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次從臨床與歷史的視角對克萊茵學派的思想進行了的闡述。精神分析的理論大多來源于分析與治療的臨床工作,本書展示的正是梅蘭妮 克萊茵以及她的追隨者如何通過治療個案的經驗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臨床理論。無論是想了解克萊茵學派精彩的歷史,還是作為臨床訓練的教材,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
克萊茵學派的文章通常并不容易閱讀,因其內容常常是遠離意識的,或者說,需要與深潛在意識之下的潛意識進行聯結。那么,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在心理治療領域浸潤多年的博學人士,都帶著你獨有的經驗來閱讀吧,帶著你的熱情或天真,迷惑或質疑。
作者簡介
鮑勃 欣謝爾伍德(Bob Hinshelwood) 當代克萊茵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國埃塞克斯(Essex)大學精神分析學教授,英國精神分析協會(BPaS)及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會員,英國皇家精神醫學會會員,曾任英國倫敦卡塞爾(Cassel)醫院臨床主任。他著作頗豐,包括《克萊茵學派理論詞典》《團體中發生了什么?》《比昂的來源》《躺椅上的研究》等。他的著作已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另外,他還是《英國心理治療雜志》《治療性社區》《精神分析與歷史》三本學術雜志的創辦者。
譯者暨叢書主編簡介
楊方峰 北京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學士,英國埃塞克斯(Essex)大學精神分析學碩士,師從當代克萊茵學派分析師鮑勃 欣謝爾伍德(Bob Hinshelwood)教授,曾在倫敦Tavistock臨床中心學習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現為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英國巴斯(Bath)大學管理學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組織機構的心理分析與組織機構的情緒,國際組織機構心理分析協會(ISPSO)會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注冊心理師。
引言 獻給困惑的讀者
及時部分:基本原理
及時章 精神分析的背景
第二章 內攝與投射
第三章 無意識幻想
第二部分 梅蘭妮 克萊茵的貢獻
第四章 兒童分析的方法
第五章 內在客體
第六章 抑郁位置
第七章 偏執分裂位置
第八章 投射性認同
第九章 死本能與嫉妒
第二部分后記 全能或真實
第三部分 情感接觸與“K”連接
第十章 反移情
第十一章 認識與被認識
第十二章 俄狄浦斯式認識
第十三章 被擾動
第十四章 僵局與人格組織
第十五章 改變與發展
第三部分后記 克萊茵學派技術的發展
回顧 前進與歷史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后記
全能或真實
在這個后記中,我應該暫緩繼續新的內容,而用一種系統的方式,將目前為止提到的一系列克萊茵學派的重要基本發現聚集到一起。這些都是克萊茵1960年逝世之前的發現,全都由她本人發起。在這篇后記中,我將不再引用更多的臨床材料。這些發現形成了一個系列,因為它們都涉及一種特殊的區分,可以從多種角度來看。整體上說,就是從偏執—分裂位置到抑郁位置的轉變。
投射性認同:讓我們先來看看比昂強調的區別(見第八章)。克萊茵將投射性認同明確地描述為一種將壞的自體部分與壞客體一起驅逐的方式,以高度的暴力性為特征,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身份感與現實感的扭曲。在連續譜的另一端,比昂描述了投射性認同如何被用來溝通,產生不那么強有力的影響。在攻擊性最少的這一端,自體與客體的身份沒有發生混淆(進入他人的角色,同時不忘記自己是誰)。偏執分裂位置與抑郁位置區別的及時個方面是從暴力的入侵到共情。
全能的幻想:當一個人在幻想中驅逐了自體的一些部分,他會有喪失以及耗盡的感覺,好像這些自體的部分真的已經消失不見了。這類原始幻想的影響是:個體覺得幻想真的伴隨著相應的現實。內在世界的感覺也被當成了現實。如果事物被認為是有益的,那么它好能夠發生。如果當事人足夠堅定地認為他不足以被稱為人,自體感就會受到影響,會真實地感覺到更渺小、更空虛、更貧乏,反過來,這會導致態度、感覺及行為都建立在渺小與空虛感的基礎上。弗洛伊德的名言“幻想的全能感”覆蓋了這點。與此不同的是另一類幻想,它們可以保留一些意識:這“僅僅”是幻想。太強烈的幻想,能夠決定身份、態度、情緒以及關系;而享受“作為一種幻想”的幻想,是想象力以及個人意義的來源。及時類幻想,被稱為是“全能的”,因為它們擁有一些真實的影響,可以說是有形的。在投射性認同的例子中,好像當事人及他們心智的有形區塊真實地被移走,放置在另一個物理空間中,或是另一個人內部。因為幻想的“真實”影響,全能感與有形性不再僅僅是幻想而已,它們可以被看作真實的過程。在幻想中,包含幻想引發的結果的客觀特性,以及對幻想的主觀體驗。這是第二個區別:全能與非全能。
