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孤獨隱居者與大自然對話的故事。這十篇漫步者遐想錄,是盧梭“為自己而作”,展露了盧梭推崇感情、贊揚自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同時它也憑著自身發放的光耀,照亮了無數在世俗社會當中卑污的靈魂。
讓—雅克 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文學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漫步1 審視自己的命運
漫步2 對真幸福的思考
漫步3 活到老學到老
漫步4 什么是真誠什么是撒謊
漫步5 寧靜與幸福的關系
漫步6 對善良行為的思考
漫步7 消遣與癖好
漫步8 我對人生逆境的應對
漫步9 我對幸福與善良的思考
漫步10 我與華倫夫人的日子
漫步1 審視自己的命運
我有孤獨感了,兄弟、朋友、親情不在,我與社會的交往中斷了。我原本是一個最善良的人,最喜歡交朋友的人,卻被人們驅逐。那些人聯合起來,在自己的百般仇恨中找到可以折磨我敏感的心的最殘酷的辦法。他們粗暴地斷絕了我和社會的所有聯系,本來我是打算不跟他們計較,照樣愛他們的。本來我的愛可以伴隨他們終生,直到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但是如此一來,他們就成了跟我沒有關系的陌生人了,對我來說就不存在了,既然他們愿意這樣。不過我得好好想想在擺脫他們和一切之后我會變成什么樣。不幸的是,在此之前,我得看看自己現下的處境。要想真正擺脫他們,考慮自己的事,這是不得不為的。
十五年了,甚至一直以來,我一直在這種莫名其妙的環境中生活。至今,我仍然不愿回首那像噩夢一樣的生活。我一直懷疑自己身體出了毛病,寢食難安。殊不知,當與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我身體的難受就自然減輕了。是的,我命中注定要在毫無知覺中完成一種超越,在睡夢中完成從生到死的超越。我自然而然地脫離了世俗,進入了迷宮一樣的世界深處。我的面前迷霧茫茫,我一直在探索著自己所在的位置,但總是百思不得其解。
上天!我沒想到我是這樣的宿命。是的,就算到了今天,我仍不相信我是這樣的宿命,難道不是嗎?我這個人過去和今天并無兩樣,可是當初我哪能想到像我這樣的人,現在竟然會變成,或者被別人確鑿無疑地看成一個怪物,一個下毒的人,一個殺人兇手。我哪能想到有24小時我會成為一個被人厭惡、被惡棍玩弄的人。我哪能想到竟然有24小時會被別人吐口水來表達對我的敬意,一代人都恨不得將我活埋才痛快。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因為沒有什么準備,最初是深感震驚的。我極端地沖動,無比地憤怒,陷入一種譫語之中,過了十年自己的心情才平復下來。而在這期間,我一差二錯,所干蠢事連連,禍從口出,授人以柄,被惡人利用,直至今天。
在很長的時間里,我試圖抗爭,也算猛烈,但卻是徒勞。由于我天生呆板,不會耍陰謀,處事不密,毫無心術,抗爭的后果事與愿違,反而給那些人提供了新的口實,他們有了可乘之機,自然終于,從我覺醒以后,認識到自己不值得為之努力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出了可做的決定,順從命運和天意的安排。一旦作出選擇,內心就寧靜了。當自己將所受的磨難視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時,自己就得到了應有的補償。假若一味地抗爭,只能引起自己的痛苦和不安,那樣是毫無價值的。事實證明,人們采用的那些極端方法更促成了我內心的寧靜。那些加害于我的人,不擇手段,發泄仇恨。可是,物極必反,他們可能忘記了一點,那就是:對我的迫害、中傷、折磨不斷,要是他們狡猾地給我留下一絲希望,如今就還可以把我抓在手里,還能把我當作一個取樂的對象,時不時拿誘餌逗弄我,讓我因為不斷的失望而痛苦和惱怒。但是他們在一開始就亮出了全部的伎倆,在他們伎倆用盡的同時,也就自絕了后路。他們誹謗、侮辱、諷刺、謾罵到極點,想變本加厲也難了。我們都已經使出人類的全部本能,再加上地獄的全部陰謀詭計,欲把我置于死地方能后快,而我卻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感覺。雖然我的肉體遭受了折磨,但我的心靈獲得了新生。既然那些惡人把事情做得如此絕情,我就更不害怕了。他們被自己害人的力度限制住了,從此我不再心生恐懼。在驚惶和恐懼的苦難面前,我是真正的勝者。這是一種真正的解脫。其實真正的苦難到來時我并不害怕,對這種親身體驗到的苦難,我倒易于忍受,讓我更加難以忍受的是那種不能確定和使內心懼怕的苦難。一旦面對苦難,自己就會感到實際的苦難變得不堪一擊。當丟掉幻想,戰勝恐懼,自己索性就心態平和了,以這樣特有的思考來享受這樣的境況,即便事情發展到極點,那一定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我的內心反而更加安寧。這就是那些惡人向我發難的同時給我帶來的益處,他們失去了對我的控制,我今后有更多的機會嘲謔他們了。
