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喜慶文化,如節日習俗、民族娛樂、婚慶文化、生辰壽誕等代表性的內容予以介紹,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展現出了我國各民族各地區豐富多姿的節日文化習俗,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輕松掌握相關知識。全書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既是一本知識儲備的常識讀物,又是人們工作學習之余的休閑讀物。
領略中國特色喜慶文化的魅力
中國人的喜事、樂事、節慶中的民間風俗
一看便知
呼志強,出版圖書40多冊,推出過《想問就問吧》(海潮出版社)《歷史不忍細嚼》(鳳凰出版集團)、《國學其實很有趣兒》等書。
王淑華,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標準的雙子座女生:亦靜亦動。喜愛安靜地閱讀,卻也享受朋友環繞的時光。以教英語為生,以寫作為樂。
及時章千載傳承的節日習俗
“小年”主要有什么風俗活動呢…002
臘月二十三為什么要“祭灶”呢…003
除夕“守歲”風俗起源何時…005
“除夕”年夜飯北方人為何要吃餃子…006
春節農村里為什么要掛“門錢”…007
春節命名是在什么時候…009
過年為什么要燒爆竹…011
為什么春節時要給孩子“壓歲錢”呢…012
為何有“年初一不殺雞”的說法…013
過年飲的“屠蘇酒”是怎么釀制的…015
哪些少數民族和漢族一樣過農歷“春節”…016
為何大年初五稱為“破五”…019
正月初五“送窮”是咋回事…020
“人勝節”是何月何日…021
元宵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023
為何正月二十五又稱“填倉節”…026
我國為什么比較重視“立春”這個節氣…027
二月二是“青龍節”嗎…029
二月初三有何習俗…031
夏歷三月初三是何節日…031
何謂“天日節”,何謂“地日節”…033
清明節有哪些別稱…035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036
清明節為何要吃青團子…037
端午節的起源有哪些…038
端午為何要懸“鐘馗捉鬼”像…040
古時立夏日有哪些習俗…042
“夏至九九歌”是怎么唱的…044
農歷六月初六是何節日…046
七夕拜織女是男人的事嗎…048
“七夕節”還有哪些稱呼…050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嗎…051
“中秋節”是怎么來的…052
為什么重陽節又被定為“敬老節”…055
“下元節”是何月何日…057
為何要在冬至節“祭天”…058
冬至為何又稱“添歲”…061
“臘八”習俗始于何時…062
“吃冰”與“窖冰”是臘八節習俗嗎…063
第二章多姿多彩的民族娛樂
“擊壤”是一種什么游戲…066
古代就有“踢毽子”游戲了嗎…067
“七巧板”是什么時候出現的…068
“皮影戲”的稱謂有哪些呢…069
“舞龍燈”是什么時候出現的…070
“獅舞”一般出現在什么節日…074
“北獅”和“南獅”有什么不同…076
“巴當舞”是哪個民族的舞蹈…079
“孔雀舞”有什么來歷…080
“錦雞舞”是指錦雞在求偶時跳的舞嗎…082
“刀桿節”是指專賣刀桿的節日嗎…083
“刀舞”是哪個民族的特色舞蹈…084
“跳月”是一種什么舞蹈…085
“高蹺走獸”是一項什么活動…085
“花炮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087
我國還有“姐妹節”嗎…088
“擺手舞”是指再見時跳的舞蹈嗎…089
爬山也有節日嗎…091
清明前后放風箏是怎么發展而來的…091
秋千經歷了什么樣的發展歷程…092
為什么要在清明節前后斗雞呢…093
有給羊馬過的節日嗎…095
壯族“趕風流街”是怎么回事…096
“剽羊節”是指要吃烤全羊嗎…097
“香浪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097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099
有為蓮花過的節日嗎…102
七月初七是魁星生日嗎…103
“趕秋節”是秋天的節日嗎…104
還有為牛過節的習俗嗎…105
重陽節為何要賞菊呢…106
“偷菜”是指網上的游戲嗎…108
“偷瓜送瓜”是什么地方的習俗…109
各地的冬至九九歌都一樣嗎…111
文人的消寒數九之法包括哪些…112
第三章祈福迎瑞的婚慶文化
“三茶六禮”的古代婚禮習俗從何而來…116
“三媒六證”這一習俗是怎么來的…117
古代也有相親嗎…119
為啥說“地上無媒不成親”…119
迎親的過程有哪些…121
喝“交杯酒”這一習俗是怎么回事…124
古代有“洞房驗貞”的習俗嗎…125
“指腹為婚”是怎么回事…127
我國還存在“掠奪婚”嗎…128
結婚為何講究“門當戶對”…130
還有新娘子絕食的結婚風俗嗎…131
古人的婚書相當于現在的結婚證嗎…132
傳統婚俗中的“暖房酒席”是指什么…133
結婚時所請的“全福人”是什么人…134
民間結婚前一晚的“壓床”習俗是怎樣的…135
新娘乘花轎有何講究…136
結婚時新娘為何要蒙“紅蓋頭”…138
新郎給新娘穿鞋的習俗是怎么來的…139
“看三”是父母去婆家看望新娘嗎…141
“回門”是一種怎樣的習俗…141
什么是送“離娘肉”…142
“鬧洞房”有哪些活動內容…143
中式婚禮有哪些禁忌習俗…145
古代婚禮也是白天舉行的嗎…147
“贅婚”類型主要有哪些…148
古代人是怎樣離婚的…149
再娶為何稱“續弦”…151
為何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152
