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禪者的初心(珍藏版)圖書
人氣:87

禪者的初心(珍藏版)

推薦序 他就在我們之中 日本有兩位對西方最有影響的鈴木禪師。半世紀以前,鈴木大拙只手將禪帶到了西方,這個移植的歷史重要性,被認為可媲美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他們兩人的作品分別在13和15世紀被翻譯成拉丁文。...
  • 所屬分類:圖書 >哲學/宗教>宗教>宗教知識讀物  
  • 作者:[鈴木俊隆]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807001775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6
  • 印刷時間:2015-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禪者的心應該始終是一顆初心,不受各種習性的羈絆,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并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只有保持這樣的心,我們才能如實看待萬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閃念中證悟到萬物的原初本性。

鈴木俊隆禪師用最簡單的語言,從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闡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實現禪心。 本書指導人們如何修行,說明何謂禪生活,禪修是以何種態度和了解為前提的,并且鼓勵讀者活出自己的真實本性。

我們必須抱著初學者的心,放開一切執著,了解萬物莫不處于生滅流轉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終保持這顆初心,歸復清凈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編輯推薦

1. 鈴木俊隆禪師:將禪引入西方的人,在西方建立所禪寺,對喬布斯有著深遠的影響

2. 影響西方人的禪學名著,《人的宗教》作者休斯頓史密斯作序推薦

3. 本書專為那些對佛教一竅不通的西方人寫的著名禪學讀物,也是喬布斯學禪的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

鈴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禪師,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5年5月,父親也是一位禪師。在日本期間,鈴木俊隆自年少即開始禪修訓練,經過多年的修習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多數修行者皆改行從事其他職業時,鈴木仍堅守他的禪師生涯。1959年,他遷移至美國舊金山。幾年內,他的教授吸引了許多西方學生,他在舊金山建立了禪中心,并在加州卡梅爾谷地成立了西方及時所禪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長年疾病纏身,鈴木俊隆禪師辭世。著有《禪者的初心》《禪者的初心2》(原名《禪的真義》)。

目錄

推薦序他就在我們之中 / 休斯頓 史密斯…………1

出版緣起一個自由的人 / 理查德 貝克…………7

前言初心…………19

及時部身與心的修行…………23

禪修是我們真性的直接表現。嚴格來說,身為一個人,除這種修行外,沒有別種修行;除這種生活方式外,沒有別種生活方式。坐禪的姿勢…………24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30

獲得的自由…………35

漣漪就是你的修行…………40

拔除心中的野草…………44

一錯再錯也是禪…………4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52

叩頭,叩頭,再叩頭…………57

開悟沒啥特別?…………63

第二部在修行的道路上……69

“我們很強調的一點是,要深信自己的原初本性。”千里長軌人生路…………70

日復一日打坐…………74

遠離興奮…………78

要努力,不要驕傲…………81

不留一絲痕跡…………86

布施就是無所執著…………91

避開修行中的錯誤…………98

限制自己的活動…………104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108

靜坐于煩惱之中…………114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121

說你想說的話…………126

一切作為都是修行…………132

對死亡的新體會…………137

第三部用心理解…………143

我們對佛法的了解不應該只是知性上的理解,真正的了解存在于確實的修行本身。坐禪不是為了開悟…………144

接受無常…………150

那一下電閃…………154

順應自然…………160

專注于“無”…………165

當下的一念又一念…………171

相信“無中生有”…………176

萬物本一體…………181

安靜地坐禪…………186

佛法是一種體驗…………190

真正的佛教徒…………194

心也需要休息…………199

人人都可以是佛…………205

后記禪心…………209

在線預覽

及時部 身與心的修行

禪修是我們真性的直接表現。嚴格來說,身為一個人,除這種修行外,沒有別種修行;除這種生活方式外,沒有別種生活方式。

坐禪的姿勢

當我把左腳放到右邊,同時也把右腳放到左邊,我就不會知道它們哪一只是右腳,哪一只是左腳。兩者同時都可以是左腳或右腳。

現在我想談談坐禪的姿勢。當你采取蓮華坐的坐姿時,右足是壓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壓在右大腿的下面。當這樣盤腿而坐時,盡管我們有一只左腳和一只右腳,但它們卻會渾然為一。這種姿勢道出了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這也是佛教最重要的教法:非二,非一。我們的身與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你認為身與心是二,那你就錯了;但如果你認為身與心是一,你同樣是錯的。我們的身與心既是二,又是一。我們總以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單數就是復數,但在實際經驗里,我們的生命不只是復數,它也是單數。我們每一個人都既獨立而又依賴。

