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圖書
人氣:91

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隱匿山林還是出世救亡?且看民國大師們的非常抉擇! 《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入選《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虛構好書 葉辛、何建明、張抗抗、梁曉聲、李敬澤、葉廷芳、張頤武、王躍文、余世存、孫郁、解...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人物合集  
  • 作者:[汪兆騫]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民國清流
  • 國際刊號:9787514350319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7
  • 印刷時間:2016-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隱匿山林還是出世救亡?且看民國大師們的非常抉擇!

《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入選《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虛構好書

葉辛、何建明、張抗抗、梁曉聲、李敬澤、葉廷芳、張頤武、王躍文、余世存、孫郁、解璽璋、岳南、李建軍等名家傾情推薦!

南方都市報、鳳凰周刊、央廣、人民網、新華網、北京晚報、騰訊、新浪等全國百余家媒體廣泛報道。

本書系民國清流大師們的集體傳記系列之三。

本書沿襲《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的風格,承接前兩部的歷史階段(1917年至1930年),講述民國二十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為文化主戰場的北平呈現出的中興景觀。期間,國共兩黨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爭激烈而嚴酷,日寇逐步開展侵華活動。民族內憂外患的危急關頭,中國知識分子如何抉擇?

文化主將們嚴重分化后,紛紛從上海回歸北平,新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天才成群地來”,胡適、周作人、老舍、廢名、章太炎、劉師培、劉半農、俞平伯、沈從文、冰心、金岳霖、蕭乾、張恨水、朱自清、錢穆、傅斯年、陳寅恪、梁實秋等大師,或選擇振臂高呼,團結民眾,救亡圖存,或選擇滅跡山林,躲進小樓成一統,追求個人成就。民國學界一時云蒸霞蔚,是為中興時代。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論,依據翔實的史料,客觀地描寫民國大師們的崇高與卑微、飛揚與落寞,真實地還原他們獨特而復雜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編輯推薦

1.“民國清流”系列是民國大師們集體演繹的史詩級傳記。《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系作者汪兆騫繼《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之后又一力作。

2.作者汪兆騫是文學界、出版界的老前輩,“朋友圈”俱為文學名家和文化精英,輻射了中國的當代文壇。汪老先生經手孵化的名作,大多讓人如雷貫耳;汪兆騫做過嫁衣的作家尤其是文學大家,幾乎占據中國當代文壇的半壁江山。更可敬的是,汪兆騫是一位秉持道義與良知的知識分子型作家。由汪兆騫以客觀公正的史家視角講述的民國時代的文壇,在剖析人物的性格與人格方面,自然是游刃有余,功力深厚。

3. 《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中的時間節點為民國二十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次國共兩黨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爭更加激烈,而日本在一步一步地展開侵華活動。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中國的知識分子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是明哲保身,只關注個人生存,還是舉起民族大義的大旗,振臂高呼,引導全國人民爭民主爭自由?在作者的筆下,他們紛紛登場:胡適、周作人、老舍、廢名、章太炎、劉師培、劉半農、俞平伯、沈從文、冰心、林徽因、金岳霖、蕭乾、張恨水、朱自清、聞一多、錢穆、傅斯年、陳寅恪、梁實秋、吳承仕……

4.《民國清流3:大師們的中興時代》中,作者憑借翔實的史實與依據,實事求是地撰寫歷史,披露真相,還原歷史,以清麗優美的文筆進行客觀公正的講述與剖析,刻畫民國大文人大知識分子在大環境中呈現出來的多種文化品格,彰顯人性的光輝與卑微。

作者簡介

汪兆騫

生于194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原《當代》副主編兼《文學故事報》主編。中國作協會員。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門內客》《記憶飄逝》《紫塞煙云》《張騫》等,新近出版有《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文壇亦江湖:大師們的相重與相輕》,深受讀者好評。

