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指間沙一直被當成滬上知名的娛樂專欄作者,直到她寫出了《舌尖上的上海》,讀者才知道,原來她寫美食也寫得那么好。《看著看著就餓了——一些有關食物的八卦》是她首次“食色合一”,把娛樂八卦與各路美食相結合,寫出了一本“活色生香”的書。
寫娛樂八卦的人很多,寫美食的人也很多,但兩者都寫得好,而且能把兩者放在一起寫的,屈指可數。而且,指間沙是古典文學專業出身,她把做學術的嚴謹也用到了她的文章中,無論是八卦,還是美食,她都能引經據典,深入淺出。比如《豪情萬丈的生蠔》,她既能熱辣辣地寫謝霆鋒任達華等明星對生蠔的特殊喜好,又能非常文藝地引用村上龍與村上春樹描寫生蠔的文字,兩者水乳交融,和諧地在一篇文章中互相映襯。
日劇里有句臺詞說:“吃飯是zui好的。人初次認識一個人,想和那個人成為朋友、想成為它的戀人,這么想的話,首先就好似一起吃飯。”指間沙用這一本書,細細講述食物與我們所有人的關系,講述即使是簡單、日常的食物,也可以承載人世間復雜和曲折的感情,因為“食物是種獎勵,是種期待,是想要愛一個人時源源不斷想靠近的親密”。
指間沙,生于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喜愛有趣的冷門知識、復雜的多元文化,從小熱衷收集影視娛樂八卦、抄錄各類美食文字,向往“食色合一”的生活。從《上海壹周》起步,目前為《新京報》《南都周刊》《南都娛樂周刊》等報刊供稿,著有《舌尖上的上海》,譯有《手繪餐桌上的小食光》。
序:吃飯是好的
饞影錄
超級偵探的上等胃
親熱之前吃什么
下等口味大滿足
算算叔吃了幾碗米飯
有力氣的炸醬面
獨自吃飯的女人
天才的蛋包飯
腌蟹迷魂記
炸雞壓倒一切
面包的好心情
一只青春的西瓜
草莓好的時光
萬能的雞湯
細微之別
治愈系美食
挑食的理由
吃一頓花言巧語
二次元美食的真實
品牌胃口
女明星愛吃肉
春天的鮮肉和咸肉
好女孩與好蛋糕
豪情萬丈的生蠔
相逢一碗面
赴一場火鍋約會
記得以前窮中吃
高傲的蛋炒飯
突然想吃巧克力
明星的食物癖好
女星的廚藝等級
爸爸下廚記
拍戲時吃什么
星光照進夜宵
拿什么喂給你,我的明星
明星婚宴
怎樣吃才能瘦
從小到大的肥肉
金城武愛吃的
及時夫人烹飪比賽
偶像明星開飯店
生與死的味道
忘憂的食蓮人
奧斯卡之宴
魚蛋的正能量
宅時代的外賣
私人口味
愛吃的人總有點懶
花開如牛肉
拿波里沒有拿波里意面
無處不在的方便面
上海女子的家宴
面拖蟹不加蛋
甜咸之爭
什么都是元寶
年味滿滿的獅子頭
小籠饅頭的萬誘引力
歲月的月餅
正能量的肉包子
錯誤的布朗尼
公主的冰激凌
釀味(代后記)
親熱之前吃什么?