若干年后我們都會死。如果我們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結,那就是個誤解。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會死,那也同樣是個誤解。我們既會死,但我們又不會死,這才是正見。有些人認為,人死的時候只是肉體死去,而心靈或靈魂會永遠長存,這也不全然是對的,因為心靈與肉體都有其盡頭。但是,說心靈與肉體會永遠存在卻也是對的。

盡管我們有“心靈”和“肉體”這兩個不同的觀念,但它們實際是一體的兩面,這才是正見。所以,我們坐禪時采取盤腿坐姿,為的就是要象征這個真理。當我把左腳放到右邊,同時也把右腳放到左邊,我就不會知道它們哪一只是右腳,哪一只是左腳。兩者同時都可以是左腳或右腳。

及時部 身與心的修行

禪修是我們真性的直接表現。嚴格來說,身為一個人,除這種修行外,沒有別種修行;除這種生活方式外,沒有別種生活方式。

坐禪的姿勢

當我把左腳放到右邊,同時也把右腳放到左邊,我就不會知道它們哪一只是右腳,哪一只是左腳。兩者同時都可以是左腳或右腳。

現在我想談談坐禪的姿勢。當你采取蓮華坐的坐姿時,右足是壓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壓在右大腿的下面。當這樣盤腿而坐時,盡管我們有一只左腳和一只右腳,但它們卻會渾然為一。這種姿勢道出了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這也是佛教最重要的教法:非二,非一。我們的身與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你認為身與心是二,那你就錯了;但如果你認為身與心是一,你同樣是錯的。我們的身與心既是二,又是一。我們總以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單數就是復數,但在實際經驗里,我們的生命不只是復數,它也是單數。我們每一個人都既獨立而又依賴。

若干年后我們都會死。如果我們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結,那就是個誤解。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會死,那也同樣是個誤解。我們既會死,但我們又不會死,這才是正見。有些人認為,人死的時候只是肉體死去,而心靈或靈魂會永遠長存,這也不全然是對的,因為心靈與肉體都有其盡頭。但是,說心靈與肉體會永遠存在卻也是對的。

盡管我們有“心靈”和“肉體”這兩個不同的觀念,但它們實際是一體的兩面,這才是正見。所以,我們坐禪時采取盤腿坐姿,為的就是要象征這個真理。當我把左腳放到右邊,同時也把右腳放到左邊,我就不會知道它們哪一只是右腳,哪一只是左腳。兩者同時都可以是左腳或右腳。

坐正、背挺直、手放好

坐禪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脊骨挺直。你的兩耳和雙肩都應該成一水平線。肩膀放松,后腦勺斜向上,正對天花板。下巴應該收攏,當你的下巴向上抬,你的姿勢就不會有力量。另一個讓你的姿勢獲得力量的方法,是把橫膈膜往下壓向丹田,這可以幫助你維持身體與心靈的平衡。試著保持這種坐姿,起初也許會覺得呼吸不自然,但習慣之后,呼吸就會順暢而綿長。

你的兩手應該結成“禪定印”,方法是:手掌朝上,右手手背放在左手掌中,兩手中指的中間指節相觸,兩根拇指上舉,指尖輕輕互觸(就像是中間隔著一張紙)。這樣一來,你的雙手就會構成一個漂亮的鵝蛋形。你應該小心翼翼地保持這個手印,就像是手里抱著什么極其珍貴的物品那樣。雙手應該貼住身體,拇指舉在肚臍的位置。兩只手臂自然下垂,微微離開身體一點點,就像是它們各自夾著一顆蛋那般。

身體不要歪到一邊,也不要向后仰或向前傾。應該坐得直直的,就像是天空要靠你的頭才能撐起來一樣。這種坐姿不只是形式,它是佛教的關鍵所在,是對你的佛性一個的表現。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佛教,就應該依照此一姿勢來修行。這些形式不是獲得正確心靈狀態的手段,采取這些姿勢本身就是正確的心靈狀態。

但我們不需要獲得什么特別的心靈狀態。當你想要獲得什么,心就會游蕩到別的地方;當你沒有想要獲得什么,你會擁有的,就是此時此地的身體與心靈。一位禪師說過:“遇佛殺佛。”如果你遇到的不是一個在當下的佛,就應把他“殺掉”,如此你才能歸復自己的佛性。

