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培根隨筆圖書
人氣:27

培根隨筆

教育部語文新課標必讀推薦叢書!一代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的心靈之旅!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詩意和哲思的結合。黑格爾、雪萊、羅素等大師一致推崇的經典美文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外國隨筆  
  • 作者:(英)[培根]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1333216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6
  • 印刷時間:2013-06-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培根隨筆》可說是少數的“世界著作”之一,這本書不是為一個時代而作,而是為一切時代。在這本書里,極高的智力與多樣的興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結合為一體,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樣的類型或脾氣,都能在這部書里找到一點與自己有聯系的東西。

雖然這只是一本隨筆集,但《培根隨筆》能同時讓你產生讀史書、讀詩集、讀教科書的感覺。培根的話語不僅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而且還能使人們頓悟。的確,它就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請跟譯者一起領略其中的奧秘!

編輯推薦

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黑格爾、雪萊、羅素等大師一致推崇的傳世美文;詩意和哲思的結合,文筆優美、警句迭出;

《培根隨筆》談及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尋找一位巨人的肩膀,就能站在更高處理解人生!

中外名著典藏本,新課標必讀書目,版本經典,課程指定,名師精解,讀練結合。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 培根(FranasBacon),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和科學家,被后人贊譽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馬克思稱他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目錄

及時部分 人性和素養的思考——那些機敏謹慎的人,往往會交上好運

002談天性——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性

005 談性善——善的定義就是有利于人類

009 談自私——自私者的那種聰明,是一種老鼠式的聰明

011 談嫉妒——嫉妒是一種最糾纏不休的情感

016 談虛榮——對軍人來說,虛榮心是必不可少的

019 談猜疑——一個人孤陋寡聞就容易疑神疑鬼

021 談野心——不同類型的野心家的危險性也有所區別

024 談狡猾——狡猾之人就像雜貨鋪的小販一樣

029 談小聰明——小聰明之人,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031 談憤怒——對于憤怒,必須在程度和時間上同時予以控制

034 談復仇——復仇的動機不僅是為了讓仇敵受到傷害

036 談習慣——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

039 談韜晦——沉默使別人無法得到任何探悉秘密的機會

042 談迅速——反復重申問題的實質最能節省時間

044 談時機——好是在半路上守候危險

046 談革新——不愿用新藥的人也得去承受新的疾病

048 談談吐——慎言勝于雄辯

051 談學習——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

在線預覽

談幸運:一個人的不幸常常成就另一個人的運氣

不用懷疑,運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的偶然因素。百年不遇的兩集,外貌給人的好感,個人的長處適逢其會得以施展,都會給人帶來運氣。但是最關鍵的是,一個人的運氣究竟怎樣,還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古代一個詩人曾說:“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設計師。”①

在影響運氣的外部條件中,我們最常見的是:一個人的不幸常常成就另一個人的運氣。因此,大部分突然飛黃騰達的人都是利用了別人的失誤。俗話說得好:“蛇吞蛇,才能變成龍。”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贊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則能帶來幸運。幸運之人自有一套自我表現的方法,那是無法言傳的。西班牙人說的“desemboltura”,部分表達了這一境界。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本性中沒有任何阻礙,也不存在難以控制的東西,那他的思想之輪就會跟命運之輪一致,他就會表現得自信又從容。因此,李維②描寫老加爾圖時,用了這樣一句話:“這個人身體強壯,精力旺盛,不管出身什么家庭,他都會給自己帶來運氣。”說完這話,他又想起,加爾圖本身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注釋:

①語出德國人賽德爾編的《拉丁成語集》。

②李維,羅馬史學家,著有《羅馬史》。

因此,只要一個人目光銳利,又善于觀察,就一定能看到幸運女神。雖然幸運女神的眼睛看不見①,但她總要顯形,人們總有機會看見她的。幸運之路就像天上的銀河一樣,由大群、小群、無數小星星聚合在一起,肉眼看不清其中任何一顆小星星,但是它們聚合在一起卻不容忽視,能放射奪目的光芒。同樣,許多細小的幾乎無法覺察的美德,或者不起眼的才能和習慣,如果能結合在一起,也會給人帶來運氣。

意大利人通常會注意到一些別國人很少會想到的事情,當他們形容一個從不出錯的人,提及那人的其他特點時,總會加上一句,說這個人“有點傻氣”。的確,有點傻氣,而又不過分老實,這樣的人往往運氣比別人更好。因此,那些極端愛國的人和忠君的人,是很難有好運的,因為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心思置之腦后,那他走的路就不是自己的了。

意外的幸運會使人成為冒險家,這種運氣來得容易,去得也快。只有歷盡艱辛得來的好運,才能使人從平凡走向。

命運女神有兩個女兒,一個叫“自信”,一個叫“名譽”。僅僅是為了這兩個女兒,幸運也應該給予光榮,受到尊敬。前者存在于一個人的內心,后者存在于一個人與別人的相互關系中,即別人的眼中。