脫俗的愛情往往是顧不上肉的。《廊橋遺夢》里,為愛情加分的脫俗元素非常多,爵士樂、葉芝的詩、貼面舞蹈……還有男主角羅伯特只吃蔬菜、堅果與水果的胃。女主角在兩情相悅之際,為男主角做的晚餐可是純素的。她從后園采來胡蘿卜、洋蔥、土豆、香菜,用素油和面粉做了一鍋燉蔬菜。這是他們的及時頓浪漫晚餐。另一頓也是純素的:用番茄醬、黃米、奶酪和香菜末拌餡做的夾餡辣椒,簡單的菠菜色拉、玉米面餅,甜點是蘋果醬蛋奶酥。熱騰騰的肉欲來襲之前,他們的心靈都素出了浪漫空間。
或許在吃的方面清心寡欲,在愛情方面就特別敏感有追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廊橋地區的當地人:專吃肉汁、土豆和鮮肉,有時24小時三頓都如此,他們對廊橋的浪漫熟視無睹。女主角不解風情的老公也是典型吃牛排的胃,女主角給老公做飯就會用到大量的肉,牛排、香腸、火腿,感情好像“豬油蒙了心”,一點都不脫俗。
比《廊橋遺夢》的情色表現更禁忌的是韓劇《密會》,演繹20歲鋼琴少年與40歲已婚女老師的反倫理之戀。金喜愛飾演的禁欲系女主角和老公用餐時吃得都很高級。早餐喝鮮榨蔬果汁、咖啡,少不了小番茄黃瓜條;晚餐握刀叉吃肉,主食是黑黑的面包片,還要喝整瓶陳釀紅酒,可他們不做愛。她和少年在一起就吃得隨意,脫掉昂貴的名牌裙子改穿他的寬大套頭衫,蹲在天臺吸溜一碗方便面。吃得最激情四溢的一次是在小飯館里,他們當時已經被迫許多天沒見面,重逢于一間破陋的小餐館。兩人從見面的那一刻起,都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與淚光,靜靜地共享面前簡單的食物。他們大口吃著碗里的白米飯,嘴里塞整片海苔,啜飲著醬湯,嚼著紅艷艷的泡菜。雖然不發一言,卻在咀嚼聲中體會到了長久分離后的激情四溢。那晚他們一起聽《Piano Man》,很大力忘情地接吻。
作為一個上海人,其實挺好奇吃完泡菜后怎么接吻?大概兩個人都吃了,就不要緊了吧。導演安畔錫此前拍攝《妻子的資格》時,安排了一段更激情的親熱戲,特意拿了顆巧克力給男演員李成宰吃下,結果吻得在場女工作人員都鼓起掌來。
悲劇也不是沒有。演“萬人迷”的陳好是山東人,從小就跟著姥姥吃大蔥蘸醬長大,就算熒屏上再能發嗲,生活里最愛吃的還是大蔥。結果她在橫店拍戲時,最愛街上賣大蔥餅的小店,吃得忘我,沒顧及男演員的感受:“那餅太好吃了,我晚上還要演結婚戲呢,完了!一嘴的大蔥味。”
親熱之前吃什么好?甜食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羅嘉良拍港劇《創世紀》,約會時故意把冰淇淋擦到陳慧珊臉上,然后突然地吻下去。李敏鎬和樸信惠在《繼承者們》里搶吃甜甜圈,也發生了似有若無的“甜甜圈之吻”。這樣的吻戲,一定比那些吃蘸滿濃醬的意大利面、漢堡包、炸雞什么的更清新甜蜜吧。
有人不吃鳳梨,有人不吃榴蓮,有人碰不得香菜……對了,還有人花生過敏,如果對方在吻前吃了花生醬……后果是嚴重的。還有其他各種雷區需要事先了解避免。例如敬業的李晟拍《新還珠格格》時就自曝,為和張睿拍吻戲,三個月沒有吃豬肉!當然不注意的演員也有很多,拍吻戲前老老實實刷牙的秦漢,就抱怨過劉雪華故意吃大蒜來整他。
吻時的氣味,往往比吻的對象的臉還要令人記憶深刻,所謂“氣味相投”非常重要。韓劇《不要戀愛要結婚》里,女一號經常在咖啡館廚房里吃男二號用剩下的食材做的東西,吃著吃著,滿嘴還都是深色醬汁呢,就被突然地吻上了。這看起來就讓人心底猛一震撼,拜托先擦下嘴角好不好。根據漫畫改編的日劇《深夜食堂》里出現了真正重口味親熱戲:變性人的納豆之吻!剛剛吃完納豆的嘴唇,還殘留著黏糊糊的絲,就迫不及待地雙唇相連,不分彼此地與納豆渾然一體。這樣的場景,連見識廣博的老板看著都起了雞皮疙瘩。