目錄

及時章 民國二十年(1931) / 001

“你總是這樣叫人牽掛”——胡適重返北京大學 / 005

“隱逸態度為宜”——周作人躲進“苦雨齋” / 013

“北平是我的老家”——老舍拓寬了小說題材的疆域 / 020

北京大學“三大魔”之一——廢名與《駱駝草》 / 031

嘲諷魯迅“為一世故老人”——以《狂飆》聞名的高長虹 / 039

第二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 / 045

“走到哪里,哪里就會響起叫罵聲”——錢玄同與章太炎、劉師培的交誼及晚節 / 049

“一條清溪,澄澈到底”——由叛徒到隱士的劉半農 / 059

“畢竟書成還是否,敢將此意問曹侯”——將《紅樓夢》研究當作終身事業的俞平伯 / 069

第三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 / 081

“真迷眾色看如霧”——沈從文是一本內容復雜、分量沉重的大書 / 085

“我弦索上迸落著明珠”——冰心,從清麗溫婉的《繁星》《春水》到寓意深邃的“問題小說” / 098

人艷如花——才女作家林徽因及“太太的客廳” / 106

中國哲學界及時人——金岳霖及與林徽因的愛戀 / 115

“生氣勃勃,勇敢結實”——蕭乾的小說與報告文學 / 130

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 / 137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紅極一時的通俗小說家張恨水 / 141

“半是儒家半釋家”——《五十自壽》與重訪日本“尋夢”的周作人 / 156

“爭自由的方法在于負責任的人說負責任的話”——國事日蹙,胡適創辦《獨立評論》 / 169

第五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 / 179

一身重病,寧死不屈——詩人、散文家朱自清與郭沫若 / 183

“我是在新詩之中,又在新詩之外”——聞一多探索新詩格律化中的是非 / 194

“一生為故國招魂”——錢穆把東方的智慧帶出了樊籠,來充實自由世界 / 207

“黃門侍郎”投入胡適門下——傅斯年給兒取名“仁軌”及與胡適、魯迅的關系 / 221

“謬承遺命倍傷神”——文化傳統呵護人陳寅恪 / 231

“表現出普遍的固定的人性”——有理論素養、富有個性的嚴肅批評家梁實秋 / 240

第六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 / 249

“為國家做一個諍臣”——胡適抵御日本、保衛國家的思路 / 253

把魯迅當作“人”,不是當作“神”——周作人在“苦雨齋”并不“專談風月”,對乃兄認識透徹 / 264

“硁硁自守之節,老而彌篤”——集狀元、共產黨員于一身的教授吳承仕 / 281

尾聲 / 290

在線預覽

北京大學新學期開始,胡適開講“中古思想史”。1931年5月,榴花綻放時,他收到在燕京大學圖書館做工的吳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自己正在作《胡應麟年譜》的情況。胡適對胡應麟也有研究,其《文存》有這方面的文章。見信中吳晗尋出吳之器為胡應麟所作的傳,推斷出“胡氏的卒年是在萬歷三十年壬寅(1562),存年五十二歲”,與自己推斷相關甚微,甚是高興。他在給吳晗的信中說:“我記得你,并且知道你的工作。你作《胡應麟年譜》,我聽了很高興。”但指出“你信上在萬歷三十年下注:‘1562’,是大錯。不知何以有此誤。此年是1602。生年是1551”。,胡適夸年輕的明史研究者吳晗,“你的分段也甚好,寫定時我很想看看”,并邀請他“星期有暇請來談。羅爾綱君住我家中”。

胡適登上可俯瞰樂亭的碣石山,眼含熱淚,自然想起老朋友。1930年,《胡適文存》三集出版(亞東圖書館),扉頁上題簽“紀念四位最近失掉的朋友:先生、王國維先生、梁啟超先生、單不庵先生”。

周作人于1929年歲尾,曾提出“閉門讀書論”。實際上是一種逃避。周作人面對歷史風風雨雨,無可奈何,身處白色恐怖,又選擇“茍全性命于亂世是及時要緊”,焉能有所作為?周作人只能沉湎于“凡人的悲哀”了。當他從報上讀到胡適以犀利的文鋒,批判國民黨專制,并討還“人權自由”,而受到當局排擠迫害時,看似心靜如水的周作人,不由自主地對的旗手老朋友胡適產生深刻的同情。他寫信給胡適說:“‘這個年頭兒’還是小心點好,拉伯雷說得對,‘我自己已經夠熱了,不想再被烤’。我想勸兄以后別說閑話,而且離開上海,好的辦法是到北平來……我覺得兄的工作在于教書做書,也即是對于國家,對于后世的義務。”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老舍棄家小,孤身逃至武漢,加入抗日隊伍。時任國民黨中央副主席的馮玉祥將軍,見老舍寫文章宣傳抗戰,又每天打拳練武,便在最寒冷的冬天對手槍隊的士兵說:“你們看見舒舍予先生沒有?他每天早晨穿著單衣打拳,沒有24小時不是這樣。”勉勵士兵向老舍為抗戰而習武的精神學習。

