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自己的家庭淵源開始談起,細數從清末至今日的歷史劇變,透過敏銳的眼光和超強的個人記憶,講述曾經親身經歷或耳聞的大量有趣的情節和故事,集中表現了中國百年歷史的各大關鍵時刻及由此帶來的深遠影響。本書內容覆蓋家庭、教育、國家、社會、戰爭、經濟、文化、愛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內容,其中涉及中外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近200個。周有光先生善于在描述當時現場、事件、人物之命運時,與中國之外的世界形成相互比較和參照,從而也使讀者了解到在必然歷史中的吊詭和回轉。
書中也坦誠講述作者作為一代杰出的知識分子的一生:從民國初普遍左傾、充滿活力的年輕知識精英分子的一員,向一個力圖保持清醒思考、在有限的條件下為祖國服務的獨立知識分子轉變的過程,也涉及他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樂觀和探索精神的歷程。
本書語言風格隨意、自然、活潑,充滿智慧、樂觀、幽默的基調,是一部極為珍貴的歷史讀本。
112歲的周有光先生從未發表的長篇回憶錄
資中筠、葛劍雄、易中天等眾多學界名流鼎力推薦
讀周有光百年口述,探索歷史的吊詭與險峻
近200個著名人物隱現其中,峰回路轉的人生令人掩卷沉思
1906年,清朝離它的滅亡已經只有短短的6年時間了,此時的中國風雨飄零,前途未卜。這一年,周有光先于末代皇帝溥儀在同一年出生,他經歷了清朝、北洋軍閥、和新中國四個時代。一個世紀后,同時代無數風流人物都已遠去,憑著超凡的記憶,周有光重新勾畫出百年滄桑歷史,為今人留下了不可替代的歷史足跡:這既是個人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上下求索永無止境的歷史縮影。
周有光先生1906年生于江蘇常州,是中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早年在大學主修經濟學。曾任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經濟學教授,上大學時對語言學、文字改革有濃厚興趣,并參加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1955年以后,根據國家需要,專職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漢語拼音問題,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并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授課。主持和擬定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主導和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有光先生一直致力于推進中國文字改革和語文現代化的進程。1961年出版著作《漢字改革概論》,系統地論述了我國文字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此后他還陸續出版了《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朝聞道集》等30余部重要著作。周有光先生不僅在語言文字領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領域同樣成就顯著。
周有光先生歷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中方委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日文《不列顛國際百科全書》國際學術顧問等,是中國最受敬重的著名學者之一。
我的家庭背景/ 1
祖母與常州舊家/ 5
父親與母親/ 10
小學和中學世誼變親家/ 18
“五卅運動”前后圣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 27
我的幾位同學/ 35
開始交女朋友跟隨孟憲承辦民眾教育/ 40
在杭州開“新聞學”課程/ 50
東北旅行簡樸而隨意的婚禮/ 57
留學日本/ 66
考入京都帝國大學/ 68
身兼兩職:進入江蘇銀行和光華大學/ 75
章乃器及救國會諸君子/ 79
夫婦互補棄家逃難/ 86 我的家庭背景/ 1
祖母與常州舊家/ 5
父親與母親/ 10
小學和中學世誼變親家/ 18
“五卅運動”前后圣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 27
我的幾位同學/ 35
開始交女朋友跟隨孟憲承辦民眾教育/ 40
在杭州開“新聞學”課程/ 50
東北旅行簡樸而隨意的婚禮/ 57
留學日本/ 66
考入京都帝國大學/ 68
身兼兩職:進入江蘇銀行和光華大學/ 75
章乃器及救國會諸君子/ 79
夫婦互補棄家逃難/ 86
張家兄弟姐妹/ 90
周家兄弟姐妹/ 95
抗戰前的上海生活/ 101
逃難:蘇州合肥漢口/ 106
長沙辦報三峽遇險合川團聚/ 115