聰明之人都會把把自己的才能歸結為上帝的恩賜和命運的眷顧,以便將別人對他們才能的嫉妒拒之門外。這既是一種很好的推托之詞,又是一個人大度的表現。這種人值得托付更高的權力。所以,愷撒告訴暴風雨中的舵手:“你們所載的是愷撒和他的運氣。”蘇拉在稱呼自己的時候,從不說“偉大的蘇拉”,而是“幸運的蘇拉”。

注釋:①當時,幸運女神都被畫成瞎子或被蒙住眼睛。

人們還注意到,凡過于把幸運之事歸功于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結局是不幸的。據史書上記載,雅典人提莫西亞斯①在向國家報告自己的功績時,總不忘添上一句:“事情的成功從來都跟運氣無關。”后來,他這句話果然應驗,不管他做什么事情,運氣都不來幫忙。

毋庸置疑,個別人的運氣的確要比別人的運氣來得順暢,就像荷馬的詩要比別人的詩更為流暢自如一樣。普魯塔克在比較提

摩利昂②的幸運跟阿蓋西勞斯③和埃帕米農達斯④的幸運時,也曾說過類似的話。那些機敏謹慎的人,往往會交上好運。

注釋:

②公元前4世紀雅典名將。

②③④均為希臘名將。

媒體評論

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著人們的心靈局限,帶著大家的心一起傾瀉,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英)雪萊

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在我們看來。這是培根的特色。——(德)黑格爾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圖書漂**的評論:

還挺好的,很滿意,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格言警句層出不窮,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隨筆》談及了政治、經濟、宗教、愛隋、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好評推薦哦

2015-08-17 14:52:0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學生必讀!

2017-03-09 15:23:15
來自圖***(**的評論:

培根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文學家,其隨筆集被眾多人奉為經典,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優美的文學作品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冷淡下來,時至今日重頭再品,你會發現關于人生的答案很多都能在這里找到!

2016-12-23 10:38: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培根隨筆》兼有散文、論文和隨筆的意義。它不僅文筆優美而且論述精辟。用其敏銳的洞察力把復雜的人生問題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一下讓原本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這確是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

2015-02-14 14:37: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培根隨筆》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對小孩子來講是不錯的課外讀物!

2016-10-21 10:14: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根能對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并寫下來讓后人們一代一代傳閱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樣成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話,也要多讀、多練,讓自己的作品也成為作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語”。

2017-08-08 14:51: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培根的言談是否與他的行為相符,這是我關心的。不過他的看法有他的那個時代的很大局限性,這是沒法否認的,比如他對宗教的看法,但培根對權力的研究很深刻,還沒有看完,慢慢看,有機會再分享吧

2017-03-16 10:19:5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本書語言簡潔,直接犀利,文筆優美,格言警句迭出,大多是論述人生重大問題以及人與國家,社會的關系,思想深刻而精彩,見解獨到而精辟.這本書中講述的培根對人生的感悟,許多的處事方法和思想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絕對是青少年閱讀課外讀物的不二選擇.

2017-07-20 15:00: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談及了政治、經濟、宗教、愛隋、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非常喜歡!

2016-07-25 14:52:48
來自多***夢**的評論:

教育部推薦讀物,內容確實好,培根對于他涉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作為因為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這本書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對孩子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經典,好評!

2017-07-07 11:32:44
來自值***待**的評論:

許多道理以前是我想不明白或者沒有想到過的,讀了這本書,有些明白自己以前走了不少彎路的原因了。不由得贊嘆經典的偉大,有個學者曾經說過:什么是經典,就是放在書架上供人們一千次一萬次閱讀的書。這是個定量的解釋,可是表述的很恰當。

2017-07-14 13:46: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談及了政治、經濟、宗教、愛隋、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可讀性強。

2016-11-25 14:56: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培根隨筆》中論拖延:作者用舉例子、作比喻的論證方法,告訴我們要善于當機立斷、迅速行動,不要拖延時間而延誤機會.文章論述層次清晰,表達手法多樣,語言簡潔有力、形象生動,體現了培根論說文的又一特點.很受用!

2016-07-20 14:14: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對于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讀完一本書。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系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

2017-07-20 13:08:5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友誼給我印象最深!

2017-07-12 11:19: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培根隨筆》中,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這些短小精悍的說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買弄幽默風趣,不談自己。所以讀培根的隨筆是聽不到作者靈魂的絮語,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談心,倒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像是一位法官判案。。。。。

2015-08-05 15:19:35
來自我***!**的評論:

培根隨筆 挺喜歡培根的作品!支持經典!支持當當正版書籍!

2017-05-12 22:29: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培根隨筆》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對小孩子來講是不錯的課外讀物!不過年紀小的需要父母陪伴才能閱讀!