正是老舍一生不間斷地習武,戰勝病魔,強健身體,他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抗日戰爭的繁重工作。1945年從美國回中國之前,老舍還應賓夕法尼亞州女作家,后以小說《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賽珍珠之邀,在為受傷的“二戰”軍人舉辦的盛大晚會上,表演了出神入化的太極拳,顯示了他的自尊和自信。

廢名及時次登上講臺,講的是魯迅的《狂人日記》。他摘掉帽子,用深陷的眼睛掃了掃課堂里的年輕學生,然后出聲。聲音不高,卻振聾發聵:“敝人對《狂人日記》的理解,比魯迅先生自己了解得更深刻。”學生個個目瞪口呆,然后是人聲鼎沸。待課堂安靜下來,他講得頭頭是道。指出《狂人日記》與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小說同名,又都寫“迫害狂”患者的心理活動和精神狀態,自己是讀果戈理的《狂人日記》的。

1929年廢名從北大畢業留校任教,卞之琳剛入北大英文系,也算是廢名的學生了。廢名對卞之琳說,《阿賴耶識論》,是自己“對佛的一種認識”,是“正合馬克思主義真諦”的。而廢名的好朋友熊十力也是研究佛學的,聞此論,大為不屑,二人經常為此爭吵不休。鄰居早已習慣二人的高聲辯論,常常對這兩位書呆子一笑了之。但有24小時,論爭之聲戛然而止,眾人前去一看,廢名與熊十力正扭作一團,相互拳打腳踢。眾人忙將二人分開,然后掩嘴竊笑。

抗戰爆發,高長虹來到延安。這之前作為狂飆社的創辦人和精神領袖,高長虹在文學界名噪一時。他的及時本詩集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眾多讀者紛紛寫信表達他們對詩人的仰慕。其中有后來與魯迅同居的許廣平,有后來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的冰心,還有魯迅在《兩地書》及時集提到的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畢業的《婦女周刊》編輯、作家波微,即作家石評梅。有三個著名女性的仰慕,足見高長虹的名氣之大。

剛到延安,與魯迅發生矛盾并相互攻訐的高長虹,非但沒有受到歧視,還受到了很高的禮遇。享受單獨的小灶,每天忙不迭地應邀去參加各種文學活動,時不時到詩歌朗誦會上當嘉賓。但性情狂怪的他,秉性難移,竟然拒絕邊區政府讓他任文協副主任的邀請。一次,在延安掌管文化大權的、曾在上海被魯迅稱為“四條漢子”之一的周揚,屈尊到駐地請他去延安較高學府魯迅藝術學院去做報告,他對魯迅原本就不屑,便大聲說:“藝術就是暴動,藝術就是起義!”

章太炎后來到東吳大學任教時,曾去拜望過老師俞樾。時俞樾已八十高齡,甫一見弟子章太炎,一貫和藹可親、溫文爾雅的老人,竟怒目而視,痛罵他“背父母陵墓”,遠游海外,是“不孝”;揭露大清罪惡,乃“不忠”。“不忠不孝,非人類也。”他還搬出孔夫子的話,申斥“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章太炎突遭一貫敬愛的老師的痛斥,當場反唇相譏,便拂袖而去。馬上寫了《謝本師》,向世人公開與俞樾從此斷絕師徒關系。

有趣的是,章太炎同樣遭到弟子周作人的“謝本師”,更奇的是,弟子沈啟無也“謝本師”周作人。

九一八事變后次年,章太炎先后三次到北平演講。有一次錢玄同正與老師章太炎在客廳談話,特從南京大學趕到北平的黃侃也來拜見老師。黃侃常戲呼他“錢二瘋子”。同門師兄弟都在,黃侃忽然大呼“二瘋”,指責他不好好研究音韻學,偏偏要弄什么注音字母,提倡白話文。

