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郭齊勇、林安梧、溫偉耀、張祥龍、林鴻信、黃保羅、王忠欣齊聚一堂、探討中西文化根本問題!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異與現代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集結成冊,匯集中外學者智慧結晶。
八位學者的頭腦風暴。激蕩出一段學界佳話,理論界盛舉!
趙林,男,1954年出生,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國家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委員。主要教學研究方向:西方哲學、西方文化、基督教思想史。已出版《黑格爾的宗教哲學》、《西方宗教文化》、《西方哲學史》等學術著作、演講集和高校教材等。
及時場報告:"`天人相與`的兩個型態及其融通的可能"
報告人:臺灣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林安梧
回應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座教授溫偉
主持人:下面是自由討論時間,請大家發言。
林安梧:我覺得非常有意思,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今年暑假8月的時候我在波士頓提交的論文,跟溫教授有點像。就是關于儒家的"性善論"跟基督宗教的"原罪論"的一個溝通的可能。我覺得今天我聽了溫教授的報告,對我啟發非常大,我想人之有行善,本身之具有行善的能力應該是肯定的。而這個肯定正是上帝所給的恩寵。我想這樣的話,就毫無問題。所以,上帝的恩寵跟救贖之間,他又隔了幾層,這個地方可能可以進一步去發揮。另外就是我處理原罪的問題,我是用三個層次去說,從"本無一物"到"似有此物",到"果有此物"。其實原先并沒有原罪這個概念,原罪這個概念是在基督教歷史里面被強化出來的。當基督宗教現在這一波又到中國來,我覺得反而是有一些新的可能。并且,我認為所謂的家庭教會是充滿了可能性。因為他不受限于太多教會的束縛,因此充滿了各種可能性。當然他也有危險性。但是我覺得,這個時候再去重新理解儒學,因為今天時間有限,溫教授很多可能沒展開。我可以看到,你用了"未發、已發",這出自于《中庸》的,也是宋明儒學苦參很重要的問題,里面還關聯出心學,道學,如果關聯起來,可能是一個很有趣又可開啟的。晚點我會把我的那一篇論文寄請溫教授,我們可以再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我只提到了一個方向的東西。看到今天這個圖,也給我很多啟發。我想到了劉蕺山的"慎獨、誠意",連著什么連著什么,還可以跨過去做。基督宗教的超越性可以在儒學里面如何更強化。儒學里頭的意向性,可能本身面臨到種種麻煩的問題,而這里頭又可以分很多層,因為再落實下去的時候,就是"意"與"念"的問題,意落在于念,因為念是落在于物,而意是源自心,所以意往上提為志,志為定向。孟子說"持其志,毋暴其氣",又講"持志養氣",又講"士尚志",孟子是否為"心"學,可以討論。或者可說是"尚志",是"志學",所以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問題。非常感謝溫教授的報告,引發了我很多的想法,希望今后有機會再討論。
