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環球人物10周年-先生們:他們繼承了中華文明之氣脈圖書
人氣:85

環球人物10周年-先生們:他們繼承了中華文明之氣脈

他們年高德劭,才華驚世,風骨錚錚,他們被我們尊稱為“先生”。本書記錄了活躍于當代中國人文與科技領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羨林、饒宗頤、任繼愈、汪曾祺、楊絳、周有光、黃永玉,科技泰斗錢學...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人物合集  
  • 作者:《[環球人物]》雜志社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4345902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4
  • 印刷時間:2016-03-28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他們年高德劭,才華驚世,風骨錚錚,他們被我們尊稱為“先生”。本書記錄了活躍于當代中國人文與科技領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羨林、饒宗頤、任繼愈、汪曾祺、楊絳、周有光、黃永玉,科技泰斗錢學森、袁隆平、歐陽自遠、屠呦呦、丁肇中等。

作者們通過深度采訪和資料搜集,用真誠且充滿善意的文筆,生動地記錄先生們或艱難坎坷,或幽情壯志,或披荊斬棘,或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勾畫出一個個被褐懷玉的文明巨星形象。先生們的形象,聚集于本書,發出璀璨的光芒,讓我們聽到歷史驚濤拍岸之音,讓讀者感受到人類文明豐富的滋養。

目錄

季羨林:為學為人皆楷模 / 001

饒宗頤:一代通儒 / 008

任繼愈:一生與名利無關 / 016

湯一介:儒者的光芒 / 022

杜維明:奧運讓文明對話 / 028

汪曾祺:西南聯大的“壞學生” / 034

楊絳:這個時代最惦記的隱士 / 040

馬識途:一書寫了40 年 / 062

金庸:另一支筆寫時評 / 067

葉嘉瑩:一輩子和詩詞談戀愛 / 073

莫言:高粱紅了 / 079

周有光:110 歲的熱血青年 / 103

徐中玉:大學不能失語 / 114

楊憲益:翻譯了整個中國 / 121

許淵沖:歲月困不住的人生 / 126

李文俊:“經典名著被遺忘了” / 133

任溶溶:改變了中國的兒童文學 / 138

夏志清:學界“頑童” / 145

柏楊:硬骨頭文人 / 150

黃永玉:五重身份 / 154

李可染:畫筆背后的辛酸 / 161

吳冠中:兩個心愿都完成了 / 167

趙無極:作品一年賣出2.4 億 / 172

張仃:美術大師“背后的堅強梯隊” / 177

吳清源:一生一世一棋局 / 185

陳祖德:一位真正的弈者 / 192

爾寶瑞:天天和偉人面對面 / 197

錢學森:感天動地 / 202

朱光亞:生活中做事嚴謹像做物理實驗 / 213

李小文:但愿老死文論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 221

顧毓琇:曾和鄧小平暢談科教興國 / 227

屠呦呦:非常諾獎之路 / 234

袁隆平:一粒種子造福世界 / 253

李振聲:不愿做科學界的英雄 / 257

錢永健:愛玩危險游戲的諾獎獲得者 / 263

高錕:諾貝爾獎是金婚禮物 / 268

丁肇中:就是要一直找到宇宙的邊緣 / 271

歐陽自遠:“嫦娥之父” / 280

閔恩澤:大科學家的小日子 / 286

華羅庚:一生悲歡離合 / 292

谷超豪:楊振寧稱贊他站在高山之巔 / 300

師昌緒:“好管閑事”的科學家 / 305

鄭哲敏:爆炸傳奇 / 311

李愛珍:“科學不能今天栽樹明天摘果” / 318

胡秀英:會走路的植物百科全書 / 323

茅以升:心中有另一座橋 / 329

王夢恕:大家都不說真話,社會就沒希望了 / 336

梁從誡:梁啟超之孫的“苦行僧”生活 / 343

吳良鏞:詩意的居住為何這么難 / 349

陳志華:鄉土建筑就是一部史書 / 356

在線預覽

◇我(張頤武)向季先生請益時,常感到他有張載《西銘》里所說的“民胞物與”的情懷和“知化窮神”的境界,這也被認為是儒者的較高境界。季先生未必是“國學”某個專業領域的專家,稱他為“國學大師”當然有點不可思議。但他卻以生命延續了中國傳統的一脈精華。

◇新中國成立前,楊絳和錢鍾書就決定留在祖國。錢鍾書復信牛津同窗:“人的遭遇,終究是和祖國人民結連在一起的。”楊絳后來回憶道:“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愿意。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學,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愿做外國人。”