錢玄同原本性子火暴,一聽大為惱火,二人便爭吵起來。這時,章太炎從內室走了出來,見兩個最有出息的弟子吵作一團,既不從中調解,也不怒喝,只沉痛地說:“現在都什么年月了,還吵什么注音字母、白話文啊,快要念日文‘ァイウエオ’(日本片假名)了!”意思是說,如今正值日寇入侵,占我東北,欲滅我中華,國難當頭,你們應團結對敵才是。老師一席發自肺腑的話,讓二位大學者羞愧難當。

為寫好《賽金花本事》,劉半農以民國清流之尊親見采訪煙花柳巷的名妓賽金花,一開始為世人所詬病,劉半農并不在意。曾經風華絕代的清末名妓,得知大名鼎鼎的北大教授要來采訪她,非常感動,欣然接受。這一深入采訪,劉半農得知賽金花乃是中國近代史上極不尋常的奇女子。她曾隨丈夫洪文卿,作為駐歐洲四國欽差大使的夫人出使歐羅巴。三年后歸國,洪文卿病故,賽金花被洪家驅逐出門,再落風塵。庚子之災,她從洋人屠刀之下營救眾生。洋人走后,被下大獄。后到上海重操舊業,揮金如土。為她心愛之人離開娼業,晚年蟄居北京天橋,甘于貧困。掌握真實材料的劉半農,結合歷史研究,拂去蒙在賽金花身上的重重迷霧,重現真實的、傳奇的、悲劇的、別樣的賽金花,再度成為京城的熱門話題。

劉半農去世后,賽金花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只見她身著一襲黑裙,在颯颯秋風中,獨自默默低頭走進景山東街北大二院,在“文曲星”會聚的追悼會上,深深地向劉半農的遺像鞠了一躬,然后獻上一束白花,又在無數雙驚愕的淚眼下,默然離去。

1986年1月20日,八十七歲的俞平伯,已滿頭白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所為他從事學術活動六十五周年,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社科院院長胡繩在致辭中,稱俞平伯是有貢獻的愛國學者,他的“紅學”研究具有開拓性,取得了重大成就。1954年對俞平伯的政治批判是不正確的。那次政治圍攻,從精神上傷害了俞平伯,在學術界產生了不良影響。

1986年1月20日,八十七歲的俞平伯,已滿頭白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所為他從事學術活動六十五周年,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社科院院長胡繩在致辭中,稱俞平伯是有貢獻的愛國學者,他的“紅學”研究具有開拓性,取得了重大成就。1954年對俞平伯的政治批判是不正確的。那次政治圍攻,從精神上傷害了俞平伯,在學術界產生了不良影響。

一方不斷寫情書,一方始終沉默的局面繼續著,連有成人之美、想盡力撮合的胡適都在給沈從文的信中嘆息:“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

鍥而不舍的沈從文,以近四年的時間,繼續向張兆和表達著他的愛戀。“我愿意等她,到三十歲。”沈從文那熾烈真摯的、矢志不渝的甚至有些傻傻的愛,最終還是打動了張兆和。

冰心的演講,始于在燕大讀書時,她的《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等文章在《晨報》發表之后,她的愛國熱情、漂亮的文筆感染了北京的中學生。位于西單辟才胡同的北京女高師附中,就請她去演講。那次演講的題目是“什么是文學”。時間是1923年4月14日。從當時學生劉逸等記錄后發在《辟才雜志》上的演講內容看,講了文學史對文學發展的表述,介紹了時代與作家、文學的文體與流派,但缺乏分析,少有自己的闡述。

5月8日,新月文學社,又在北京協和大禮堂舉辦慶祝泰戈爾六十四歲生日的晚會。胡適、梁啟超發表祝壽演說。泰戈爾致謝辭。

林徽因裝扮成一古裝少女望“新月”的造型,表達新月社對老詩人的祝壽盛情。

晚會用英語演出印度老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拉德》。林徽因飾主角公主齊拉德,徐志摩飾愛神瑪達那。林長民飾春神戈森塔。梁思成擔任布景。《晨報》報道了這次演出盛況:“父女合演,空前美談”,“林女士態度音吐,并極佳妙”。