原始防御機制:弗洛伊德示意非常年幼的嬰兒使用的防御機制與神經癥的防御機制有著不用的性質。他還示意說,不同之一就是這些防御運作過程中會出現較強的敵意。克萊茵的結論證實了這點:她描述了投射、分裂、認同、內攝等原始防御機制。事實上,這些防御的特征是攻擊性,嬰兒運用這些防御對抗早期形式的攻擊沖動。所以,防御中充滿了非常暴力的攻擊性。克萊茵拿它們跟年長兒童及成人的神經癥防御做對比—以壓抑為例。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第二章),原始的防御機制擁有主觀水平的幻想,同時成為心理的過程,決定了早期人格發展的基本方面,尤其是在形成身份感與自體感的過程中。它們在發展過程中被修改—例如,分裂人格(使各部分失去聯系)變成了壓抑,即,意識與潛意識心智之間的分裂(例如,案例分裂攻擊性的男人的夢)。這種原始防御與神經癥防御之間的區分是第三個方面。
自戀: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自體感的形成以及身份的統整都圍繞著將一個好客體安全合理地安置在當事人內部的經驗。在早期的發展階段(一生中都在進行,程度有所變化),這會需要夸大自體的好,通過持續地驅逐壞的自體部分、并入外界好的事物來達到。因此,有時在嬰兒身上(或后來生命中出現壓力時)會出現大量不現實地重新分配自體與他人之間好與壞的事物的狀態。它們全然依賴全能的幻想,以及分裂、投射、內攝、認同等原始防御機制。這些狀態被稱為自戀,對自體部分的重新分配被認為是強烈的。不過,因為它們也包含了其他人的一些方面,這些人會參與價值的再分配,所以這些狀態通常是不穩定的,當事人面臨著崩潰的威脅。第四種區別在于:一方面是自戀的客體關系;另一方面是認識到他人與自己各自的現實,雙方都是既好又壞的現實混合體。
象征:隨后(第十一章)我們將看到象征符號組建的兩種方式。一個象征符號可能代表了它象征的事物(它的意義),或者,它被真實地認為等同于它所要代表的事物,這是后面要講的。第五個區別是:兩種象征,這和上述全能的投射性認同與共情之間的區分有著密切的聯系。
認同:成熟的過程包含了放棄全能幻想的需要,以及認清自己與他人的現實。這種為了更大程度地接受現實而做的掙扎特別出現在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中。嬰兒需要進行一個跨越一種心智空間的移動—從把自己體驗為一對配偶(母親/嬰兒)的一部分到目睹一對配偶(母親/父親)將自己排除在外。這是一種極為困難的過渡,因為涉及強烈的激情,愛與謀殺的沖動同時出現,俄狄浦斯情結在這一發展步伐上是尤為突出的。不過,這一步伐與我先前提到的全能幻想與接受現實之間的區分有關。當弗洛伊德治療狼人(Wolf Man)的時候,他發現了他所認為的早期創傷,大約在孩子18個月大的時候,狼人目睹了父母的性交。弗洛伊德指出,狼人為何沒有成功地完成這種必要的心理發展,而是心智無意識地被父母性交的場景占據著,持續地把自己認同為夫妻中的一員,是因為全能的幻想,他通過認同父母中的一方或另一方,保持一種插入父母性交的狀態。這會嚴重妨礙他的發展。一個更有利的發展出現在弗洛伊德對這個小男孩的描述中,他開始接受自己像父親,可以做父親做的事,不過不是現在。弗洛伊德認為,這種延遲滿足的行為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步驟,它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我所說的發展步驟:認識到像父親,不過不再認為自己就是父親—相似,但是是分開的。通過像某人的方式認同某人,與通過等同于某人的方式認同某人是兩種不同的認同形式,與之相對應的是兩種象征。它們是分開的,早期階段的俄狄浦斯情結與成熟形式的俄狄浦斯情結之間的差別是第六種區別。成為某人,正如精神分裂癥病人會認為的那樣,他是法國的國王,擁有全能的特質;像某人則擁有不同的特質,這來自于放棄全能感、認識到他人的獨立性。
死本能:我們剛剛在上一章介紹過一種區分:嫉妒,以及作為更成熟的攻擊形式的妒忌與競爭。就后者而言,對生命及好的事物的欣賞能夠幸存;而就前者而言,對好的事物、美麗及生命的攻擊占了主導,一切好的特質都會被移除。這是第七個,也是一個區別。
總結:這種區分的各種不同方面可以羅列到下述表格中:
偏執—分裂 抑郁
投射性認同 驅逐 共情
幻想 全能的 現實的
防御 原始的 神經癥的
客體關系 自戀的 分化的、有現實檢驗功能的身份
象征 象征等同 恰當的象征
認同 進入父母伴侶內部 觀察這對伴侶
死本能 嫉妒 妒忌,競爭
從偏執分裂位置到抑郁位置是一個搖擺不定的步伐,任何人,無論處于什么階段、是否達到成熟期,都將不時地在兩端之間擺動。通常,一生中的一個總的趨勢是朝向表格的右側的,這代表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成熟。不過,有些人在這些擺動中會受到嚴重的阻礙,一種停止的狀態將在第三部分得到進一步說明。在第三部分,我們將會討論近期的發展,重點會放在上述區分更細致的方面。基于第二部分的發現,臨床技術也發展出一些新的方面。我們會看到克萊茵的同事與學生所帶來的近期發展。
本書清晰易懂、發人深思,能夠幫助精神分析師了解克萊茵學派的發展,也可以讓所有的心理治療師熟悉當代精神分析思想的一個重要流派。
——奧托 科恩伯格(Otto F. Kernberg)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前任主席
不錯不錯,物流速度也挺快的!
書不錯,快遞直接沒送到地方。自取的
總的感覺還不錯!是我想要的,書還沒看
深刻新穎包裝好
很專業的,很棒啊
這本書主要是克萊因流派的書,可以看看,對其有所理解。
好書,英國客體關系克萊因學派系列書,紙張、排版、印刷都好。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封面,有如發展不足的自體,非常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