長久以來玫瑰被當作愛情的象征,但吃玫瑰的人倒是不多。充滿魔幻色彩的電影《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改編自墨西哥作家勞拉•埃斯基韋爾的小說,誘人發情的是女主人公蒂塔做的玫瑰鵪鶉。那束玫瑰花正是她想愛而不能的愛人送來的,她把花緊緊摟在胸前,胸口流出的鮮血把原本粉紅色的花瓣染成了鮮紅色。蒂塔用這些花瓣做了一道玫瑰鵪鶉。
這真是一道神奇的菜,她的愛人只吃了一口就禁不住心馳神往地閉上眼睛贊嘆道:“這是天堂才有的佳肴!”蒂塔則吃得宛若靈魂出竅,“好像是一種神奇的煉丹術使她整個身體都融進了玫瑰花汁里,融進了鮮嫩的鵪鶉肉里,融進了美酒和菜肴的香味中。這就是她進入培羅身體的方式,灼熱、妖嬈,芬芳,是一種美的享受”。最神奇的還是她的姐妹喬楚,吃完后欲火焚身,水淋上去變成了蒸汽,流出的汗是粉紅色的。她身上散發出的玫瑰香云把騎在馬上的起義軍首領吸引而來,那才是一出真正活色生香的“馬震”。
女明星愛吃肉
真應該讓嚷著減肥的美女們集體朗誦一下蕭紅寫“餓”的散文,看看餓肚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一輩女明星年輕時都在物資短缺年代里餓過肚子,在油水不足的劇組想方設法地自力更生改善伙食。早年,有條青蛇潛入劉曉慶的劇組駐地樓道,給服務員小姑娘摔死了。有人提議扔了,有人說話了:“別扔呀,太可惜了。”第二天,劉曉慶興致勃勃招呼演員去喝湯,真鮮啊,沒錯,這是在她指揮下做的蛇湯。那時女明星的生猛,在吃上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新一代女星卻玩起了清心寡欲。一篇《湯唯不吃回鍋肉》激起千層浪,明明在拍片現場點了個回鍋肉吃,結果被經紀團隊改成了香菇菜心。大家就此討論到底哪些食物才算“高貴”,有人說白灼生菜,有人說清炒芥藍……食物面前人人平等,可是在人面前,食物卻也分個三六九等。在人類勢利的心中,咖啡比大蒜高級,蛋糕比蛋餅高級,菜心比回鍋肉高級。勢利眼將所有不同的東西都人為地排列出從高到低的座次來,將口味偷換概念成品位。
其實,不管女明星多么愛對我們扮蓮花裝清新,事實是,老男人喜歡懂得欣賞吃肉的姑娘,還記得田樸珺是如何作為王石女友被傳播的?田樸珺貼出了一鍋煮得似爛泥的肉,嬌嗔道:“終于吃到笨笨的紅燒肉了,太好吃了,一口氣吃了半鍋。”“半鍋紅燒肉”啊,遠比亮出大鉆戒與玫瑰花更易點燃話題。紅燒肉洋溢著濃烈的世俗娛樂精神。能一起吃螃蟹的未必關系親密,但能一起吃紅燒肉的體現出彼此交情深。
劉翔宣布離婚后,葛天的眼淚還在不斷往外涌,滿城風雨的話題忽然就被一塊紅燒肉超越了。網上刷屏的流言稱葛天到劉翔家吃飯,保姆做了5塊紅燒肉。葛天吃了一塊要再夾,引得劉母不悅,“因為肉每個人就準備了一塊(每一塊都比較大)”。這個段子集中了好幾個大眾最愛撕的點:婆媳相處、地域因子……以及紅燒肉!上海人都怒了!這是黑我們,誰家費那么大工夫只燒5塊紅燒肉?如果肉塊大,那應是乳腐肉、走油肉、紅燒大排啊。果不其然,劉翔家保姆委屈地出來辟謠,假的,都是假的。
這樣大規模的混戰,不禁讓人想起《舌尖上的中國2》里那碗陪讀母親在上海做的紅燒肉,配著高大上的古典音樂,也曾吵得各方幾乎要兵刃相見。吃肉是大事!在中國的娛樂圈,但凡與紅燒肉扯上關系總能迅速引發全民大討論,登上熱搜榜。
人們總是相信盤子里的食物是人的延伸,觀其食可以知其人。紅燒肉敦實飽足、童叟無欺,一看就長著張樂觀主義的實誠臉。