談話時,林徽因說他看了《蠶》很喜歡,小說的語言和色彩,很有些唯美主義味道。又說,自己在香山養病時,寫過一篇叫“窘”的小說,就沒有你這樣的色彩。藝術不僅要從生活中得到靈性,得到感情深度,還得到靈魂的平靜和騷動。藝術本身的在它的內部,而不在它的表面。

林徽因說著說著,突然打住,忙再給蕭乾倒茶。只見沈從文、梁思成、金岳霖或喝茶或吸煙斗,就有些窘迫地問:“我是不是說得太多了?”

梁思成吐了口煙,笑著對也在笑的沈從文和金岳霖說:“你不到大學去當教授,屈才了。”

金岳霖儀表堂堂,有時西裝革履,執手杖,戴墨鏡,一副地道英國紳士派頭;有時著運動衣、球鞋,在網球場瀟灑揮拍,像個美國佬;有時在西服外面套一件中國長袍,頭戴一頂油漬麻花的老氈帽。這種反差,就是悖論。倘從他的朋友和學生的筆下看看他的裝束和尊容,哲學在這里變得蒼白,邏輯學更是自相矛盾。

偏偏反哲學、反邏輯的現象,竟又如此和諧地統一在金岳霖身上,怪也不怪?

金岳霖儀表堂堂,有時西裝革履,執手杖,戴墨鏡,一副地道英國紳士派頭;有時著運動衣、球鞋,在網球場瀟灑揮拍,像個美國佬;有時在西服外面套一件中國長袍,頭戴一頂油漬麻花的老氈帽。這種反差,就是悖論。倘從他的朋友和學生的筆下看看他的裝束和尊容,哲學在這里變得蒼白,邏輯學更是自相矛盾。

偏偏反哲學、反邏輯的現象,竟又如此和諧地統一在金岳霖身上,怪也不怪?

1914年秋,他離開蘇州,以才學在漢口謀得為一家小報寫補白的營生,其時僅十九歲。始用恨水筆名。恨水,緣于南唐李后主的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讀后,徹悟人生苦短,時光珍貴,遂取“恨水”二字。后因名聲太大,人們早已忘卻他的本名,只記住天下都知道的筆名恨水。

張學良讀了《春明外史》,甚是喜歡,便有少帥來訪張恨水之舉。這在北平成為當時的美談。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少帥很愛慕張恨水的才學,欲請張恨水到司令部當秘書。張恨水拱手婉拒。張恨水一家,人口多,經濟尚不寬裕,張學良為接濟他,責成有關部門授予他掛名“參事”,是只領薪水,不參政務的閑職。張學良原本想出自己的傳記,一直無合適人選,希望張恨水妙筆生花,實現自己有傳的愿望。張恨水見少帥如此信任自己,自然欣然允諾。

周作人停下前進的腳步,向后倒退,遭到不少新文學作家、批評家的批評。但他并未改弦更張。抗日戰爭爆發前,他先后出版了《永日集》《看云集》《苦口甘口》《書房一角》《夜讀抄》《苦茶隨筆》等十部散文集。從藝術上看,依然是閑適和灑脫、幽默和諧趣,但作品的戰斗氣息日漸淡薄,苦味、消極、頹唐越來越濃。雖然周作人依然是“京派”作家的主將。但隨著沈從文的崛起,周作人的星光已見黯淡。

胡適在當“王者師”的立場上,一直堅持在“山野”不參加政府的清流姿態。比如,1933年春,國民政府的曾多次力邀胡適“出山”,參加政府工作,其言辭懇切,態度謙恭。胡適不為所動,恪守諾言,予以回絕。表現了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以來,一直堅持做“王者師”的思想領袖,意識到對國家民族肩負的歷史責任。

