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戰國到南北朝陳亡之間漢文典籍中的匈奴史料。 并逐條精選和逐條考訂。以正史為主,以本紀為綱,重出者拾棄,溢出者保留,訛誤者校正,歧異者注明。拾棄部分亦予以注明,以備查考。故在所收的全部資料中,有大量編者所作注釋。所注多為:考訂史實真偽;考訂年月;確定方位;辨明歧異;糾正訛誤;闡發微隱。
林幹是國內研究少數民族歷史的領軍人物,《匈奴史料匯編》對與匈奴相關史料搜羅萬全,精選考訂,乃研究秦漢史、少數民族史案頭必備之書。
林幹,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教授,生于1916年3月,廣東新會人。現兼任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中亞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名譽院長。1985年被選為第五屆內蒙古政協委員;1988年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中央委員。
目 錄
上
及時部分 匈奴及匈奴人物傳記
一、《史記 匈奴列傳》 ...... 3
二、《漢書 匈奴傳上》 ...... 26
三、《漢書 匈奴傳下》 ...... 56
四、《后漢書 南匈奴列傳》 ...... 81
五、《漢書 金日傳》 ...... 103
第二部分 散見資料系年錄
公元前三一八—公元二二○年(周慎靚王三年—漢獻帝延康元年) ...... 111
第三部分 雜錄
一、地理 ...... 417
二、漢簡 ...... 426
三、金石 ...... 428
下
及時部分匈奴及匈奴人物傳記
(節選)
冒頓單于:鳴鏑殺父
單于有太子名冒頓。 后有所愛閼氏, 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于月氏。冒頓既質于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冒頓乃作為鳴
鏑, 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復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復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后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漢高祖:白登之圍
是時漢初定中國,徙韓王信于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于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于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骍馬。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
漢匈和親
其明年(六年,前一七四年),單于遺漢書 曰:“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合歡。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聽后義盧侯難氏等計,與漢吏相距,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皇帝讓書再至,發使以書報,不來,漢使不至,漢以其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小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強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4 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北州已定,愿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以應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淺奉書請,獻橐他一匹,騎馬二匹,駕二駟。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則且詔吏民遠舍。使者至,即遣之。”以六月中來至薪望之地。書至,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且得匈奴地,澤鹵, 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
孝文皇帝前六年(前一七四年),漢遺匈奴書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使郎中系雩淺遺朕書曰:‘右賢王不請,聽后義盧侯難氏等計,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漢以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小吏敗約,故罰右賢王使西擊月氏,盡定之。愿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漢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遺單于甚厚。倍約離兄弟之親者,常在匈奴。然右賢王事已在赦前,單于勿深誅。單于若稱書意,明告諸吏,使無負約,有信,敬如單于書。使者言單于自將伐國有功,甚苦兵事。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比馀一,黃金飾具帶一,黃金胥紕一,繡十匹,錦三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謁者令肩遺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初立,孝文皇帝復遣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公主。說不欲行,漢強使之。說曰:“必我行也,為漢患者。”中行說既至,因降單于,單于甚親幸之。初,匈奴好漢繒絮食物,中行說曰:“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強者,以衣食異,無仰于漢也。今單于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于漢矣。 其得漢繒絮,以馳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漢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于是說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眾、畜物。
衛青伐匈奴
其明年(元朔四年,前一二五年),匈奴又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漢奪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數為寇,盜邊,及入河南,侵擾朔方,殺略吏民甚眾。
其明年(元朔五年,前一二四年)春,漢以衛青為大將軍,將六將軍,十馀萬人,出朔方、高闕擊胡。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飲酒醉,漢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圍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走,諸精騎往往隨后去。漢得右賢王眾男女萬五千人,裨小王十馀人。其秋,匈奴萬騎入殺代郡都尉朱英,略千馀人。
其明年(元朔六年,前一二三年)春,漢復遣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匈奴史料匯編兵十馀萬騎,乃再出定襄數百里擊匈奴,得首虜前后凡萬九千馀級,而漢亦亡兩將軍,軍三千馀騎。右將軍建得以身脫,而前將軍翕侯趙信兵不利,降匈奴。趙信者,故胡小王,降漢,漢封為翕侯,以前將軍與右將軍并軍分行,獨遇單于兵,故盡沒。單于既得翕侯,以為自次王,用其姊妻之,與謀漢。信教單于益北絕幕, 以誘罷漢兵,徼極而取之, 無近塞。單于從其計。
內容豐富,用詞考究,資料翔實,文筆流暢,專業度高
很不錯,值得一讀!
挺不錯的,物流也快,沒有折角。
風水輪流轉
很好的書!值得推薦!贊一個!
林幹先生修訂《匈奴史料匯編》的再版。
物流很快,包裝很好,值得收藏。
是一直想買的書,書全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