做任何事都是我們本性的表現。我們不是為別的事而生存,我們生存是為了自己。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法,由我們遵守的形式表達出來。另外,就像打坐有打坐的坐姿一樣,我們站在禪堂時,也有許多規則必須遵守,但訂定這些規則的目的不是要把每個人弄成一模一樣,而是為了讓每個人可以最自由、最自在地表現他們的自我。

例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站姿,而站姿是由身體比例來決定。當你站著的時候,兩個腳跟應該相距一拳寬,兩腳的大拇指應與兩個乳頭在同一直線上,這就跟坐禪時,應該對丹田施予若干壓力一樣。此外,你的雙手也應該表現出你的自我。用左手抵住胸,拇指與其他手指結成圈形,右手放在上面。右手拇指向上舉,兩只前臂與地板平行。這樣,你就會感到自己抱著根圓柱子,不會身體萎頓或歪向一邊。

姿勢正確才能保有自己

最重要的事情是擁有自己的身體。身體一旦萎頓,你就會失去自己,你的心也會游蕩到別處去,而你也不會在自己的身體之中。這不是正道。我們必須存在于此時、此地!這是關鍵。你必須擁有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萬物都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存在于正確的地方。這樣,就什么問題都不會產生。要是我現在使用的這個麥克風是放在別的地方,它就不能發揮功能。當我們能夠把身與心放在恰如其分的地方,那其他一切就會跟著恰如其分。

然而,我們通常都會不自覺地試著改變別的東西,而不是改變我們自己,我們都會試著讓自己以外的東西變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讓我們自己變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話,也就不可能讓任何東西恰如其分。反過來說,要是你能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做事情,那萬事都會妥妥。你是“老板”耶,老板打瞌睡時,店里的每個員工都會跟著打瞌睡。但是,當老板扮演好自己,那么每一位員工也會扮演好他們自己。這就是佛教的奧秘。

隨時隨地保持正確姿勢

所以,不只坐禪時應該努力保持正確的姿勢,從事其他任何活動時莫不是如此。開車時應該保持正確姿勢,看書時也應該保持正確姿勢。如果你以懶洋洋的姿勢看書,一定看不久。這是真正的教法,寫在紙上的教法不是真正的教法。白紙黑字的教法是你腦子里的一種食物,你的腦子當然需要一些食物,但是,透過正確的修行方式讓你成為你自己,那是更為重要的事。

這也是為什么佛陀無法接受他那時代的各種宗教。他研究過許多宗教,但都不滿意各宗教的修行方式。他無法在苦行或哲學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他感興趣的不是某些形而上的存在的物質,而是自己的身與心——存在于當下的身與心。當他找到自己時,他也發現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這就是他的開悟。開悟不是某種舒服快樂的感覺或某種奇特的心靈狀態。當你以正確的姿勢打坐,你的心靈狀態本身就是開悟。

如果你不能滿足于坐禪時的心靈狀態,心思就會左右搖擺。我們不應讓自己的身心搖擺不定或四處游走。只要用我所說的方式打坐,就不必談論怎樣才是“正確的”心靈狀態,因為你本然就已具有了。這就是佛教的結論。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

所謂的“我”,只是我們在一呼和一吸之間開闔的兩片活動門而已。

坐禪時,我們的心總是與呼吸緊緊相隨。吸氣時,氣會進入內在世界;呼氣時,氣會排向外在世界。內在世界是無限的,外在世界也同樣是無限的。雖然說這話有“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分,但實際上,世界就只有一個。在這個無限的世界里,我們的喉嚨就像兩片活動門,氣的進出就像是有人穿過這兩片活動門。

我們說“我在呼吸”,但話中的“我”這個字是多余的,根本沒有一個“你”可供你說這個“我”字。所謂的“我”,只是我們在一呼和一吸之間開闔的兩片活動門而已。它只是開闔,如此而已。如果你的心夠清凈靜謐,就會察覺到這個開闔里面什么都沒有:沒有“我”,沒有世界,也沒有身或心,有的只是兩片活動門。

覺察呼吸就是覺察佛性

所以在坐禪時,存在的只有“呼吸”。但我們應該覺察著每一個呼和每一個吸,我們不應該心不在焉。要你覺察呼吸并非意味著要你去覺察“小我”,而是意味著你應該覺察你的普遍本性,也就是你的“佛性”。這種覺察很重要,因為我們通常都會偏向一邊。我們對人生的一般理解是二元性的:你和我、這跟那、好與壞……

