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都市的公益文化建設中,許多發達國家創造了很好的經驗。本書旨在通過對紐約、巴黎、莫斯科等國際都市的公益文化建設經驗的透視,以及對于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城市公益文化建設情況的探索,從中找出差距,概括經驗,明確發展趨勢,以找到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都市公益文化建設道路。
本書既關注都市公益文化建設的基礎理論,又關注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都市公益文化建設的實際經驗;以豐富的材料說明觀點,以觀點統攝、梳理材料;以事實說話,又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它既是一本介紹國際都市公益文化建設經驗的讀物,也是一本結合實際經驗的公益文化基礎理論研究著作。
及時章公益文化的界定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領確定,"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06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則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黨的十七大重申要"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這一戰略目標的確定,標志著我國公共文化建設將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公共文化服務是文化建設的新領域,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公益文化的研究,既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也是全國人民面臨的一項新任務。
一、公益文化:以非營利性為目的的公共文化事業
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指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相對應,主要著眼于社會效益,以非營利性為目的,為全社會提供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文化領域。它涵蓋了廣播電視、電影、出版、報刊、互聯網、演出、文物、社圖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諸多文化領域。公益性文化事業既是國家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家整個社會公共服務事業(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等)的一個重要方面。
……
good!
這個商品不錯~
學習必備必備書,不錯!感謝當當你還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