僅僅兩個月,我的內心就恢復了寧靜。這時,雖然我已經無所畏懼,但內心還抱有一絲希望。自己的情緒跌宕起伏,時而滿懷信心,時而失望沮喪。最終,我認清自己在人世間的宿命,對他人斷絕任何希望,順從天意。從此,自己內心平靜如水,再也不起波瀾了。
當我窺測到他們陰謀的格局時,此生讓公眾站在自己這邊的想法就徹底不存在了。就算有這種可能性,如果不是出自公眾內心的意愿,他們站到我這邊,對于我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此時的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了。他們以往對我的鄙視,我與他們的交往,都成了我的負擔,這是一件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我孤家寡人,就算有離群之感,也比生活在他們中間幸福得多。是他們使我不能再繼續享受與人相處的快樂。在我有生之年,對于我來說,很難再享受這種快樂了。今后,我會漠視他們,那些人們對我贊同也好,發難也好,無論什么,我都不會在乎了。對于未來我充滿信心。一定會出現更加的人,以理性公正的態度,重新對人們給我的這些定論進行評判,從而將那些人的陰謀詭計昭然天下,盡顯我的本色。對未來的信心促使我提筆寫下了《對話錄》,并作出多種嘗試,使其流芳百世。一想到這些,我就心潮澎湃,又回到當初尋找公正事理的樣子。我深知,就當前來看,對于我的信心和希望,無論我怎樣做,那些人都不會接受的。我在《對話錄》里闡明了我寄希望于未來的理由。可是我還是錯了。幸好我在垂暮之年及時意識到這點,才真正過上了坦然安寧的日子。惶惶不安的日子,永遠屬于過去了。不久之前,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有一點可以肯定:想讓公眾改變對我的態度,站在我這一邊,那是過于天真了!即便不是處在這樣的時代,有這種想法也是荒謬的。因為對于那些仇恨我的團體來說,公眾本身只不過是它們的工具而已。人終究是會死亡的,可是那些團體不會輕易消亡。它們會努力使其本身的愛恨情仇代代相傳,永不消失。它們這股勢力會陰魂不散,永遠滋生是非。即使我的死敵全部死亡,但醫生團體和奧拉托利會還將繼續存在。就算加害于我的只剩下這兩個團體,我確信,它們照樣會對我進行攻擊,它們是不會讓我得到安寧的。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曾經冒犯過的醫生可能會歇息下來。可是,我從前敬仰過的那些奧拉托利會修士卻永遠不會善罷甘休。其實,對于這些教會中的人士,我原來一直信任他們,也從未觸犯過他們。如果說我的罪過是源于他們的不公,那么他們因所謂的自尊也就永遠不會原諒我。為此,他們會竭力蠱惑人心,不斷挑起事端,誘使公眾對我恨上加恨。對我而言,人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做一個了結了。在這個世界里,人們做的好事歹事,再也影響不到我了。我心無旁騖,無所畏懼。在世界的深處,我這個凡夫有了難得的寧靜,看似不順,卻享有天主般的安逸。今后,所有身外之物都與我無關了。在這個世上,我沒有了親朋好友。我好像從地球移到了一個陌生的星球上,只好在那里歇息下來。要說我在那里又看到了什么,那都是些令人不堪回首的物件。每當我的目光接觸到這些物件,總會引起往日的痛苦和悲傷,總會感到憤怒和蔑視。為此,對于只會讓我們傷感的物件,我們還是忘掉吧,想它和看它對我們都沒有任何益處。既然我要孤獨一人度過余下的時光,只能從自己內心尋找安慰、期望和安寧,自己也就不愿意也沒必要再為身外之事操勞了。我正是在這種心境下,恢復了自己真誠的反省。過去我把這稱為“懺悔”。我將在有生之年投身于這種自身的研究,為自己做一份人生總結。讓人們分享我內心深處的快樂吧,這是別人永遠無法從我身上奪取的財富。如果我更加用心地從多方面思考,那么我思考的東西將變得更加完善,盡可能克服存在的缺陷。這樣,我思考的東西就會對人們有益了。盡管我在世上做事的時間不多了,但絕不會虛度時光。我每日閑暇時出來走走,漫步途中經常思考一些東西,有些已經記不起來了。但凡想得起來的,我將用文字一一記載。以后我重溫這些東西時,自然會感到愉悅。想到過去內心曾經付出的代價,我現在學會了忘記,我會忘記那些迫害我的人們給我帶來的苦難和讓我蒙受的恥辱。的確,這些文稿只是一種很隨意的日記,記載了我的若干思考。其中大多是對自己內心提出的疑問,因為屬于自己孤獨的思考,所以更多的是從自己的內心考慮。然而,我漫步時腦海閃現的奇思妙想和不可理喻的念頭,是這些文稿的內容之一。我將以寫實的方法進行記述,不進行任何加工,因此日記的內容之間沒有什么聯系。不過,人們通過了解支撐我思考和情感的特殊處境,就能對我的思維和人格有全新的認識。因此,這些文稿可以理解為《懺悔錄》的附篇。這里的內容與《懺悔錄》的內容是不同的,我將冠以新的書名。我的思考在苦難中升華,我審視自己的命運,沒有找到需要譴責的地方。既然世間剝奪了我心中全部的愛,那也就沒什么好懺悔的了。贊美和指責是相互的,對我來說,如果沒有贊美,也就無所謂指責。今后在人們的眼里我充其量就是個不存在的人,我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人。我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會被人誤解。我采取的每一個行動于人于己顯然都是格格不入的。而我能做到的就是約束自己,我也確實做到了這點。現在我的身體是正常的,我的內心是活躍的,仍然不斷進行思考,激發著自己的情感。失去人世間的一些東西,卻增加了自己內在的精神活力。從此,我不在乎我的肉體如何,我在乎的是我的精神獲得新生。