事實上,這些分別性本身都只是對普遍存在的一種覺察。“你”意味的是以你的形相覺察這個宇宙,“我”意味的是以我的形相覺察這個宇宙。“你”和“我”不過都是兩片活動門。這種了解是不可少的,甚至,那不應該被稱為“了解”,而應該說,它是透過禪修所獲得的真實體驗。

坐禪時,沒有時間與空間觀念

所以在坐禪時,不應該有時間或空間的觀念。你也許會說:“我們從七點四十五分開始在這房間里打坐。”這就是有時間的觀念(七點四十五分)和空間的觀念(這房間)。但事實上你在做的,只是坐著和覺察著這個宇宙的活動,就那么多。在這一刻,活動門朝一個方向打開,下一刻,活動門朝相反方向打開。

一刻接著一刻,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不停地重復這種活動。其中既沒有時間的觀念,也沒有空間的觀念。時間與空間合而為一。你也許會說:“我今天下午有事情要做。”但實際上并沒有“今天下午”、“一點鐘”或“兩點鐘”這種東西的存在。你在一點鐘會吃午餐,吃午餐本身就是一點鐘。到時候,你會身處某個地方,但那個地方跟一點鐘是分不開的。對于一個對人生能真正存有感激之心的人來說,這些都是一樣的。

但是,當你厭倦了人生,或許就會說:“我不應該來這地方,到別的地方吃午餐大概要好得多了,這地方的午餐不太好。”這時候,你是在腦子里創造了一個跟實際時間分離開來的空間觀念。

無時空分離,無善惡對立

也或者你會說:“這件事不對,我不應該做這件事情。”事實上,當你說“我不應該做這件事情”時,你已經做了某件事情,所以你別無選擇。當你把時間與空間的觀念分離開來,你會以為你可以有所選擇,但事實上,你是非做某件事情不可的。“不做”的本身就是一種“做”。

善與惡只是存在于你心里的東西,所以我們不應該說“這是對的”、“這是錯的”之類的話。與其說“這是錯的”,你應該說的是:“別去做!”當你有“這是錯的”的想法時,就會給自己制造出困惑。所以在清凈宗教的領域中,是沒有時間與空間或是對與錯這樣的困惑。

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來到,就做什么事情,好好做它!我們應該活在當下。所以坐禪時,應該專注于呼吸,讓自己成為兩片活動門。做我們當下應該做的事,做我們必須做的事,這就是禪修。在這種修行中,是沒有困惑存在的,如果你能確立這樣的生活,就不會有任何的困惑可言。

你我正如青山與白云

著名的洞山良價禪師(洞山良價禪師(807~869年):曹洞宗建立者之一,在徹悟自性(佛性)之后,感到六祖慧能倡導之“頓悟”法門并非凡人所能達到。他便揭示“五位”的方便法門,廣接上、中、下不同根器的學人,后得大弟子曹山本寂大力支持與弘揚,發展為萬古流芳的曹洞宗。)說過:“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兒,白云終日倚,青山總不知。”這是對生命一個透徹的說明。很多事物的關系都是跟青山白云的關系相似,像是男與女、師父與徒弟,彼此都互相依賴。但白云不應被青山打擾,青山也不應被白云打擾,兩者都是相當獨立,但又互相依賴。這是我們應有的生活和修行的方式。

當我們變得真正地忠于自己,我們就會變成兩片活動門,在獨立的同時又與萬物相互依賴。沒有空氣,我們就無法呼吸。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世界的萬千事物之中,但一剎那接著一剎那,我們又都是身處于這個世界的中心。所以,我們是獨立而又依賴的。

如果你有這樣的體悟,有這樣的存在,你就會擁有的獨立性,不被任何事所打擾。所以坐禪時,心念應該集中在呼吸上頭。這種活動是眾生的基本活動。沒有這種體悟,沒有這種修行,人們就不可能達到的自由。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江東才**的評論:

辦讀書會進了一批,朋友們都拿回家咯。都很滿意~

2017-11-13 21:06:18
來自w***2(**的評論:

非常喜歡的一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闡述,不評判只是闡述事實,非常值得反復閱讀的書,而且里面的方法切實可行,大愛

2017-07-15 07:24:04
來自zzggzz2**的評論:

如書名所示,禪者的初心,什么是初心?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但通過此書,希望每人都能領悟并找到自己的初心。靜心時閱讀,需要靜心時翻翻,便是最大的收獲。

2017-11-11 23:21:12
來自五***鹿**的評論:

以前的絕版了,驚喜地發現有了新版本,感覺買回來收藏

2017-02-24 21:45:06
來自lele好**的評論:

很好的書,看看這樣的書對提升自己很有幫助,在每天瑣碎的事情中,除了忙亂,多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是很好的感受呀!