沈從文對郭沫若的詩評,雖三言兩語,卻剴切中理。沈從文從郭沫若新詩的思想內涵分析其詩的特點,這也符合郭沫若“政治=文學”的文藝觀。但有人就不高興了,批評沈從文在評價郭沫若的新詩時,“更多流露出的是批評”,還說“沈從文推崇含蓄蘊藉,因此不滿于郭沫若的夸張、不節制”,故懷疑沈從文所說的“公平”。

錢穆乃自學成才,卻不迷信。當時康有為《新學偽經考》被學術界視為。應顧頡剛之約,錢穆將《劉向歆父子年譜》投給《燕京學報》。寄稿之前,錢穆有過猶豫,他知道,顧頡剛是康有為學術觀點的擁護者。而自己的文章正是證明康氏的觀點是錯誤的。但,他相信顧頡剛會出以公心,尊重學術研究之精神。果然,顧頡剛將《劉向歆父子年譜》發表在《燕京學報》,并以此文為由,將錢穆推薦給燕京大學任教。錢穆感慨系之,曰:顧頡剛“此等胸懷,萬為余特所欣賞”。

魯迅除了支持過傅斯年等人辦《新潮》,還維護過傅斯年的尊嚴和聲譽。沈泊塵與傅斯年因對新文學的立場不同而有隙,曾給傅斯年畫兩幅漫畫。一幅畫傅斯年從屋里扔出孔子牌位,一幅畫傅斯年捧著一個上書易卜生的牌位走進屋里。此兩幅漫畫刊于一直反對新文化運動的《時事新報》,針對新文化運動,可謂具有諷刺意味。魯迅對此大不以為然。

陳寅恪的表白沒有涉及自1915年相識至魯迅晚年二十年間的交往經歷,而只談魯迅晚年以及過世后,這背后藏有深意,其間的不屑和嘲諷,世人是看得清的。一生都不愿談魯迅的,還有一位大師,便是如同陳寅恪一樣靈魂高潔的錢鍾書先生。

媒體評論

著名作家王躍文:

汪兆騫老師深諳《左傳》筆法,其《民國清流》依照編年剪裁民國歷史,將人物置于云詭波譎的大事件大沖突中摹形刻畫,以史家手眼鉤沉實錄,以文學筆墨傳神寫照,于人物書寫中別嫌疑,于敘事中富褒貶,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援史明志,其為士人清流招魂之深情苦心,令人感佩。

著名作家梁曉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鏡,躬身自照,可助當下文化知識分子警鑒省思,保持立言、立行、立書、立品之原則與底線。重要的是對史事、史人做的評說須力求公正客觀。而本書作者做到了,值得一贊,更值得一讀,有可敬的文史價值。

著名作家王躍文:

汪兆騫老師深諳《左傳》筆法,其《民國清流》依照編年剪裁民國歷史,將人物置于云詭波譎的大事件大沖突中摹形刻畫,以史家手眼鉤沉實錄,以文學筆墨傳神寫照,于人物書寫中別嫌疑,于敘事中富褒貶,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援史明志,其為士人清流招魂之深情苦心,令人感佩。

著名作家梁曉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鏡,躬身自照,可助當下文化知識分子警鑒省思,保持立言、立行、立書、立品之原則與底線。重要的是對史事、史人做的評說須力求公正客觀。而本書作者做到了,值得一贊,更值得一讀,有可敬的文史價值。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張抗抗:

汪先生最近一連出了好幾本書,都是系統地梳理民國文化史、文學史和思想史的。打個比喻,民國就像一艘沉沒的豪華巨輪,上面有無數寶藏值得我們挖掘。汪先生的這套民國系列就在為我們打撈這些寶藏。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不睡不**的評論:

我喜歡民國時期的每一位問人 啊 是崇拜吶

2017-11-17 19:41: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作者憑借翔實的史實與依據,實事求是地撰寫歷史,披露真相,還原歷史,以清麗優美的文筆進行客觀公正的講述與剖析,刻畫民國大文人大知識分子在大環境中呈現出來的多種文化品格,彰顯人性的光輝與卑微。

2017-11-09 23:25: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剛開始讀,第一本以前買過。非常好!

