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尋找.蘇慧廉:傳教士和近代中國圖書
人氣:43

尋找.蘇慧廉:傳教士和近代中國

蘇慧廉,英國人,傳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歐洲的漢學家。他一生好的時光都在中國度過,他的故事,卻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這三個字與許多歷史大事件、歷史名人關聯密切。 二十歲出頭...

內容簡介

蘇慧廉,英國人,傳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歐洲的漢學家。他一生好的時光都在中國度過,他的故事,卻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這三個字與許多歷史大事件、歷史名人關聯密切。

二十歲出頭的他,漂洋過海從英國來到中國,他的未婚妻也追隨而來。他的孩子出生在這里,并由此開始了一生與中國的緣分。

他在溫州定居二十余載,設立禁煙所,修醫院建學堂。學習溫州方言,編撰便于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四千常用漢字學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紹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為山西大學堂的總教習。隨后受聘牛津,成為牛津大學漢學教授。而蘇慧廉之后的繼任者,正是陳寅恪(因二戰未成行)。蘇慧廉的女兒,長大之回到中國,創辦培華女校,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的英方代表,是讓英國庚子賠款最終退還中國的有力推手。

蘇慧廉經歷中國最動蕩的時期,而他的歷程,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嚴復、王國維、蔡元培、吳佩孚、胡適、顧頡剛、費正清,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都與蘇慧廉有著或近或遠的聯系。

編輯推薦

理雅各的學生,李提摩太的追隨者,費正清的導師,胡適的摯友。

被遺忘的大師,被忽略的業績。他將《圣經》翻譯成溫州方言,將《論語》翻譯成英文,他的譯本是牛津大學認可的經典翻譯,至今已印了三十多版。他建立了浙南地區早的西醫院,溫州所高等教育學校。一戰期間,他負責英國青年會華工事務,獲民國政府授予的文虎勛章和雙龍寶星勛章。他受聘為牛津大學漢學教授,翻譯《妙法蓮華經》,編纂《中英佛學辭典》。他還是英國庚子賠款退還中國的有力推手。

一段中國晚清史,一位羈旅華夏三十年的英國人,他的行程,始于于溫州里巷,止于牛津中國學研究所。歐洲著名的漢學家,跨文化交流的先驅。百年之后,沈迦跨海追尋,開啟這段塵封的歷史。

作者簡介

沈迦,1969年出生于溫州。浙江大學文學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做過記者編輯,后創業經商。現為上海能近公益基金會理事。著有《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記》《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等。

目錄

自序:千萬里,我追尋著你

主要人物

小 引

及時章 陌生人 (1861-1890)

及時節 溫州城里的陌生人

1861年 模糊的蘇慧廉 呼召 偕我公會的中國版圖

李華慶的生命與愛情

第二節 那時溫州

小城圖景 煙臺條約 曹雅直獨腿"開教"

第三節 蘇慧廉來了

沒有人期待他的到來 說溫州話、做溫州人 為溫州話注音

街頭與教堂

第四節 甲申教案

十月四日晚 歷史三調 瑪高溫登場 孤嶼江心 欽此

第五節 荒野玫瑰

火光中的胸牌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金先生 白屋 "達玲"謝福蕓

第六節 及時個十年

教堂重建 到農村去 樂清傳教站 神醫蘇慧廉

戒煙所與戚宅 調寄《茉莉花》 海生 十年成績單

第二章 客卿(1891-1900)

及時節 新十年的開端

海和德加盟 城西小診所 香港惜別

第二節 回英述職

翻譯四福音書 大英圖書館里的溫州《圣經》

劍橋七杰與霍厚福

第三節 楓林迷

在線預覽

沒有人期待他的到來

蘇慧廉1883年年初來到溫州時,曹雅直已在這座城市里艱難地生活了十五年。十五年過去了,但溫州人對洋人的看法仍沒有多大好轉。

曹雅直夫人的回憶錄里說,她初到溫州時,所到之處引來無數圍觀的人,因為她是溫州人見到的及時個外國女子。好一段時間,她不敢輕易出門,必須出門時,也是坐著轎子前去。不過,轎夫們仍會被那些好奇的人攔住,要等到他們都看夠了之后,才允放行。路熙的回憶錄也說自己路上常受圍觀。她當時穿著裙撐,溫州人不明白這后面翹起來的東西是什么?甚至還有人想掀起她的裙子,看下面是否什么也沒有穿。

盡管當時溫州已開埠,但城里的西方人還是很少。據記載,蘇慧廉抵達溫州時,這座小城里連英國領事、法國海關專員在內,只有十二個外國人。

在當地人眼里,這些碧眼赤須者是怪物。中國人那時很驕傲,自稱天朝,是世界的中心。梁啟超曾感嘆,在甲午戰爭前后,堂堂的北京書鋪竟找不到一張世界地圖。或許,那時很多人認為,他們不需要世界地圖。

蘇慧廉記下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中國男孩在教會學校接受人種知識的測試,老師問他:

"黑人是什么膚色?孩子。" 考官問。

"黑色,先生。"

"不錯,那美國印第安人是什么膚色?"