從成都光華大學到重慶農本局/ 124
抗戰時期農本局的作用及貢獻/ 130
空襲重慶南溪遇盜居轉搬家/ 134
通貨膨脹生活艱難/ 141
再進江蘇銀行四川印象/ 145
“星五聚餐會”與民主人士/ 149
見證國共合作與許滌新等人的交往/ 152
仰光探母緬甸見聞/ 158
戰爭的持續及國際形勢的發展/ 164
金華巧遇杜立特痛失幼女小禾/ 170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各國形勢及思想武器/ 175
進入新華銀行考察西北/ 182
河西走廊的故事/ 185
在西安的生活/ 191
戰時貿易兒子被流彈所傷/ 195
美蘇對日作戰與抗戰的勝利/ 199
重返上海轉赴美英/ 203
漂洋過海眾議戰后局勢/ 206
紐約觀察/ 210
探訪親友游歷美國/ 214
美國的交通和效率/ 223
美國的經濟/ 228
建設國家的若干想法/ 232
赴倫敦游輪上的趣事渴望建設新中國/ 236
“二戰”后左傾的歐洲古羅馬的語文技術/ 241
歸國途中的見聞與思考/ 246
與愛因斯坦聊天認識范旭東設計速記符號/ 249
滯留香港撰文著書/ 253
回到上海教書進銀行辦雜志/ 256
不斷的運動和改造/ 262
移居北京進入“文改會”/ 267
研究制訂《漢語拼音方案》/ 271
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276
我的爸爸
周曉平
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我爸爸對朋友宋鐵錚先生講述了他人生的故事,記在30多盤錄音帶上。當時并不是為了出版,只是想讓我們后代了解一點他的經歷,過后就把這事放在一邊了。2002年我媽媽張允和去世,我女兒周和慶從國外回來發現了這些帶子,把它打成文字稿,但也沒有想到要出版。后來趙誠先生為寫爸爸的傳記,看見了這個稿子,認為很值得出版。于是,在爸爸講述17年以后,在許多朋友的幫助下,這份口述將成為他的一本新書,可以讓他的親屬和朋友更好地了解我爸爸的一生。
在更多陪伴爸爸度過他晚年生活的過程中,我和爸爸之間在不知不覺中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親情關系。就像我媽媽說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們總是可以平等地討論各種事情,這讓我這個從事大氣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也有機會更多地了解爸爸的思想。
在我年幼的時候,爸爸留給我的印象是很嚴肅的,他的嚴肅是他喜愛思考的一個特征。小時候,他常常牽著我的手走路,走著走著,他會突然捏緊了我的手,若有所思。這讓我很吃驚,我會問,爸爸,是不是走錯路了?他會驚醒過來,對我笑笑。但是,他雖然一直嚴肅,我卻一點也不害怕他,這大概與他從來只說理、不打罵有關。當他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談笑風生、風趣幽默。那個時候我就很喜歡在一旁傾聽爸爸的談話,總是有新鮮感和收獲。不過爸爸也有他難以抑制痛苦的時候,只是很少外露。我的妹妹在重慶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急需藥品的救治而去世時,他親近了基督教,借此平復內心的傷痛。
爸爸很重視傳統文化,但在家庭中他從不提倡孝道。他說我不是要你對我孝,我是要你Philanthropy(博愛),有博愛之心 ,你都會做得很好。我也不會留給你什么遺產,我希望你獲得更多的知識,知識是好的財富。他一生很少浪費時間,但他也很會玩,但只玩較高級的。比如他在國外總是看好的博物館,聽好的西洋音樂,欣賞最美的油畫,經常翻閱最的百科全書。但他不收集古董——即使他有這樣的機會;他從不斂財或做投資方面的考慮,雖然他曾經是非常出色的銀行從業人員。
他一生所積累的知識并不僅僅限于語言文字研究方面。他對社會科學的興趣和研究是廣泛而深入的,并且與他的信念有關。他認為先進的社會科學可以立國、可以為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他是一個具有科學頭腦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他認為中國需要不斷的思想啟蒙,普及常識可以幫助人們辨識真假。他在晚年獲得很多贊美,但更在意有價值的反對之聲,比如在文字改革方面來自臺灣的中肯意見。他從來不回避糾正錯誤的機會,他認為他寫的書是供參考的。他認為真正想了解中國就必須從世界眼光來觀察中國的現實。
盡管他一直是嚴肅地對待生活、學問和研究,但我讀他的書,和大家的感覺一樣,發現他還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作者。他研究社會科學,但絕不做枯燥乏味的表述。寫作中他總是掩飾不住自己的幽默感,在這本口述中讀者可以發現,即使在極其惡劣的現實下,這種幽默感總能幫助他發現生活中最有活力的跡象。
爸爸退休比一般人都晚很多,他退休只是把辦公桌移到了家里而已。此后他集中精力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發展的幾種常見模式,探索其形成的復雜原因,試圖揭示某些社會發展規律,以此告誡國人少走彎路和鼓起勇氣繼續向前。
