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孤獨為主題,精心收錄了尼采、黑塞、梭羅、歌德、卡夫卡、叔本華、泰戈爾等二十六位東西傳世名家的經典之作。
選文體裁多樣,詩歌、散文、小說、自傳,不拘一格;文風斑斕絢爛,或簡潔洗練,或晦澀怪誕,或樸實隨性,或鏗鏘激昂。在這里,孤獨形形色色,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親。看似零散迥異的篇章,共同鋪就一條跌宕起伏的秘密征程,帶你一步步走近孤獨本來的模樣,體悟生命耐人尋味的“單”常態,感受數世紀理想知識分子對“獨”的無畏探求和對“我”的不朽應答。
① 文學史上的經典命題——“孤獨”。諾獎得主、文學鼻祖、哲學之父……二十六座矗立世界文化殿堂的不朽里程碑,《局外人》《彷徨少年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城堡》《吉檀迦利》……二十六篇題材文風思想迥異的經典孤獨說。
② 譯文由柳鳴九、潘慶舲、李文俊等老一輩翻譯大家攜手《月亮與六便士》熱銷版譯者劉勇軍等譯界新實力精心打造,誠意雕琢閱讀體驗。
③ 以精美彩插形式薈萃塞尚、莫奈、蒙克、列賓、契里柯、哈默修伊等多位世界繪畫大師的內涵名畫,體驗文字之外的震撼與感動。
④ 集多元性、文學性、思想性于一體,既合靜心品讀,亦合隨性玩賞。名家經典,精裝彩插,別具收藏價值。
既有黑塞、加繆、福克納、泰戈爾等多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更有西方現代哲學之父尼采、文學表現主義宗師卡夫卡、自然隨筆創始梭羅等在世界文化史中堪稱為里程碑的重要存在。
選文體裁多樣,詩歌、散文、小說、自傳,不拘一格;文風斑斕絢爛,或簡潔洗練,或晦澀怪誕,或樸實隨性,或鏗鏘激昂。在這里,孤獨形形色色,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親。看似零散迥異的篇章,共同鋪就一條跌宕起伏的秘密征程,帶你一步步走近孤獨本來的模樣,體悟生命耐人尋味的“單”常態,感受數世紀理想知識分子對“獨”的無畏探求和對“我”的不朽應答。
及時章
城堡/004
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018
燈塔行/028
帶家具出租的房間/036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050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068
吉檀迦利/082
第二章
湖(致——)/086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098
玫瑰與蕓香/112
大衛 科波菲爾/118
局外人/138
第三章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54
我似一朵浮云,孤獨地漫游/162
瓦爾登湖/166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182
雋語與箴言/194
先驅者/212
第四章
哦,孤獨/219
月亮與六便士/222
幸福之路/232
回憶 夢 思考/240
論友誼/254
小王子/271
浮士德/282
燈塔行 第十一章弗吉尼亞 伍爾芙 著 肖倩玉 譯
不會忘記的,她心想,順手收起他剪下的一些圖片——一臺冰箱、一臺割草機、一位穿著晚禮服的紳士,小孩子可不會忘事,因此在他們面前,得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有等到他們上床睡覺,才能松一口氣。此刻的她無須顧忌任何人,她可以一個人待著,可以做回自己。現在她常覺得自己需要——思考——哦,甚至連思考也不要,她只要寂靜,只想獨處。所有存在,所有行為,包羅萬象、熠熠生輝、帶著聲響——都消失了,個人心懷莊嚴感回歸自我,縮成了一個暗色的楔形核——這個核,別人是看不見的。盡管她仍舊挺直脊背坐著,織著襪子,但正是這樣,令她感受到了自我,擺脫了一切身外之物,可以自由地投身于最奇特的冒險之旅。在生活暫時陷入低潮時,內心就會變得毫無邊際,縱情想象著各種體驗。她覺得人人都有這種無窮的資源:她自己、莉莉、奧古斯都 卡邁克爾,大家一定都察覺到,我們的幽靈,即人們借此認識我們的東西,是十分孩子氣的,在其之下是一片不斷擴張、深不可測的黑暗,但是,它間或也會浮上表面,你們就是通過它看到我們的。