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仕前階段:三十七歲前,在家過著養親、讀書的生活。他接觸了一些南明遺民,了解到許多南明王朝興亡的及時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軼事。對寫一部反映南明興亡的歷史劇萌發濃厚興趣,開始了《桃花扇》的構思和試筆,但"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二、出仕階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歸,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歲的孔尚任在御前講經,頗得康熙的賞識,破格授為國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歲,奉命赴江南治水,歷時四載。這個時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南明故地,又與一大批有民族氣節的明代遺民結為知交,接受他們的愛國思想,加深了對南明興亡歷史的認識。他積極收集素材,豐富創作《桃花扇》的構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奉調回京,歷任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廣東司外郎。經過畢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歲的孔尚任,終于寫成了《桃花扇》。一時洛陽紙貴,不僅在北京頻繁演出,"歲無虛日",而且流傳到偏遠的地方,連"萬山中,阻絕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鶴峰縣),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職,"命薄忍遭文字憎,緘口金人受誹謗"(《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詩贊予〈桃花扇〉傳奇,依韻卻寄》),從這些詩句看,他這次罷官很可能是因創作《桃花扇》得禍。三、隱居階段:罷官后,孔尚任在京賦閑兩年多,接著回鄉隱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這位享有盛譽的一代戲曲家,就在曲阜石門家中與世長辭了,年七十歲。他的作品.還有和顧采合著的《小忽雷》傳奇及詩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長留集》等,均傳世。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幫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歸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詩人、戲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云亭山人。曲阜(今屬山東)人,為孔子64代孫。存世詩文作品有《石門山集》、 《湖海集》、 《長留集》、《享金簿》、《人瑞錄》等,近人匯為《孔尚任詩文集》。戲劇作品皆存,《桃花扇》有康熙
桃花扇小引
桃花扇小識
桃花扇本末
桃花扇凡例
桃花扇考據
桃花扇綱領
卷一上本
試一齣先聲
及時齣聽稗
第二齣傳歌
第三齣鬨丁
第四齣偵戲
第五齣訪翠
第六齣眠香
第七齣卻奩
第八齣鬧榭
第九齣撫兵
卷二上本
第十齣修札
第十一齣投轅
第十二齣辭院
第十三齣哭主
第十四齣阻奸
第十五齣迎駕
第十六齣設朝
第十七齣拒媒
第十八齣爭位
第十九齣和戰
第二十齣移防
閏二十齣閑話
卷三下本
加二十一齣孤吟
第二十一齣媚座
第二十二齣守樓
第二十三齣寄扇
第二十四齣罵筵
第二十五齣選優
第二十六齣賺將
第二十七齣逢舟
第二十八齣題畫
第二十九齣逮社
卷四下本
第三十齣歸山
第三十一齣草檄
第三十二齣拜壇
第三十三齣會獄
第三十四齣截磯
第三十五齣誓師
第三十六齣逃難
第三十七齣劫寶
第三十八齣沈江
第三十九齣棲真
第四十齣入道
附錄桃花扇序
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和印刷,字號大小合適,看著舒服,而桃花扇本身也是一部語言優美意義深刻的大作!!尤其喜歡 你記得跨青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桃花扇,光看這個題目都予人無限的遐思。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流傳至今的原因一看便知。很喜歡這個故事,也很喜歡這本書。封面很不錯的,很好看,濃濃的古風纏繞心間,這感覺很好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來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大愛桃花扇,因為桃花扇去南京看了下,很喜歡南京。
以前看過這本桃花扇,但是是電子版。當時是初中的時候讀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只記得大概內容。現在重新購買這本,是因為對中國古典文學戲劇藝術的興趣大大提升了。想要研究古代戲曲藝術,這本桃花扇是必讀的,西廂記是必讀的,金瓶梅是必讀的。這部部都是經典之作。開啟藝術心靈,走進藝術世界,讓你體會文學藝術不一般的魅力!
人民文學版,一般比較靠譜,果然排版很規整印刷也清晰。就是古文,讀起來要查字典才行,如果能有戲曲版的看一看可能更能體會其中美感
相比于其他三本來說 覺得桃花扇要好得多 西廂記里 刻畫的最好的覺得倒覺得的是紅娘了 長生殿里 倆人都不是癡情種 雖然以一個現代人的觀點來看 侯李的愛情未必算得上愛情 但從作者行文看本身也無意于寫一個愛情故事 以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倒不免想起了紅樓夢
挺好的。封皮簡單大方,內容除了原文就是一些字詞的介紹,沒有誰誰誰的批注,因為我是第一次看,所以還是希望先自己看原文,自己先感受,自己獨立思考先,所以很喜歡。沒有買錯。
在中國古典四大悲喜劇里,恐怕立意最深刻、思想內涵最豐富的當屬這部《桃花扇》了吧。不僅是表現侯李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更是以兩人愛情串聯南朝興亡,令人感嘆。人民文學的評注本注解詳細,字體也比較大,文本開闊,看得人挺舒服的。
孔尚任的桃花扇,無疑是劇本中的一座高峰。推薦中國古文化。
印刷很正,字跡清晰。就是我想要的感覺。封面設計的好看。桃花扇。
真的特別喜歡這個版本,典雅精美。而且桃花扇是古代戲劇里面我最鐘愛的一出戲,這本書封面也好,插圖也好,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又增色不少,實在是讓人愛不釋手
人與人之間,總有邂逅;心與心之間,總會生情。一種感情,無關年齡,只與傾心有染;一種思念,無關距離,卻可以海枯石爛。感情,沒有模板,只要感到心暖;相處,沒有形式,全憑輕松自然。只要,說出的話,有人愿意聽,就是溫暖;只要,心里的事,有
侯方域、李香君,1699桃花扇,清代傳奇的最后一個頂峰,南明興亡的社會,孔尚任是個大才
《桃花扇》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它的美學價值高于《牡丹亭》和《長生殿》。一把定情的扇子沾上了幾滴血跡,竟被一個畫畫的人將它描繪成桃花形狀,這點美學在我看來非常吸引我。只是書的紙質一般,每頁紙很薄。不過中間的插畫非常有味道。
物流特別棒,服務態度也特別好,桃花扇是孔尚任所寫,講述的是明朝末期,忠臣被殺,奸臣遺萬年,還有國家處于危難之中,卻是“我們的機會”,給人一種發國難財的感覺。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引人思考。
《桃花扇》是一部表現亡國之痛的歷史劇。作者將明末多士侯方域與秦淮艷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生物形象,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華。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詩人、戲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云亭山人。曲阜(今屬山東)人,為孔子64代孫。存世詩文作品有《石門山集》、 《湖海集》、 《長留集》、《享金簿》、《人瑞錄》等,近人匯為《孔尚任詩文集》。戲劇作品皆存,《桃花扇》有康熙
《桃花扇》是清孔尚任的劇本,作者孔尚任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明末時期復雜的權奸之爭,以及南明覆亡的歷史。可以結合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白門柳》一起看,可以了明末清初時期的各種人物之前的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