自己處在這種獨特的境遇下,利用有生之年的閑暇時光審視自己的命運,進行自我描述,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為使其如愿,獲取成功,必須講求方法和條理。可是自己總覺得難以勝任,原因是思維時常跑偏。我的初衷是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變化軌跡及其引發的結果。我會對自己做一些適當的分析,就像物理學家研究空氣質量一樣。我要研究我的靈魂。只要研究方法是適用的,就會與物理學家研究空氣質量所得出的結論類似,具有性。但我目前還沒想做到這步。我只是先對它們進行原始的記錄和描述,先不做系統的歸納與整理。我做的事情和蒙田沒什么兩樣,但目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因為他的《隨筆集》是供別人欣賞的,而我寫這部《遐想》則只是為自己總結。將來,當我耄耋之年的時候,如果處于同樣的境遇,重讀這些文字時,會引起愉悅的回憶,使自己內心有新的活力。這樣的結果,無異于我生命的延伸。不管人們愿意與否,我仍然可以感到與他們交流的快樂。我感覺自己變年輕了,我又與年輕的我生活在新的時代。當初我寫《懺悔錄》和《對話錄》時,一直在躲避那些惡人對我的控制,為它們有可能留傳于后世而操心。如今我寫這些文稿,就不需要再勞神。因為我知道這樣做毫無意義。我本想讓人們更為公正地理解我,但現在這個愿望已經破滅。我內心深處留下深深的遺憾,我的那些文稿,能證明我無辜的文字,它們的命運,對我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也許這些作品會被人們永遠遺忘。我的一切,就讓人們來窺察吧,我寫的文字,就讓人家忐忑吧,這些文稿,刪也好,毀也好,隨他們去吧。今后,我對這一切都不在意了。我既不會藏著掖著,更不會將它們展示予人。人家可以在我生前奪走我的文稿,卻奪不走我寫作它們獲得的愉悅之感,奪不走我對這些內容的美好回憶,奪不走我獨有的思考。這些文稿是我思考的結果。只要我的靈魂永在,我思考的結果就會永遠存在。如果當初,我能像今日這樣事事能夠容忍,順從命運的安排,那么,那些惡人的所作所為,令人惶恐的陰謀詭計就會在我身上失去效力。他們的陰謀詭計就不可能得逞,就像他們今后永遠不可能擾亂我的安寧一樣。且讓他們隨便吧,我可以說,我能享受到無比的快樂,我能平和安寧地走到人生的盡頭,這是他們永遠改變不了的。
漫步2 對真幸福的思考
很早以前我就有過這樣的設想,將我的靈魂在人所能及的、最奇特的境地中的狀態描寫下來。我想,要做到這一點,好的辦法就是將孤獨的散步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遐想忠實地記錄下來。只有在那種孤獨的散步中,我的思想才能真正做到無拘無束,我的思路才能展翅飛翔;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我才是真正的我,才能體現出我本來的性格;在這種時候,我才能忘掉所有的煩惱,掙脫所有的束縛。但是,前不久,我才意識到,我已經不能實現這個計劃了,其原因是,我已經將這個計劃拖得太久。我發現我已經失去了以前那種活力,也對許多事情感到漠然,失去了興趣,打不起精神。我現在似乎再也沒有以前那種由遐想帶來的激動。我還是在想,但是這種想,僅僅是下意識的回憶,不再屬于一種創新。我現在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疲憊和疏懶,我的精力也大不如前,要花費很大的努力才能讓思想掙脫束縛它的老朽外殼。我希望我能重新振作起來,我認為我還能振作起來,倘若我不能重新振作起來的話,我就只好憑借回憶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為了使我在人生的階段更好地認識自己,我應該更早些實施我的計劃,當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再也不能從塵世中汲取滋養心靈的養料時,我應該學會用心靈自身來滋養心靈,學會從自己身上尋找
養料。
是尼采的經典 但是不是很容易看進去 純哲學思維 有點意識流
在十篇漫步里,用的都是模糊而不確定的字L眼:孤獨、寧靜、10安寧……甚而連同那
孤獨與獨立 一字之差 意境已全非,走過孤獨 尋找獨立
一位智者的不與世界同流合污的孤獨,高尚的孤獨!