"紫銅色,先生。"

"對極了,英國人呢?"

"白色,先生。"

"現在問你,中國人是什么膚色?孩子。"

"人的顏色,先生。"孩子驕傲地回答。

中國人眼中白人的膚色,可用的比喻是"白得像死人一樣"。很不幸,蘇慧廉就是這樣的膚色。

人群中只有一個半怯半羞的白臉青年,因為這些人的習俗、心智、風氣、道德素養與這青年大相徑庭,他們不理解為什么這個人要來到這里,肯定沒安好心吧?來教育他們嗎?這個"死人白"青年要來教化他們這些孔圣人的后代· 那真可笑之至!

另一個打擊我們英國人優越感的是我們美妙的字母印刷體被中國人說成蒼蠅腳沾了墨水爬出來的痕跡。(見蘇路熙:《樂往中國》

路熙說:"沒有同伴喊他,沒有空曠地區可去。即使有空曠地方,他也不敢走得太遠,以免走失了。偶爾他冒險獨自一人出去散步,起初單獨出去感覺非常勇敢,每一條路的轉彎處都很小心,恐怕找不到回來的路。他大步往家趕時,東拐西拐,一旦他無法辨別出周圍環境時,心跳便加快。人們盯著他看,那奇怪的眼神看上去有種惡意與恐怖。連狗也成了他的敵人,居然不認得他是個外國人,把他當作衣衫襤褸的乞丐,惡狠狠地追著他的腳后跟狂吠。他渾身冒汗很是著急,他以超常的勇氣往家趕,速度很快,還未來得及發現自己到了哪里,已闖進自家的院門,不由得大大松了一口氣。多么令人放心!從那可怕的大街回來后,他住的房子看起來多漂亮!緊張之后的感覺真是太好了!不過他后來很可笑地發現,他離開家門的距離始終不到半英里!"

"最糟糕的是,在中國沒有一個人期待他的到來和他的福音。"蘇慧廉自己也一聲嘆息。

好在當時有位姓顧的信徒,是個商人,早年游歷過美國與澳大利亞,會說流利的英語。蘇慧廉初抵及時年,受他幫助不少。不過顧先生是永嘉剩莊人,不常來城里,大多數時候蘇慧廉仍是孤獨的。

說溫州話、做溫州人

蘇慧廉決定效法耶穌的門徒保羅,"和猶太人在一起就做猶太人,和希臘人在一起就做希臘人"。到了溫州,就和溫州人在一起做溫州人。

做溫州人,他碰見的及時個挑戰就是語言。

這里所說的語言,包括漢語及方言。如果分得更細點,其中的漢語又有書面語(文言文)與口頭語(當時稱為官話),而作為官話的口頭語,與溫州本地方言還差異很大。溫州雖屬吳語地區,但因地處偏僻,本地方言與周邊迥異,幾乎可以用自成體系來形容。外地人今天到溫州,都覺得溫州話像鳥語,更何況是對外國人,還是在一百年前的清代。

清代有些法令在今天聽來匪夷所思:不準中國人出洋;不準外商(當時貶稱"夷商")在廣州過冬;不準洋人購買中國書籍和學習中國語言文字。據說,當時一個叫劉亞匾的中國人,因教外國商人學習漢語,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被斬首。基督教及時位西來傳教士馬禮遜出了讓洋人都覺甚高的價錢,才聘請到一位"不怕死"的中文教師。這個老師"每次去授課的時候,身旁必須隨帶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藥,鞋子表示他是去買鞋子,而不是去教書的,毒藥是預備萬一官府查出,可以自盡"。

好在蘇慧廉到溫州時,這些法令已有所松弛。

他挨著一個中國人坐著,面前放著一本中文《新約》,一本北方官話辭書和一本《中英字典》。他不識一個漢字,學會發音后不知怎樣拼讀,費力地拼會后,又弄不懂字義。他像一個初學速記者,最初未能清晰讀出自己所記的東西。(見"Our Mission in China")