2013年12月爸爸又一次從一場疾病恢復過來,讓醫生大感驚訝。自然,隨著爸爸年齡的繼續增長——2015年他已經整整滿109歲了,但他的體力已經不再允許他常年伏案工作,他的腰椎變形已經影響他的走路和睡覺,他必須借助助聽器才能聽清別人的話語。但是他依然關心這個他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國家,并且深愛他的同胞,同時從未失去對外部世界所發生的近期事件的濃厚興趣。
爸爸做好了面向未來的所有準備,包括他希望捐獻他的遺體供科學研究之用。他對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頭上的白發中依然生長著黑發,他依然充滿幽默感和深思熟慮。雖然他的日常生活已經變得簡單,他不需要榮華富貴來彰顯他的人生價值,他只想他這一生沒有虛度,并且與這本口述書里他講的故事一樣有趣。自然,爸爸也深深憂郁于未來——雖然他一直是樂觀的。百年閱歷讓他明察現實的荒誕之處,不過他的朋友和崇敬者相信他的長壽是為見證歷史和引導別人相信事實與真理。
或許,人們對他的故事會產生興趣,如此的話,讓我爸爸通過他的口述,將一切從頭說起。 ……
百年滄桑笑談間
葛劍雄
去年一月,在恭賀周有光先生108歲壽辰時,我寫過這樣一段話:
天之降大任于斯人,必予以遺傳基因,使之健康長壽,智力超常;須自幼接受良好而的教育,使之具備優良素質,掌握古今中外知識;給予歷史機遇,既使其歷盡艱辛,又獲得發揮其智慧才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本人在大徹大悟之后,能奉獻于民眾、國家和全人類。古往今來多少偉人天才,具備這四方面條件者罕見記載。而周先生不僅具備,還創造了新的紀錄。
這部《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以下簡稱《口述》),就是一項新的紀錄。
很好,書不錯!喜歡周老,人間杰瑞,111歲仍然每天在學習,讓我輩怎敢放松,以后再不敢言老了
周有光的口述史讓人了解那過去的歷史,沒有說教,娓娓道來。很有意思。
值得購買,一本書,了解一個世紀中真實的歷史人物,通過一個人,這樣的書可遇不可求。
包裝改善了,很滿意,但封面右上角折的厲害,看著叫人心疼。
周老先生的作品,當是不錯的。最近書買得多了,還沒來得及看。書看起來很厚實、典雅。當當是正品的保證,放心。
自認為書不錯,就算是文法或文采文學性不強的話,讀讀周老的人生也是挺好的。但是書有黑色地方還有壓痕。
了解周有光的一生,了解他處的時代,獲得人生的啟迪。
書籍質量很好,雖未來得及通讀,但感覺一定會有非常豐富的歷史信息傳遞給我。
心凈是一切凈的引領者,凈可消除一切妄念,可護得佛土凈,亦可護得國土凈。
收有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再入手周先生的這本書,只是想多體會體會那一代學人成長經歷,領略領略那一代知識分子的風采。
趁活動買的精裝版,比平裝還便宜,周有光的自述一定要看看
非常棒的書,從內容到印刷,字稍微小了些,很有收獲!
質樸平實的感覺,這就是書應該有的感覺,借老人的記憶煩翻閱過去的歷史,希望帶給我新的感受,紙質很棒,還有注解,希望自己靜靜的閱讀與思考
非常好的書,有趣不枯燥,都是短短的事件合集,但是非常完整,涵蓋了很多大事件。就是包裹里只有一張泡膜,基本沒用,封皮的角都折了。。。
很厚的一本,百年學人的人生路也是中華民族的剪影
周老的口述歷史,讓我們看到不同的時代及變遷。
很容易閱讀的一本書,字體偏小,但考慮到容量與成本,也可原諒。我年輕時不注意了解父輩和祖父輩的經歷,現在想補,已不可能。本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憾,讀起來感到很親切。
讀周有光先生的書猶如看歷史畫卷,讓人追思前人的喜怒哀樂,回味無窮。
第一眼見到就加入收藏了、幾天前翻閱收藏忽見、立馬下單。43.1RMB到手的。這個裝橫、這個內容,值了!再貴一些也會下手的。還沒有閱讀、隨時翻閱了下,有487頁。紙質是護眼黃、配上書的封面,大贊!
封面很有質感,加上本身喜歡周有光先生,所以毫不猶豫買了。拆封后發現里面有一頁很臟,但退貨太麻煩,何況在書店買書也保不齊會遇到這種倒霉的事,不影響閱讀就算了吧。
周老先生大話家常,講述的都是他一生的經歷,個人家的事情,同時讓我們后輩感受一下那個時代的歷史,也不錯,都是實實在在地人生,真的不錯。書的質量也可以。
因為張家四姐妹,所以八卦了周有光老先生!他的百年口訴承載了三個朝代,有過起有過落,有過心酸也有過甜蜜!這是民國一代知識分子的精英,也是一部極為珍貴的史記讀本
挺厚的一本書,內容很豐富。裝幀是我喜歡的風格,平實而有美感。歷史和藝術感都很強的一本書。百年的歷史娓娓道來。是歷史也是人生。
周有光老先生,戲稱自己是“被上帝遺忘的人”。讀過這本書才知道,現在的漢語拼音與周老竟有這么一段淵源!另外讓我驚訝的一點是,周老和合肥四姐妹、沈從文還有這么一層關系。民國時期的名人果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啊。
偉大的人物。周有光老先生,戲稱自己是“被上帝遺忘的人”。讀過這本書才知道,現在的漢語拼音與周老竟有這么一段淵源!另外讓我驚訝的一點是,周老和合肥四姐妹、沈從文還有這么一層關系。民國時期的名人果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