2017-07-21 11:30: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論真理“什么是真理?”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依然是困擾著人們的枷鎖。問題的答案連最偉大的哲學家都百思不得。文章開頭就提到,彼拉多當年提這個問題時,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與真理相對立的,詭言、人們的種種幻想反而為人所接受。明顯的褒貶中,人們卻寧愿追求幻想。也許真理總是不盡人意,致使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回避,而幻想卻是美好的,盡管它不真實,但它卻能帶給人快樂,盡管極為短暫。在大千世界里,人總是渺小的,人的心靈更是脆弱的,生活總是有不盡人意的時候,如果有人這時還堅持真理,那就等于自戴枷鎖。?在對真理的褒貶聲中,培根給真理下了一個定義:真理既…

2013-10-16 14:32: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前言: 培根說:“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是不完美的,但只要活得充實有意義,那么這一生就沒有遺憾!”人生就像是一條路,不知何時才能走到盡頭。人生是一本未寫完的書,無論我們怎樣翻著它,但是仍要等到生命盡頭才知它的結局。人生更是一個謎,但答案卻要等到生命的終結才能揭曉。在此之前,無論你是誰,甚至是天才也無法預見到。所以,我們更應該笑對人生,活著就要活出真自我。人生是充滿希望的陽光。這是每個人都樂于接受的,因為有了新生命的誕生,世界才會有新的能量。就如人體中注入了新的血液,會顯得健康,生氣勃勃。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說…

2013-07-26 09:33:23
來自這樣的**的評論:

大家都說《培根隨筆》是日常生活的結晶,是堪稱經典的大作。有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我卻跟他們完全不同,開始,我非常的討厭他,因為他總是以貴族的身份、站在男人的立場上來看待每一件事;總是以神的偉大、宗教的信仰及所謂的“真理”來起筆,總是講一些神話,令人一頭霧水……懷著不滿的心態,我氣憤的讀完了整本書。讓我驚訝的是,看完這本書,我發現了一個與我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培根!他是個對哲學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以及對理想的追求的偉人!我恍然大悟:“看來我是錯的,這才是真正的培根!”這本書共收錄培根隨筆50多篇…

2013-07-11 13:56:59
來自女漢紙**的評論: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

2013-08-29 11:45: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這本書的內容不想再說什么了,他的題目跟他的內容一樣簡單明了,不繞彎子,自已看看目錄就知道了,總會有你想看的東西,而且不是基本上是全部的篇目中都有充滿了智慧的句子。讀他的作品,不僅可以得到一個智者對人生智慧的理解,還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對中國現在的許多社會現實認識得更清,像他的《論報復》就讓我想到中國的法制改革,像中國的“以牙還牙”“殺人償命”是否合理 相比許多中國的同齡人,因為專業的原因我想我讀過的書算是比較多的,從小家里人知道讓你認真讀書,卻從不教你那些人情世故,所以到現在這么大了我還是感到對這個世界上許多事情都不太了解,…

2013-07-24 14:29:03
來自白日不**的評論: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

2013-07-15 15:12:36
來自莎莎妹**的評論:

培根的哲學思想是與其社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代表,主張發展生產,渴望探索自然,要求發展科學。他認為是經院哲學阻礙了當代科學的發展。因此他極力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權威。他還進一步揭露了人類認識產生謬誤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說”。他說這是在人心普遍發生的一種病理狀態,而非在某情況下產生的迷惑與疑難。第一種是“種族的假相”,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認識錯誤;第二種是“洞穴的假相”是個人由于性格、愛好、教育、環境而產生的認識中片面性的錯誤;第三種是“市場的假相”,即由于人們交往時語言概念的不確定產生的思維混亂。第…

2013-07-25 17:16: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培根隨筆這本書所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語言簡潔,而常常有名言警句是我猛然驚醒,在驚醒過后,往往能夠引發我深深的思考,這一本書有這非常多的分類,《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單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一本書所說的內容范圍之廣,而且這些只是這本書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的書目分布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不同的警示,所以這本書著實適合我這樣的人去閱讀,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學生在閱讀完這一本書之后,都會受益匪淺,從中能斬獲非常多的道理,同時能夠下意識地與我們的生活作比較,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查漏補缺的方…

2017-07-31 17:05: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論死亡”這篇隨筆,感受最深。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么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你的愿望。然而,人活著并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著你的凱旋。然而我還有另一種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來的。

2017-07-20 14:42:45
來自2012回**的評論:

第一次接觸《杜培根隨筆》集是剛上初一的時候,那時是因為它是課本指定的課外讀物之一。記得第一次讀培根隨筆集時,可能是由于年齡還小,我并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哲理,反而覺得很悶。第二次翻開這本書,是因為父親,他認為我長大了,是應該學會如何做人的時候了,于是我便再次翻開了這本書。 為了能更好的理解這本書我還特地查了一下培根的背景:培根于1561年出生于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后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由于18歲時父親的絞死,未能給他…

2013-07-18 10:57:4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