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一個人與這個時代圖書
人氣:49

一個人與這個時代

從1993年到2013年,這20年的中國電視新聞經歷 了非同尋常的20年,從電視新聞雜志、直播連線到新 聞評論,電視新聞的傳播語態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作為這20年中國電視新聞變革的親歷者,集記者、主 持人、制片人和...

內容簡介

從1993年到2013年,這20年的中國電視新聞經歷 了非同尋常的20年,從電視新聞雜志、直播連線到新 聞評論,電視新聞的傳播語態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作為這20年中國電視新聞變革的親歷者,集記者、主 持人、制片人和新聞評論員于一身的白巖松與這個時 代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個人與這個時代:白巖松 二十年央視成長記錄》是白巖松的20年央視成長記錄 ,通過白巖松講述這20年里他所親歷的故事、他所關 注的新聞和人,來打量、記錄他,更重要的是,記錄 這個變革的時代。

編輯推薦

白巖松二十年央視成長記錄 一個時代變遷備忘

正襟危坐,西裝革履,些許嚴肅,微皺眉頭,這是白巖松的公眾形象,這或許與我們時下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有點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戰,追尋著新聞的客觀與公正,憂心忡忡地關注著種種社會問題和現象,冀希著社會更加美好。本書是白巖松的20年央視成長記錄,通過白巖松講述這20年里他所親歷的故事、他所關注的新聞和人,來打量、記錄他,更重要的是,記錄這個變革的時代。

作者簡介

白巖松:央視著名主持人,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員,《新聞周刊》、《感動中國》、《新聞1 1》等節目主持人。1989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2000年被授予“中國十大杰出青年”。

鄒煜: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有聲媒體語言研究中心任職。

目錄

1 -1993 觸“電”:電視人生前傳

“流行音樂是我的愛好”

首次“觸電”

1026

2 1993-1996 好奇:命運的偶然轉身

“混”進電視

自己是主持人了?

平視

新聞最核心的在于人

“路標”

渴望年老?

我用主持人的方式做記者

好的記者都是啄木鳥

輿論監督就是新聞的天然屬性

“媒治”

3 1996-2000 拓展:大范圍地走向公眾

我是在給自己樹一面鏡子

好的主持人只可誕生而無法訓練

我是“第三種語言系統”

不要在別人的結論那里就終止了

有任何問題,切給我

三峽大江截流:中國直播的轉折點

悉尼奧運直播:另一種樣態的直播

4 2000-2001 逃離:拿得起也放得下

換個地平線再升一回

新聞主持人不該被過度消費

“前店后廠”

《子夜》一直就沒誕生

我是防止申奧未成而去的

5 2001-2003 收獲與放棄:制片人生涯

直播常態化

我們及時個報道SARS

“被動”做了兩年制片人

“新聞膠囊”

我必須回到以白巖松的方式做主持

6 2003-2008 轉身:我從未跨越新聞的邊界

人生和職業的轉折期

真正的主持人中心制是內容中心制

足球對我來說就是新聞事件

影響力下降是進步的標志

新聞的內核必須是嚴肅的

我就是要做一個長跑的人

《新聞周刊》:賣選擇

節目很火是危險的

“看”:中國電視的開創性工作

7 2008—評論:一個“脫敏”的過程

我看電視評論節目

觀點已經成為新聞了

《新聞1 1》所賣的選擇

有質感的表達:內容為王

評論是一個脫敏的過程

《奧運1 1》:平行邏輯

新聞頻道與“拉瑪西亞”

8 未來:電視知識分子

我更愿意做“希望新聞”

我是央視的八哥

讓新聞有不同的色彩

“巖松工作室”

“聽證會”

新聞的第二、第三落點

至今無法被超越

9 凝望:鏡頭外的人生

“新聞私塾”

理性現在是個奢侈品

“思想慈善”

“精神地標”

開學了

持有廣院的“原始股”

與這個時代無關的閱讀

生命中最美的饋贈

與贊揚和爭議同行

10 聆聽:時代的跫音

“路標”手跡

我們能走多遠

我們生活在什么樣的時代

紀念,是為了再次出發

如何領導?