◇莫言說,其實他根本無法做一個純粹的城市人,因為一直根深蒂固地懷念著土地和鄉村。于是,他在客廳和書房里擺上各種植物,陽臺的花盆里還種上了蔥和蒜,這是山東農民最愛的食物。

◇“老頑童”是很多人給黃永玉戴的“高帽子”。對于這個稱呼,黃永玉并不認可。他說:“我的這一生沒有好好玩過,生活中除了受苦就是工作。吃,不喜歡;游山玩水,沒有意思。工作是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黃永玉說,平時他身邊總是放著幾個小本,以便隨時記下一些想法和靈感。“別人說我是‘頑童’,是因為對我的認識太表面化!”

◇2014 年2 月,吳清源去觀看日本棋圣戰決賽。當時正值第五局,執黑的山下敬吾落在下風,許多人認為山下敬吾懸了。吳清源當場不動聲色,臨走時說:“白棋輸了。”結果,山下敬吾真的贏了。眾人感慨:百歲棋圣,寶刀不老。

◇如果不是2014 年的一張“布鞋院士照”,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形容消瘦、衣著樸素,在課堂上光腳穿雙布鞋的老頭,竟然是中科院院士、中國遙感領域泰斗級人物。“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急公好義的古道熱腸,漠視禮法、灑脫不羈的性格,傳說每天喝兩斤二鍋頭的酒量……這樣一位真性情、無羈絆的“老頑童”學者去世后,被許許多多人追憶、悼念。人們追念的,除了李小文個人,或許更有對本真人性的期許。

◇在蘇新專看來,這恰是屠呦呦乃至任何科學家成功的根本:“你真的得白天也干,黑夜也干。在科研領域,想每天只工作八小時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能做到在八小時外也在想你的研究,那就說明你是真心喜歡正在做的這件事,那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他(季羨林)在講臺上很嚴肅,穿著藍布中山裝就在那兒講。而在生活中,他對待年輕人非常寬宏仁慈。每次去看他,離開時,他都要送到門口,看你騎上車走。一直到2007 年年初,我帶一位30 多歲的女編輯去醫院看他,剛落座,季先生就對這位女士表示歉意,說他站不起來……”

◇我(葉匡政)想,特立獨行才是任繼愈先生追求的學術精神。“特立獨行”的觀念源于唐代大儒韓愈。韓愈期望學者能擁有這種品格:“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任先生無論是早年提出用唯物史觀研究佛教,還是后來的“儒家宗教說”,都顯露出了一些“亙萬世,而不顧”的意味。

◇就在編纂工程正式啟動不久,湯先生就被查出有肝硬化。他的老驥伏櫪,與其說是一種精神狀態,不如說是對國家、民族及歷史的強烈的責任感使然。“現在做《儒藏》已有些晚了,老專家沒剩下幾個,再過十年八年,就什么都沒有了。做《儒藏》,一方面要搶救這些老專家的學識,另一方面也要搶救書,還要培養新的人才。”湯一介曾說。

◇汪曾祺感慨:“我們在街上很難‘深入’這種生活的里層,只能切切實實地體會到:這是生活!我們在街上閑看。看賣木柴的,賣木炭的,賣粗瓷碗、賣砂鍋的,并且常常為一點細節感動不已。”當代學者孫郁說,人們只知道汪曾祺厲害,卻不知道他何以厲害。汪曾祺文筆中有許多“暗功夫”,他是從古典和鄉土中緩緩而來,從大眾和民間提取詩意,這樣的作家“百年之中,不過寥寥數人耳”。

◇“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是香港文化人對金庸先生文字生涯的生動概括。不過,金庸先生以小說構建的江湖實在太強大了,以至于真實世界里的“江湖論劍”反倒被忽略。

◇金庸先生寫作時,喜歡使用500 格的稿紙,直行書寫,從右到左,按照傳統的中國文稿書寫格式。他的手稿,字跡清晰工整,嚴格按照最標準的格式,每字或每個符號均占一格。雖難免有增刪涂改之處,但無論是訂正錯字,或是修改句子,乃至一整段文字的改動,其標示都十分清晰,一律遵循約定俗成的業內編輯方式一一標明,絕無含糊和混亂的地方。對具體負責的編輯來說,金庸先生的文稿就是最標準的可以直接送去打字排版的定稿,無須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訂正錯字,或重新謄寫描摹。