挨著他坐的中國人就是偕我公會請來的本地牧師,也是蘇慧廉的及時個漢語老師。這個牧師據說叫"Alas",是個舉人。他原屬內地會,因脾氣不好被解雇,遂轉聘于偕我公會。

這位老人每天盡忠職守地打開教堂的大門,不管來人是誰,他都會花上一兩個小時宣講福音。有時,筆者也會坐在一側學習當地方言,半是充當吸引路人注意力的角色,半也是很有成就感地從他的講道稿上認出一兩個字來。每個星期日和每天晚上,我們都為信徒準備了禮拜,這是一項緩慢而枯燥的工作。布道毫無吸引力,吟唱贊美詩像在受刑。

除了這位牧師外,蘇慧廉還向周邊的人拼命學習溫州話。據路熙回憶,廚子、鴉片抽食者都曾是他們的語言老師。

路熙回憶錄中,對另一位姓Yang的老師有頗詳的記錄。Yang先生當時住在她家附近。開始時,他與蘇慧廉彼此無法用語言交流。為解決這個問題,小個子的Yang先生只能用動作來表示。比如教"死"字,他會躺在地板上,一動不動裝死;教"旋轉"這個詞,他則會自己滾來滾去。

Yang先生這種聾子對話式的動作教學法,盡管后來無法教蘇慧廉更多的東西,但它啟蒙了他的漢語學習。路熙的回憶錄中收錄了一張蘇慧廉親自拍攝的Yang氏全家福。照片上Yang先生穿著長衫,手里拿著本書。他的太太則坐在左邊,手里拿把折扇。"她是一個很自尊的人,穿著非常整潔,也因此出名"。他們的中間坐著小孫女Ngachiae,這是個孤兒,那時還只有九歲。路熙回憶說,Ngachiae小時候常和她的兩個孩子一起玩耍。Yang太太還向她提過親,要把"如清水芙蓉、如芳香玫瑰"的Ngachiae許配給她的兒子海生。當時海生還只有四歲。向老外提娃娃親,路熙說自己當場就嚇得逃走了。

看著照片中的Yang先生,我想知道他到底是誰?Yang 對應的是哪個姓?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鄭張尚芳是溫州人,專業從事漢語方言、古音、漢藏語言比較研究,是語言學界古音韻研究的。在他2008年出版的著作《溫州方言志》中,提到一位叫任銘東的當地人曾任蘇慧廉的老師。"我聽我岳父說過,他的父親做過蘇慧廉的漢語老師。我岳父還給過我幾張那時候的識字卡片。" 已是滿頭白發的鄭張先生2008年年底接受我采訪時這么說。

Yang先生會是任銘東嗎?

……

媒體評論

關注沈迦、關注他追尋蘇慧廉史跡,已有六七年,此書尚未成稿時,曾有幸披閱書中大部分內容以及歷史照片。我曾邀請諸多學者來seminar講演,但最為另類卻也專業精神的一次,則是那一次邀請他來講演,不僅吸引了我和我學生,也吸引了史學專業之外的其他人。我感慨傳主蘇慧廉那樣重要的史跡幾近湮沒;也感佩百年后終于有中國人重走蘇慧廉之路,直至遠赴英倫,尋訪他的墓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這是史家門訓,但像沈迦這樣雖非史學出身,卻為尋找百年前曾到他家鄉傳播火種的一位傳教士,自費走遍世界,即使在我們這些以教授史學為生的人中,也已經非常罕見了。

——朱學勤

中國人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族群,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們今天對利瑪竇以來的傳教士還缺少一個道歉,缺少一聲感謝,缺少一句對不起。在這一長串傳教士名單中,蘇慧廉就是其中一個佼佼者,這部書忠實記載了蘇慧廉極不平凡的生命軌跡,值得一讀。

——馬勇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婉慧**的評論:

很棒的一本書。不僅是講述一個傳教士的艱難歷程,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中國近代史。

2015-05-16 00:46: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你想了解傳教士的非帝國主義的一面,這是本很詳細的書。

2016-03-17 08:40:40
來自郁悶的**的評論:

拿到以后發現挺厚的,蘇慧廉作為一名傳教士和漢學家,是這方面研究繞不過的了,寫的也真的不錯

2013-12-01 21:06: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外國傳教士走進近現代封閉的中國,他傳播的是什么,怎么能夠讓當時的中國人接受,真的是很好奇,讀完全書待分曉。

2014-10-24 08:01: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書推薦閱讀,與《一條開往中國的船》是同一作者,好書。

2016-01-25 20:25: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內容上看,作者做了很詳實的調查,很下了功夫,但是:1.少了批判的眼光,蘇先生是很偉大的宣教士,他的缺點是什么?2.從信仰的角度反思,他的信仰歷程是什么?3.一個英國的宣教士,非常的愛中國,但又跟當時的政治,所謂“帝國主義”如此的糾纏不清,作為一個本土的信徒,如何看待這個角色?

