫過這樣的小紙條!可惜因為搬家的原因,我已經找不到當時的字條了,看看書上的外公,真的是很親切呀。
我家孩子從小就不愛說話,我們很擔心他太過內向,但是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讓他表達,看了這本書之后,我也試著每天給他寫一封信,內容都很簡單,而且很多都用了問句,結果他現在真的更喜歡和我說話了,每天都會問我今天有沒有信呢!
尹建莉推薦的,親戚朋友一次買了3本,內容非常簡單實用,都非常喜歡。馬上向姥爺學習,領會家書的教育精神,開始給孩子寫信了。執行力加堅持,讓家長進步,讓孩子受益,才是對尹建莉和《《外公家書》的感恩和報答。
當今都是網絡社會,手寫信真的非常難得了。再加上小孩子是需要這種親密情感的滋養的。外公的愛真的是滿滿當當,隨著小外孫的成長,外公寫的信得內容也酌情增加。隨便翻開哪一頁,都可以是一篇小小的親子教材。沉浸在這種祖孫感情里,真希望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外公。
俗話說得好: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成才的標準不一定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難能可貴的是能引導孩子發現世間萬物的美好,珍惜當下的幸福。這種發現,需要父母對孩子無限的愛和耐心。
煊煊還那么小,外公就以書信的形式教給了他那么多東西,孩子接受得很輕松、很快樂。教育不僅是在學校,在課本,生活中可以以各種形式來教育孩子。先把這本書買了,以后也這么教育孩子。
作為一個也曾經從小長大的家長來說,我看了這本書其實挺慚愧的,因為我小的時候其實家里的爺爺奶奶也是這樣教育我的,但是等到我親身來教孩子,卻忘記了很多很好的方法的思想,只會要求孩子背多少字,多少口訣。
在線試讀的時候,讀了前面的 ,感覺很樸實很生動,我們家也是外公外婆帶孩子,買這本書就是專門給我爸看的,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批評爸爸媽媽們的做法,絕對是行不通的,而且他們也不會聽,好在有這本書,可以做一個溝通橋梁。
如今的教育,很多人覺得是老師的責任和義務,但其實,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除了知識上的教育,還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做人、做事等,本書全包含了,甚至還有關于身心健康方便的內容,外公的殷殷教誨,是值得孩子一輩子珍藏的財富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外公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但特別,而且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覺到很快樂。里面包含了古典詩詞,還有很多養生的知識,字里行間透漏著祖孫情,很值得現在的爸媽們借鑒。
書里的外公是個師范大學的教授,對待孩子非常有耐心,不急不緩,循循善誘,每封信的內容不長,甚至可以說是簡短,但符合孩子年齡段特點,而且孩子的母親做了詳細的備注,對信的背景和目的進行說明。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出隔代親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適合孩子1-6歲的家長購買。
很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可是讀了各種家教書,都不得其法。對于家里的熊孩子真的感到很頭疼。讀了《外公家書》忽然茅塞頓開。原來,教育孩子還可以用生活中的小事一點一點引導而不是長篇大論給孩子講一大堆道理啊。所謂潤物細無聲,大抵如此吧!
很多人都說老年人容易溺愛孩子,不懂什么教育,其實也是矯枉過正了。就好像這本書中的外公,我看他比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還要有智慧呢,把對孩子的愛和期望寫在紙上,不但有了直觀的效果,而且能夠留下來給孩子慢慢品味。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所有的他的將來是什么樣子,關鍵是看怎么描畫。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指引好方向,讓他少走彎路。就比如外公給孩子寫信,從小培養孩子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對養生的興趣,這些都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只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完全不顧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快樂,所以有很多人感嘆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沒有童年了。我想這些家長都應該看看這本書,成績固然是一方面,但孩子的快樂更重要,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外公家書(中國當代學齡前孩子開心教育范本!《好媽媽勝過好10K老師》作者尹建莉如是推薦:《外公家書》中的愛與智慧很動人,這正是教育的根本!)式教育方法最靈對古詩,只Q要讀了就行,讀多了,孩子自然就理解了如果孩子感覺
讀過許多幼兒教育圖書,但《外公家書》最讓我映像深刻,每一個小故事都會值得回味。愛孩子,就給孩子寫信——這是作者的觀點,通過寫信的方式記錄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用寫信這種特別的方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反應能力和處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