◇在異國他鄉用英語授課,葉嘉瑩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文論;另一方面,她有著自己獨特的講課方法。她對學生說:“詩歌里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許不夠好,我的文法、發音或許不夠正確,但我講一首詩,會把我所體會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講出來。”她發自內心的真誠超越了語言和國界,在異國他鄉讓無數人愛上了中國古典詩詞。

◇13 點整,緊閉的大門打開了,文學院常務秘書彼得 恩格隆德走出來,在咔嚓咔嚓的快門聲中,他如往年一樣淡定,先用瑞典語后用英語說:“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他的作品中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是歷史和現實的并存。”話音未落,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聲,所有擠在現場的中國媒體和旅瑞華人都激動不已。周圍的瑞典人在得知筆者來自中國后,紛紛表示祝賀。一位瑞典記者著急地問,莫言兩個字如何拼寫,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文字改革之外,周有光還有一件事令人稱道,那就是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當初就因為周有光從美國回來,帶回一套百科全書,連襟沈從文戲稱他“周百科”,后來這個綽號被大家叫得更起勁了。

他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新中國,算是“四朝元老”,親身感受過民族衰亡、政權迭起,國家如何從戰亂走向富強,一生的情懷都放在家國大事上,從不茍且而活,而是立志要成為“國之重器”。

◇我(周有光)就兩次去訪問愛因斯坦。見愛因斯坦可能是1947 年。我們談國際形勢,談當時美國發生的情況。愛因斯坦的學術我不懂,我的專業跟他又不一樣,就是普通的朋友。我的印象就是他的人非常好,生活也很隨便。我們在銀行界,穿衣服都很講究,他在大學里,大學的風氣跟銀行不一樣,大學教授穿衣服馬馬虎虎的,他穿的衣服還沒有我講究。他沒有一點脾氣和架子,也不是講話滔滔不絕的人。

◇“無齡感生活”,說的就是許淵沖這樣的人。筆者眼前的這位老人,骨瘦如柴卻聲如洪鐘,聽力不好但思路清晰,記憶力更是好得讓年輕人都要羨慕。他至今每天堅持騎自行車出門遛一會兒,喜歡喝冰鎮飲料。家里書桌上,放著正在翻譯中的莎士比亞作品集。“我已經譯完四本了,兩個月譯一本,目標是譯完莎翁全集。”老先生的150 多部譯作里,有一大半都是退休后才出版的。

◇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和許先生同屆。在他眼里,相見及時面,這個叫作許淵沖的同學就“沖勁十足”。大一,他們一起上葉公超的英文課。到了時間,老師還沒來,兩人就一邊等候,一邊閑聊。這時,門口來了一位穿灰西服的老師,問這里是不是英文教室。許淵沖也不知道來的就是當時的外文系主任葉公超,張口就用英文回答。另一位同學、思想家何兆武對許淵沖的印象則是“嗓門大、很活躍、閑不住,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一致”。

◇60 歲退休后,任溶溶被上海譯文出版社返聘,又工作了20 年。2004 年,作為安徒生200 周年誕辰慶典活動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丹麥官方授權他翻譯新版《安徒生童話全集》。任溶溶花了一年多時間,對自己早年翻譯的近百萬字譯稿進行修訂和增補,于2005 年完成了的官方授權中文版本。丹麥駐華大使米磊先生見到任譯安徒生童話后,贊不絕口,稱之為“高品質翻譯”。80 歲時,任溶溶還翻譯出了美國作家E.B. 懷特的經典童話作品《夏洛的網》。

◇“金錢”是世人描述吳冠中作品時的關鍵詞。吳冠中作為“中國最值錢藝術家”的地位從來不曾被撼動。據雅昌藝術網統計,吳冠中畫作總成交額達20.4 億元,在國內在世畫家中排名及時。然而,他卻極其厭惡談及畫價。一次倫敦拍賣會上,他的某幅作品被拍出數千萬元,記者朋友從現場打電話報喜,他卻道:“這是拍賣市場的心電圖不!”相比金錢,他更愿意作品由歷史來定價。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隨后,抄家、流放、拘留……沒完沒了的政治迫害接踵而來。在長達五年被軟禁的日子里,錢學森和蔣英常常只能夫吹竹笛、妻彈吉他,以共同演奏古典室內音樂來排解寂寞與煩悶。

◇1966 年10 月27 日,新疆羅布泊上空發出了一聲巨響——中國的兩彈結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中國從此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核武器。對此,外電紛紛評論說,這聲巨響震動了全世界,中國閃電般的進步像神話一樣不可思議。從及時顆原子彈爆炸到及時枚導彈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國用了13年,而中國僅用了兩年多。毫無疑問,頭功應該記在錢學森身上。