郭齊勇:溫先生的龐大的結構,在很短的時間,我們還不能馬上理解,但可以慢慢地來消化。溫教授的努力我覺得是很值得欽佩的。趙老師說到了,溫老師在對話過程中,因為他中西兩方面的修養都深厚,然后做一些內在性的比較和互動,對雙方都有反省和批評。我覺得這有深刻的意義。儒學和基督教的人性論怎么來重構呢?他所采取的為善去惡的方式,我覺得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點。當然我們也是有一點點希望,請溫教授有機會再來跟我們深化,或者說要面對一些批評。例如,孟子學是不是性善論的問題,孟子學是不是只是一種引導性的實踐倡議,或者乃至于他是一個向善的看法。雖然您的講法和傅佩榮先生的講法不一樣。但是孟子講"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講良心本心,"此天之所與我者"。這實際上表明孟子的看法有背后的東西,儒學后面有超越的東西,我們可能把它低估了。因為我們講主體性講多了,主體性或道德主體的主體性講多了,這也是新儒家的教育使我們特別刻意強調的,與康德哲學的互動。主體性講多了,可能會對他背后的超越性就削弱了。因為孟子的性善還不止是應然,他就是有一個超越性的東西在背后。就是說,一個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你為什么會沖過去把這個孩子抱過來。當下的殺那之間,不會有任何的思索,功利的考慮,你就要沖過去把他救出來。這就是一個宗教徒的行動。你不能說不是,就是有一個超越的背景,才使得人不違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恰好就是說,人就是要這樣的。你不這樣就不是人。孟子不是蔑視小人,把小人當禽獸。有人以為孟子是罵人,其實不是。人都有魔鬼的一面,人的魔鬼性表現在當時如殺人盁城盁野,孟子何嘗不知道呢?他加以批評。他只是說人本性是善的,性本善的,不止是一種向善性的導向性的。就像我們喜歡吃豬狗肉、牛羊肉一樣的。人在后天,在經驗層面上為惡,不能改變其先驗層面是善的。是不是請溫老師再回應一下性善論和向善論的區別,是不是對孟子性善的超越性肯定不夠。
再一個就是趙老師講的,陽明的《大學問》,《傳習錄》,還有陽明和徐愛的討論,和弟子們的討論,都不是虛無的無善無惡的,恰好是講良知本體,其實這是一個超越的本體。恰好是說,我們當下可以成圣。陽明是怎么悟道的?是對朱子的格物的不滿,他來了一個革命的飛躍。陽明學很多是可以用圣靈的東西加以解讀的。所以我記得溫老師跟我們說過,他有一次在加拿大講基督教教義的時候,就用陽明的話講基督教,結果教徒們覺得非常好。但是他事先沒有告訴教徒們,這是陽明學的意思。就是說,陽明學可以與基督教相溝通。陽明的頓悟,不能引起知識性的理解,不能引起道德性的沖動,知善知惡是良知,這個知,是體知,是生命的體驗,不是知識與知解。所以我覺得體驗是怎么來的,就是背后有一個終極性的東西,吾人由觸媒而當下得到某種理解,頓時主客渾融。在這里面,不能用圣靈的概念,但是卻有這么個意思。他也沒有撒旦的概念,但是他有這種,就像劉蕺山講的念,怎么克服這些妄念,他講了很多。我覺得在陽明學這里,我們也不能說他是一個向善的,陽明學這里,更好地說明他是一種有超越背景下的當下即是的體驗。這種東西是不是請溫老師進一步跟我們講講。當然儒家沒有超越的他者,他把這個化在另外一個東西里面去了。請溫老師再給我們細細梳理一下。謝謝。
黃保羅:我也是聽了溫老師用行動哲學的框架來分析,還是挺細致的。然后就是關于講到原罪論的時候,就講人仍然能夠行善。因為我們在這個場合是與儒家的學者一起來對話,因為善也是儒家中談的重要的概念。我自己理解不知道這個善可不可以理解為兩種層面的?一個是只在神與人的層面上談善,這種善最能解決人與神的關系。還有另外一種善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以我想,可能我理解的原罪論也不知道不,我的感覺好像它講人不能行善,主要是指人沒有辦法行出一種善來根本解決人與神之間的關系。至于人與人之間的,我的理解基督教好像主張,人還是能夠做出很多的善的。所以,這一點與原罪論不一定有這么大的矛盾。
另外,原罪論的我想起需要進行概念的界定。這個分析很重要,如果這一點沒弄清楚,我們有時候和儒家人士一起來談善,這里面就會有很多不容易說清楚的困難。趙老師剛才說的例子,你跳窗不跳窗是自由的,一旦跳了之后,就沒有余地了。我在想,假如跳了之后,如果功夫真的高的話,我可以歪一歪自己的身子,不要砸到樓邊的那盆花。我不能解決人和神的關系,但是我摔下去的時候卻可以照顧到鄰居家的那盆花。