2013-06-05 12:01:49
來自saulmao**的評論:

包裝很好。這本書可以結合一條開往中國的船一起看。好書

2016-03-07 14:06:26
來自淘小滿**的評論:

書籍很棒,包裝挺精致的。當當的品質一直很有保障,客服耐心解答。這本書超級喜歡的,給好評!推薦哦。

2016-04-22 23:27:45
來自牛山老**的評論:

蘇慧廉,偉大的傳教士,看完讓人深思自己的信仰之路

2014-03-14 09:26:49
來自wfmzy**的評論:

尋找.蘇慧廉:傳教士和近代中國(榮獲“2013年度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朱學勤、馬勇、熊培云聯袂推薦)

2014-05-28 09:29:16
來自富藝華**的評論:

值得推薦閱讀的一本好書,英國傳教士蘇慧廉了不起!

2014-03-29 20:54:40
來自yansamu**的評論:

我認為應該要好好的了解來到中國的宣教士的故事,他們的生命中滿了上帝的愛和生命的使命,他們的人生太有價值了。

2015-07-20 12:40: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許多外國宣教士帶著愛和犧牲,死在你生命中!他們應該得到正視和尊重

2016-04-23 23:38:58
來自傅家紅**的評論:

看過李提摩太回憶錄,這次買了蘇慧廉,讀庫有山西教案的關于蘇教士的介紹

2013-06-26 00:06: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蘇慧廉,一個大寫的基督徒宣教士。作者帶著我們重新來過那個年代。那個風雨不定的歲月。非常推薦閱讀。

2015-05-26 20:21:13
來自恩典的**的評論:

關于傳教士與中國的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的歷史,我們知道的很少也不關注,這本書值得購買和收藏,

2016-04-22 10:25:54
來自岑凡**的評論:

蘇慧廉對于溫州來說真是重要!作為溫州人~買來看看。

2014-11-13 18:54:36
來自g***a(**的評論:

還沒有看,每本書都是寶藏。書很厚實,需要找個好好的時間好好默寫研讀。

2017-09-19 08:48: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作者花費了很多精力搜集資料以此追溯蘇慧廉的一生,此書更加公正客觀的展現了當時的某些歷史事件,很好。

2014-12-24 16:25: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有千千萬萬像蘇慧廉這樣的普通外國人來中國傳播基督教,我想這是基督教為何擁有如此從多信徒的一個原因吧。

2015-01-04 13:14: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段中國晚清史,一位羈旅華夏三十年的英國人,他的行程,始于于溫州里巷,止于牛津中國學研究所

2016-03-04 15:04:38
來自a***6(**的評論:

客觀分析,不帶預設立場,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感謝作者的辛苦跋涉,為我們呈現出了如此精彩的一本好書。

2017-08-26 07:45: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尋找.蘇慧廉:傳教士和近代中國(榮獲“2013年度深圳讀書月

2016-08-05 17:17: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強烈推薦這本書。本書作者花了六年時間,在世界各地搜索蘇慧廉的資料,集腋成裘。作為一個史學科班的讀者,雖作者行文中交雜自己的游記略不合規范外,本書是一部佳作。歷史學的博士也未必寫得出這些的好作品。

2013-06-01 08:39: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總有一些偉大的人物卻被歷史忽略,并沒有留下過多的痕跡,但時間永遠公證,總會給我們一個交代,靜心閱讀蘇慧廉,為他的無私而感動。傳播真善美的福音,你也可以聽到。

2016-05-01 17:29:24
來自依依的**的評論:

中國的歷史,離我們越近、越模糊,稍微深究,便發現與課本上所言有異。本書不只講蘇慧廉,也講蘇所在的時代的那個中國。書本斷斷續續的看了近一半,作者不帶預設觀點的敘述和大量文獻資料的引用雖略帶枯燥,但卻展示給作者一個更為真實的畫面。誠意之作,值得一讀。

2013-06-05 19:26:08
來自Wayne31**的評論:

蘇慧廉是近代數以千計到中國來的傳教士中的一名。他們背井離鄉,放棄舒適的生活來到中國是為了什么? 讀后非常有收獲,特別是了解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背景和真實情況。

2015-07-21 12:46: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誰要想進入人類文明的細節,誰就開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探索。在這里,即使是一只茶杯,也有著比任何一個王朝還要漫長的歷史,它們經歷著文明、塑造著文明、甚至本身就構成著文明。

2017-09-24 00:08:0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