◇父親(朱光亞)在搞原子彈、氫彈,是我們猜出來的。大概是1967 年的24小時,院子里的一群孩子聚在一起聊天。記不清是誰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的?沒有人能答出來。有人說,咱們回憶一下,是不是每次核試驗,大家的爸爸、媽媽都不在北京?大伙一驗證,果然,大家的爸爸、媽媽都在出差,而且都是去了西北地區。確認了這個事實,大家感到非常神圣,靜靜地坐了好長一段時間。

◇顧毓琇先祖顧炎武是明朝思想家,祖母秦氏是北宋詞人秦觀的后人,喜歡寫詩。顧毓琇的父親沉迷科學,曾自己做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定理,從小教幾個子女算心算。在這樣家學深厚和開明的氛圍中,顧毓琇這一代出了五個博士,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各有建樹,被傳為民國佳話。

◇屠呦呦回憶:“不同品種的青蒿效果并不相同,而且只有青蒿葉子里才有青蒿素。因此只有找對了青蒿品種,選準了采收季節,才能從葉子里提取出青蒿素。取得這些進展,也是經歷了很長的研究過程。”當時的科研條件非常艱苦,很多藥廠都停產了,提純熬制設備緊缺,屠呦呦等人只有采用土辦法,把大量青蒿葉收集起來,用乙醚泡,再回收乙醚。屠呦呦的先生李廷釗至今記得,她當時回家總是一身酒精味。

◇袁隆平坦言:“不錯,我身價2008 年就1008 億了,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錢嗎?沒有。我現在就是靠每個月6000 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很滿足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 塊錢,但我喜歡的還是昨天穿的那件15 塊錢的襯衫,穿著很精神。”袁隆平認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搞科學研究就是要淡泊名利,踏實做人”。

◇這18 年來,丁肇中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沒有周末,沒有假日,日復一日。“平時和家人相聚的時間不多,他們有時會到實驗室來‘訪問’。所以,我的三個孩子堅決不學物理,老大學生物,老二學藝術,老三學法律。”丁肇中笑著說。

◇“我總想看看月球究竟是什么樣子,也很想知道桂花樹究竟是怎樣的形態,我很敬佩吳剛無止境的砍樹精神,很想探尋一下這些秘密。后來長大了,慢慢知道月球是一個非常荒蕪而又惡劣的地方。但這更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就要探索它為什么不能成為像我們地球這樣繁茂、這樣生機勃勃的星球。”帶著這樣的童心和向往,古稀之年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將剩下的人生歲月和奔月夢想緊緊聯系在一起。

◇數學還為谷超豪帶來了愛情。他的妻子胡和生,是中國的數學界女院士。“1950 年,我們在數學系圖書室里偶遇。她說,有篇論文,她有些地方沒弄清,想讓我幫忙看看……她的宿舍離我的辦公室有十多分鐘路程,當時雖是秋天,但依然很熱,她氣喘吁吁跑回去拿來。我覺得這個小姑娘很不錯,對學問肯鉆研……這是我們共同討論數學的開始。

◇20 世紀四五十年代,全球只有七位從事野外采摘的女植物學家,胡秀英便是其中一員,每天背著背囊,翻山涉水,喝的水都變成汗,但她樂此不疲。胡秀英不但親自到野外采集植物標本,還訪問了歐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及亞洲的大植物標本館,查看中國植物標本。

◇美籍華裔建筑學家貝聿銘曾經說過:“不管你到哪個國家,說起中國的建筑,大家都會說起吳良鏞。”事實上,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吳老在國內卻絕非被人們追捧的名人,但很多人都受惠于他的理念和思想——他參與過北京、北海、三亞、張家港、深圳、無錫、蘇州等城市的規劃設計,主持了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和中央美術學院校園的設計,參加了長安街規劃、國家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并組織編撰了本城鄉規劃教科書。

◇在清華大學待了兩年后,陳志華鼓起勇氣找到梁思成家中。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用午餐,陳志華非常緊張地表達了他要求轉系的愿望。“梁先生問我對建筑學有什么看法,我把在校慶展覽會上想到的結結巴巴地全說了。梁先生聽了很高興,立即說:好,好,太好了,建筑系歡迎你。”于是,陳志華放棄了在社會學系兩年的學歷,成了梁思成的“半路弟子”。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cecho**的評論:

很好的書,多看看希望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幫助

2017-11-18 08:58:22
來自哈佛來**的評論:

人文泰斗季羨林、饒宗頤、任繼愈、汪曾祺、楊絳、周有光、黃永玉,科技泰斗錢學森、袁隆平、歐陽自遠、屠呦呦、丁肇中……每個名字都那么熟悉,那么敬佩!