此外,知善知惡是良知,這是陽明的論述。在基督教里面講的知道善惡就是罪。這個罪我想,最起碼我個人不太認同趙老師引的黑格爾的觀點,那個我難以接受。我覺得伊甸園說的知善惡乃為罪,這里隱含的意思是:人所知道自以為知道的善惡,其實是一個錯置的。就是一個misunderstanding。本來不考慮這個問題,還活得挺好,一下眼一睜開,我這下知道了,結果知道了這個東西,其實是個錯的。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理解的原罪論人犯罪,應該是在亞當向夏娃推責任之前,原罪就已經發生了。
這是這樣一點感想。謝謝。
溫偉耀:時間很緊逼了,只能夠簡單的說幾句。基本上大家提的意見和提議都很好。我肯定要把這些提議放到我的考慮之中。特別是林教授的文章,我一定要好好去讀,請你一定要發給我,我可以好好的參考。尤其是劉蕺山,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去念他的修養工夫,因為他跟我所關注的問題比較接近。但可能我的工夫還沒到家,所以當中可能仍有一些問題我將來要再努力思考的。當年我跟隨勞思光先生寫論文的時候,就開始對他發生興趣。還有郭教授的提議,很有意思。我對剛才趙林教授談的陽明的部分,我也不是這樣去解釋的。這個有點像基督教里的上帝,他的愛不等于人間的愛,他的知也不是人間的知,所以他就是無愛無知嗎?你不能這樣說。談上帝的愛,你已經不的避免地用了人間的概念,不過上帝的愛具有更超越的層次。所以我也是這樣去理解"無善無惡"的心體的意思。陽明在這里是超越地說,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也具有宗教性在里面。圣靈和妄念的問題,很有意思、也很特別。是不是妄念跟撒但之間是同源而用了不同的名去表達?這個問題肯定很重要。所以我明白你的意思。只就是"超越性"這一點,我還沒有把握。就是說,主體性講得不少,但跟超越性根據之間怎么轉化?這個以后再向老師請教。保羅也說得很有意思,事實上本來在我預備的論文里面也準備講,不過后來沒時間講了。基督教有一個關乎人性很核心的問題,要打通的,就是人與上帝之間的罪。人與人之間的罪,是道德和惡的表現。然而,縱然人跟上帝的關系破裂了,他仍然可以是一個道德非常好的人。那么,人與上帝的關系又如何影響人與人的關系?是必然還是偶然的?多元的?這個是很核心的問題。很多時候,尤其是我們的傳教士、或者基督徒,都未加深思就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所以傳教士來到中國的時候,一開口講,就是"你們全都是罪人!""罪人"這個字中文翻譯得太差勁了!是作惡的人給人抓了,才是罪人。所以中國人一聽傳教士說"我們都是罪人",都受不了。很自然的反應就是:我雖然不,但是我做人對得起天地、對得起我的家人和朋友!但你卻說我是"罪人",太侮辱我了!這是很可惜的誤解。那個"罪"一下子就從與上帝關系的破裂變成了道德上的惡。罪是人跟上帝的破裂,但是他還可以是道德上非常崇高的人啊!這個如果要打通,基督教一定要處理這個神學的問題,否則沒有辦法對話。我就這樣的響應幾句。但我覺得你提問的,都是很核心性的。謝謝!
主持人:兩天的時間里我們聽了將近13個小時的對話,現在就等趙老師來宣布閉幕了。
趙林:我要感謝各位學者的精彩發言,也要感謝澳門科技大學的張志慶教授、許平教授和各位年輕教師的積極參與,更要感謝澳門科技大學給予會議的大力支持。會議進行了兩天,可以說非常圓滿,我們以后還會不斷地推進下去。非常感謝大家,謝謝大家的參與!
很好
中西交匯、大家之言,輕松獲益!
封面設計好
書真心的不錯
好
趙林的書值得一讀,他的書基本都買了。
內容裝幀都很好
內容不錯,不過封面有一道壓痕
觀點太多,不太好辨析
非常滿意,很喜歡這個商品
整體感覺不錯
很好的一本書,比較喜歡
好文字,有洞見,答案書里尋覓!
了解一下當代學者現在對中西文化進行哪些探討,對研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