她感覺自己的內心仿佛無邊無際,容納了所有她未曾見過的地方:印度平原;她覺得自己身在羅馬的一所教堂中,正掀著那厚重的皮簾。這個暗核可以去任何地方,她欣喜地想著,沒有人可以阻止它,因為他們看不見它。那兒安靜又自由,還有最令人心悅的、能夠棲身歇息的穩固平臺。依據她的經驗,作為活生生的人,她是永遠不可能休息的(手上的棒針織出了一個精巧的花樣),只有化身為楔形的暗核,她才能歇息。喪失了為人的個性,便不會感到煩惱焦急,亦不會躁動不安。每當一切都聚合在這平和、這靜止、這永恒中時,驚呼便會涌到唇邊——那是她為戰勝生活而發出的歡呼。想到這兒,她停了下來,朝窗外望去,目光恰好遇上了燈塔三道閃光中那道又長又穩的光束。這道光是屬于她的,因為她總在這個時刻、懷著這樣的心情凝視它,情不自禁地將自己和某樣事物,特別是和自己所見的事物,聯系起來,而這個事物,這道穩定的長光,就是她的光束。她常發現自己坐在那里凝視,坐在那里凝視,手里拿著活計,一直到自己也變成了所凝視的東西——比如那道光束。它會拎起她潛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兩句話,就好比這句——“小孩子可不會忘事,可不會忘事”,接著她就會一直重復,并在后面加上幾句自己的話,比如“會結束的,會結束的”,“總會來的,會來的”。但忽然她又添了這么一句:“我們都在上帝的手掌之中。”不過她馬上就為自己說了這么一句話而生起氣來。這話是誰說的?才不是她呢。她是不小心說了有違自己本意的話。她把目光從毛線活上移開,剛好望見第三道光束,她覺得那光束就像她自己的目光一樣,只有她才能這樣探索自己內心深處,探索自己的思想,滌除那個謊言,任何謊言。她在贊美那道光束的同時也贊美了自己,沒有絲毫自負。她和燈塔的燈光一樣,一樣的堅定不移、善于求索、美麗動人。真奇怪,她想,為何一個人在獨處時,偏愛的都是那些無生命的物事:樹木、溪流、鮮花,你會覺得它們表達了你內心的想法,覺得它們變成了你,覺得它們能夠理解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就是你。她看著那道穩定的長光,感受到一股荒謬的柔情,這柔情像是對著她來的。她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專注地看著,看著。這時,像是有什么東西,先在她心頭繚繞,又從生命之湖上緩緩升起,是一層薄霧,是迎接愛人的新娘。她怎么會說出“我們都在上帝的手掌之中”這種話的?她感到奇怪,不知不覺混進真話里的不實之詞令她惱怒。她又織起了毛襪。哪位上帝能創造這樣一個世界?她自問道,心中一直揪著這事不放,一個沒有理性、秩序、公正,只有痛苦、死亡、貧窮的世界,無論多么卑鄙、多么忘恩負義的行為,都會在這世上出現,她知道的。這世上沒有長久的幸福,她知道的。她鎮定地織著襪子,嘴唇微微收攏,就連她自己也沒意識到,她習慣性擺出的嚴肅表情令她的臉部線條看起來冷峻又僵硬,以致于她丈夫經過時,盡管心里正想著肥胖臃腫的哲學家休謨陷入泥沼的樣子,卻也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她美貌當中透出的冷峻。這令他感到悲哀,她的冷漠令他痛苦。他走過她身邊時,會感覺自己無法保護她,他走到樹籬前,心里很難過,他沒辦法幫助她,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她。而且,可恨的是,他令她的處境更糟。他易怒,容易因為小事生氣。為燈塔的事,他就發了脾氣。他朝樹籬望去,看著它那交錯的枝條,看著枝條之間的暗處。人啊,拉姆齊夫人想,總是抓著某個零星事物,某種聲響,某種景象不放,不情愿從孤獨中抽身。她側耳傾聽,但四下沒有任何動靜,孩子們已經打完板球,正在洗澡,只聽見潮水涌動的聲音。手上的棒針停了下來,她抓著紅棕色長襪的一頭,晃蕩著襪子,過了一會兒,她又看見了那道光束,她看著那道穩定的光束,雖然心存疑惑,但隱約也感到了一絲諷刺,因為人一旦醒來,各種關系就都變了,燈塔光束中的無情與冷酷,和她如此相像,又如此不同,令她俯首聽命(她夜里醒來,看到燈光彎腰越過他們的床鋪,投到地板上),但是,雖然她有這樣的想法,她依舊著迷地、沉醉地看著它,就好像它在用銀色的手指輕輕地撫摸著她大腦中某條未知的血管,這脈管的破裂,會讓快樂像潮水一樣涌出,把她包圍。她曾經體會過幸福,體會過那種極度強烈的感覺。在燈塔銀白色的光芒照耀下,波濤洶涌的海面略微亮了些。