肉能養美人。以前有部電影讓濮存昕、邵兵演父子,父子同時與花樣少女情愛糾纏,叫《與往事干杯》。少女美得氣壯山河,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演員叫劉巖,當時中戲表演系就讀。劇組到美國拍戲,改善伙食做了一大鍋鹵豬蹄。劉巖先打了一碗去吃,過了一會兒,碗空了,又打了滿滿一碗。大家贊嘆,就該這樣肉肉地吃下去啊,那才能滋養出烏黑長發如絲緞,肌膚光彩,明艷動人,樣片看起來都比在國內的病貓形象漂亮太多。但是后來演她未婚夫的邵兵抱怨:她太胖了,我抱不動!這個劉巖,那時是尚未出道的李亞鵬愛得如癡如狂的女友,傳聞正是為了追隨她,李亞鵬才考到中戲新疆班的。
豬蹄這種東西對美人好。蕭薔在上海的賓館撞傷頭部后,為使傷口盡快愈合,特意讓助理買豬蹄來燉,然后整碗全吃光。
臺灣“女神”林志玲據說能吃肉,雖然她曾在微博曬紅燒肉照片,被網民諷刺拍完照就扔筷子。她曾被曝工作時不吃東西,一完工一口氣能吃三份牛排;曾被拍到全家人一起吃價廉物美的臺灣老字號鹵肉飯。她自己也承認:“我特別喜歡吃肥肉,尤其是豬腳。”林志玲與木村拓哉主演日劇《月之戀人》,有場戲在東京的餃子店拍(那也是日劇《SPEC》中的餃子店)。木村拓哉飾演的蓮介幫來自上海的林志玲往餃子上澆了很多辣油,就著米飯大口吃,一連吃了12個。拍完戲后,店家爆料說:“木村不能吃辣,鏡頭拍完后連聲說‘危險!太辣,太辣了!’而女主角林志玲就很能吃辣,一點事都沒有。”《月之戀人》播出后,大批粉絲從各地趕來店里,要品嘗他們在劇中吃的餃子。
就連減肥達人蔡依林,也被拍到與小男友錦榮肩并肩在露天夜市恩愛地吃平價牛排。老板娘透露,錦榮吃的是300元臺幣的菲力牛排,蔡依林吃的是150元臺幣的豬排,更夸張的是兩個人AA制,分開付賬。偶像劇《愛無限》里有首插曲唱道:“就算沒有太多的錢在口袋,還是想帶我去夜市吃牛排。”于是,這歌詞被電視臺直接搬來調侃他們倆約會的“精簡節約”。
人的本性是肉食動物。好萊塢女星格溫妮絲•帕特洛一直走高貴脫俗的路線,是極其嚴格的純素食主義者。她同時要求家里人茹素,連幼小的女兒“蘋果”也必須堅持。女兒生日之際,格溫妮絲自己動手安排了素食蛋糕,不讓孩子沾染一絲葷腥。后來,搖滾樂手克里斯•馬丁和格溫妮絲結束11年婚姻,立即宣布:我不再是素食者。我要彌補這11年來錯過的許多美好事物。
對于女星來說,要扮高貴就吃香菇菜心,要接地氣沒有比紅燒肉更立竿見影的了。但這個時代,接地氣才是主流。聰明的湯唯,就在“回鍋肉”事件后特意澄清自己其實愛吃俗氣的肉食,比如“殺豬菜”,不僅吃豬肉,還吃豬內臟。有意思的是,湯唯演了東北女作家蕭紅。那個一直在文章里處于饑腸轆轆狀態的民國才女一定想不到,如今她的家鄉已經把“殺豬菜”做成了一個大品牌,開出了許多專賣殺豬菜的大飯店。
新鮮的豬血灌成血腸凝起來,自家腌的酸菜香噴噴黃澄澄,肥肥的五花肉切成薄片一起入鍋燉,煮得咕嘟響。烀豬肝、肥腸、肚子、豬舌、豬耳朵,還有柴骨肉,拿蒜泥、辣椒、鹽水、醬油蘸著吃,一起上桌的還有酒。
張愛玲說:“豆腐渣澆上吃剩的紅燒肉湯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身在吃貨的世界,宜油膩宜重口。明星如何最迅速有效地曝露“真性情”、說出“小秘密”,那就來吃肉吧,而且好是肥瘦相間、汁濃味厚、無人不曉的紅燒肉。
屈原《離騷》里寫:“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如此高潔只是詩人的想象。在楚辭名篇《招魂》里,詩人顯露了吃貨的欲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靦鱉炮羔,有柘漿些。……”看,肥牛蹄筋、吳國羹湯、清燉甲魚、火烤羊羔,詩人的心也是向肉的。
重口味萬歲!
