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世紀開始,西方人就在十分認真地觀察中國。他們畫了大量的圖像、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并將其帶回了西方,讓西方人看見中國是什么樣子。戛爾尼使團隨團畫家亞歷山大,在從澳門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當時中國風土人情的畫作,隨后在歐洲引起轟動。這是西方畫家次如此詳盡地觀察和描繪中國,也是將中國描繪得如此充滿神奇浪漫色彩和異國情調的后一個時期。書稿收集了亞歷山大僅有兩本著作《中國的服裝》《中國人的服飾和習俗圖鑒》及一些罕見單張版畫。兩本著作合并出版,這在國內外均為首次。
作為海外中國服飾研究開山扛鼎之作,本書程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用珍貴的圖文資料,向國人介紹在近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到底如何。這是歷史真實的記錄!
本書早期工業(yè)時代風格設計,崇尚極簡、古典、粗糲、疏離的美學風格,搭配作者精美、入神的繪畫與解釋,讓你通過本書獲得接近精美畫冊、彩色人文雜志的豐富視覺效果。這是的審美與收藏!
從王公大臣到販夫走卒,從貴族夫人到市井小民,從亭臺樓閣到海上帆船……威廉?亞歷山大向你展開了一幅描繪近代中國社會百態(tài)的巨幅畫卷,一張更詳細的《清明上河圖》。封面,這是乾隆!
1792 年他隨一個特使團去了中國,通過他的畫筆,歐洲比之前任何時候都更好地了解了中國。他性情溫和、平易近人、待人寬厚,具有圣潔的人格,靜靜地等待著福音書所帶來的名望與不朽。1767年4月10日他生于梅德斯通,1816年7月23日長眠于此。
——威廉?亞歷山大的墓志銘
由于清朝的閉關鎖國,在亞歷山大之前還沒有任何一位英國畫家有機會這么詳盡地描寫過中國的風土人情。其繪畫和文字也表明,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就已經在認真地觀察和研究中國。他們對于中國的了解和認知程度是國人以前所沒有意識到的。
——浙江大學教授 著名老照片研究者 沈弘
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生于英國肯特郡,1784年進入皇家美術學院繪畫專業(yè)學習。1792年作為制圖員,馬戛爾尼使團畫家托馬斯?希基的助手訪問了中國,創(chuàng)作大量的速寫和水彩畫。1794年回到倫敦后,亞歷山大先是過了一段寫生、以畫會友的生活。1802年成為英國畫家軍事學院的教師。1808年任大英博物館古文物部的助理館員,直至去世。著有《中國的服裝》(1805年)《中國人的服飾和習俗圖鑒》(1815年)。
趙省偉: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目前專注于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著有《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50~1937》《西洋鏡:海外史料看甲午》等書。
邱: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現任教于北京華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外文化交流傳播。著有《西洋鏡:1907,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等書。
002 一名王姓貴族軍官的畫像
Portrait of Van-za-zhin: a military mandarine(or nobleman)of China
004 喬姓大臣節(jié)日慶典像
Portrait of Chow-ta-zhin: in his dress of ceremony
006 身著官服的官員
Mandarin in his court dress
008 穿便服的官員
Mandarin in his common dress
010 乾隆皇帝
Kien Lung,the Emperor
012 專門為駐澳門大使服務的經銷商
Portrait of the purveyor: for the embassy, while the embassador remained at Macao
014 官員的住
由于清朝的閉關鎖國,在亞歷山大之前還沒有任何一位英國畫家有機會這么詳盡地描寫過中國的風土人情。其繪畫和文字也表明,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就已經在認真地觀察和研究中國。他們對于中國的了解和認知程度是國人以前所沒有意識到的。
——浙江大學教授 著名老照片研究者 沈弘
值得收藏的歷史讀物,外國人的視角與中國人不同,換一個角度看待歷史,會更為客觀。
這本書在選材和圖片選擇上很有新意,是整個系列中的精品。
對此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0
包裝嚴實,紙質很棒,十一本終于收齊了,
整體感覺不錯
當當的活動給力,書也不錯,有活動再來!
總體感覺不錯
商品印刷精美,商家發(fā)貨快
不是照片,是手繪的圖片,有點意外。
這個書籍挺不錯
很好,很滿意,非常滿意。很好,很滿意,非常滿意。
品質不錯,博大精深,值得收藏,可讀性強,內容扎實。解讀透徹
品質不錯,博大精深,值得收藏,可讀性強,內容扎實。解讀透徹
從不同的角度看中國,圖片為主
配合斯當東的英使覲見乾隆紀實一起,完美
以為是老照片兒 原來只是歪果仁的畫兒 但是應該比較寫實
很有熱點的一套書,這三本全是彩色,值得細細品味。
書很不錯,但要是精裝,就更完美了!強烈要求精裝!!
推薦,學歷史的學美術的都應該看看。至少我這個學歷史的這么認為!
外國人畫的風格覺得有些別扭,但解說文字很有意思
號稱是最寫實的,可是為啥我還感覺圖里的人物有一股子歐洲風格呢?高鼻梁深眼窩的~
紙質一般 讀廢墟的故事的時候一眼就相中了 很好 里面的水彩畫特別喜歡 收藏了
西洋鏡出品的系列一直都有關注。這次也不會失望。整本書基本都是圖片,雖然文字簡短,但也好容易理解內容。推薦這本書!
感覺這本書在同時代的西方針對中方的報道里,已經算非常客觀的了。基本能反映一個時代的風貌。畢竟還是乾隆時期。遠不是百年后那些報道可比的。
相機未發(fā)明未流行的年代,繪畫是留下一個時代圖像縮影的唯一手段。相比文字譜寫記錄大件事的歷史,反倒是出自外國人好奇眼中和嫻熟筆下一個小軍官、一個拜菩薩的婦女、一座杭州郊外的住居更貼近現實令人著迷。當年為西方了解中國所繪,今天又輪迴重新讓中國人了解自己的家國和人民在古老年代的種種,喜聞樂見~
非常漂亮的一本書。作為一名歷史系的,我可算大開眼界。真沒想到乾隆時代的人是那個樣子。和從電視上看到的完全不同。中國古典繪畫風格沒法這樣寫實~贊一個!
圖片是寫實的,但說明性的文字時不時流露出西方人對當時中國人的偏見;但從另外的角度,了解不同的聲音和看法,多多少少會引發(fā)對自身的反思。值得讀一讀。
書里面有錯誤。應該是原來亞歷山大就弄錯的。這屬于原文翻譯。這說明,在那個時代,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還是剛剛起步。中國在他們眼里神秘啊!
一本80,好貴的說,不過喜歡這個系列,忍痛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