2016-05-28 14:04:48
來自大一鬼**的評論:

一本日本人的書,應該還不錯,有一定的內涵,讓人看了有所思

2016-12-16 20:35:29
來自***(匿**的評論:

讀書節活動時買的,還沒來得及看這本。期待能精彩。

2017-04-30 10:35: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光看書名就很喜歡,印刷不錯,封面制作也是很喜歡的。

2017-05-07 20:54: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幫同事買的書,包裝是不錯的,沒看過不就內容發表言論

2017-05-11 11:01: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物流很快,一天就到了。感覺還可以。書還沒來得及看,看著還可以。

2017-05-29 12:46: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同時買了好幾書,這本書留著最后看,要慢慢看用心看

2017-06-01 12:36: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直在當當網買書,都很好,正品、便宜、物流超快、包裝到位,贊

2017-06-02 10:50:4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雖然覺得說來說去都是那么個意思,但覺得很質樸。

2017-07-19 13:51: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的書。過去自己曾經買過本書,這次是買給好朋友的。感謝當當周到的服務。

2017-06-08 15:18: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用音頻聽完過,啟發很大,買來收藏也買來再讀

2017-11-01 06:24: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期待已久的書,終于買到了!物流蠻快的!質量不錯!是理想中的那本,買回來老公立馬在認真讀了!

2017-06-23 23:13: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沒想象中好,可能禪還是有點深奧吧,另外我覺得翻譯不是很多位。

2017-09-17 18:41: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禪者的初心(珍藏版)所以我存在…………獲得完全的自由…………漣漪T就是你的修

2016-04-23 19:21:37
來自我***為**的評論:

禪者的初心(珍藏版) 影響喬布斯的一本書。感覺挺好的,十多萬字。佛法說的放下不是強迫,是修行而不執著的坦然放下。推薦。

2017-03-31 02:22: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出差坐火車的途中看完了,邊看邊修煉,解開了心中的一些疑慮,不忘初心,學習打坐!

2017-03-01 13:52:16
來自腎上腺**的評論:

是一本針對佛教知識背景相對薄弱的西方人而寫的書,站在他們的角度反觀在東方人眼里的傳統宗教,以便于他們理解的文字和習慣來描述佛教,對佛教在西方的推廣起到了很大作用

2016-03-30 12:03:57
來自弘信謙**的評論:

這是一本適合初學者的書 也是禪學的最佳入門讀物 里面的內容言簡意賅 讀書的時候試著放空自己 將靈魂融入鈴木俊隆禪師的思想之中 用心領悟禪學的精髓

2016-04-28 12:17: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修院。年月,由于長年疾病纏身,鈴木俊Y隆禪師辭世6。著有《2禪者的初心》《禪者的初心》(原名《禪的真義》)禪者的

2016-01-16 15:39: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禪者的初心(珍藏版)都可以是佛…………后記禪心…………出版信息書名禪者的初心(I珍藏版)作者鈴

2016-04-23 19:29: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都說不忘初心,但初心是什么大多數人不清楚,看看這本書吧

2017-06-19 13:02:35
來自**(匿名**的評論:

被書名吸引,對于佛道的結合,禪學這一領域是接地氣的的學問,沒有佛學那么高深,也沒有道學那么玄乎,有的更多是對生活的領悟和開導,可讀性挺高的,屬于提升自己的一本書。

2017-09-05 16:58:49
來自重***雷**的評論:

之前看過喬·卡巴金老師的《正念》。書中曾提到過聲名遠播的鈴木俊隆禪師。后來有幸買到禪師的這本書,讀來確實非同凡響。尤其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慢,要細心推敲句式和用詞的細微差別,你才能感受到禪師的真意。

2017-01-13 11:19:31
來自p***n(**的評論:

禪心,初心不忘。傳道到美國,在外國能生根發芽,開展擴大,這是了不起的事情。

2017-02-19 15:20: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讀這本書的時候是事情比較多,情緒比較復雜的時刻,常糾結于一件事、一句話。隨著閱讀慢慢地深入,心漸漸平靜下來,情緒慢慢舒展。我喜歡里面宣揚的觀點:不拘禮于信仰,做最真實的自我,人生處處是修行。

2017-08-14 18:39:0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