好看,值得買。
食物當然能反映世界觀,濃縮了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幾乎所有的美食片,都在對抗這個工業化速成時代,透著不可思議的責任感與理想精神。是的,正因為現實里越來越稀缺理想精神,我們才更需要這些影像故事。——說得好!
封面顏值很高,包裝地道,里頭有彩色食物插畫貼紙。一篇篇文章聊的是吃盒文藝,吃與電影,吃與日劇,吃與明星。奧黛麗·赫本原來這么能吃巧克力呀。
喜歡美食,愛看此類書,此書不錯。
活動入,超值
頗為一般,也就是用小資的調調來寫一些影視劇里出現過的美食,且多為日韓劇,內容很淺,沒什么深度。
一直對吃很有興趣,權且一看吧
很有意思的一本美食書,視角與眾不同。
雖然撞上雙十一物流比從前慢,但圖書還是順利地到達了。這是一本美食八卦書,里頭夾著彩色貼紙“永遠吃不胖”。無論是紅燒肉、紙杯蛋糕還是麻辣火鍋、小籠饅頭,都關乎影視文藝、明星軼事的風花雪月。就像封面寫的:文藝和八卦都是有味道的。看到寫明星的夜宵,真的餓了。
看了以后特別想吃炸雞和啤酒,重溫一遍感動過的韓劇,唏噓一下風花雪月的八卦日子。看到寫林志玲吃紅燒肉,好饞啊,祝她和言承旭復合快樂。
封面顏值很高的圖書,貼紙插畫很可愛,一篇篇八卦縱橫,聊的是吃與文藝,吃與電影,吃與日劇,吃與明星。
雙十一后第一個禮拜,當當這本發貨算很快了!很誘人的美食書,滿滿都是明星八卦。
有趣的八卦誘人的美食,吃貨愛讀。
有點失望,里面沒有圖,只是敘述某些菜的歷史,而且好小一本
看著看著就餓了,很有趣。彩色貼紙永遠吃不胖
喜歡指間沙的文字
This book is new edition.
每本都買,這次還送冰箱貼,贊
將美食與影視娛樂八卦結合的新視角,送貨很快!
書到了,速度特別快,滿意各種!
書到得很及時,正好是飯點,津津有味。
書的內容是濃烈的八卦與可愛的食物哦。
貼秋膘的日子,看著看著就餓了!
品質滿意,外包裝也沒瑕疵!
當當做活動時買的,特別合算啊。文藝小清新與八卦愛好者中都盛產吃貨啊!
買得相當劃算。先看了《女明星愛吃肉》這篇,餓了。
特別有趣的一本書,八卦得活色生香。
對于美食,從來就無法拒絕,所以入了。
還可以,讀起來比較輕松
這本書不能算美食教科書,但讀起來暖暖的
書有點小,內容不錯,現在書的裝訂跟以前不好比了。
還是不錯哦很好哦真的不錯哦為什么字數還不夠呢
很快就運到了,包得不錯,有彩色貼紙夾在書里,看著看著就餓了。
蛋包飯,炸雞啤酒,烤串,腌篤鮮。。。。無論是看書還是看戲,都那么那么餓。
看的不僅是食物,更是食物背后的故事,八卦而治愈。
英雄不問出處,而食物卻能出賣英雄的來路。總覺得愛吃的人,特別可愛。
書里看村上春樹吃巧克力,木村拓哉吃餃子。晚上去吃火鍋!
物流速度杠杠的!封面的草莓蛋糕和小籠包子好誘人,書里面對應的是日劇和明星。
幽默風趣信息量很大的的吃貨八卦書。還有貼紙送。
午飯的時候翻這本書,趙雅芝的小籠、陸毅的腌篤鮮、天海女王的草莓蛋糕、竹內結子的蛋包飯、湯唯的回鍋肉、王石的紅燒肉,可以照樣去吃一份。
打開書,里頭夾了食物貼紙,中午看餓了就去吃小籠饅頭了。
喜歡美食又同時愛看影視劇的人,就會特別會有共鳴。看完后書想按劉青云《神探》電影里來吃一遍:“紅燒翅,蒸條石斑,再來半只炸子雞,一碗白飯。”或者來一份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倫敦下午茶:蛋糕用上大量的糖、巧克力、黃油和葡萄干,最后還要撒上巧克力糖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