后記

在線預覽

“混”進電視 在《痛并快樂著》中,白巖松寫道:1993年,年 初,辦公室的電話晌了, 找我的,當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接這個電話的時候, 我并不知道。從此,另 一種生活開始了…… 其實,在白巖松大學畢業的時候,干電視已經是 學新聞的學子們追求的 熱門目標了,但是在他心中,當時卻似乎很少做過電 視夢。他說,進《東方時空》 是一個偶然的因素。

剛進《東方時空》,他的工作是做策劃。在2013 年5月出版的《點燃理 想的日子——我與二十年》一書中,自巖 松接受訪談時說:“我 剛開始很好奇。戰勝疲勞也好,或者讓你不厭倦也好 。一個重要的因素其實 不在于你的收入,而在于你是否有足夠的好奇。在《 東方之子》做策劃這件 事當時讓我非常好奇。因為它跟我延續在做的一件事 情有關——我在報紙的 時候已經開始對人極度感興趣,所以這就是命。” 你就是我要的人 進《東方時空》是一個偶然的因素。

因為我當時一直在做報紙,《中國廣播報》,不 斷地在上面寫 文章,慢慢地就被周圍小范圍的人知道,可能是這些 人還覺得, 這小子的文章寫得還蠻有意思的。

當時《東方時空》正在籌辦,四處招兵買馬。當 時《東方之子》 的制片人時問,找到崔永元:“有沒有人啊,哥們兒 ,介紹點人。” 那小崔介紹的人當中有我一個。

有24小時,時間就打電話過來,說見一面吧。當時 對于我來說, 不管哪的人,見一面就見一面唄,也沒什么負擔。

見面的時候我就給他準備了幾篇人物采訪稿,那 是我當時采 訪香港歌星的幾篇稿子,當然是用我的方式去采訪的 ,不是那種 娛樂的、八卦的,就是人物采訪,因為我已經連續在 《中國廣播報》 連載了,而且當時在中國最牛的流行音樂雜志——上 海的《音像 世界》上連續連載了將近一年我的人物訪談稿。那是 當時中國最 牛的音像雜志。所以,我挑了幾篇給時間,時間當時 看了兩篇就說: “你就是我要的人。” 我是策劃,不是主持人 雖然我進入《東方時空》就走上了主持人的道路 ,但是請注 意,時間當時找我的時候,不是選一個主持人,而是 要找一個策劃。

這個策劃是幫著主持人來設計問題,幫著欄目去分析 一個人物。

當時之所以讓我去做策劃,我想可能是因為我采 訪人物的方 式跟過去不太一樣的緣故吧。我的方式不是那種簡單 的、面上的, 還是應該相當深的。那我覺得這跟我對流行音樂的熟 悉是有關的, 所以就這樣,時間說,好,趕緊來上班吧。這是兼職 ,而且那個 時候大部分是晚上去,所以對我來說影響也不大。

年輕人有大量的時間,而在當時,干好本職工作 之余到別的 媒體幫幫忙也是一種時尚,嘗試點新東西總是好的。

自己是主持人了? 在《東方時空》欄目做了100期節目以后,我對 自己有了兩個定位:及時個定位是決定從電臺去到電 視臺;第二個定位就是意識到自己是個主持人了。“ 誰早上看電視啊?” 之所以有這兩個定位,我覺得主要有這樣兩種原 因。

及時個是當時電視臺很牛,大家都想去。可是, 及時次電視臺讓我去的時候我沒去,我給拒絕了,那 好像是1993年三四月份的事。我為什么拒絕了?因為 當時我正在籌辦《流行音樂世界》,我還是認為這邊 是主業,那邊不過是個兼職。最開始讓我做主持人的 時候,我也沒太想干,因為我覺得怕人認出來,影響 本職工作,影響不好。

但是,時間說:“誰早上看電視啊?”我一想也 是,只是沒想到《東方時空》很快火了。

因此我及時次是拒絕的,也就是說一開始我并沒 有想從電臺去電視臺。

那么,直到1993年大約六七月份,我籌辦的《流 行音樂世界》報紙被主管部門給斃了。因為當時領導 的思想還不夠解放,他覺得中國為什么要辦一個關于 流行音樂的報紙?流行音樂還不是社會的主流,甚至 意味著還遭受著某種歧視,所以這張報紙被斃掉了。

雖然已經開始試驗做樣板,而且名片都已經印了 ,但由于這張報紙被斃掉了,我才下決心,從電臺去 到電視臺。那這是及時個決定,是被動的,因為自己 籌辦的報紙被斃掉而導致的。

“我主持人?別逗了!” 第二個是主持人的自我定位的問題。雖然孫玉勝 在《十年》中提到,《東方時空》及時天播出后,同 行的評價不高,覺得除了《音樂電視》之外沒有什么 新意。可能很多人會用現在的標準去衡量,但是我必 須清晰地回到那個時候,我們進去做《東方之子》的 時候,我從來沒有關注外面的評價。