書,喜歡的就是好的。評論,就算了。因為你不會看書
剛剛開始看 盧梭的思想讓人很感動也很震撼 值得閱讀會引起你的很多聯想和思考
文學類的書,很好,比較喜歡詩情畫意的書,讀起來感覺投身其中。很好。
讀過此書真是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別看是本很薄的冊子確實是啟蒙思想家的認識精華,對普通人很有現實指導意義。
包裝非常精美,活動期間購買,物美價廉。盧梭的這部晚年作品,是集哲學思考人生體悟之大成。值得一讀。
看完本書,我可以理解作者那種孤獨但又享受孤獨的感受,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怎么面對孤獨!
盧梭的內心獨白,燈下讀來頻能點燃心燈,我實在微笑中讀這本是的,雖然那是在高中時代,現在想來依然溫馨。
盧梭的書,真夠哆嗦的。我想不明白,他到了晚年,還糾結于早年的恩怨。
物流速度值得表揚,紙質也非常棒。這是盧梭偏哲學類的人生感悟。
作為孤獨的人,讀書當然聯系自己,自己有自己的孤獨,而讀讀別人的孤獨,也是一種不錯的感受!
是盧梭的日記獨白和心中所想。 慢慢看,約三、四小時看完。
乍一看像是一個人在發牢騷,慢慢的就透露出盧梭自己的人生智慧,心靈平和是多么難能可貴,這一點只能自己摸索
包裝不錯,質量也很好。紙質也挺好。想要了解盧梭的可以購入,這本書可以讓你思想沉淀,正確學習對待挫折和困難的看法
盧梭的晚年自述,不管怎樣,著名人物對自己一生的總結,都值得拜讀。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國哲人文豪讓·雅克·盧梭的最后作品。
關于認知,一種在于外求,一種在于向內。都是對于生命的意義構建,關于個體,之于群類的實在。類似于叔本華所謂的孤獨的思想又像培根,蒙田隨筆,是心靈的關照,一個人靜謐時的感觸,沒有精巧完善的格局,僅是自由流淌的娓娓道來。
剛看完,書中有許多對人對事相同的感受,特別是對于“說謊”的態度,現在的我與盧梭是一樣的態度,特別有共鳴,不再糾結不再矛盾,做真實的自己最舒服
盧梭晚年思想軌跡,也可以看成是他與時人決裂之后的思想軌跡,冷靜剖析自身,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如果,你想了解盧梭,不要錯過。
盧梭晚年思想的體現,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隨想,對我輩的啟發還是很多的,值得一看
一直想買,碰上了世界讀書日,便宜好多,書的大門就應該像這樣給我們打開,現在看書真的是太方便了,各種購物平臺!好開心!就是慢慢長大后沒有看書的時間了!當當的書其實還不錯!這本書很薄!
作為漫步者的盧梭的遐想錄,因為是為自己而作,在與自己的心靈的親切交談中,對我輩后生啟發良多!
盧梭的晚年反思。可以試想自己老了以后,有什么問題是值得我們去想念、反思的,也許盧梭的這本書,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自己未來晚年的生活預見。另一面,此書也提醒我們,孤獨的散步、孤獨的思考是一種生活的享受。
《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國哲人文豪讓-雅克·盧梭的作品。如果對其不熟悉,可知道《瓦爾登湖》?它跟美國哲人梭羅的《瓦爾登湖》一樣,講述的都是一個孤獨隱居者與大自然對話的故事。讓我們走進大家心里,來一場心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