2017-06-19 00:27:5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活動打折時買的,很便宜

2017-06-21 22:36:39
來自喵***1(**的評論:

商品沒問題,物流太爛。

2017-06-24 19:25:23
來自龐***(**的評論:

期待汪老繼續寫下去~推薦

2017-06-24 22:30: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活動購入,性價比很高!

2017-07-08 17:57:54
來自鞋***e(**的評論:

非常不錯的書

2017-07-13 18:57:50
來自w***o(**的評論:

整體感覺還可以

2017-07-19 11:58: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作家出版社就不要出版外文名著了

2017-07-21 16:23:28
來自窮***生**的評論:

喜歡!收藏了。

2017-08-12 00:13:31
來自shen111**的評論:

很不錯的書!

2017-09-18 16:45: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經典好書,值得一讀!

2017-09-20 15:53:3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有助于了解民國時期的歷史文化,書紙質不錯

2017-10-09 10:55: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細細讀來慢慢品,走近大師們!

2017-10-12 10:47:5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做讀書準備!

2017-11-02 23:13: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dfffghjjhfrdcfcfggghhufddsffgh

2016-11-15 11:53: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同事喜歡的書,這套書出一本就買一本。研究了解那個時代的文人。

2017-03-15 08:49:4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不錯的書每個人物都很鮮明有個性一代知識分子的脊梁

2017-01-01 21:04:2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絕對的好書,很難得的好書。喜歡文史的推薦看看

2017-06-30 17:04:50
來自弈***g(**的評論:

思想的自由,思想的碰撞,迸發出絢爛的花火!一代大師,值得后人學習敬仰!

2017-01-23 21:39: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民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第三個巔峰,大師輩出,各人最崇敬陳寅恪先生,書不錯

2016-10-17 12:11: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主要講述了蔡元培、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葉圣陶、柔石、胡適、沈從文、林語堂、郁達夫、梁實秋、包天笑、周瘦鵑、蔣光赤、胡也頻等在文化戰場上的分化與交鋒。時中國政局發生巨變,國共兩黨合作分裂后的斗爭也更加激烈和嚴酷。一眾作家會聚上海,文化中心暫由北京轉到上海。創造社、太陽社、新月派、語絲派、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唯美頹廢派,旗幟鮮明,紛爭不休。八方豪杰,“封建余孽”“革命戰士”“同路人”紛紛亮相,演繹出民國文化思想界的恩怨情仇。

2016-11-14 14:33:28
來自憑***狗**的評論:

與大師們,隔空對話,心靈的交流,如此愜意。感謝當當,提供了如此好書。

2017-04-26 10:46:56
來自司***(**的評論:

民國粉,對才子佳人很感興趣雖然家里有很多才子佳人的書但還是忍不住買了

2017-02-18 16:51:03
來自芒果檸**的評論:

內容豐富,印刷精美,講述了民國時代大師們的心路歷程。適合慢慢品讀,與大師穿越時空對話,受益良多。

2016-11-24 10:20: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真的要感謝當當網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一個書的平臺,尤其是在當下中國圖書市場受到電媒的巨大沖擊的時候,能讓我們這些忠實于紙媒書蟲們,有更多的,也是急時的選擇,真是我們的福址,

2016-10-07 23:18:23
來自沉沒如**的評論:

一直喜歡汪先生的作品,《民國清流》一、二和《大師們的相重與相輕》已經讀過了。

2016-11-11 14:21:52
來自回憶微**的評論:

至此終于集齊了這一系列的四本書,可以召喚神龍啦!最初接觸到的第一本是《文壇亦江湖》感覺汪兆騫先生筆下的那些民國的大師們風度翩翩,真實可感。這本書亦是如此,汪兆騫先生旨在還原大師們最真實的風格面貌,語言中肯,三觀極正,的確是一本好書!本就對民國那些大師們敬佩不已,讀了此書,更為敬愛!!民國的大師們,雖不能親眼目睹其風采,但從書中總能窺得一點真容!感謝感謝!

2016-11-12 21:58:00
來自趙小旭x**的評論:

民國清流系列的第三本,也是最后一本。一如既往的筆風,一如既往的恩怨分明,一如既往的翔實嚴謹。民國,注定是中國歷史上一朵奇葩。值得一讀的好書。

2016-10-26 17:18:1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