“一個女婿半個兒”的說法是怎么來的…154
“丈夫”在古代是指什么…155
“結發”是一種愛情巫術嗎…157
臺灣地區的結婚習俗有何特點…158
“偷婚”是不讓別人知道嗎…161
“草標”也能作為情書嗎…162
花朵也可以當作媒人嗎…163
還有戴兩頂帽子的民族嗎…164
什么是“走寨”與“坐妹”…165
“討蔥蒜”是為了吃餃子嗎…166
“踩腳后跟”是兒童的一種游戲嗎…167
“打親”是指什么習俗呢…168
我國有“潑水”結婚的習俗嗎…168
已婚女子為何要剃光頭呢…169
第四章喜聞樂見的生辰壽誕
“拴娃娃”是一種怎樣的求子習俗…172
我國各地的求子習俗有哪些…173
為何會有“麒麟送子”一說呢…176
為什么將女子懷孕稱為“身懷六甲”…177
生孩子為什么又叫“落草”或“臨盆”…178
古代為產婦接生的產婆為何又被稱為“穩婆”…179
產后為什么要“坐月子”…181
“報喜”是怎樣的一種禮俗…183
“三朝”是古代皇帝上朝嗎…184
“寄名”是一種怎樣的育兒風俗…185
“踩生”是一種怎樣的生育習俗…186
“滿月禮”中有哪些活動…187
“拜床母”是一項什么樣的風俗…188
“做百日”都有哪些禮俗要求…190
孩子周歲的“抓周”是怎么回事…191
民間認干親為什么愛認“常”姓或“劉”姓的人家…193
掛上“長命鎖”就能鎖住孩子的性命嗎…194
民間為什么盛行兒童穿“百家衣”等習俗…195
民間兒童為啥都愛給孩子穿虎頭鞋戴狗頭帽…197
本命年為啥要扎紅腰帶…198
為啥把未婚的姑娘稱為“黃花閨女”…199
古人不同年齡都有哪些稱謂…201
古代男子成年禮是“冠禮”嗎…202
摩梭人的“成年禮”是什么樣子的…203
瑤族的“度戒”禮是怎么回事…204
過生日的習俗古代就有了嗎…206
民間的“借壽”之俗是怎么回事兒…206
過生日也是指“做壽”嗎…207
民間在“做壽”這天有怎樣的習俗…208
“奉觴”“稱觴”為何會成為祝壽的代稱…209
過生日吃壽面這一習俗是怎么來的…210
“壽比南山”中的南山真的存在嗎…211
為何年過半百才能“做壽”…212
什么叫作“花甲壽”…212
為何有“六十六,掉塊肉”這種說法…213
過壽為何“做九不做十”…214
中國人的“虛歲”是怎么回事…217
“五瑞圖”是象征長壽的圖嗎…218
長壽的圖案為何有鶴、龜、松…219
壽圖中都包括哪些動物…220
壽圖主要包括哪些神仙…222
生日、壽誕有哪些禁忌…224
前面的白狗像一陣旋風一樣掉轉頭來,向著陰陽頭的腿狠狠地咬去……趁陰陽頭蹲在地上哎喲之際,主人和白狗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一路上,主人不停地表揚他的狗:“你懲罰了那個壞家伙,好樣的!好樣的啊,你!”狗只管聽著,卻并不驕傲。因為在它看來,它只是做了它該做的。捍衛主人,呵護主人,是它該做的。
它是一只有尊嚴、有原則、有理性的狗,從不亂咬。“咬”這個動作,它向來都是非常節約的。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浪費,一點一滴也不浪費。
它是一只有愛心、不惜命、不重利的狗,曾在河里救過一個溺水的小孩,在湖里救過兩只溺水的小兔和三只溺水的小貓……別人留下了賞金,它的主人沒要,它自然也沒要。錢這種東西,在它眼中等同于廢紙。
而今,它老了。老了,也從不礙事,只是靜靜地蹲在或趴在一隅,打著盹,或想著它的綿綿的心事兒。它活得簡單,但它畢竟也有心事兒。它的心事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
在一旁,我就像讀一本光輝書那樣,久久地、饒有興味地讀著它……讀著,讀著,忽地,我便想起了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朱之瑜在其《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里說過的“圣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它也便順理成章地變成我眼中的一尊醒目的雕塑。這尊雕塑,這尊任何一位雕塑家都塑不出的披戴著光芒的雕塑,雖然看上去并不宏偉,卻很高大。
及時章千載傳承的節日習俗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是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中國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步形成,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但是節日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歷經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到漢代,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基本定型。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轉為娛樂、禮儀性的活動,很快作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
“小年”主要有什么風俗活動呢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
“掃年”習俗起源于堯舜時代,由古代驅除疫病的一種宗教儀式演變而來。到了唐宋時期,“掃年”之風盛行。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祝新歲之安。”至今民間還流行著“臘月二十四,撣土掃房子”的諺語。