首先,因為我當時沒打算拿這兒當主業;其次, 大家更在意自我的評價,也就是自己認為好不好,自 己想干什么。所以沒去關注別人的評價。不像現在, 做個電視,大家會看收視率,會看其他很多很多東西 ,被輿論綁架,被收視率綁架,被其他東西綁架。那 個時候我們根本不關心別人怎么說,如果別人說好, 有時候我們甚至還會懷疑一下。

因為最開始我是“被”當做主持人的,而我也一 直是像做記者一樣地去采訪,做我該做的事情。突然 有24小時,我接到我們組的一個編導喬艷琳的電話,她 告訴我:“小白,你當選咱們整個《東方時空》及時 季度的一個主持人。”我一愣,說:“我主 持人?別逗了!”她說:“是。” 那天在電臺旁邊,正好要跟哥們兒去吃飯,而且 還是接的呼機,我回的電話,我印象很深。

從那天開始,突然猶猶豫豫當中,我覺得,我是 主持人了。

所以,這是這兩個定位的由來。

P23-26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天下1的**的評論:

《東方時空》開創的神話也許永遠不能復制,但中國電視業的未來一定會以令人想象不到的方式繼續書寫歷史。無論如何,好在還有來自那個時代的記錄者和講述者,愿意用自己的心力和智識,為后世留下這些無論在哪個時代讀來都令人心旌蕩漾的文字。

2014-02-21 09:50: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白巖松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主持人,不,是新聞評論員。睿智的思維,犀利的評論,黑框眼鏡,這是她在我們眼中的形象,但是生活中的他真的完全不一樣,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走近生活中的白巖松。

2014-06-28 19:25: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相對于其他很多新聞工作者而言,白巖松是一位擁有獨立思想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一個人與這個時代》講述的是白巖松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在央視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新聞工作的獨到見解和貢獻,更可以看到他以敏銳的視覺,對社會方方面面現象的獨特認識……

2014-01-20 18:26: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沒想到白巖松自己還親自帶學生啊,在書中看到他對學生的教育方式讓我這個早脫離學校N年的人也感觸頗深啊!他竟然要求學生去比較兩屆政府的工作報告,太牛了,而且能發現這么多問題;他給學生推薦的書和電影也很好啊。

2014-01-20 11:10:32
來自心痛的**的評論:

白巖松對待閱讀這事兒的認真態度上,也讓我有點吃驚。當制片人時,他每月都會給同事發一本自己推薦的書,作為“東西聯大”的老師,他也會給學生們推薦一些書,比如《一個村莊里的中國》、《鄉關何處》、《這些人,那些事》、《楊牧詩集》等等,他既讀有用書,也讀“無用”書。

2014-02-21 09:17: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白巖松一直是我和大家都喜歡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很多事看的是他,但是也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雖然是隨便,但是都是與自己與自己身邊的人息息相關的事情,讀起來很有意思。原來電視上嚴肅的面孔背后卻有著這樣的故事。

2014-01-25 16:08:25
來自吃的好**的評論:

白巖松對自己最認可的身份是“新聞工作者”,而這個身份的及格線便是“說真話”。在節目中,他敢于說真話;在書里,他樂于說真話。這些由他道來的故事帶著這真的力量,會讓人在眼前情不自禁的回放起自己記憶中與那時有關的影像片段。

2014-02-21 16:42:25
來自冰凍的**的評論:

4.12日周六下午,白巖松來上海交大做演講,只可惜沒搶到票,路途還有些遠,很希望能夠見白巖松一面,很愿意和青年人交流。不過希望白巖松更多的能夠出一本自己日常生活的書,散文,隨筆都可以。

2014-04-12 21:00:23
來自紅是樓**的評論:

平視,這是白巖松在書中提出的一個理念,主要針對“東方之子”和“生活空間”兩個板塊而言:前者“把之前可能高高在上的人平視”,而后者則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變成了新聞人物。在現代社會,新聞記者應當是一種民主化的社會關系的代言人。

2014-02-21 09:26:08
來自老牛房**的評論:

看書才發現,從1993年到現在,“白巖松”這個名字幾乎和中國的新聞大事件是捆綁在一起的。香港回歸、三峽大江截流、克林頓訪華、中國申奧、汶川地震、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20年啊