2016-04-19 15:24:04
來自健***兒**的評論:

好書,介紹了各行各業先生們生平及貢獻,漲知識,但介紹的有些簡單

2017-11-18 14:29:11
來自江天一**的評論:

書的質量非常好,包裝完整無缺,很喜歡,好評

2017-09-04 22:29: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環球人物10周年-先生們:他們繼承了中華文明之氣脈 書質量很好,正版!還沒讀,等讀過在評價

2017-09-07 17:24: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評論就一直在

2017-09-25 23:19: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 包裝完好 內容精彩 值得收藏

2017-10-10 13:07:54
來自糖糖201**的評論:

不錯良心書

2017-10-14 13:28: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內容不錯,就是角都磕了。

2017-10-22 23:48:45
來自北大少**的評論:

很好的書 快遞很快

2017-10-24 23:20: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質量非常棒,物流速度確實很快

2017-10-25 20:28:22
來自zpf1235**的評論:

那時先生們,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2017-10-26 20:47: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當當網很棒

2017-10-28 10:33:13
來自木芙蓉5**的評論:

湊單買的,還沒看

2017-10-31 22:46:32
來自kfweh28**的評論:

Satisfied

2017-11-02 22:24:50
來自人弗能**的評論:

書很好,期待已久

2017-11-07 11:22:45
來自亦媚**的評論:

人無德不立,中國需要更多的你們,更多更多不是人物的人物,來凈化現在社會的文明,五十九億人類應該珍惜我們生活的地球,《先生們》記錄了活躍于當代中國人文與科技領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羨林、饒宗頤、任繼愈、汪曾祺、楊絳、周有光、黃永玉,科技泰斗錢學森、袁隆平、歐陽自遠、屠呦呦、丁肇中等。 他們在各個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是中華文明氣脈所在。記錄這些中華文明泰斗級人物的人生歷程,展示他們讓人充滿敬意......

2016-04-19 15:18:12
來自法拉利**的評論:

包裝挺好,沒顧上看內容,一直是當當的忠實粉絲。

2016-04-14 20:57:07
來自大熊熊**的評論:

近現代大師的絕世氣象,跌宕歷史風云里的國士風采。值得收藏!

2016-04-19 15:15:12
來自ricardo**的評論:

書的內容非常非常無聊,適合小學初中的看看,后悔死了

2016-06-01 13:04:20
來自三豐奶**的評論:

看得非常感慨,每個人都應該讀讀大師們的故事,來了解一下自己國家的文明。

2016-04-19 15:20: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看著挺正裝的,質量一看就是正版,比較滿意。

2016-11-17 06:58:51
來自絲啦絲**的評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大師們的為人與氣度是留給子孫后代的精神財富,而他們留給后人的文化遺產價值是不可限量的。

2016-04-19 15:22: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閱讀《先生們》,是在閱讀他們的經世,閱讀他們的人生,希望能夠有啟發

2016-05-24 09:23:03
來自天格子**的評論:

構筑當代中國文明的集體群像。這是群星閃耀的中國,而他們群星中最閃耀的!

2016-04-19 15:17: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很棒,每一章都是對一個大家的描述、采訪,很喜歡

2017-02-24 18:35: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非常喜歡。賣家也很細心,每本書都是塑封,防止了卷頁和弄臟。滿滿一紙箱書,只花了一百多元!當當要經常搞活動喲!一定會多多來買。

2016-04-26 11:04:54
來自愛吃青**的評論:

50多位文學科技巨匠,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群星閃耀的中國,中華文明的氣脈由這些巨匠們打通,傳承,好書,值得收藏

2016-04-19 15:19: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相當于人物小傳的結集,一本書可以知道100年來部分重要人物。

2016-09-18 21:16:05
來自孟的小**的評論:

想買屠呦呦的傳記,看到這本書,很多人物的傳記合集就買了,不負我望。

2016-07-25 11:12:12
來自sydangd**的評論:

剛開始看覺得很泛泛,總體看完,還是很有收獲,畢竟雜志的精選,不能像傳記那樣寫的深入。向大師們致敬!特別喜歡封面,想起了家里的老人,懷念!!!!

2016-09-08 10:09:4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