天色漸晚,海面的湛藍逐漸褪去,燈塔的銀光隨著純檸檬色的海浪翻滾涌動,見浪花擊碎于岸,她眼中流露出欣喜若狂的神色,歡愉之波不斷地在她的心上翻卷,于是她由衷感慨,夠了,這就足夠了!他回過身來,看見了她。啊!她真可愛,他想,此刻的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可愛,但他不能和她說話,不能打攪她。現在詹姆斯已經走了,只剩她一個人了,雖然他是那么迫切,非常想和她說話,但他決意不去打擾她,她的美麗和悲哀令她與他疏遠,他也將聽之任之。于是他便一言不發地從她身邊走過,她看起來是那么的遙遠,他無法觸及,也無法幫助她,這很傷他的心,如果不是她在這時主動給了他她知道他永遠不會開口問她要的東西,他仍舊會一言不發地從她身邊走過的,但她叫了他一聲,從畫框上取下綠披巾,向他走去。因為她知道,他想保護她。
還沒有讀,但是看簡介很喜歡,提到的作家都是我喜歡的
全是經典啊,不看后悔,集合了一幫名家的經典,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孤獨,一個人的狂歡,最終是寂寞打敗了人類,還是人類打敗了寂寞
買吧,買吧,經典書,必讀!里面收錄的名家名篇,一本書里面含有大量的經典句子,必讀。
挺好的書,送來就磕了角!本打算送人的,都是愛書人,心塞!希望當當能改善野蠻搬運的缺陷,真正做到所有環節的好。
還沒看,湊單買的,里面是很多名人的介紹和小說,
封面很漂亮,排版的感覺很好,文章選的也很有品味~
多人的孤獨解說,孤獨是美的,自由的,但絕不是寂寞
看上去很漂亮的一本書,準備一個人時安靜的讀一讀
我喜歡的風格,也算是給自己的心路歷程添磚加瓦吧!
可以說得上是非常棒的一次購物體驗了 買書一如既往的選擇當當
為朋友買的,個人還沒看過,名家寫的應該特別精彩!
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在這個紛繞的世俗世界里,能夠學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也是一種境界。
挺喜歡海明威的,看過幾本他的小說,還沒看過他寫的短篇。文集里收的這個短篇感覺像是以他自己為原型,想想最后海明威也是引彈自盡,更是感慨萬千。
我們害怕走進別人的世界,也害怕別人走進我們的世界,孤獨這種永恒命題,或者只有文學大師們才能用最準確的筆觸描繪。任知老師始終如一、多年一日的推廣著純正、高端文化,在這條道路上,任知老師遠離時代浮躁,孤獨而富有,或者,這也是他能深刻理解孤獨對于藝術意義的根本原因。
諾大的城市里,哪里才是心靈的歸宿? 當你正在遠行的旅途上時,當你獨自一個人品味靜謐深夜時,當你憂傷孤獨時,當你失落茫然時,請翻看它,用心的品讀它,這是我們所有人的青春記憶。
孤獨二字,寫來簡單,說來也簡單,但要適應孤獨的生存狀態卻是極其困難;本書節選了許多名家作品中關于孤獨描述,引人深思,到底什么是孤獨呢?~~~
這本書應該算是新書,里面收錄了很多經典的文章,比如黑塞、加謬、福納克等……我個人很喜歡福納克寫的那個艾米麗小姐的故事,大部分故事里確實都與孤獨息息相關,或者懷著孤獨的心情,或者講述孤獨的故事,但讀完卻能讓人找到共鳴!仿佛分享了那份孤獨,很不錯!
買了四本書快遞連個盒子都沒有里邊的書都變形了
僅看這介紹:尼采、加繆、黑塞、卡夫卡……二十六位文壇巨匠,書寫我們難以傾訴卻又與生俱來的孤獨,你就知道這本書的分量,翻看了幾頁,不得不由衷地贊道,此書果然名不虛傳。
別的不多說,反正我賺到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推薦在當當上買書,買的大部分書都是在當當上買的。特別放心,特別是考研相關資料
本書收錄了二十六位名家之作,選文體裁多樣不拘一格。在這里,孤獨是文人亙古不變的性格,是求而不得,是永失所愛,是愴然獨處。
感覺像是一場孤獨主題的辯論會,大家各執其辭,就看讀者被誰說服了。現在讀是一種感覺,以后讀大概又是另一種感覺。就像叔本華說的,人對孤獨的耐受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出來的。
在文學的創作中,“孤獨”是永恒的主題。作家在創作時全神貫注,要從這個萬物關聯的世界抽身而出,就是切斷與世界的聯系。杜拉斯說:“寫作的孤獨是這樣的一種孤獨,缺了它寫作就無法進行,或者它散成碎屑,蒼白無力地尋找還有什么可寫”。 奧斯特說“寫作的孤獨”——每一本書都是一幅孤獨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