2014-02-21 09:11: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講述了白巖松從事新聞工作以來的歷程,現如今40多歲的白巖松與時俱進,更愿意做“希望新聞”。讓人們看到“道德的基因、傳統的東西、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還在一撥一撥地往下傳,你會覺得好多了。那些‘失望新聞’所帶來的巨大的沮喪,也會得到一定的平衡。

2014-02-21 09:30: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相比二十年前,無論白巖松的人還是關于他的書,改變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懷,而不變的則是無處不在、讓人難以無動于衷的浪漫主義激情。而讀這本書,會讓我們少些浮躁、偏激與功利,多些理性、平靜與信仰,學會與這個時代溫柔相處。

2014-01-23 13:09:36
來自兩書安**的評論:

在這個公知被“污名化”的年代,有一個人以新聞主播的身份做著“正確先生”,而且這位“正確先生”以他獨有的行為方式不讓人感到被說教因之產生反感——他的方式是:以“平視”的視角,說人話、關注人,捍衛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這就是我們的白巖松。

2014-02-21 16:30: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現在的國內新聞體制中,白巖松可算是一個博弈者,他不斷去嘗試把新聞評論做得更深點、更遠點、更透明點,但是他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對這種負擔深深的疲乏和無奈,希望以后能看到他做出更好的新聞評論。

2014-01-23 13:11: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白巖松的作品一直很好,大眾喜愛,我也喜歡,我更喜歡看她的低昂是,有黏黏沒有看他的電視新聞節目了,還是他的節目好,我的家長也喜歡,聽說他出書了,所以我就買來看,型芯他一定可以帶給去哦好運。我知道她是悲觀主義樂觀者和我一樣。

2014-11-10 15:43:35
來自城市孤**的評論:

從這本書,進一步認識了白巖松,認識了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立場,認識了20年來中國新聞發展的脈絡。讀了基本白巖松的書,非常敬佩白巖松的為人、處世和職業良心。

2015-03-02 14:12: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白巖松,一個最最崇拜的中國新聞人,他代表著睿智、理性、正直。當然一個到了不惑之年的他對人生的經歷與感悟,平淡卻真實的語言里卻往往飽含著對生命的深刻體會。一個從小經歷過無數次磨難的他,對于成長中的自己在精神上的榜樣

2014-01-24 14:20:53
來自說出來**的評論:

在談及電視新聞評論時,白巖松頻繁提到“脫敏”一詞。為什么新聞評論需要脫敏?因為在中國獨有的政治環境下,“敏感”是一切傳播活動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可對于新聞評論來說,只有“脫去”這些“敏感源”,才能發揮瞭望者與監督者的功能。

2014-02-21 09:25:17
來自簡直不**的評論: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在這個技術手段層出不窮傳播方式日益多樣的時代,在這個太多的偶像被狂熱建構然后又被殘暴解構的時代,白巖松以一種“間離”的姿態身處中國20年幾乎所有的新聞事件的風暴眼,于無聲處聽驚雷,聽驚雷時卻無聲。

2014-02-21 09:54:18
來自biaozhi**的評論:

個時代變遷備忘,正襟危坐,西裝革履,些許嚴肅,微皺眉頭,這是白巖松的公眾形象,這或許與我們時下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有點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戰,追尋著新聞的客觀與公正,憂心忡忡地關注著種種社會問題和現象,冀希著社會更加美好

2015-04-18 19:08: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多看看一些有思想的新聞人的文章,會讓你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看法都更客觀和成熟,這些新聞人里白巖松就是一個很讓人敬佩的人,所以推薦他的這本書,他用一種發展的思維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也記錄了我們周圍的社會的發展。很值得一看。

2014-01-25 16:01:23
來自花開有**的評論:

一個人與這個時代 一直很喜歡白巖松的書,很多時候讀他的書會感覺自己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會發生改變,慢慢得懂得從一個大的方面去看待問題看待世界,突然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會再去糾結一些生活小事,心境開闊了

2017-11-05 10:20: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國傳媒大學有RV6聲媒體語言研究中心任職。【一個人與這個時代許嚴肅,微P4皺眉8頭,R這是白巖松的公眾形象,這或許與我們時下這個V娛樂至死的時代有點格格不入,但他敢于一個人與這個時代一個人與這個時代一個人與這個時代前

2016-04-23 22:35:25
來自三秦網**的評論:

白巖松是上個世紀90年代由央視新聞評論部引領的電視新聞改革的浪潮中成長起來的優秀電視人。他的身份有電視記者、節目主持人、電視評論員。但在白巖松本人看來,“記者”永遠是貼在自己身上最重要,也最有份量的標簽!

2014-02-21 09:22:4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