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諺語、飲食、日常生活、傳統手工技藝等多個方面,展示了蘊含在民間文化中的集體智慧,可供想要了解民俗的讀者閱讀。
書中既有生動有趣的傳說故事,也有翔實嚴謹的史料考證,對于學習和研究民間文化的讀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閱讀民俗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100則不可不知的民間智慧
諺語、節日、節氣、雜技、工藝……
民間世代相傳的智慧,街邊手藝人的絕活兒,爺爺奶奶隨口而出的典故,我們究竟了解多少?
藏在這世間美好的民俗文化,只有傳承下去,才能真正震撼世界!
李大偉,博學撰稿人,畢業于某知名重點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曾在北京某圖書出版公司任職,歷任社科編輯、編輯室副主任等職,參與策劃并編纂撰寫了十余個系列、數十本作品、百余萬字,代表作品有《人要有點信仰》等。
及時章 民諺篇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半部《論語》治天下
有眼不識泰山
此地無銀三百兩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槍打出頭鳥
清官難斷家務事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宰相肚里能撐船
死馬當活馬醫
大水沖了龍王廟
家有一老,猶如一寶
有錢能使鬼推磨
第二章 節日篇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為什么貼春聯和門神
立春為什么要打春牛
大年三十晚上為啥叫除夕
除夕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為什么破五要迎財神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
清明節是寒食節嗎
屈原與端午節
立夏為什么吃雞蛋
中秋節與嫦娥奔月
重陽節為什么要登高
冬至吃餃子有何寓意
為什么臘八節要喝臘八粥
臘月二十三為什么叫作"小年"
第三章 美食篇
女兒紅和狀元紅的來歷
國酒茅臺的由來傳說
杜康造酒醉劉伶
東坡肉與蘇東坡
涮羊肉起源的三種傳說
過橋米線是怎么來的
李世民和慈禧都愛河南燴面
臭豆腐曾經是"貢品"
年糕的由來和歷史
獅子頭原來不叫"獅子頭"
饅頭與孔明南伐
皮蛋是怎么來的
第四章 生活篇
掃帚是誰發明的
鎖最初是用來嚇人的
牙刷的款式——從柳枝到電動牙刷
傘的兩個有趣傳說
筷子的歷史與典故
鋸是魯班發明的嗎
梳篦最初是魚刺
睡覺為什么要用枕頭
為什么稱治病為看病
錢為何又叫"阿堵物"
蚊帳的起源
第五章 民俗篇
新婚夜為什么要鬧洞房
"囍"字與王安石
新娘回門的由來
長壽面與漢武帝
"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
牛郎織女與七夕節
二十四節氣是怎么來的
十二生肖的起源和傳說
百家姓中為何趙姓及時錢姓第二
滿周歲為什么要"抓周兒"
祭亡靈為什么要燒紙錢
趕廟會的起源
第六章 戲曲篇
木偶戲是起源于春秋時期嗎
漢武帝與皮影戲
京劇臉譜起源
地域戲曲之首——河南豫劇
川劇變臉的來歷
黃梅戲的起源
越劇的由來與傳說
百戲之祖——陜西秦腔
秧歌的由來和傳說
孔雀舞是如何誕生的
黃土高原上的奇葩——安塞腰鼓
戲曲演員為什么又叫梨園弟子
第七章 競技運動篇
舞獅起源于何時
雜技的千年春秋
踩高蹺的歷史由來
歷史悠久的體育運動——射箭
中國傳統的競技運動——賽馬
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
中國民間的傳統體育——拔河
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風箏
老少咸宜的傳統競技運動——跳繩
生命的蝴蝶——踢毽子
半仙之戲——蕩秋千
民間傳統游戲項目——斗蟋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在我國,自古就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之說,并且這種說法在社會上一直流傳很廣,就連清初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圣嘆也曾這樣說。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這句諺語中所說的"三國"和"水滸"分別指的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其中,《三國演義》是我國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全書始于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展現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間的歷史風云;《水滸傳》是我國及時部以人民大眾而不以帝王將相作為英雄的長篇小說。它們與《西游記》、《紅樓夢》一起被譽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作為"四大名著",它們以其獨特的思想和藝術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既然是稱為"四大名著"的小說,為什么又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之說呢?
首先,我們先說"少不看水滸"——
我們的這些民間文化傳統,表現了我們民族的一種特性,我們的理想,還有我們的審美。
——著名文學家、藝術家馮驥才
中國民間文藝是人類文明的藝術瑰寶,對其保護是時代的命題,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讓我們共同為中國民間文藝更好地在保護中傳承、弘揚與發展奉獻一份光和熱,添加一塊磚和瓦。
——著名雕塑家、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張锠
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延續,是一個民族得以發展和延續的精神支柱,每一個偉大的民族,總是和它的的、燦爛的文化傳統聯系在一起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數千年來一脈相承,同我國的的文化傳統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著名倫理學家羅國杰
很不錯的一本書
書質量不錯
紙質、排版都不錯,滿意。
這一本沒包裝,稍有破損,不像正版
給兒子買來看的,字體清晰,不錯。
還不錯,一次再來光顧,希望有更多商品,值得期待。謝謝合作!
送貨速度很快,閑時看看也還可以。
快遞及時,包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