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求真,中國人求善。兩種追求導致兩種文化傳統。二者比較究竟孰優孰劣?近百年來一直是學界的熱門話題。為何這一話題會有如此的理論魅力?是學術本身的重要?還是現實的刺激?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本書作者認為,這是因為它緊扣著現代中國思想與文化啟蒙這一主題,既關乎著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亦關聯著對西方文化的評價和取舍,或者說緊連著現代中國的命運問題。
本書在系統研究中西方歷史與文化的基礎上,對二者進行多方位的結構性比較。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是:思想優先,不拘泥于純學術的究問;緊扣現代中國文化之走向這一主題,帶有強烈的啟蒙色彩;發作者自己之所想,而非人云亦云;形式活潑,語言通俗易懂,可讀性強等。
中西文化比較,學者一家之言,獨立思考風范,啟蒙義不容辭。
問題深入之必要
人類文化:從一元到多元再到一元
軸心時代與文化民族性的產生
中西神話與英雄崇拜
上帝崇拜與祖先崇拜
真善美問題
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
政教合一與政教分離
貴族社會與平民社會
所有制同人的自由問題
民本主義與人本主義
作為一種歷史形態的資本主義
中西啟蒙思想之異同
中國文化的出路問題
后記
深入淺出,又有自己的見解,非常值得一讀
比較通俗易懂,但大而化之
還可以,就是不深入精細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作為一本講中西文化比較的入門書還不錯
作為一本講中西文化比較的入門書還不錯
非常好的書呀
的確好。的確好。
啟良的書我看了幾本,感覺作者自我感覺比較良好吧,可是在我看來,作者的哲學功底還是比較差,所以看很多問題還是不夠透徹
這本書最大特點是暢所欲言、直抒胸臆,說的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話,很典型的自由主義西化派,缺點一是其理論力度和深遠遠不夠,還停留在上世界90年代哈耶克、波普爾一系的新古典自由主義理論剛引進中國時自由派的平均水平,已無法有效回應當今中國思想界各種強大的反自由主義、反啟蒙思潮的挑戰;二是作為一本思想史著作(這本來是此書的基本屬性和定位)也存在嚴重問題,很多極其重要的思想人物、思潮都沒有涉及,涉及道德很多論述又很片面、浮泛,不能不說是不大合格的,而且很多已有的公認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沒有參考,如史華慈、張灝、許紀霖、汪暉、金觀濤等人的一大…
此書體現了作者敢想敢說的懷疑精神與士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