關于掃塵習俗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則傳說。早先,通州(今南通)佃農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稅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三日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四日前將宅院里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復一年,春節掃塵的風俗便一代代延續下來。
臘月二十三為什么要“祭灶”呢
農歷臘月二十三為祭灶節,民間又稱“過小年”。有一首年節歌說得特別具體: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買年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親友。
這首年節歌中的及時句“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活動。過去民間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說:官府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祭灶,一般百姓在臘月二十四這天祭灶,靠擺渡和打魚為生的人家在臘月二十五這天祭灶。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
過去的鄉村,差不多家家戶戶的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當作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灶王神像直接貼在灶邊墻上的。灶王神像一般都是用木版彩印的,上印有身穿官服的灶王爺,旁邊還有灶王奶奶,兩邊一般是“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的聯語,橫批一般為“一家之主”。過去,老百姓供的灶神有三種:一種是只有灶王爺、沒有灶王奶奶的畫像,以供無配偶的光棍漢供奉;一種是一個灶王爺,一個灶王奶奶的畫像,供普通人家供奉;再有一種是一個灶王爺、兩個灶王奶奶的畫像,供有錢人家供奉。
灶王爺作為居家保護神,他最初的功用是避災賜福,為一家之主,凡家內之事,都由他管。據說他是受玉皇大帝之命監視各家善惡、視察人間功過的,他把這些都記錄在心,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要回天上述職、匯報,上天就根據他的匯報,用降福或降災的方式來表彰、懲戒各家。所以,祭灶神時家家戶戶都不敢怠慢,虔誠送迎,形成了不少風俗習慣。
[趣味鏈接]
祭灶神的過程有哪些
祭灶神也叫送灶君,或者叫送灶王爺升天,多是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或貼在灶壁上的灶王爺畫像)敬香,并供上用怡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供品——這類食品又甜又粘,意思是灶神吃了糖瓜后,嘴就被糖給粘住了,顧不上說話,免生是非。也有讓灶王爺跟玉帝說話時嘴甜點,好話多說,不好話不說的意思。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貍、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王爺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然后將用篾扎紙糊而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堆在灶前,意思是給灶王爺準備行程的坐騎和草料。祭拜之后,便將灶王爺的神像揭下,同紙馬、草料一起放入灶中點燃,此時一家人邊燒邊口中念念有詞: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也有的人家這樣說:
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守歲”風俗起源何時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要聊天、放鞭炮、打牌、包餃子……
守歲習俗最早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俗語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習慣被人們流傳至今。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通宵不眠。傳說,遠古時候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24小時夜里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于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除此之外,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凈凈,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里放糖、花生等物。
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干凈,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心理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